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经济管理>>商业的常识TXT下载>>商业的常识>> 土地自由交易的可能性后果(2)TXT下载

    商业的常识: 土地自由交易的可能性后果(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土地自由交易的可能性后果(2)

        其二则是“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从国内第四业集团三鹿被举报开始,这场危机很快波及了几乎所有国内知名乳品企业。舆论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企业的丧失底线、政府的监管不作为。此后,亡羊补牢的“救市”举措纷纷出台。

        但是,市场仍在以一种最坏的方式进行集体惩罚。三鹿集团已基本破产,蒙牛、伊利和光明市值大幅跳水,订单比高峰时下滑了60%~8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至于上千万的奶农,则是受害最深的群体,“成桶成桶的奶,哗啦哗啦地倒掉”,他们不得不忍痛卖牛杀牛,整个乳业至少倒退5年。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一场质量危机,居然引发了全行业的系统性崩盘?全线产品,从奶粉到液态奶再到冷饮制品无一幸免。产业链上的每个参与者,从领袖品牌到奶站到千万农户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

        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同样也时常发生。但问题大都局限于一两款产品、一家供应商或者一个品牌企业。问责的只是当事人、当事企业以及主管官员罢了。就在前一段,日本某家“问题大米”厂商的老板还引咎自杀,但也没听说日本人民不吃大米。

        我们可以骂三鹿的田文华,骂牛根生,骂潘刚,骂无良奶贩和收黑钱的政府官员,这样的道德审判固然很解气,但可能也是最无力的。今天整个中国乳业的危机,不是一个道德黑洞,而是一个制度缺陷的问题。是农村落后的产权制度,导致了“公司+奶站+农户”的模式无法有效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进而导致整个乳业产业链严重畸形化。

        癌变

        为什么这么说?

        田文华和牛根生等人是今天国内乳业主流模式的缔造者。20世纪80年代,田所在的国有企业三鹿率先砍掉了自建牧场,把奶牛养殖交给农户,通过自建奶站来控制奶源。而到了1999年,完全民营的蒙牛诞生,一起步就采取了盘活社会资源,完成了“轻资产运营”的杠杆战略。一方面,他们高价收购散养农户手中的原奶,并租赁亏损的小乳品厂进行加工生产;另一方面,他们又倾全力打央视广告搞营销,开发低价量多的“利乐包”常温奶,以市场销售来拉动上游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蒙牛的崛起带动了整个内蒙古乳业上游的发展。蒙牛出世前,呼市奶价全国最低,有所谓“限量收购卡”,超量部分要么不卖,要么就卖低价。而此后6年,蒙牛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80多万头,奶业链条辐射约200万奶农。据说当地有民谣云:“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蒙牛最先发明了“社会合作建奶站”。企业首先从合作奶站中获取奶源,当地奶站从中收取管理费,高峰时这样的合作奶站超过3000个。牛根生深谙基层社会的运行逻辑,他曾这样解释:“每一个自然村庄里,每一个养牛的区域里总有有钱的,也总有有权的,有钱的和有权的加起来以后,完全可以做这个奶站。”

        最初,这一商业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先进性,蒙牛从零起步,5年内就成为全国第二业巨头,并成为全行业争相效仿的对象,如同零售业的沃尔玛、pc业的戴尔一样。伊利、三鹿等先后放弃了自建奶站的模式,光明也在上市前剥离了自建的城市牧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商业的常识,小说《商业的常识》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商业的常识 土地自由交易的可能性后果(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