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TXT下载>>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五章 博弈湘军指挥权(4)TXT下载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五章 博弈湘军指挥权(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五章博弈湘军指挥权(4)

        1857年,曾国藩上奏咸丰说:当今时代,没有地方督抚一级的权力,不可以带兵,即使带兵也不能筹饷。曾国藩跟咸丰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要兵权?还是诉苦?抑或是实情实说?咸丰听了这话是很高兴的,并且答应了他终制的请求。削夺曾国藩的湘军指挥权,正是咸丰抑制打压曾国藩的目的。不给他地方大权,曾国藩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他的军队进入江西后,形成了由咸丰、官文、陈启迈、曾国藩、胡林翼多人指挥的格局,曾国藩不得不在痛苦中离开。硬碰硬的博弈,失败的往往是权力小的一方。这一次,曾国藩成为博弈的牺牲者。

        学会迂回战术

        权力角逐,真正胜出者,一般是那些懂得迂回作战技术的人,强者与强者争,懂得迂回者胜;弱者和强者争,懂得迂回的弱者胜。以硬对硬,以强对强,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碰的头破血流。讲究迂回,讲究以弱克刚,则常常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权力角逐场,没有直线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1858年6月,由于形势的需要,朝廷再次启用曾国藩。所谓形势需要,不是战争形势恶化了,相反战争形势较曾国藩离开的时候更好一些,而是湘军各级将领的要求。曾国藩离开后,清廷派遣福兴去统领湘军,表面上,湘军各级将领对他客客气气,实际上,根本不听他的指挥。这让咸丰看到,别人是治理不了湘军的。1858年上半年,很多湘军将领,像胡林翼、李续宾、杨岳斌等都要求曾国藩出来主持大局。曾国藩不出,李续宾、杨岳斌、彭玉麟等人均产生退志。真的湘军首领们集体辞职,回家种田去,那样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屈于这样一种压力,咸丰不得不再次启用曾国藩。曾国藩六月三日接到谕旨,六月七日就动身,干脆利落,丝毫也不客气。这一起身,咸丰表扬道:“汝此次奉命即行,足征关心大局,忠勇可尚。”

        这么一件小事,值得皇帝来表扬?完全不必要。而咸丰居然表扬了,说明什么呢?说明咸丰是采取帝王之术和曾国藩周旋,而他的内心未必真的想使用这个人。我以为,这个时候的咸丰,对于曾国藩总的原则应该是:用其力而不用其人。用其力,就是要他做事;不用其人,就是不给予权力。用农民的话说,这是“既要牛犁田,又不给牛吃草”。这是领导者用人的大忌,其结果是牛会因饥饿而做不好事情,甚至懒于做事,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以下是曾国藩东山再起后咸丰对他的调度:1858年5月,曾国藩复出,接到的第一道谕旨就是率领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等驰援浙江。7月因石达开进入福建,命令曾国藩率援浙之师转而驰援福建。1859年5月21日命令曾国藩“即日统带由楚、江前赴四川夔州扼守,以据两湖上游之势”。1859年9月,命令曾国藩“取道光州、固始、颍州一带绕赴北路,会同胜保、傅振帮等诸军并力南攻,与楚北各军呼吸一气,再得和春、张国梁等督饬江南、江北诸军击其东面,翁同书、胜保等击其西面”。

        人才有正才、偏才之分,有帅才、将才之分。特点不同,用途不同。曾国藩属于正才、帅才,但是咸丰把他作为一个偏才来使用。正才偏用,无异于浪费人才。咸丰这样使用他,用意应该有两个:一是向全体湘军将士做出一个启用曾国藩的姿态,让他们不要责备朝廷;二是心里面仍然对曾国藩有顾忌,不想委以重任。加之,当时南有江南大营向荣重兵、中有淮北胜保、北有僧格林沁,不倚重曾国藩,也是有其依据的。对于这种情况,曾国藩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1858年曾国藩复出时,面对一个新的形势,就是石达开从太平天国分裂出来后,成为一支“流寇”,没有战略目标,没有战略路线,打到哪里就是哪里,飘泊不定。一路经过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最后达到四川。对付石达开,需要一支偏师。咸丰选中曾国藩追逐石达开。这不是曾国藩所需要的。

