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崛起: 欧洲首席管理大师谈自主性管理: 第一章 无所谓企业(1)
—危机的开始 系统能把一个聪明的方法变得愚蠢。 —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 坚持万岁 “求新求变!” “学习,学习,再学习!” 从“有可能改变”到“改变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我经常受到邀请,在企业的员工大会上作演讲。有时在我演讲开始之前会有一些时间,于是我经常听到企业的老总试图用这些话来鼓励他们的员工,中间还夹杂着生硬的手势。这时我会注意到听众的表情:一些人半闭着眼睛,一些人显得无所事事,还有一些人甚至快要睡着了。有时他们还会发出这样的议论:“……反正每年都一样……天哪,还不到休息时间……” 管理使企业从一个组织变革的震荡走向另一个,新的管理方法的不断引入加速了变革的步伐。在一种全面变革的浪潮之下,几乎所有企业的员工都被押上了被告席。他们不断地被告知:“改变你自己!”“投入到变革中吧!”“做一个改革的急先锋!”为了不被斥责为改革洪流中的守旧派,很多人至少会检视一下自己的词典,增加一些新潮词汇,已表明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行动起来。举一个“贫穷管理的例子”:某企业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节约、精简企业规模、裁员等等这些只能填满咨询公司的腰包,而需要改变的企业本身却没有改变多少。此外,下面的一些口号也是表面工夫: ·“学习型组织”:它的标签意义要比实际效果大得多。 ·“知识管理”:一个巨大的信息技术的肥皂泡。 ·“充满信任的企业文化”:一个修辞意义上的词汇,还没有出现在企业中。 ·“具有良好的团队工作能力”:只会让人们认为个人的得失与团队的工作能力无关。 ·“做一个企业家”:这只会挑起在公司工作了20年的老员工的不满情绪,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是企业家。 ·“企业再造”:其实也就是“新泰勒主义”(neo-taylorismus)—不过是试着把员工重新赶回生产线,然后把所有的成功留给公司。当理论与实际脱钩时,会对现实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头扎进“iso手册”的故纸堆里:试图通过标准化来达到一切以顾客为主导的目标。它所带来的是:文件,文件,还是文件。“iso黑手党”控制下的企业内外部管理措施,使真正的工作品质变成了“品质保证”。 ·“自我学习”:别人学习或所谓的平面思考就是“从未知中学习”。(除了他本人恐怕没有人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提一个似是而非的口号:事实上,“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无关,“业务建议”和建议无关,“绩效奖金”和绩效无关。而那些所谓的“使命宣言”或“愿景规划”更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很少有人去坚持、贯彻这些口号。往往是一个新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还没推广开来,另一个新的管理方法又进来了,于是原来的只能靠边站。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两种方法都不起作用,企业上下群起而攻之,造成大家的不满。在经济领域,一个新的词汇并不能创造新的价值。 反抗取代了抱怨 在黑森州可口可乐德国总部入口的大堂里,一直悬挂着一幅比真人还大的画像。画像里的主人翁是马克思·凯斯(maxkeith),就是他成功地把可口可乐引入德国,并一举占领了德国市场。对于这家传统企业的员工来说,凯斯就是他们的精神领袖。1998年,可口可乐德国市场的负责人帕特·史密斯(patsmyth)脑子一热,认为传统的可口可乐公司已经不存在了!于是他把画像撤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现代派作品。在这幅画的中心,是巨大的“转变”一词。没过多久,愤怒的员工们就设法要求恢复原来的样子。 很显然,问题的焦点就在于管理阶层对员工的过分要求。到处都有人反对这种思想上的中央集权控制,他们的态度从抱怨转向控诉。他们无助的呼喊就像中世纪四处游走的传教士一样:“动一动,从你们的常年沉睡中醒来吧!”有人抬起他们的腿,并让他们跑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只是一个和原来一样的体制转换问题吗?是人们想一次解决太多问题了,还是因为这个复杂的系统并不完全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结果出乎意料了呢? 我的看法是:许多改革方案的前提是错误的。社会条件在变,劳工世界里的职场文化也在变。人们产生种种反抗行为:反对一视同仁,反对上级的错误任命,反对企业内部“适者生存”的口号。这些管理模式的花俏口号掩盖了眼前的重重危机—个体性! 组织人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发明一种自动化的抽丝、纺纱织布机,而是消除人们的不安定因素,使他们像一台精准的机器一样工作。”这句话来自安德鲁·尤尔(andreement)。他在分析了几个钢厂后做出了一个论断:“脑力劳动应该和体力劳动分开。”泰勒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精确科学”:逻辑学、数学和物理。他的思想体系充满了规则、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当时,资本的规模还很小,仍然处于卖方市场,所以计划、预算、系统、策略和标准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固定的思考模式。一个最著名的佐证就是福特的t型车,它当时虽然有很多种颜色,但以黑色为主。 在以泰勒理论为基础建造的工厂里,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工人指定在一个很明确的岗位上,控制他们并设法鼓励他们。“一个人,就是一项任务!”人们在这个系统中是可替换的、可流动的,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如果他的“尺寸”刚好,那他就是“好的”。那时的人们被视为是机器的一部分,管理阶层则不断地为他们“上油”。个体的不确定性则被视为对管理的干扰,管理就是为了杜绝它的存在。人们被小心翼翼地分配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不断受到监督。这种管理的结果就是企业变成了组织。或者,应该说变成监狱?如果直到今天还有企业在说,他们给了员工“自由”,那也就是说,之前他们一直“关押”着员工。 站在权力的顶端看公司的管理阶层,人们总是希望看到秩序、对称和一致,看到企业内部责任和任务之间的清晰界限。从底端的工人阶层往上看,能看到前边有一个整齐的权力矩阵。整个系统是垂直的,权利和命令构成了整个框架。然而不幸的是,即便在当时就已经存在着管理阶层很难控制的因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能力和兴趣。管理者原来以为,通过更严厉的控制肯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把个体的不可预测性降到最低,为了能预测人们的动向,把人力像资本一样控制起来,很多带有潜在规则和工具的复杂结构和系统应运而生。 “个体的差异性”会让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怀特(anizationman)一书最后推导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简单事实:个体什么都不是,组织才是一切。依照这个理论建立的企业和社会,就是以“同质性”为基础的,福特汽车就是最佳例证。从此以后,这个观念就成为传统管理理论的图腾—人类最终会变成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当你在工厂中喊一声的话,你会得到同样的回答。 今天的计划经济 我们的思想方式决定了我们建立组织、企业和机构的方法和方式。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是这样认为的: 在正确描述某个事物之前,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或者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说的那样:“理论决定了我们要测量什么。”如果我们仍以艾萨克·牛顿(isaacnepaq)、戴尔(dell)和惠普(hewlett-packard)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里,公司的老总也是事无巨细地管理着企业的末梢。“我来自高层,我在这里就是为了帮助你们!”我想下级的欢迎词也许都不是发自内心的吧,他们的存在就像给上级领导人穿上一件紧身衣;“国际合作”也只是个安慰的借口罢了。 在传统的企业中,组织的作用就是寻找或创造合适的人。他们只不过是通向成功的工具:填满给定的位置,完成给定的工作,满足组织的需求,仅此而已。人被看作工具,履行义务的工具,而不是企业的伙伴,他们本身不能走向成功。他们之间是没有区别的,组织注重的只是他们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其他什么。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源”,是可以消耗和再生的,并且已经离“原材料的人”不远了。他们的本质和约翰尼斯·格罗斯(johannesgross)的座右铭很接近:“只有能在所有地方发光发热的人,才属于人。”他们和个体、其他的人和“不能用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他们只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