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暗淡的时候》 01 楼梯上传来的细小声音,让我能听清一丁点的方向,但朝着那个方向看去,又发觉视线模糊不清了。自从天空灰暗下来,这样的情况都要算好一点,有时甚至连轮廓都没办法清晰看到,只能按着楼梯扶手,一点一点往上爬。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郁闷为什么我住在五楼,这栋老旧的楼房又没有安装电梯,每回下一趟楼,我都得这样爬上去,爬到三楼的时候就开始喘气,更不用说一直到了五楼了。手里的钥匙摸出来也叮当响,就算是自动亮起的楼梯口的电灯,也没办法让我分清这么多的钥匙,到底哪一把是开大门的。我时常觉得这个门有些装的不够好,如果像是那些铁门会让我更觉得有安全感一点,但我的存款也只够买这样一栋老旧的房子,有个地方能住下来已经够安稳了,没必要再去计较那么多。 虽然每当我开门的时候,我都会那么想一下。 看着人家整洁宽广的房间,那是相当羡慕的,而我的房间不仅仅没有宽广,甚至连整洁都没有,上了一天班连多走一步都觉得疲倦,只想找个沙发颓废下来,一股脑扑在了软垫子上,又觉得哪里拧巴,转头将我那陪伴已久的靠垫拿过来。 这样就好多了。 满屋子的空气漂浮着看不到的尘埃,窗外光线落进来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明显。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打扫了,但打扫这个念头才从脑海中飘过,就立马被懒惰给克服。 没办法起身。 这个小屋子里到处都是我的痕迹,刚用过的被丢在一边的笔,写到一半的纸张,被扔在一边甚至经常被我找不到的眼镜盒子,我不想再把眼镜盒子丢掉了,不然我又得去一趟眼镜店,丢三落四的习惯可不太好,我明知道这一切,但我还是没有办法将这些归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或许这就是别人常说的,“不可奈何”的原因。 我也有。 很多很多。多到我现在连一步都动不了,只能看着眼前的东西发呆,但这样太可怕了。有种周遭都太过安静的感觉,其实我现在也不喜欢网络,很多声音都显得很吵,就是比起让我这样一个人呆着思索人生,倒不如放一些音乐或者是什么声音,来缓解一下这种沉默。 节目里的那些人明明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又单方面地觉得,我好像是他们的朋友,隔着屏幕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大概是展现自己的人,会流露出来强烈的,想讨人喜欢的特质。 但我并不喜欢这样。 我想看到美食广告,里面只有美食,而不是一个人举着漂亮的包装告诉我这很好吃。我想看到漂亮的衣服,本身就很漂亮的衣服,而是不让穿什么都好看的人告诉我它很漂亮。我想看好看的书本,本身就是令人沉迷的书本,而不是费尽心思告诉我这是一本好书。 这样简单的要求,竟然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打开这个屏幕,我能听到的只有“好、好、好”,“特别好”、“非常好”,这样的夸赞。 我在想难道这世上本就是如此吗? 但我好像多少也能理解一下,这样的方式。毕竟批评太让人难受了,我曾经被不少人批评过,每一句话都压在我的心坎上,让我觉得难以释怀。我一定要找到理由去反驳那些批评的点,不论那个理由有多么牵强,我绝不能承认,“是,是我水平不够,你也只是说出了事实。” 转了个频道。 电视里已经很少有我想看的东西了,随便放点不太烦人的声音,发着呆也能过去。本身休息的时间就不多,每天计算着分分秒秒的刻度,来调整自己的作息。 下班后的时间是让人放松的,可惜的是并不长久。如果精打细算睡眠的刻度,就会让明天的自己,顶着一个浓重的黑眼圈起床,然后浑浑噩噩又是过了一天,那倒也还好,我怕的还是自己头疼的感觉。 那种脑子里总是发出“嗡嗡”的声音,跟别人诉说后只会得到,那你怎么不早点睡的回答。 催促着一边说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够合理安排自身的时间,一边又维持这样的生活。我都不怀疑这样下去,我哪天就该熬不住了,又挨了老板的一顿骂后,终于意识到是我的能力不行。 “连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 那我也是很意外。到底是真的不想做,还是真的做不好,我自己也有点分不清。那还能去干什么呢? 什么都是有要求的,我没办法符合那些要求,就只能呆在角落,四处去找些简单的事情做。 打开窗户,窗外的天色还是一如既往。 这种灰蒙蒙的雾气,竟然也能给我带来一点解脱的感觉。 “睢荛。” 我没想到这个时间还有人给我打电话,接通了点点头,才又想起对方看不见的,“怎么了?” “我能在你家住一段时间吗?” 我跟这位同事也并不熟悉,她忽然这么说,让我觉得很意外,但仔细听又能听到她的哭声,“呃……” 我犹豫了一下。 