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经济管理>>商业的常识TXT下载>>商业的常识>> 吉利收购沃尔沃(1)TXT下载

    商业的常识: 吉利收购沃尔沃(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吉利收购沃尔沃(1)

        本文写于2008年9月,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一片“保护民族品牌”之声中,我主张尊重创业家个人的选择。但事情的走向显然与我的希望背道而驰。因为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压力原因,可口可乐最终放弃了收购汇源。但此后两年,仓促应变的汇源都处于亏损境地。

        吉利收购沃尔沃,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瑞典人的态度。按理说沃尔沃也是瑞典的国宝品牌,可不管是被美国人买中国人买,爱买就买呗。这些年,瑞典还在涌现新的品牌,比如skype之类的。谁都可以买走沃尔沃的所有权,但沃尔沃的风格还是瑞典范儿。中国人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自信呢?六问创业板

        创业板究竟是“小小板”还是“创新板”?主板的计划经济和过度“行政化”,创业板能否避免?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小品文,故事大致如下:一户人家的小孩出生,邻居纷纷上前祝贺。有人说这小孩将来肯定长命百岁,有人说这小孩肯定能当大官,有人说这小孩肯定能赚大钱,主人都笑脸相迎、感激不尽。但是若有人上前告诉他,这小孩将来肯定是要死的,那难免会吃众人的一通巴掌。于是,不肯说假话又不想找打的,只能“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

        人在江湖漂,说真话是很难的。创业板怀胎十年,相关各方呼吁了十年,如今终于拿到“准生证”,这肯定是好事。天时地利、战略意义、美好前景,该说的好话大家也说了一箩筐。还有些事情,明眼人心中有数,就是不想说不便说罢了。

        现在是预产临盆,“小孩子”还没出来,未来尚未发生,改变仍有可能。丑话说在前头,总比呱呱落地后再泼凉水的好。

        这两个月,《创业家》的采编同仁在全国各地奔波,以公开或私下的方式拜访首批申报企业、风投券商、政府要员,耳听眼见,长了一些见识,也存下一些疑惑,《创业家》遂有以下六问。

        一问,到底创业板的倾向和特色是什么?

        千万别跟我说“两高六新”,这个我也会背。即高科技、高成长,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的企业。

        至少从首批申报的企业(108家,我们落实了93家)看,设计者的理想和操作者的现实之间存在着落差。新能源概念的只有1家向日葵光能,它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太阳能企业,很不幸没有赶上第一波海外上市潮。它也没有什么独特技术,业内人士甚至觉得,这家公司问题重重。

        至于新经济,搞网游的只有1家,运营“红游”的中青宝网,在网游运营商中连前15名都排不进去。新农业只有一家做种子的安徽荃银沾边。文化创意产业的只有华谊兄弟和江通动画。至于宋城旅游,可能归入商业地产更靠谱。搞连锁的新服务企业也只有四家,爱尔眼科、中航健身会、吉峰农机连锁和好百年家居。

        事实上,创业板首批申报名单上的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几大具体门类上。这跟2005年,科技部对我国15640家总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摸底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尽管这些候选企业普遍科技含量较高,但更多属于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产业结构的相对单一化,第二产业远远超过了第三产业,这是中国经济的现状,亦是创业板不容回避的问题。

        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模式,就很难有资本市场热望的“非线性”高成长。我们调查的93家企业中,2000年以后成立的才35家。打拼超过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目前创业板的要求。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很可能已经不是潜力股而是“小老树”。

        这108家公司真的能够代表中国创新型企业的第一流水准吗?我们存疑。

        一个简单的比较,武汉江通动画和广东原创动力同处动漫产业。成立5年来才首次实现盈利的后者在财务指标上显然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但原创动力拥有近年来国内最畅销的卡通《喜羊羊与灰太狼》,其衍生电影的票房超过8000万元。而江通动画自从2005年《天下掉下个猪八戒》以来,再没有推出过有影响的原创作品。70%的收入来自给国外厂商提供外包服务。

        如果原创动力可以和江通一起登陆创业板的话,你认为投资人会更看好谁?

        二问,创业板是“小小板”还是“创新板”?

        创业板等过会,中小板在排队。

        我们了解到,一批在中小板排队排不上的企业都把目标转向了创业板。像卖鸡精的广东佳隆、搞轮胎的青岛赛轮、做火腿的金字火腿、酿黄酒的胜景山河、造水表的三川水表,这样的企业到底更适合中小板,还是创业板呢?(请注意,它们可都是重资产的公司。)

        反观之,近期在中小板准备上市的福建圣农、奥飞动漫、世联地产、星期六鞋业、汉王科技等,都比现在想上创业板的同类企业更符合“两高六新”。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边界怎么区分?创业板究竟是“小小板”还是“创新板”?如果是前者,那么是不是中小板上不了的企业都可以上这来。这些企业做大了是不是又要转到中小板甚至主板?如果是后者,那么中小板里众多非制造、非传统产业的公司是不是都该“转板”过来?这又会不会影响中小板的持续发展?

        风投在观望,券商在骑墙,企业很糊涂。</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商业的常识,小说《商业的常识》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商业的常识 吉利收购沃尔沃(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