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旦角新锐TXT下载

    魅生: 旦角新锐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旦角新锐

        1907年,梅兰芳十四岁,搭班喜连成。

        “喜连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京剧科班。吉林富豪牛子厚出重资,由出身小荣椿科班、后来的戏剧教育家叶春善出面兴办。科班成立后,面向社会招生,培养了大批京剧人才。

        班中的学徒坐科学习,以班社的名义公开对外卖票演出。这样既有收入,又给了学员上台的机会。为增加号召力,喜连还特聘一些有舞台经验、又有一定名气的童伶带班,与学员一起演出。梅兰芳搭喜连成,就是这种情况。他拿包银,居住、饮食不在科班。

        这是梅兰芳自己的选择。他搭入喜连成最看重的其实是在这里可以和科班弟子享受一样的学习待遇,有机会向一些高水平的伶人问艺。

        《生死恨》中的梅兰芳同期与梅兰芳一起搭喜连成的还有中国的另一位京剧大师,麒派祖师,麒麟童周信芳,他也是带艺搭班。两位未来的大师,在喜连成期间合作演出过《九更天》、《战蒲关》。

        梅兰芳在喜连成时期,坐科的伙伴还有康喜寿、雷喜服、侯喜瑞、王喜秀等人。带艺搭班的有曹小凤、姚佩兰、小十三旦、贯大元、葫芦红、王灵童、高百岁、林树森、赵松樵(九龄童)等等,这些后来都成为精英伶人。

        在冯耿光的帮助下,梅兰芳生活无忧,全力投入到学戏当中。

        梅兰芳定型主修旦角中的青衣。旦角当时分工严苛,包含很多行当。旦行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工。梅兰芳主修的青衣,又叫“正旦”,扮演一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在当时的京剧表演中,青衣行当是以唱工为主。在表演中,大段唱腔通常是用一个抱着肚子的姿势,一直唱到完,基本上忽略身段做工表演。其实在早期的皮黄戏以及昆曲中,青衣行当也是要求边唱边舞的。

        这种改变,与观众的欣赏意识有关。因为青衣大段演唱耗时长,“生书熟戏”,观众早就了解剧情,所以就忽视了演员做戏和剧情。当时戏园子看戏的场景是,一园子的爷儿们都是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咂滋味,这叫“听戏”。

        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描绘当时的情形:“那时观众上戏馆,都称听戏,如果说是看戏,就会有人讥笑他是外行了。有些观众,遇到台上大段唱工,索性闭上眼睛,手里拍着板眼,细细咀嚼演员的一腔一调,一字一音。听到高兴时候,提起了嗓子,用大声喝一个彩,来表示他的满意。戏剧圈里至今还流传有两句俚语:‘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这两句话非常恰当地描写出当时戏院里的情形。”到戏园子,就算想看也只能虚着眼偷看,不然被人说外行、“棒槌”就太丢脸了。

        既然大家都不看,演员索性省掉了舞蹈身段。

        王瑶卿(中)和弟子们,右一为梅兰芳

        当时有一个伶人觉得,舞蹈身段也是青衣舞台表演的重要部分。受到冷落、忽略,原因在于视觉效果上表现不够,这样傻唱不符合戏剧规律。他立志要改革青衣行当,于是吸收花旦、武旦、武生等行当的做工,另外创造出一路“青衫”的新行当,唱、做并重。

        这个人便是“通天教主”,王瑶卿。

        王瑶卿年长梅兰芳十三岁,梅兰芳出世时他享名已久。1904年,经陈德霖、余玉琴介绍,王瑶卿进宫补去世的时小福缺,充内廷供奉,是京剧青衣行当中宗师级的人物。梅雨田和王瑶卿交情深厚,是王瑶卿青衣戏改革小组的主力成员。梅雨田是有艺术嗅觉的老伶工了,对王瑶卿的唱腔改革一直很有信心。他觉得侄子从这条路上突破,一定有搞头。于是梅雨田提出请王瑶卿辅导梅兰芳提高,通天教主欣然允诺。

        梅兰芳的机缘来了,遇到了他艺术道路的引路人。

        梅兰芳一早就观摩过这位“通天教主”的艺术,心仪已久,能学王大爷一派求之不得。梅雨田让侄儿行礼拜师,王瑶卿谦虚,说与梅世兄份属同辈,当以兄弟相称。随后,梅兰芳开始跟随通天教主进修深造。

        王瑶卿在《雁门关》中饰演萧太后虽是兄弟相称,但是王瑶卿对梅兰芳却尽到了师父的责任。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而且毫无保留。

        他把从“万盏灯”李紫珊前辈那里学到的《虹霓关》教给了梅兰芳。这出戏曾经使王瑶卿一炮而红,本来是“通天教主”的保留剧目。在梅兰芳学会此剧上台演出后,王瑶卿自己就不再演出这出戏。这是师父给徒弟让戏,为梅兰芳“留饭”,在伶界是很崇高的道德。受王瑶卿影响,日后梅兰芳收徒教戏,也是如此。

        梅兰芳还从王瑶卿那里学会了《汾河湾》和《樊江关》。这两出戏都是唱功少,说白多,重在表情和做派,是王瑶卿对“青衫”新行当尝试的代表作。成年后的梅兰芳与谭鑫培合作《汾河湾》,与王凤卿合作《樊江关》都取得极大成功,这是王瑶卿给他铺的路。王瑶卿、王凤卿与母亲

        非常可惜,王瑶卿的改革实际上并未完成,因为他 “塌中”了。

        “塌中”就是演员本来嗓子很好,到一定年龄时嗓音突然变坏,中气不接,底气不足,高音唱不上去,失去发声控制能力。祖师爷不赏饭,王瑶卿只好脱离舞台。但王瑶卿的梦想是不会停止的,他把改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梅兰芳身上。

        王瑶卿脱离舞台后,成为伶界最有份量的艺术指导。“四大名旦”的崛起背后,都有这位通天教主的影子。梅兰芳也不负王瑶卿所托,将“青衫”发扬光大,并赋予新内容。如果说吴菱仙为梅兰芳指明了要走艺术之路,王瑶卿则是梅兰芳艺术之路上的引路人。

        梅兰芳不是科班弟子,属于手把徒弟出身。但在喜连成实习,让梅兰芳逐渐找到舞台感觉。跟王瑶卿的深造,让他艺术发展的大方向有了个人的定位。梅兰芳逐渐从身、心两方面都彻底摆脱了堂子出身的影响,渐渐走上正轨。

        演出之余,他看遍了前辈演出,汲取营养。每天开锣,他准坐在琴师身后,观察学习,直到散戏才走。这时,剧坛正由晚年的谭鑫培扛鼎,处于鼎盛期。活跃于舞台的伶人,都是大艺术家。

        生行有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生、王凤卿。旦行有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后起还有路三宝、田桂凤、杨小朵、龚云圃。净行有何桂山、黄路辅、金秀山、刘永春、裘桂仙,丑行有张占福、罗寿山。

        十七岁时,梅兰芳也倒仓了,暂时脱离了喜连成。

        他隐居家中,每日做恢复训练。有朋友怕他闲闷,给他送去了几只鸽子。梅兰芳开始了养鸽子的活动,这成为了他一生的爱好。冯耿光常来看望他,投其所好,送给他一副乾隆朝郎世宁画的鸽子,此画之后一直随着他走南闯北。

        梅兰芳学艺的时候,京剧正处在破旧立新的大革新状态。各路精英伶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纷纷革新提高。这和当时人们的要求进步的愿望有关系,因为大时代正走在一条破旧立新的道路上。

        梅兰芳,赶上好年头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旦角新锐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