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TXT下载>>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十三章(5)TXT下载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十三章(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挺经 第十三章(5)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

        曾国藩说:“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 解读

        曾国藩认为:用严谨精微的态度,去做树立威严之事,是期望被处死的人没有怨恨,活着的人知道警戒自己,这样寸心之间才能得到安宁。对待属下的方法,有两个方面应该宽:一是使用银钱之事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钱财充裕的时候,要挥金如土,一掷数十百万;当穷困窘迫的时候,也要慷慨解囊,分利于人,而自甘困苦。二是不与人争功,遇到打了胜仗,要将功劳全部归之于别人,遇有保举的事,就通过保举优奖笼络人。

        宽大仁慈,并不意味着软弱。它实际上既体现了胸襟和气度,也体现了涵养与明智。宽大为怀,是为了征服人心,使人心服,也是自信心的表现。

        威猛严厉,不意味着残忍。它所体现的是决心和力度,为的是以强硬手段迫使越轨者和不法之徒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平等竞争。

        对于手下的将领与幕僚,在管理和交往中曾国藩也有自己的原则,即宽严相宜,“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因战功而奖赏、保举时,他毫不吝啬,也不太较真;涉及“礼”、“义”等他所认为的原则性问题时,则毫不留情、从严处理。

        在具体实践中,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武人给钱,文人给名”,即以厚赏换得兵将之勇,以名位换得幕僚之智,皆大欢喜,军心一统。他屡屡上书向清廷举荐部下,替他们谋官、要权、争职位,使得人人都升迁有望。曾国藩的幕僚“几乎人人皆有顶戴”,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好名之心。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怕部属与自己同职齐名,鼓励他们“自立门户”、“自辟乾坤”,并为之铺路搭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异彩。

        通观整个湘军发展史,可以看出曾国藩对部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时候居多,很少对他们施展霹雳手段。

        应宽者,名利

        曾国藩说:“以精微之意,行吾威厉之事,期于死者无怨,生者知警,而后寸心乃安。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

        ● 解读

        应该严的:一是对他的礼节要疏远,跟他的往来要少一些,给他写的信要简单,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一是要与他剖明是非,凡是他和他的部下做得不对的,坚决进行惩治。 总之,在名和利问题上要宽,在是与非问题上要严。四者兼备,你的手下又有强兵,那么就没有不可以相处的人了。

        曾国藩认为,“应严者,礼也,义也”。“礼”在这里指的是湘军内部的等级规范。筹办湘军时,曾国藩就从营制上考虑按着“礼治”的要求,建立严格的隶属规范。他吸收了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礼之说”,仿照他的“束伍成法”,制定了湘军营制。这套营制革掉了绿营“兵不相习,兵与将不相知”的弊病,他还制定严格的营规约束士卒,严禁犯上作乱。

        战争是严酷之事,军队的“礼治”更带有强制性。曾国藩以一儒生治军,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在多次惨败之后,他才总结教训,提出“驭将之道,以严为先”。认为对部将要时刻“以礼存心”,“不必过谦”;要“临之以庄”,脸上常挂着一副“懔然难犯之象”,使他们知威,并要求部将也要做到“以法立令行,整齐肃严为先”。对兵勇要严明纪律,使“兵不敢玩”,临阵时心存畏惧,不敢违令。</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小说《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十三章(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