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谋权之道TXT下载>>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5)TXT下载

    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5)

        刘伯温的预言屡屡言而有验,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当是刘伯温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进行分析,而附以方术的形式而已,因此,绝不应将刘伯温简单的视为占星术士。方术不过是刘伯温实现政治理想的一张牌。

        在辅助朱元璋平天下的时候,刘伯温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朱元璋对他深为倚重和推崇,军情紧急之时,竟至到了不可或缺、寸步难离的地步。

        从以下两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依赖:

        第一件事是公元1361年,正值朱元璋西征陈友谅之时,刘伯温母亲富氏病逝,意欲归里营葬,朱元璋诚挚慰留,亲撰《御制慰书》云:今日闻知老先生尊堂辞世去矣,寿八十余岁,人生在世,能有几个如此,先生闻知,莫不思归否,先生既来助我,事业未成,若果思归,必当宜宽。……今日老母任逍遥之路,踏更生之境,有何不可?先生当以宽容加餐,以养怀才抱道之体,助我成功。那时必当遣官与先生一同回乡里荐母之劬劳,岂不美哉。

        二是刘伯温居家丁忧(在古代,父母死后,在外为官的人要回家守孝,称之为丁忧)的一年中,朱元璋曾数次致函访求军国大事,言辞十分恳切,盼望刘伯温早日再回应天。从其书信中可以透视出刘伯温的佐命之功,朱元璋在信中说:“顿首奉书伯温老先生阁下:愚与先生自江西别后,屡有不祥,皆应先生前教之言,幸获殄灭,疆域少安,收兵避署。遣人专诣先生前,虔求一来,望先生发踪指示耳。”朱元璋的意思是说我与你分别后,总是不太顺利,现在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派人来向你请教,希望你指点迷津。

        固权之策:以仁爱辅助刚猛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治国理念相反相成。朱元璋信奉“乱世用重典”,而刘伯温则信奉“仁爱治国”。两个人理念合在一起治国,天下肃然,对明朝初期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治国理念的分歧也为两人的最终决裂留下后患。

        公元1368年,朱元璋北伐大都,推翻元朝统治,宣布了明朝的建立,他登基称帝,改元洪武,定都南京。拜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和太子赞善大夫。

        刘伯温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治世的理论基础,主张宽仁之道。早在投靠朱元璋前,他就有一套完整的匡治天下的理论和方法,集中反映在他的《郁离子》一书中。照他看来,治天下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关键在于切脉、审证、开方、用药几个环节。医生通过切脉可以知道病人的症状如何,通过辨验症状才能开出方子,而最要紧的还是用药;用药对症,病疾就能得到治疗。治世也是同样道理,一个国家的纲纪就是这个国家的脉象,社会的治乱就是症状,道德和刑法就是药方,而各级管理人才即大小官吏就如治病的药材,只要把握国家的纲纪、刑德、人才,就能治好天下。他认为,治世的原则应该是德刑并用而以德治为主,就是要首先反对暴虐,反对无止境的榨取,要有仁爱之心,懂得关心和爱护百姓,以仁慈感天下;同时还必须有严明的法纪,有法必依,执法务严,使人有所畏惧,以维护不可动摇的封建秩序。德治威刑,前者是本,后者是辅,只有德治才能真正取胜天下。他还认为,德治的关键在于吏治,即在于选用人才。治好天下应该起用秉公执法、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各级官吏。他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唯能为是、量才录用。刘伯温根据这套理论与方法,对巩固新生的明王朝政权都起了积极作用。

        明朝建立之后,刘伯温主要操持的有以下诸事:

        1. 选定新都,择选吉日。

        集庆(今江苏南京市)虎踞龙盘,繁华形胜,为六朝古都。至正十六年攻克集庆后,改为应天府,应天便成了朱元璋统治的中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朱元璋请刘伯温运用堪舆术卜选新皇宫之址。刘伯温选中了钟山的“龙头”处,设计动工,修建了雄壮宏伟的皇宫。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让刘伯温卜选登临大位的“吉日”。因为此事关系甚大,远则关乎新朝千秋基业,近则关乎朱元璋的“奉天承运”,当然也关乎刘伯温的身家性命,所以他颇费了一番心思,挑选了一个吉日,那天果然是天高气爽,风轻云淡,朱元璋龙心大悦。

        2. 制定法律。

        法律制度关系到国家兴衰,元代失国,明初识士普遍以为是法度驰纵所致。朱元璋有鉴于此,命刘伯温制定法律。

        《大明律》的制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刘伯温参与了草创、修改与定稿工作。

        3. 制定历书。

        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即吴王位不久,便设置太史监,以刘伯温为太史令,太史令职在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之事。吴元年(1367年)十一月,由刘伯温、高翼厘定成《戊申大统历》。

        4. 复兴科举。

        建朝后,人才奇缺,朱元璋对荐举求才的方式尤其偏爱,因此山野之士都得以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这确实是不拘一格罗织人才的途径,但这主要是明初人才匮乏时的应急之举。朱元璋见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让刘伯温主持开科取士一事,经过几年的努力,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开始复行科举。</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谋权之道,小说《谋权之道》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谋权之道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