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TXT下载>>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第三章 戒骄戒躁,进退有方(4)TXT下载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第三章 戒骄戒躁,进退有方(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章  戒骄戒躁,进退有方(4)

        经过胡林翼的一番开导,鲍超才明白了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在“勤王”问题上,曾国藩采纳李鸿章意见“按兵”抗上是一种“刚”,而曾国藩对待鲍超的这番良苦用心则可谓是另一种的“柔”。

        世事嬗变,不守常格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有些先兆。树叶落了,天气就要变冷;柱石潮湿了,可能要下雨;月亮有了晕圈,预示着要刮大风。有了这些先兆,人们在行动上就会做相应的准备。

        《淮南子》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韩非子也说:“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人生应善于见微知著,洞察时局,把握事情的态势,从而抓住机遇,重新抉择。

        面对一种新旧交替、变幻莫测的时局,往往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对传统的固定,一种是对现代的追求。不管哪种方式的人生,都需要有一种精神。就个人而言,两种选择都可能会使人成功。也就是说,对传统的固守的选择也不是说绝对的就会失败,不会得到社会及后世的承认,尤其是在对传统的固定中更多地强化了那些优秀的东西的人更是如此,晚于曾国藩的梁启超曾说:“坚守旧物固恶也,然善用之即独立不羁之根源矣。”当时对腐朽的扬弃和新生的追求更易使人成功,更容易得到时代的认可。曾国藩的个人成功就是在选择了维护大厦将倾的晚清江山的基础上取得的,也许这种选择并不高明,并不足取,但是这种选择的成功,更能说明他勉力支撑,纵横斡旋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在他的选择中,并不只是简单、顽固地固守旧的东西,而是力求在旧的成分中尽量加进那些新的东西、时代的东西,也许这是他的成功形象更臻完美之所在。

        曾国藩的时代,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对于这一点,曾国藩虽认为并未如日薄西山那样的严重,但也初见其端睨。

        曾国藩早年溺于文辞,忙于科考,于政治一途,了解并不甚多。从1842年至1851年的10年间,他过着安闲自在的京官生活。他先后担任过翰林院侍讲、侍读和国史馆协修等官职。这些官职地位不低,但毫无实权,也无事可做,只不过是“为储才养望之地”而已。同时,他又担任过礼部、工部右侍郎等职。实际生活情形也与在翰林院差不多。正是在这时,他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势,了解社会政情,时与师友通信联系,在讨论学术的同时,交换对时局的看法,从而使他对于现实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往后数年间动荡不安的严酷现实,促使他花了大量精力去研究政治,寻求治世良方。

        内忧外患如急风暴雨,不时飘入曾国藩办事衙门的高墙,拽入他那沉静安谧的书斋,震撼着他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封建纲常伦理大乱至极的严酷现实,以及他那京官生活的众多阅历和师友间通信联系所得来的认识,使他敏锐而又深刻地看到了政治的和官吏的通弊。同时,也由于他充分认识到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唯一政治代表,同他本人和家庭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他能从维护清王朝、忠于皇帝的信念出发,对于满清政治的表示不满,从而提出大胆的批评。不满越多,批评越尖锐,越能表明他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对于统治集团的效忠。而这种利益的联系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关注终于使曾国藩越出了封建伦理纲常的藩篱,做出一些针砭时弊之举,并踏上了带孝出山、杀人为业的“仁人君子”所不耻的镇压人民革命的征途。</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小说《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第三章 戒骄戒躁,进退有方(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