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登堂入室TXT下载

    魅生: 登堂入室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登堂入室

        光绪皇帝在紫禁城中渐渐长大。光绪七年,即1881年,慈安暴病死了,也有人光绪皇帝画像怀疑是慈禧毒死的。慈禧太后一个人盖“御赏”和“同道堂”两个戳,大权独揽。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光绪九年,即1883年,慈禧五十大寿。她要改改东太后时代的宫廷演剧,因为她认为东太后太没品了。西太后批准升平署从北京的民间戏班中选择优秀的艺人进宫承差,她要按自己的审美格调重建皇家剧团和演剧制度。

        这样一来,慈禧老佛爷看戏看爽了,更加体会到权力的妙处。

        1884年,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斥责奕?“委靡因循”,免去他一切职务。奕?集团班子的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集体被清洗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被瓦解了。

        慈禧太后权倾朝野,独断天下。

        1886年,光绪十二年,皇帝十六岁,又面临归政这个话题。慈禧说归政可以,我要有个园子养老。意思是以一个园子,换政权。李鸿章出头,让封疆大吏筹款,一半给海军,一半修园子,慈禧说同意。这等于一半钱用来建军,另一半用来买政权,都算正当用途。

        经勘查,园子选定在清颐圆旧址建设。动用数万民工,造了三年,终于盖成了,这就是颐和园。

        慈禧移居园内后,声称想颐养天年,要归政。她暗中却授意马仔醇亲王奕儇,让他上奏请自己再“训政”数年,自己再下懿旨,依议。一个简单的小花招,使慈禧既得了园子享乐又不归政。

        这个时候她已经知道了权力的重要性,再也不肯交出权力了。

        全新的颐和园,在颐乐殿建起了当时最先进的戏台。有了戏台,空着是浪费。但是,戏台不空着更浪费。奢华无度的宫廷大戏又上演了。慈禧看戏的瘾头越来越大,每天都要召艺人十几名,到颐和园汇报演出。

        外学民间伶人,被大批选进颐和园唱戏。谭鑫培在梨园界东杀西讨南征北战,终于声名鹊起,为慈禧知晓。这天,谭鑫培正和鼓师研讨唱腔,杨月楼派人送来宫中帖子,宫里为慈禧60岁生日时修建的颐和园找他入内廷供奉。

        光绪十六年庚寅年,五月二十五,公元1890年7月11日,谭鑫培以民籍学生的身份入选升平署当差。谭鑫培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他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这时他列出的能演剧目,已有四百多出。

        奉差是明日早上头一场,谭鑫培即刻赶往颐和园。到达颐和园内,已是下午。在这里,他看到老熟人正旦陈德霖、老旦孙秀华、小丑罗寿山已经在了,他们被同批选入。

        陈德霖是程长庚弟子,跟谭鑫培很熟,论师兄弟。谭鑫培没有正式拜师,陈德霖是程长庚科班毕业的,小名小石头。陈德霖小时候总挨打,吃了不少苦,基本功扎实,疼爱兄弟姐妹,孝顺父母。出科后搭四喜、三庆。为人和蔼可亲,孝悌双全,得到周围人的亲近。能在这里见到,两人都很有成就感。

        几人同时登堂入室,自是非常愉快。当天夜里,众伶就住在颐和园,等着首次承差的考验。

        颐和园内德和园戏楼次日一早,伶人们来到颐乐殿点名。当叫到谭鑫培时,谭鑫培终于见到了此生最大的拥趸。谭鑫培这年四十三岁,慈禧太后五十五岁,两人都属羊。

        慈禧看到下边的谭鑫培说,你就是小叫天啊,哈哈,本名还叫谭鑫培呢!一个金不就得了,何必这么多金呢。谭鑫培说,啊,是是是,老佛爷说得是。李莲英一旁说,那让他改了吧。第一次见面,谭鑫培就丢了两个金,成谭金培了,他也只好当场叩头谢恩。

        慈禧点了《空城计》,谭鑫培演诸葛亮。慈禧看完,给的评价是,外形象,气质佳,唱腔跟以前听得都不一样,赏!当即赏谭鑫培古月轩鼻烟壶一只。意犹未尽,老佛爷接着又点了谭鑫培的《定军山》。看完又喜欢,再赏小吃。

        首次呈差,点了双出,受赏两次,连老佛爷最爱的杨月楼也没这么风光过。当天演完,所有伶人齐到慈禧面前叩首谢恩。谭鑫培得的赏赐最多,赏福寿锞子各十个,绸缎两匹,现金五百块。进宫会有丰厚的赏赐,谭鑫培早就知道,但是没想到这么多。两个“金”丢了也值!谭鑫培对老佛爷的隆恩,印象深刻。

        自此以后,谭鑫培就成了颐和园常客。谭鑫培最近规划的《翠屏山》、《阳平关》、《八差庙》等戏,也纷纷承差。其中《翠屏山》中有一段耍单刀,谭鑫培演得潇洒飘逸,帅,被慈禧当堂击节叫好:好一个单刀叫天啊!从此“单刀叫天”响彻京城。

        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谭鑫培换戏不换人,在宫廷这块舞台上,大放异彩。如果没有几年的研究成果,可能演两出老佛爷也就腻了。但是谭鑫培这时已经具备真正的京剧大师水平,所以在舞台表演上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老佛爷看得如痴如醉。与同时代时伶人才俊一起,他在这里创造出了皮黄戏表演的最高境界。

        老佛爷看戏不是乱看的,她是真懂。她可以算当时少有的戏曲评论家,同时也是剧作家。清宫档案中有慈禧太后编剧的《昭代箫韶》十大本,共计二百四十出的昆曲连台大戏。

        慈禧看戏时要对照专用的剧本。在清宫升平署里,保存着许多这样的剧本。是用白皮纸书写,外面用明黄纸做封面、封底,封面上贴红色纸签,写着戏名,专供慈禧太后翻看,称为《安殿本》。《安殿本》共有两种,一种是慈禧早年用的,尺寸小,字也小,宽窄和现在的稿纸差不多。另一种尺寸加宽了不少,字也放大了许多,是供太后晚年眼花后使用的。

        杨小楼(左)与谭鑫培合演《阳平关》对照《安殿本》,可得知演出时长、人物扮相、唱词念白、板式锣鼓经、武打套路、眼神表情、动作指法、四声韵律、尖团字音,错一点也逃不过佛眼。慈禧的苛刻是出名的,有点撒汤漏水,很可能被吊销演出牌照,以后别说内廷供奉,连戏饭也别吃了。

        大部分伶人进宫演戏,都谨小慎微,不敢发挥;平时有八成本事,也就发挥出五六成。有的伶人,进宫就没奢望要讨好领赏,就盼着能过关别出纰漏就好。

        谭鑫培则不然,越是临场发挥得越好,越是内行看,他就越能表现出水平。究其原因,谭鑫培艺高人胆大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他天性就喜欢挑战,心理素质一流。谭鑫培给老佛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个伶人另眼相看。

        在谭鑫培之前,慈禧最宠爱的伶人是杨月楼。杨月楼扮相英俊,文武全才,颇得慈禧赞许。但是在谭鑫培首次进宫当差后不久,杨月楼就不能演了。1890年,光绪十六年夏天,杨月楼一病不起。三庆班这个担子重,很多伶人要围绕着三庆班吃饭。杨月楼承担起来吃力,眼下身体不支了。

        谭鑫培闻讯去探望,杨月楼托孤,让十一岁的儿子杨小楼拜谭鑫培为师,并认了干儿子。谭鑫培按谭家排行给杨小楼取名嘉训。

        转天,杨月楼殁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登堂入室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