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TXT下载>>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 卓有成效的激励术(1)TXT下载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 卓有成效的激励术(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四章卓有成效的激励术(1)

        古人曾经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也。意思是说女子不是学会了养孩子才嫁人的。一个人成为领导者也不是先学会怎么做领导者的。既然没有学会做领导者,那就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真正的领导者的培养、教育、管理。

        曾国藩是最善于人才激励术的。他认为行政的任务是得人、治事。得人重点是做好四件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重点也是四件事:经分、纶合、详思、约守。勤教、严绳与宏奖属于激励的范畴。他说:

        采访如鸷鸟猛兽之求食,如商贾之求财;访之既得,又辨其贤否,察其真伪。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从于不自知也。督责者,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干金在前,猛虎在后也。

        寻找人才就像鸷鸟猛兽寻找食物,就像商人追求财富,志在必得、多多益善;得到人才之后,就要仔细鉴别真伪,加强教育,增强他们的才华,培养他们的能力;同时要严加管束。他将对人才的管理,比做猛虎在后,要像商鞅立木一样讲究诚信,像孙武斩吴王美人一样坚决执行,可以说是非常严格,也是非常重视对人的管理了。

        他有三大乐事: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宏奖人材,诱人日进;勤劳而后憩息。在人才的宏奖上,他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注重“人才以奖借而出,国器以历练而成。”强调奖励、教导等手段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善于使用这一手段。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或责之,或激之,无非望子弟成一令名,作一好人耳”。他培养、陶冶、宏奖人才的目的,就是望子弟成一好人。

        宏奖艺术

        我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常常因一些小事遭到老师的批评。这些小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比如后面的同学上课的时候用手在背后戳他一下、两下,他忍不住回头对说:“不要戳,听课。”同学戳他,老师没有看见,他回头的时候正好被老师抓住,于是老师就批评他:“上课爱讲小话。”也许老师觉得还不够瘾,又把家长喊来批评一顿。这样的批评有过几次后,作为父亲的我感到困惑了。有一次,我问老师:“我儿子究竟有几个缺点?有几个优点?请帮我分析分析。”结果,老师列举了4个优点、3个缺点。我听了很高兴,回家对儿子说:“你优点多于缺点,是个可造之才。”听了我的表扬,儿子很高兴。初中后,他慢慢改变缺点,学习成绩居然不错,以优异成绩考进省级重点中学,三年后又考上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个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表扬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不论是老师、家长、领导者,都不要只看一个人的缺点,而要多看孩子的优点,不要吝啬表扬,而要多扬人之善。这是一种艺术,运用的好,效果非凡。曾国藩精通此道,善于使用这一领导术。他将“宏借以育才”作为关心追随者、爱护追随者、培养追随者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贯穿在他的一生之中,从而构成了其特色鲜明的领导艺术。

        曾国藩深刻知道人的“好奖励”、“好表扬”的心理特征。他认为任何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喜欢听好话。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特征,自古皆然。所以领导者要善于利用这一心理特征。他指出:

        牧令不能皆善,虽唐虞盛世,莫可如此,此实通论。今但宜视其最不称职者,更换一二,其馀则多方奖劝,中材可与为善,可与为不善,揣摩风气,多视上官意旨为转移,其好奖之意,固微胜于畏责之情。

        又说:

        州县好奖之意甚于畏责之情,非宽纵容忍之谓也;诚恐威渎则不行,而去十恶吏不得一良吏以为式众,亦无所取则。

        十个手指有长短,官场里鱼龙混杂,州县官员有好的,也有坏的。这种情况即使是唐虞盛世也难以避免。唐虞盛世,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盛世,政治最清明、社会最和谐、人民最幸福;然而就是在那样的时代,官员中也有不善者存在,何况末世呢?曾国藩常常批评晚清“今日天下之变,只为混淆是非,麻木不仁,遂使志士贤人抚膺短气,奸猾机巧逍遥自得。”这种恶劣的风气,正是当时官场的政风、作风、主流之风。改变这种恶劣的风气,必须树立正气、正风。如何树立?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官员喜欢表扬的心理特征,对那些中等之才多方奖劝,以培养追随者向善的风气。善于应用这一领导艺术与不善于使用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他说:“人才何常,褒之则若甘雨之兴苗,贬之则若严霜之凋物。”表扬就像甘霖润育嫩苗,充满勃勃生机;批评就像严霜,毫不留情凋谢万物。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出褒奖人才的极其重要性。

        古人将人才分为上、中、下三品,曾国藩常用的表达方式是上驷、中驷、下驷,上驷较少,相对来说中驷较多。有的人由于眼孔高,只注意上驷人才,而对中驷、下驷则忽视不顾,并以此认为无才。曾国藩批评这种看法说:“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1871年,老病缠身的曾国藩对于世上人才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当有人写信给他说世无英才的时候,他非常认真指出:

        昔在道光之季,国藩饫闻此等议论,盖尝深恶而痛惩。今虽衰孱无似,决不欲效此模棱意态,销磨举世之英气。</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小说《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 卓有成效的激励术(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