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生: 高雅和三俗的斗争(3)
高雅和三俗的斗争(3)
本来,这对伶人来说是个灾难,停业意味着没有收入。但这次,却给本来在政治运动中即将被政策和谐掉的 “花部”,带来了意外的战略转机。
首先是,国丧期间甭管花、雅一律停演。大家都歇了,戏剧势必要淡出关注视线一段时间,花部可以得到一个腾挪运作的缓冲期。其次,主管“花部”整顿的和绅倒了,嘉庆皇帝亲政忙着办和绅抄家、肃清余党之类的大事,对伶人的整顿也就抓大放小没这么严格的执行力了。
之后的花雅之争,官方虽然照章办事,但是在何为“花”、“雅”的定性上,已经松动放水。在暗盘中,官方实际上已经淡出了这种对文化发展的约束,任其自生自灭了。
后来的历史中,“花部”完胜“雅部”,成为了国剧主流。清末发展成为京剧,到民国达到巅峰,走向世界。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花部在主流的一再打压下,依旧存续呢?
所谓“花部”的演出确实良莠不齐,但是历经几代艺人们的心血投入,无数舞台实践的打磨加工,已经不乏精品。可见,优秀的戏剧作品,确实离不开墨客才子的雕琢润色,但更关键的则是在舞台实践中精进磨砺。
另一方面,即使“雅部”伶人也觉得,大家都是唱戏吃饭,哪里分什么“花”、“雅”。“花”、“雅”之分,本来就是一些士大夫阶层在无病呻吟叽叽歪歪。其实这只是一种迎合主旋律的道貌岸然,是讲政治的姿态,不是真的在艺术观点上对花部演出不能容忍。
嘉庆中期,“花雅之争”虽然名义上没有止息,但在政治定调上已经降低了规格,演变成了以民间知识分子为正方,城市贫民、农民为反方,实际上是平民阶层在民间层面的文化论战。所谓的“知识分子”也不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一些落第穷酸借着道德优越感,自抬身价。既然没有权力的介入,所以两边pk得声名狼藉的其实都是粉丝团身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部在长期的舞台磨砺中,艺术价值趋于成熟完整,完成了最后的进化,最终以戏剧艺术本身的魅力征服了大环境。这体现在两方粉丝的立场、阵营发生的微妙变化上,民间知识分子也渐渐倒戈了。
当时有个叫焦循的人,比较有代表性。此公清嘉庆六年中举,会试落第,回扬州老家教书种地维生。
焦循平日赋闲没什么事,自称经常屈尊降贵与乡间民众一起观赏“花部”戏。其实他本人就是“乡间民众”,住在杀猪的隔壁。他写的闲书中,记录了指导普通群众欣赏戏剧的点点滴滴:“天既炎热,田事余闲,群坐柳荫豆棚之下,侈谈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余因略为解说,莫不鼓掌解颐。”田间地头,成了焦循与乡间民众其乐融融的“艺术沙龙”,摇头晃脑颇为有趣。
焦循在嘉庆二十四年,作有《花部农谭》一书,其中观点倒也说在了点子上,主要是为花部正名:
“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自西蜀魏三儿倡为淫哇鄙谑之词,市井中如樊入、郝天秀之辈,转相效法,染及乡隅。近年渐反于旧。余特喜之,每携老妇幼孙,乘驾小船,沿湖观阅。
焦循从立意、词曲、声腔三个方面对花、雅做了个比较,原文太酸,总结一下大概是这个意思:
第一,花部虽然在词句上欠缺文学档次,但是在立意上“忠孝节义,足以动人”。与之相比,昆曲剧目反倒多男女猥亵之事。
第二,昆曲剧目曲文谐于音律,但是过分典雅艰深,酸文假醋耍文艺腔,一般老百姓接受不了,举人文化程度的不看台词文本也不知所云。花部的优秀剧目,唱词质朴通俗,走群众路线,农民伯伯也爱听、也能懂。第三,唱腔方面,昆曲迂回繁复,咿咿呀呀,花部慷慨激越,摇滚风,更加煽情。
在中国社会中,贫民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一直都是倒霉蛋。造反的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拉去杀头的倒是他们。其实农民真起义,嫌他们没有战斗力,根本不带他们玩。奇怪的是,在皇权时代,这些知识分子的言行颇受重视,往往能迅速“上达天听”。不过之后到来的,多半是场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文字狱。其实花这个精力监听他们,虚耗国力,没有必要。
当局果然很快听到了焦循的声音。万幸,这次没有杀头,反而是认可了他的观点,进行了一次宫廷戏曲办的改革。
清代内廷演戏,由一开始独尊昆腔,之后昆、弋同列。道光时,内廷实行戏曲改革,撤销原戏剧管理机构南府,成立了升平署。花部戏,由升平署时代开始正式在内廷舞台演出。咸丰年间、慈禧时代,花部戏发展为皮黄戏,彻底占了上风,昆腔戏在保守的清宫内廷也几乎完全消失了。
到民国时,京剧在全国范围内独领。昆曲只有江浙一代还有零星演出,观者都是操吴语的民众。以花部为根基的京剧成为了国剧,在三十年代由梅兰芳大师推向了世界。
梅兰芳(后排中间立者)在檀香山时接受歌舞演员的献花从嘉庆开始直到民国,京师的昆班,不可逆转地日渐衰微,直到彻底消失。徽班形成垄断,戏班中担纲的演员,安徽祖籍的占十分之七,湖北人次之。这批人,初入京师都说家乡土话。移居北京数代后,操北京口音,跟土著完全一样。
伶界最重门阀,徽、鄂人后裔在京师的,代代相传,成为梨园世家。相互之间建立姻亲关系,居住在正阳门外五道庙一带。</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