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TXT下载>>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四章(1)TXT下载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四章(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挺经 第四章(1)

        1

        曾国藩的功与过

        ● 解读

        “内圣外王”出于《庄子·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也就是说,对内修身养德,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齐家、治国、平天下,施行王道。“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体系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念,君子只有潜心于道德人格的修养磨炼,使主体逐步凝聚、积淀起一种强有力的道德精神力量,完成“内圣”的实践功夫,才谈得上通过社会实践,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抱负,创造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价值。

        “内圣外王”意思是说,在内里是一个圣人,而表现出来的,则是一个王者。譬如,孔子是一个圣人;如果只是圣人,那就不符合“内圣外王”的理想了,于是后人便把孔子尊为“素王”、“文宣王”。所谓“内圣”,就是心中充满圣人的学问和道德,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进行人格修炼。“外王”是表现在外的事功符合王政、王道的要求,即施仁义之政,行仁义之道,建王者之业。

        曾国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很快便感觉到自己身心修养的不足。在师友的引导下,他选择程朱理学作为修身养性的理论依据,把“内圣外王”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号改为“涤生”,表明自己告别过去、追求崭新境界的决心。由此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了他的后半生。在他的晚年,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圣哲画像记》的文章,还以圣哲作为自己的榜样,可谓“内圣”做到家了。中年之后,他奉旨平叛,将混乱14年之久的社会重新纳入封建正轨,使东南十余省的百姓重新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这可以算作他的“外王”。

        儒家用“修、齐、治、平”四个字概括了读书人应做的事。“修”的最高境界为“慎独”,“慎独”的表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就是个人处世的道理,正因为曾国藩以个人修身达到“致中和”这个程度,所以在对家庭、对同僚、对君主,在立德、立功、立言上,都达到了封建末世楷模的程度,体现出“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曾国藩穷其一生,一直在追求“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

        成就大业,须修内圣

        家败之道

        曾国藩说:“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者败;子弟傲慢者败。”

        ● 解读

        骄盈凌物,即骄傲自满,傲视、他人。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师慢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逸,以致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成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逸骄。”他要求子弟“子姓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从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小说《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四章(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