还没等我拒绝或者是答应,极有可能我是会拒绝的,犹豫的时间也只是在想拒绝的理由,对方大概是察觉到了这一点,很快又说道,“算了,当我没问。” “那个……”我还是有些担心,“你怎么了?” “没什么。”不是我听错了,而是她真的在哭,哭得很伤心,“打扰你了,先挂了。” 等我再联系她的时候,已经不接通了。我开始后悔刚才是不是不应该拒绝,等第二天在店里看到她,倒是有一点安心了。 “你昨天怎么了?” 对方摇摇头,“没什么。” 她尴尬地笑了一下,“喝多了,你不要和别人说。” 基本上我在这也没什么朋友,她这个要求我答应得很容易。只是偶尔我还是会看她一眼,好像她昨天的眼泪没有掉完,今天还会继续一样。 ------题外话------ 听说不用剧情也能写小说!!! 让我来试一试=v=。 02 人不能什么秘密都知道,关于同事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哭成那样,同事自己也不想说,我也没办法去多问她一些内容,只是觉得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听她诉说,当然这也不知道是八卦居多,还是关心居多。在我看来这两个没有太大的差别,去听说另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本身就是浪费自己时间的事情,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乐此不疲。 年少无知的时候总会接触一些看似有趣的东西,比如说写点东西什么的。那个时候还以为自己能够一举成为故事专家中的一员,没想到等时间过去,自己就会慢慢变得平庸了,好像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眼中,就没有自己会平庸这一选项,自信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然后又用一道回旋镖,扎穿了自己的心。 偶尔有老朋友问起我,“现在还在写东西吗?” 我都羞愧得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 我曾经吹嘘过的未来,如果那些未来能够用纸张记录下来,我都怀疑比我整个人都要高,大大小小的细节说得太多了,比如我以后一定能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真心和假意也要分开来,有些是真的那么期待,有些则是口头说说,跟个潮流而已。 我是想合群的,但偏偏写文字又不能合群。我考虑过一本书的内容,如今对一本书的要求已经完全不合常理了,需要里面所有的文字,甚至连想法都得完全是写手独创的,就比如我从小到大都听到别人说“团结力量大”,而其他写手也真心这么觉得,在天南地北的我两把这一内容写在纸面上,就有可能因此被鉴定为相互借鉴。 我觉得像是“题材”、“设定”、“要素”,很多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只是那些东西在别人眼里看来,或许是独特性的一员。早期的时候还不好说,故事学发展到这一刻,那些被制定为普遍的、大众的内容设定,一百个人里面可能五十个相似。再比如说只是写些寻常的内容,一个人的生活逃不开吃饭睡觉,穿衣服的颜色也不过就是那几种,这些日常上的相似好像没有人能完全避开,前人都已经摸索过的路太多了,后来者接受到了很多方便,但又被堵了不少的路。 我想怎么样才能完全避开那些所谓的“重叠”,然后完完全全掌握一本“创新”的小说呢?想来想去,没有一个可以走得套路,就算是我自己绞尽脑汁想到的一个设定,回头去看也早就有过相似的了。更不用说那些大家常用的,而我也觉得好用的题材。 虽然我从这门行业中败下阵来,但我也是仔细研究过的。 故事内容重叠的面太多了,甚至有些不是故意的,也会被重合在一起。还有一部分就是学习跟模仿,刚入行的人肯定是先看别人的书,看这一部分是少不了的,看多了就会受到影响,那么怎么才能从完全普遍的“题材”“要素”当中去寻找“创意”呢?我想来想去,想不到新意。 再加上我写的东西,也常常是不知所云的,后来就想着干脆放弃了吧。就算把剧情完全抛开,就比如我先前提到的“团结力量大”,这种想法上的东西,也完全是有可能跟人重叠的,毕竟一个人的想法,很多时候都能和人有一致的意见,一个一直在适应社会的人,再标新立异,也都无法做到完全跟别人不一样。 有过一些些接触后,我常不喜欢去比较两本不同的书。也许有人会说,写故事不要计较那么多,但写手本身就是比较敏感的人群,会对一些小细节扣着不放,那可能就是写手的一种习惯,没有这种习惯,根本没有办法去写出东西来。感受、思绪,这些都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即使跟别人有相似性,也一定是有自己的独特性在里面的。因而我觉得文章其实不能被人模仿的,除非是到了一字一句粘贴的程度,但到了那种程度,也不叫是模仿,而是单纯地复制了。 只要一个人是通过自己的考虑,从头到尾打下文字,不管那个人再有意去贴近,也摸不到别人的边界上去。