•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也是历史TXT下载>>也是历史>> 1990 亚运会开幕式的台前幕后(1)TXT下载

    也是历史: 1990 亚运会开幕式的台前幕后(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1990 亚运会开幕式的台前幕后(1)

        1990:

        从亚运到卡拉ok

        这一年,是中国的“亚运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全城舞动,全国振奋。同时,卡拉ok走进北京人民的生活。一支《北方的狼》、一首《昨夜星辰》、一段当年的“革命样板戏”以及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在京城夜生活的消费者看来,远比舞场的大汗淋漓更有韵味。他们为歌手点唱了自己喜爱的歌曲感到满足,他们也为自己可以登台唱上一曲《西北风》或是《一把火》而感到兴奋和刺激。

        亚运会开幕式的台前幕后

        “三句不离亚运会”,已成了如今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说话的一大特色。街头巷尾的宣传标语、城南市北的咨询服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大规模的亚运专栏,以及已经逼近的赛期,使整座北京城的“亚运热度”也升温到了盛夏。亚运金牌的分布,比赛场馆的建设和资金、交通、食宿等问题,早已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但在亚运会上最先“出笼”的开幕式,它将包罗哪些内容,呈现出什么样的场面?在它被隆重展现的背后,有多少没被展现的故事?对于这些,读者诸君大概知之不多吧。最后,笔者数次往返于亚运会组委会大型活动文艺展览部以及属下各处和具体承办单位,采来了一组关于亚运会开幕式台前幕后的新闻。

        台前

        当然喽,北京亚运的组织者们从当初申请举办亚运会时起,就决心要奉献给人们北京的人力车也充满了亚运味一台热烈而又隆重的盛会,而开幕式则是第一个粉墨登台的,自然费了设计者们的一番心思--

        总体构想

        中国地大物博人众活动多,各种开幕式屡见不鲜。国内的全运会亦4年一次,其中的开幕式盛况仍让人记忆犹新,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甚至获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高度赞扬--中国人举办开幕式的经验可谓丰矣。

        然而,亚运盛会,在中国自古未有,全亚洲的聚会又异于中国本土那多少有些“沾亲带故”的交流。因此,从1987年4月起,亚运会组委会大型活动部里(那时未与文艺展览部合并)就官兵齐心、步调一致地为亚运会开幕式而煞费苦心了。

        “团结、友谊、进步”--亚运宗旨得包含进去;“面向亚洲”的亚运章程不得违背;“上头”有令:要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和改革开放新风貌;还有部里的“臭皮匠”们凑一起琢磨出来的“诸葛亮方案”:出新、出情、出奇,富有强烈的时代感--于是一个“融贯中亚、包含古今”的亚运开幕式主题便诞生了。

        1988年4月,大型活动部在北京蓟门饭店召开会议,邀请国内专家和一些知名人士参加,对开幕式活动的具体安排提出高见,并初步确定团体操的创编构思;1989年4月11日,由北京市市长挂帅的亚运会组委会部分官员,对亚远会开幕式方案进行了第四次审查(前三次分别为1988年6月15日、1988年8月和1989年3月),终于确定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的3场“台上戏”:

        第一:开幕式正式仪式前的3项表演;

        第二:行进中的仪仗队;

        第三:大型团体操表演。

        至此,亚运会开幕式由构思阶段转入创编、训练阶段。

        作者提示:亚运会组委会大型活动部仅有105名正式工作人员负责7个部门的工作[秘书处、空幕式(仪式和前3项部分)处、团体操处、火炬接力处、文艺演出处、学生管理处以及后勤处];开幕式的各项方案经历了两年的孕育、三四个月的“难产”和4次严格的“体检”;在亚运会开幕式上,将有近2.4万人参加表演,有近500人担任仪仗(引导各代表团入场、花束队、会旗队、会徽旗队、礼仪吹奏)工作。</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也是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也是历史 1990 亚运会开幕式的台前幕后(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