        1858年7月,曾国藩来到巴河,会见李续宾、李续宜、曾国华、彭玉麟等,提出了他的战略构想。根据他的构思,湘军的终极目标进攻南京,主战场是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战略步骤是由西向东沿长江两岸有序推进。这是曾国藩真正的战略意图,是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曾国藩是意志非常坚定,一旦选准目标,绝不轻易改变。他的一切行动都围绕这一战略,凡是与它相违背的,他都会想方设法改变之。这是他内心的刚正、内心的倔强、内心的执着,是他自始至终坚守的东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与咸丰的博弈上,他采取了外圆内方的守拙态度,采取了以柔克刚的迂回战术。所谓迂回战术,是你要我做什么,我就答应做什么;你要我往东,我就往东;但是我总要想方设法改变你,最后回到我要做的事情、我要走的路线上来。他将自己执着、倔强、坚持的性格隐藏于圆融的外表之中,表面上看似随和、随意、听话,实际上坚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原则,不和上级咸丰发生正面冲突,从而获得咸丰的支持。这是一种大境界、大艺术。

        比如援闽。曾国藩刚刚部署好援浙的计划,石达开离开浙江进入福建,朝廷立即改令曾国藩援闽。在福建形势的分析上,曾国藩认为福建太平军不多,本地军队就可以解决,所以要他带湘军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他下定了决心不去福建,但又不能和咸丰冲突,于是他答应咸丰尽快进入福建境内,但是实际上却迟迟不去。他采取的措施:一是向咸丰报告湘军入闽的准备,将由云际关、广昌、杉关入闽,给咸丰吃了一颗定心丸。二是给自己找到一条退路,在入闽军队上做文章,部署在江西一带的湘军主力原地不动,他要带的是远在广东、湖南的张凯章等部,等这些军队赶到江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也许福建的太平军已经赶走了。打了一个时间差。等军队赶到江西时,千里迢迢,很多士兵累坏了、累病了,军队中出现了疫病,为曾国藩滞军江西提供了借口。他上奏咸丰说:“建昌、宁都各属,疾疫流行,为从来所未见。”张运兰一军有1200人病倒,萧启江有将近1400人病倒,吴国佐有800人病倒,刘长佑90%病倒。这两个理由都很正当,咸丰没有理由拒绝,只好“朕亦不为遥制”了。等到11月底,福建形势有所改变,他即提出移军景德镇,12月份,他又以眼睛问题请假一个月。这样就成功地留在江西,没有去福建了。

        又如援蜀。咸丰接到石达开要去四川的报告,立即命令曾国藩赴援四川。从当时形势看,石达开还在湖南一带,没有去四川的意图。接到命令后,曾国藩没有和咸丰顶撞,而是高高兴兴接受了指令。但是在具体的做法上,他则采取“迂回”的办法,企图改变咸丰。他向咸丰报告入川的困难,说身边没有一兵一卒,要是带走江西的所有湘军,那么刚刚安定的江西又要丢弃,是“顾此失彼,有碍大局”,即使将他们都带去,也只有1万多人,“剿固不敷,防亦不足。孤军客寄,伤亡难补。以势度之,恐无裨于大局。”提出添募3万人,水陆具备才可行。他缓缓向西推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到武昌,理由是士兵需要休整、长江风浪很大。到武昌后,迫不及待和官文、胡林翼等湖北官员商量征皖大计,根本不谈如何援蜀,自己也上奏章,阐述安徽局势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了四路进兵安徽的战略建议,并且由官文具表挽留。四川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这么一折腾,咸丰就答应曾国藩留下了。

        由于采取以柔克刚、迂回的战术,复出后的曾国藩没有再和咸丰发生权力冲突,他在咸丰心目中的形象逐渐改变,终于在1860年夏授予他两江总督之职。随着曾国藩职位的高升,湘军成为主力,得到了朝廷与各个地方的大力支持,政治地位也明显提高。</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小说《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五章 博弈湘军指挥权(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