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走在艺术之路上(2)TXT下载

    魅生: 走在艺术之路上(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走在艺术之路上(2)

        戏班的社会化,确实增加了就业岗位。反过来,大批从业的新鲜血液又促进了戏剧行业的发展。到清朝中期时,民间戏班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演出技艺纯熟,深受老百姓的热爱。朝廷为迎合民意,也鼓励戏剧发展,戏班子受到追捧。民间伶人虽然社会地位上没有改观,但是收入开始稳定。

        卑贱的社会地位,不会让这个行业消亡。为了吃饭,为了生存,有时什么都可以牺牲。不吃饭据说七天就会死,所以相比之下,尊严、社会地位这些虚名反而都不是当务之急。

        只要抛弃了尊严,吃饭问题还是有办法解决的,而那时的社会也确实提供了一些途径。比如做太监,无论怎样看都算一份清闲的工作,往最差里说也只是轻体力劳动者而已。但收入稳定,并且职业发展也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只是,迈出断去烦恼根的一步,有生命危险,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这样一对比,做伶人就看出了优势,至少眼前没有生命危险,也不需要断子绝孙,而且同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所以,对穷人来说,伶人这个职业比起太监来更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因此在底层社会,梨园行甚至成了热门行业。

        古代梨园会所

        在盛世,大家吃饱喝足后乐于追捧戏剧,梨园行收入稳定不在话下。就算不幸活在不好的年头了,由于社会底层生存压力加大,候选人才选拔的基数也越大,从艺术精进的角度讲,梨园行反而越兴盛、越发展。

        历史总是在起起伏伏中循环。经过无数个或兴盛或衰落的历史更迭过程,梨园行从业规模暴增,业务水平提高,行业组织结构也趋于完美。通过一代代行业首领的努力,梨园行形成了一整套严苛的行规。在职业规范中,也细化了按劳分配、按劳取酬等等经营原则。这不但为从业者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且开始为从业者规划出了光明的职业前途,戏班由量变完成了质变。

        发展到这里,梨园行算彻底成熟了。伶人指着唱戏养家活口、吃炸糕买棉帽子。一旦受欢迎,扬名了,就能锦衣玉食、享受香车美女。如果大红大紫了,天下闻名,则可金玉满堂,不让一方富豪。

        与物质上的满足相比,才智积累已经为梨园行注入了精神元素。经过数代的才智积累,戏剧从业者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全新的境界。这时的梨园行已经是专业性很强的队伍,要取得从业资格已不再是容易的事。这种资格的取得不仅需要艰辛的努力和付出,而且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天赋。最重要的是,要有对舞台表演的精神追求。

        为吃饭做事,这只是求生存的本能;为发财做事,这算;但为了精神追求做事,这就是理想了,是另外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了不起,但他们确实正走在一条艺术之路上。

        清末民国时人穆辰公所作《伶史》里描述:“戏之为道,小道也。然而,其时精,其法密,其趣永,其格严。非质美不能为,非学力深,不能至,非临场多,不能熟,非揣摩细,不能工。”这是说,梨园行虽不是治国大道,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歪瓜劣枣缺心眼还是放弃算了,与律师、医生一样,唱戏属于精英行业。

        中国历史中,每个“行业”的形成都有故事。许多时代才俊,都把心血投入到创业过程中,用无数次这种投入完成历史累加,才能缔造一个具备市场经济职能的“行业”。世人都道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但实际上从北宋中期开始,一直到民国初这段时间,每年的财政收入中,仅百分之三十来自农业税,其余百分之七十或直接、或间接的,全靠“行业”组成的城市工商业支撑。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巅峰期,有占全球经济总量百分之八十的gdp规模。这么庞大的经济总量正是由以“行业”为单位的组合构成的,并且历千百年兴盛不衰。行业,就是封建帝制的产业核心。

        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由金融业、重工业、零售业、高科技、娱乐业等现代产业组成。看似很了不起,其实gdp总量只占全球经济的百分之十左右。

        所以历史上的中国,通过这些由小手工业、小工商业、个体户等组合成的行业,构成了中华文明圈的核心竞争力。梨园行也忝为一员。

        梨园行发展到清中期,已经由演艺乞食的行为发展成有社会职能的产业。并且,在众多的行业中,梨园行的产业规模堪称是中华帝国的产业支柱。如果在当时搞一个排行榜,梨园产业的规模完全可能排在top10。

        梨园行的规模之大,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在清中叶,每年出口欧洲的贸易总额是白银三百六十四万两。文献记载,当时一个扬州地方戏班排演一出《桃花扇》费银十六万两,一出《长生殿》要投入白银四十余万两。用全国每年的出口总额给一个戏班排戏,排不了几出。

        一千两白银,六十二斤半,排演一出戏要用几十吨白银。按全球经济规模算,那时的一个戏班在投资大手笔方面堪比今天的几十个好莱坞。以清中期的综合国力核算,如果把今天的美国百老汇搬到当时的中国,也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的规模。

        至此可以下一个结论,当年那些要饭精英,确实成了专业精英。要饭,一不小心就要成了专业精英。</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走在艺术之路上(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