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谋权之道TXT下载>>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7)TXT下载

    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7)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7)

        不久,刘伯温因为论相一事又得罪了朱元璋。

        明王朝初立,朱元璋最为担心的是权臣勋旧产生觎探之心,因此,对统领众臣的丞相,朱元璋费尽脑汁。

        初设丞相时,朱元璋以比较信任的同里勋旧李善长、徐达分任左、右丞相。徐达行为恭谦,十分和善;李善长居人臣之极,但有时有傲气,朱元璋对其并不十分满意。朱元璋曾有辞免李善长丞相职务的打算,为此,征求刘伯温的看法。刘伯温向来重视丞相人选,认为实现吏治关键在丞相,“国之大事,莫大乎置相”,尽管李善长常在暗中攻讦排斥他,但他认为李是朱元璋的勋旧,有较高的威望,他在位能起到调和诸将的作用,还是合适的人选。朱元璋奇怪地说:“李善长几次想害你,你还为他说话。”

        刘伯温回答:“换相就像换大厦的柱子,必须是栋梁之材才行,如果用几根小木头捆在一起充当梁柱,即使换上去了,也马上就会倒下。”

        不久,李善长辞位,朱元璋想让杨宪接任,与刘伯温商量。刘伯温与杨宪私交很好,但不赞成。他对朱元璋说:“杨宪有当丞相的才能,但无当丞相的器量,当丞相要持心如水,以礼义为处事的标准,不能有私心,杨宪不是这样的人。”

        朱元璋问:“汪广洋如何?”

        刘伯温说:“也不行,他比杨宪更褊浅小气。”又问胡惟庸。

        刘伯温答:“更不行,当相好比驾车,胡惟庸非但驾不好,恐怕连辕木都会被他毁掉。”

        朱元璋见自己考虑的三人都被刘伯温否定了,心里愠怒,很不高兴地说:“看样子只好请你出来了。”这话很值得玩味,颇有几分反唇相讥的意思。

        刘伯温一听,感觉味道不对,连忙说:“我性子急,容不得坏人。再说年纪大了,也担当不了这样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才,希望陛下好好物色。”

        但朱元璋既未悉心求才,又偏偏先后选用了杨、汪、胡三人为相,结果不出刘伯温所料,个个都出了问题。

        刘伯温与朱元璋的对话,后来被汪广洋与胡惟庸知道了,两人对刘伯温恨之入骨。

        刘伯温也感到不能再在朝廷待下去了,绞尽脑汁想回去,恰在此时,刘伯温二夫人去世,他赶忙上书借故返乡。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终于获准回乡,可以远离政治旋涡,回家颐养天年。不过仅隔半年,使臣便携皇上的手书来问天象:“故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然歹人恶严法,喜宽容……即今天象迭见,且天鸣已及八载,日中黑子又见三年。今秋天鸣震动,日中黑子,或二或三或一,日日见之,更不知灾祸自何年月日?或有深知历数者、知休咎者,与之共论封来。”刘伯温接书后,上言:“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显然,这是一个劝皇上为政宽松的绝佳机会。既然诚心诚意地遣使来问,朱元璋就不可能不认真考虑刘伯温的意见。

        刘伯温原打算充分利用方术这块护身符,使朱元璋慑于天命而不敢加害于他,从而尽力为百姓谋福利,想不到,朱元璋将他擅长的方术变成了一根长长的“夺命索”,牢牢地套住他。

        刘伯温还乡后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与地方官吏交往,恐有结党营私、参与政治之嫌。在乡间,他谢绝同一切官府往来,每日只是饮酒弈棋、读书吟诗,从不谈论过去功绩。

        就是青田县令求见,都被刘伯温婉言拒绝。有一次,县令换上便服,装扮个乡下人去拜访刘伯温。刘伯温正在洗脚,见来了陌生人,连忙穿了鞋子,把来人请进屋,热情地留饭。

        席间,刘伯温请教来人姓名,县令只好如实说:“我是青田知县,特来拜见先生。”刘伯温大吃一惊,连忙起身作揖,自称是治下的普通百姓。

        从此以后,再也不跟县令见面了。

        虽然如此,刘伯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厄运。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出任丞相,他对刘伯温不荐举自己为相怀恨在心,于是在皇上面前诬陷刘伯温,说他在家乡谋占了一块有王气之地做自己的墓地,图谋不轨。“王气”之说触动了朱元璋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他最忌讳的就是有人篡位,于是革掉了刘伯温的俸禄,准备严加查办。

        刘伯温为避杀头灭门之祸,带着儿子刘琏急忙赶往京师谢罪。之后刘伯温怕再受诬陷,索性就留在南京,不想,在京积忧成疾。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他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一月以后,胡惟庸派医生来探望他,史书上说:“饮其药一服,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四月十六日,刘伯温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五岁。

        刘伯温死后不久,胡惟庸案发,朱元璋追忆刘伯温以前所言,不禁懊悔莫及。又想起他平时至诚正直,慷慨而有大度,是位难得的忠臣,于是下诏,令其子孙世代承袭刘伯温的爵位。封爵的时候对刘伯温的儿子说:“你父亲是一个好人,朝中的人都结党,只有你父亲不会。”

        纵观明代开国功臣,结局最好的就是刘伯温了,他的死不是自己的错,而是朱元璋的猜忌好杀。朱元璋在杀刘伯温之后会懊悔,会封其子,都是因为刘伯温功成身退的策略。</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谋权之道,小说《谋权之道》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7)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