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一朝成名天下传(2)TXT下载

    魅生: 一朝成名天下传(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一朝成名天下传(2)

        经过之前的盛世,首都圈的财富日渐积累,旧有的戏剧艺术早就酝酿着振兴浪潮。之前受边患、民族矛盾等因素制约,清廷在心理上还有一层理智的窗户纸。可随着乾隆八十大寿徽班进京,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拉出了清中期戏剧振兴的一波行情。

        有市场行情,就意味着有可观的收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激烈的竞争。京城繁荣的演出市场氛围,吸引了各路地方上的才俊。不久之后,又有湖北人戏班汉调等其他剧种戏班纷纷进驻京城。这件事会引出后世的湖北籍伶界大王,暂按下不表。

        在市场规则下,竞争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戏班之间的竞争,使京城戏剧大兴,风气逐渐蔓延到全国。演艺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火爆局面。

        广德楼旧景徽班进京彻底改变了演艺市场的格局,徽调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梦华琐簿》中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下此则‘徽班’‘小班’‘西班’,相杂适均矣。”

        在京的其他声腔剧种,面对徽班强大的实力,无法竞争只得归附徽班。一批本地名优纷纷加盟,又给徽班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时期,加入春台班的有湖北汉戏名优米喜子、李凤林,加入四喜班的湖南乱弹名优韩小玉,加入三庆班的有北京籍京腔演员王全福等。如此一来形成了多种声腔剧种荟萃徽班之势,也因此,徽班在诸腔杂奏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声腔同台演一出戏的现象,称为“两下锅”、“三下锅”、“风搅雪”。最后逐渐统一到用皮黄(作者按:皮黄是西皮腔和二黄腔的合称)声腔演出,皮黄戏就诞生了。

        为便于对民间团体管理,官方由内务府出面,隶属升平署,成立了“精忠庙”,专门负责裁决民间伶界纠纷,筹办梨园公益事业等事宜,相当于有仲裁权的行业工会。高朗亭在三十八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任为精忠庙会首。

        高朗亭三十岁时接任三庆班主,并在后来任精忠庙首。由于他为徽调雄踞北京剧坛开了先声,时人誉之“二黄之耆宿”。

        道光七年,高朗亭率领在京安庆藉艺人共同捐资,在北京崇文门外修建安庆义园。“安庆义园”就是“戏子坟”,京城后来还有“春台义园”,宣武区的“潜山义园”、“安苏义园”、“梨园义地”等等。旧时,在北京买房子不算扎根,建了坟地才更加说明问题。

        年过四十后,高朗亭基本上息影舞台,偶尔应戏迷和后辈的要求,粉墨登场。《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的“众秀园”中有这样的记录,“朗亭为徽班耆宿,脍炙梨园:近已年逾四十,故演剧时绝少, 然偶尔登场,其丰颐皤腹,语言体态,酷肖半老家婆,直觉耳目广新,心脾顿豁……戏之有别趣,亦犹诗之有别裁,文之有别情云尔。”不许人间见白头,高朗亭老了。

        道光十四年,即1834年,三庆班由陈金彩任班主,高朗亭飘然而去不知所终。身后弟子有陈喜官、邱玉官、苏小三、双凤官、沈霞官、沈翠林等,都是著名的旦角伶人。

        徽班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率由旧章,而是执行了开明的策略,主动吸收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充实内容,兼容并包,捍卫了自己在戏剧界的统治地位。

        但是到了嘉道年间,朝廷中正酝酿着一场对戏剧的整肃。起因就是传统“雅部”声腔代表了士大夫阶层,而徽班为主的“花部”声腔代表了底层的人民群众。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实际上是一次阶级矛盾的爆发,政治斗争的战场即将在戏剧舞台上决胜负,戏剧史上著名的“花雅之争”要开始了。

        政治是残酷的,即使表现形式是舞台艺术上的斗争,斗争的本质依然是残酷的。最终一定是存续或消亡的问题,流血看上去也在所难免。

        徽班能生存下去吗?三庆班能生存下去吗</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一朝成名天下传(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