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军人总裁任正非TXT下载>>军人总裁任正非>> 第十一章 生于忧患(2)TXT下载

    军人总裁任正非: 第十一章 生于忧患(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一章  生于忧患(2)

        2000年华为的销售目标是250亿,那时电信运营商的建设计划已经开始减少,华为销售人员全力冲刺,甚至提前签合同,也就完成220亿元。2001年华为实现了255亿的销售额,比2000年增幅不到20%;而1999年到2000年的增长几乎翻倍。运营商不仅把建设计划迅速减少,价格上也是一压再压,人们形容就像卖大白菜一样。

        华为开始裁员,2.2万名员工中有10%离开华为,对外则否认“裁员”的说法,称只是在进行末位淘汰。同时华为放慢了招人的步伐。自华为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发生在1999年。当年受分拆影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都取消了很多订单,华为的裁员幅度也在10%左右。

        任正非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长期以来,华为的高层都感到听老板的没错,只需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就行。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的能见度越来越低,任正非已经接近60岁,由于长期操劳精力也在不断下降,纵有天大本领也很难把握环境与市场的变化。华为在战略上的失误开始增多。

        全球电信产业及中国市场的下滑是华为停止增长的外部因素,同时错失小灵通和cdma这两块“冬天”里最大的“奶酪”,则是华为没有延续神话的主要内部原因。华为如果不是得益于以前在市场上的优势,完全会有倾覆的可能。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手机和互联网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移动和数据通信设备替代交换机成为通信业的主流设备。当时移动通信正经历着从模拟向g制式的重大转变,全国移动用户仅有几万,谁也无法预料到几年后g用户会呈指数级增长。1995年华为投入二十余名研发人员决心搞出中国自己的g,相比西方公司动辄几百人的研发团队而言这支队伍显得如此单薄。1997年11月华为g产品参加北京展览,“中国自己的g”标语分外耀眼,第一个效果是外商主动大幅度降低g售价。

        虽然华为、中兴、大唐等国内企业都开发出g设备,但因为不同企业产品之间的接口无法互通,无法把自己的产品接入到中国运营商已经采用的外国设备网络中去,被挡在了家门口的市场之外。到2000年,中国企业在手机、基站和移动交换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仅有5%、4%和9%。华为在g上投入了十几亿元研发经费,但在国内仍没有多少市场份额,甚至没有收回成本。

        在g网大力发展的同时,cdma网也在中国孕育成长。在中国,g与cdma之争一直没有停止,中国联通于2001年进行了cdma一期工程的招标,国内企业破天荒地在cdma的首次圈地中就占据了近10%的份额,改写了程控交换机和g网首次圈地时全部出局的历史,中兴借此拿到近10亿元订单,成为cdma设备企业中的强者。而华为放弃了cdma的研发,基本颗粒无收。当联通升级cdma设备时,华为在一年前就赶上来推出了升级产品,似乎又和竞争对手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最后再次铩羽而归。仅仅因为错过了一班车,整个行程就全部被打断,这就是高科技行业的特点。当然,这也成就了华为在3g产品上的积累。

        豪赌并与“小灵通”失之交臂使任正非遭受了“决策失误”的指责。1998年电信体制改革展开后,移动电话、寻呼等业务已全部分离出中国电信,从而使中国电信的业务收入受到严重影响,移动电话业务的高利润率让中国电信垂涎三尺,一直想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中国联通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中国电信的地位。无奈中,中国电信拿出了法宝——无线市话,即“小灵通”业务。</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军人总裁任正非,小说《军人总裁任正非》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军人总裁任正非 第十一章 生于忧患(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