文字的私有性超乎当下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可惜的是有些人并不明白,就能靠着一星两点的见识,冲上前去审判这一切。 好在我现在也不写书了,不然过往的那些努力,被人知道了更加觉得羞愧。很多行业都需要真实的内容,但艺术绝对是其中之最,它本身的卖点,就在于它的“真”,这种真并不指的是打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但它会成为整个作品的底子,我之前在想,为什么有些故事那么打动人,如果想要真的在这个地方,占有一席之地,直接去模仿那一类的故事不就好了?后来我发现即使真的有人努力了,但也没办法达到人家的十分之一。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来自于一个人的真实感受,一个人的想法是无法被拿走的。 就像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所说的,无论在书本上看到过多少的大道理,都没有办法切身去感受,而除非一个人经历了那些,艺术家的经历是独有的宝藏,不同的经历塑造了不同的人,从而也塑造了不同的文艺作品,而忽略这些,只将表面上的形式当做是精华,也难怪总是在一个怪圈里出不来了。 能理解这些的人我会同人多聊几句,但大部分的时间都只能滋生痛苦。 “可你为什么要放弃?” 知道我多年习惯的朋友会觉得可惜,我甚至能从中听出一点愤怒来,好像是在说“那不是你常年想要的东西,并且一直为之努力的吗,为什么要因为那么点的挫折而放弃”,比起这样的提问,我更想说的就是这些。 我不知道如何从这个环境当中,去做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情况,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彻底避免开那样的“质疑”,“合理质疑”。难不成让我一个故事专家,刨除掉所有故事内容,只是写一点乱七八糟的埋怨吗?我想如果是那样的话,应该也会被人说,“你用到的那句话是别人的东西”,“果然没什么水准”吧。 虽然我更喜欢听人说“英雄所见略同”。 ------题外话------ 编编!!!难道是星期天你木有上班?!!! qaq啥时候通过啊,看我这期待的小眼神~~~不会觉得意识流不算小说吧……啊其实我也很茫然,因为别人说这个也是小说~~~~~~别人指的是百度百科,简直发现了新大陆有木有~~ 让我写~让我写~~让我写~~~0v0这个写法很快乐~非常滴好写~~~ 我昨天才发现原来我的写法是这种~然后我想说既然我是这种写法,就调整一下内容偏比~~主要是吧~我本来也不太爱写剧情~~~说完了,编编,你上班了木有?人类要快乐工作!! 03 故事里的爱情总是看起来很幸福,我经常为了屏幕里的人流泪,年轻的时候总是在期待着,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真挚的感情,直到后来时间久了,才知道原来感情才是最容易被覆灭的。世上有很多种理由祭献出感情,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太多的言论,下意识就率先将它丢弃,沉迷于爱情的人,总是会被嘲讽,好像是个登不上台面的家伙。 我一直觉得奇怪的是,如果世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可是连那个人的感受都不愿意去顾及,到底为什么还要勉强地相处在一起。我也不觉得这是一个人的错,不愿意付出,跟不想看到别人为了自己付出,这本身就是驱逐爱情的一种方式。我曾琢磨过要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只是后来时间久了,我发现大家都对此感到轻蔑。 想要跟另一个人在一起实在是太困难了。 这种难度不单单是看在别人,更是看在自己。即使我总是像喊口号一样地说要相信真爱,但其实我也打从心底里不信任它,我看过太多被抛弃的例子,而抛弃的理由也太多,五花八门,都不需要太多思考。 总是有人在嘲讽这个主题,就像是偶像剧永远被人看不起,被人轻蔑地说只是一个消遣的乐子。但我觉得这并不是题材的问题,只是大部分人的功底,还没有到达能够以爱情打动别人,而爱情又是个特别普遍的题材,以至于看起来好像谁都能轻易把握一样。 我从来都不承认言情的地位,就像我写了这么多年,也从不承认自己的价值一样,因而如果有别人看不起我,瞧不上我写的东西,我觉得也是理所应当的,本身就是我自己先抛弃了这些价值,即使我也曾经,沉迷过这些。 我没办法跟别人说,这对我来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因为在说出口之前,我就率先感到了羞愧。就像我没办法轻易地去提出自己的要求,因为我知道那一定是会被人否认的,像一个无计可施的小丑。 我不可否认它给我带来过幸福。我完全没办法掌握它,我也不知道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才能把它的真挚展现出来,即使我现在更多的,觉得这是一种痛苦。