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经济管理>>世界是部金融史TXT下载>>世界是部金融史>> 并非尾声(危机年代)(8)TXT下载

    世界是部金融史: 并非尾声(危机年代)(8)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并非尾声(危机年代)(8)

        70年代,高盛、所罗门兄弟等一批竞争对手逐步壮大,开始与摩根士丹利争夺客户。此时,一个决定性的人物出现了:罗伯特?鲍德温。

        他把平民营销思想带入了摩根士丹利,鲍德温敏锐的意识到,摩根的对手正在取悦资本的供给方,而摩根恰恰相反。在鲍德温主导下,摩根业务重点开始涉足证券经销,在此之前这种业务一向为摩根视为“垃圾”。

        自此,摩根士丹利开始以强硬的态度蚕食中小企业ipo业务,到上世纪80年代,投行领域的市场细分被彻底打乱,摩根士丹利、高盛、雷曼兄弟等美国本土投行开始了愈演愈烈的厮杀。

        有竞争,是好的;过度竞争,是坏的。

        如果说80年代投行之间的业务竞争还能限制在理性范围之内的话,那90年代的竞争无疑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正是这种竞争毁掉了投行帝国。

        1995年8月9日网景公司上市,这个没有一分盈利的公司开盘即飙升至71美元,地球引力在这一刻消失了。自此,几乎所有投行都组建了科技行业部门,摩根团队也开始铺天盖地地自我标榜,骤然兴起的美国高科技行业给投行带来了无尽的业务源泉,实际上,这是一批良莠不齐的上市公司。

        为了抢夺市场,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投行开始以巨额奖金激励员工获取市场份额,这种方式对投资银行贵族式企业文化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自此,即使在同一家投行内部,团队之间也是山头林立,为争夺业务自家也可以白刃战。

        摩根对市场的承诺是“以一流方式做一流生意”,至此,堕落为“只要能成交,赚一票算一票”。

        在高科技神话中,投资银行不遗余力“创新”了金融产品定价方法,传统折现核算不可能为网络公司定价,由此一系列的离奇指标开始进入投行模型,而今天来看,无论如何衍生,“点击率”这些指标实在是不能作为盈利基础。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正式抛弃了分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开始涉足投行领域。投行无一例外开始大规模涉足垃圾债券,很遗憾,次级贷款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01年9月11日,摩根士丹利在世贸中心的总部被恐怖主义份子炸掉,为新世纪的摩根帝国投下不详的预兆。

        911之后,美国地产市场开始逐步回暖,cds债券大行其是,2006年12月,摩根士丹利以7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saxon——一家专营次级抵押贷款的公司。

        然而,无论摩根士丹利还是高盛都是江湖屹立百年的门派,不能单靠忽悠,次贷危机之初摩根士丹利就已经有所察觉。2007年开始,摩根士丹利就开始在市场中不断做空次级抵押债券。

        猜到故事的开头,未必能猜到故事的结尾。

        这个超凡的预见没能挽救摩根士丹利,反而给它背上了一个大包袱。因为按金融工程理论,市场下滑时优质债券表现要优于劣质债券,这似乎是一个常理。由此,为对冲做空cdo债券风险,摩根士丹利在2007年初购入了大量超优先cdo,因为超优先cdo债券评级优于cdo(实际上在危急中这种债券的市场表现更差)。

        市场是无情的,虽然摩根士丹利在做空cdo上获得了大量收益,然而这并未能弥补超优先cdo债券带来的损失。截至2007年8月,摩根士丹利税前亏损为37亿美元。即使如此,这些对摩根士丹利来说也不是不可弥补的,毕竟这家百年老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投资银行,时至今日仍旧保留了资本实力和充足的流动性。</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世界是部金融史,小说《世界是部金融史》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世界是部金融史 并非尾声(危机年代)(8)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