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伶人之路(1)TXT下载

    魅生: 伶人之路(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伶人之路(1)

        最早的伶人都是拜师学艺的手把徒弟,好一点的是家学、伶人之间私学,更普遍的是自幼给戏班或者私寓堂子,签契约。童伶很可怜,从人格到上都受尽了摧残。但是只有这种教育,才能让伶人有出息。谭鑫培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了“科班”式教育,相对文明些。有点像学校的性质,在这时还算个新生事物。

        最早的科班由戏班发展而来。戏班以演为主,聘请伶人发包银,赚卖票的收入。科班以教学、培养童伶为主,日常也组织演出卖票赚钱,让学员担任这些日常业务演出,以教戏为代价,获得这些学员的业务演出收益。这种形式现在还有,类似于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

        所谓“科”,即品类、等级的意思,大概是效法了举子科试定次第等级。这在当时算自抬身价,但是也代表了梨园行对培养伶人的严肃态度。科班投师学艺也称入某一科,同年入学者为同科。考入或经人介绍加入某一班的某一科,称为进班入科,也称加入某一科班。

        科班在更规范以后,会为演员中间的名字加一个字来区分科次。比如最著名的如“富连成”班,就分为喜字科、连字科、富字科、盛字科、世字科、元字科、韵字科、庆字科等八科。学员在艺名中嵌入代表期别的字样,依入学期排辈,以师兄弟相称。

        像这样的科班最早有:大老板程长庚领衔的三庆班,创办了四箴堂科班;艺名“响九霄”的名旦田际云领衔的大玉成班,创办了小玉成科班。这都是早期的以戏班带班的科班。

        传统科班只收男生。不是有个脑袋就收,老师要看祖师爷赏不赏饭。就是严格审查报名者够不够学习的材料,对外貌、体型、智商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要进行入学考试。这里没有文化课,系统传授唱戏基本功:基工、毯子工、把子工、唱工、做工。科班管教严厉,管理手段主要是“打戏”,就是体罚。

        打的时候让学生趴在长凳上,让教习用“刀坯子”打。刀坯子是木头或竹板做的道具刀,硬中带韧,直接打能打得皮开肉绽,对学生相当有威慑力。有一种盛行的处罚方式,叫做“打通堂”。一个弟子犯错误,全班集体打,这是用连坐制度给犯错的人一种连累别人的心理压力。打的时候,要脱掉裤子光着打,如此对犯错的人又多了一层人格上的侮辱性惩罚。

        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里描述,“学生里面,派定一个掌刑大师兄,只要听听这名称,就知道挨打是常事,当时有句‘戏是打出来的’。”

        科班内也供奉唐明皇祖师爷像,弟子每日朝拜,增加行业的归属感和严肃性。入科班需先立字据,立字据比签契约稍微文明些。科满后要效力三年。有人形容坐科七年如蹲七年大狱,可见制度之森严。一整套规矩下来,道德、文书、刑法三管齐下,保障了成材率,科班教育成了最优秀的伶人培养体制。

        梨园始祖唐明皇行乐图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阳予倩、焦菊隐等一批人创办戏曲学校,科班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戏曲学校对教育方式进行了改进,比如取消打骂体罚,重视文化教育等,但也保留了科班口传心授,以演代练等特色。

        当谭志道提到要送谭鑫培进科班时,谭鑫培非常愿意。原来,自幼在后台长大的谭鑫培,耳濡目染,已经对戏剧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总听人提起当世大红大紫名伶,对久踞京师的伶人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人心仪已久,总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名满天下。而科班就是帮他实现梦想的途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伶人之路(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