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TXT下载>>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九章 团队精神培养术(4)TXT下载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九章 团队精神培养术(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九章团队精神培养术(4)

        弟军中诸将有骄气否?弟日内默省,傲气少平得几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写语苐交勉之。

        一支军队久战沙场,骄气、傲气会自然产生,因此曾国藩常常反省,提醒追随者,克服这些不良习气的产生。要求为将者深察军队之气。他认为:

        第善觇国者,睹贤哲在位,则卜其将兴;见冗员浮杂,则知其将替。善觇军者亦然。似宜略为分别,其极无用者,或厚给途费遣之归里,或酌赁民房令住营外,不使军中有惰漫喧杂之象,庶为得宜。至顿兵城下为日太久,恐军气渐懈,如雨后已弛之弓,三日已腐之馔,而主者晏然,不知其不可用。此宜深察者也。

        为了保证军队“沦去旧气”、“重生新气”,他一直坚持做到两大制度。一是强化经常性的训练。士兵训练经常化,每日操练两次,下雨天就在棚内比装子弹。经常性的刻苦训练,使湘军保持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二是强化制度保证。曾国藩将制度建设作为保持军气的措施,制定了多方面的制度,要求营官不骚扰百姓、不强掳民夫,强占民房;勤于训练,廉洁服众;要求巡捕、门印、签押不州县,不收受银礼,不引荐私人。有一次,他的一个门房在大门口向一个前来拜见的县令要小费,不给不让进。这一幕被曾国藩看到。第二天,他接见那位县令,要门房在旁边候着。曾国藩询问那位县令,门房私下收礼怎么处理。县里谈了处理的办法。最后,曾国藩说,我这里有这么一个门房,在我这里不合适了,你带去用吧。站在旁边的门房听了吓了一身冷汗,偷偷逃跑了。

        团队精神的形成

        曾国藩军气理论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文化背景与生活根源,他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新发展。其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

        一,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形成的认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气是世界形成的最基本的元素。山海经记载,彭古开天辟地,将混沌劈开后,产生两种气体,一种是清气,一种是浊气。清气上升形成天;浊气下沉形成地。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它所包含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是阴阳理论。乾为天,属于阳,坤为地,属于阴。阴阳互动,而生万物。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描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医学家将这种思想运用到看病、治病上,则形成了五运六气学说,六气是自然界的风、暑(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候的总称,它是由阴阳运动而成。自然六气相对应于人体的六种基本物质:精、气、津、液、血、脉。根据气候的变化,古人确定:“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并且从气候变化的正常、太过、不及等方面来诊视人体的疾病,确定治疗方案。道家对气的认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之气,包括云气、风等,修道高妙的真人、神人可以驾驭云气而行。如他所描写的藐姑射山上的一个神人,他的肌肤像冰雪,绰约如处子,不吃五谷杂粮,呼吸风喝露水,乘驾云气,御使飞龙,游于四海之外。二是通过修炼可以达到的气功。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描写了一些类似气功状态的人,《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他靠着桌子坐着的状态“荅焉似丧其耦”,就是一种物我两忘的气功状态。《应帝王》写列子带季咸见壶子。列子本来是壶子的学生,但是见到季咸后,对季咸深知人的死生、存亡、祸福、寿夭,非常佩服,对壶子的学识感到怀疑。四天内季咸见壶子四次,壶子依次显示“地文”、“天壤”、“太冲莫胜”、“未始出吾宗”四种气功状态,看上去像死、像生、像渊、像各种变化不定的状态,第四天季咸逃跑了。所以道家练气以庄子为宗。曾国藩作为一个理学大师,《周易》以及古代的阴阳哲学自然是涵蕴深刻的,至于道家思想,他也以之为用。

        二,来源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对气的认识。将“气”推而进入治军领域,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感性思维的伟大成就。气,最初是指士兵的勇气、士气。鲁庄公十年春天,齐队攻打鲁国,两国交战于长勺。一接仗,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曹刿说,现在还不行,等敌人击了三次鼓后,我们再进攻。他解释原因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意思就是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长勺之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曹刿善于把握“气候”,掌握气的火候,什么时候敌人的勇气、士气衰退了,什么时候鼓动己方的士气,以充盈、旺盛、高昂的士气击败敌人。《淮南子·兵略训》提高了对“气”的认识,注入了新的内涵。气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气质状态,而是包括团结、民心、用将之道等重要内容。气是军队的团结。“上下有隙,将吏不相得;所持不直,卒心积不服,所谓虚也。主将明良,上下同心,气义俱起,所谓实也。”上下团结,则气充盈;不团结就是虚亏。气是民心。“夫气之有虚实也,若明之必悔也。故胜兵者非常实也,败兵者非常虚也。善能者实其民气,以待人之虚也;不能者虚其民气,以待人之实也。故虚实之气,兵之贵者也。”道理非常明白,就是胜利或者失败的关键在于民心,在于百姓的支持;民心旺盛,百姓支持,就能够胜利。这和军队数量没有太多的关系,“胜在得威,败在失气。夫实则斗,虚则走,盛(气盛)则强,衰(气衰)则北。”气是用将之道。“上将之道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战,而敌人恐惧,若战胜敌奔。”</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小说《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九章 团队精神培养术(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