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也是历史TXT下载>>也是历史>> 1989 百万民工大流动(6)TXT下载

    也是历史: 1989 百万民工大流动(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1989 百万民工大流动(6)

        这次百万民工大流动说明:既然城市有着比农村更良好的生活环境,既然已经取消了对农民活动区域的限制,给农民以择业的自由,那么农村人口(尤其是剩余劳动力)的城镇化将是一股难以遏制的洪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正是近几年经济搞活,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然而,更现实的问题是什么呢?

        土地的拮据,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将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剧增。

        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我国农村现有剩余劳力1亿7000万,并且,在今后10年内,这个数字将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结构性、潜在性、流动性无业人员大量存在。

        有人分析,这次突如其来的盲流事件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崩堤”。

        且不管人们对此如何评说,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何方转移?

        劳动力的转移无非依据两条途径:一是在不同地区空间上的转移;二是在不同产业、行业上的转移。

        就第一条而言,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与城市建设是分不开的。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猾发展小城镇。解放40年来,我国部分大城市曾容纳了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力。仅近10年来,南方主要省城就安置了60多万进城农民。

        可是,就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水平而言,对农村剩余劳力的吸收是极其有限的。这次春节后百万盲流进城所造成的冲击,就是一个警告。事实证明,受经济发展和各项制度制约,城市在粮食、医疗、交通、治安等方面都暂时无法容纳大量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再看第二条路,即通过发展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集镇,来尽可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就是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服务业。近10年来,在这条路上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去年,全国已有乡镇1500多万家。包括农工、建症运输等数十个行业,吸收了农村1/5--近8000万劳力。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土地对人的约束减弱,大批农民投入第盯第鳃业,裁剪、缝纫、修理、工艺一派兴旺,为国家创造了大笔财富。

        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转向非农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个体户大量涌现,使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小城镇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吸收剩余劳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保证城乡结构持续平衡发展的良性机制。

        然而,比较于我国农村发展工业的潜力,我们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很不够,这次采访,在我直接间接接触到的近百个民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乡镇企业干过事,很多人都是在家乡的工业中找不到出路才不得已外出的。原有产业结构不破,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这样就会白白走失大量劳力。

        从我国农村这几年走过的道路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农村集镇,倒不失为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把剩余劳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救出来的良策。

        备忘之二:另一种流失

        这是许多人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话题,可当我看到这个脸上还挂满稚气的小男孩时,还是很受震动。

        “读书?”这位自称14岁,来自江西湖口的小男孩对我不解地笑了笑:“读书?谁养我?”

        “你们家不是还有其他劳力吗?”

        “可读书不能给家里钱,还不是受气?再说,我们那儿偏,上学得走20多里呢。”小家伙晃晃脑袋,翻翻白眼,利索地对我说。</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也是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也是历史 1989 百万民工大流动(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