像是一个没办法被抓住的,总是离我远去的梦境,我看不到它实际的样子,也想不出它可以被呈现的手段,我不想承认我做不到,只能也不从这里离开,就这样琢磨下去。 我也分不清,这种不肯放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常年累月的那些心血,还是从一开始就被触动的心灵,到现在也没有忘记过,我曾经在那么多的文章里,见过各种各样,被一字一句印下来的想象。 我放弃了。但我又没法放弃。 为什么能让人这么痛苦。 我对外说我不想写了,我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想法,我用开玩笑的语气,把它说出来,好像已经满不在乎、毫不在意,即使天翻地覆我也不会再继续写一个字,但其实我还是忍不住去翻开了纸张,落笔。什么都好,只要能继续让我在这里,抓住它的影子,但我也真的不想继续了。 我感受到的更多是痛苦,我没办法去理解别人所说的幸福,那一丁点的折磨,在别人的眼里看起来什么都算不上,对我来讲却像是沉重得没有办法再去承受,我不想再每天,为了这样的一个事情,搞得自己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我不想总是在崩溃边缘徘徊,起码让我恢复到,从前的模样。 刚开始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还试图去让别人也来理解,来承认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时间一久我发现这一切都是枉然,想要改变别人的想法,比靠一个人的力量,将山海毁掉一样困难,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这种想法本身就太过折磨。 或许会有善良的人,会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敷衍地说上几句好听话,但我知道归根到底,一样东西值不值得,在别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它对我来说特别,其实也不特别,只是在漫长的人生中,我跟它接触太久了。久到我去回忆时光的尽头,我也只能看到从过往,留下的触动跟难受。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旁人不会因为你的喜欢,就猛然间感受到了它的价值,而没办法将这一点呈现出来,也是我功底的缺失。 我只是太痛苦了。 痛苦到无法再支撑下去,无法再继续下去,只要一想起,连我自己都不肯承认它,觉得迷恋它就是一种羞耻,我就觉得其实我也不配说喜欢。 时间总会证明一切。努力在这一行挣扎的人很多,有时候我看着那些人,拼命地去展现自己的作品,我会觉得那样的努力,都会是白费的。直到很多人都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然后我又宽慰自己,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别人做得到。 那是他们足够厉害,足够有天赋。我不行,我做不到,我找不到我自己的方向,只是每天都在这里浑水摸鱼。这样的日子,继续或者是不继续,都不是特别重要。 没有人期待一本小说会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很少有人会说,言情也能走向更好的发展。窗外的天是亮了,还是暗了。是到了什么样的时候,在这样雾蒙蒙的天气里,其实也不重要。只要今天不用上班,我就能宅在这一个狭小的房屋里,窗帘拉上之后,我根本看不到外面的天色。 像过去的每一天一样。 躺在沙发上,看着眼前的空气,别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又发现了什么样,令人高兴地前景。四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人生又该走往何处,这些我都会看一眼,也只是看一眼。 它们没办法走入我的心。就像一直被我放在手边的东西,也能因为一时意气完全丢弃一样。即使已经哭过了千百次,提起我曾经喜爱过的东西。 我也能轻蔑地说上一句,“你说得对,确实只是这样。” 04 没有人赋予文字价值的时候,它到底是如何存在的?我大部分的时间,已经习惯了手边的很多东西,都是有价值的,直到我意识到,我的工作很有趣,就算没有回报,也会一直去做的一件事情,世上既然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工作,是不是就是从兴趣来的? 有段时间我经常听说,对于兴趣,要好好保护,不要让它变成工作,别人给出的理由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兴趣就不纯粹了,兴趣可能会消失。我以前对此没有太大的看法,我那时也并不像是这样,现在我想说,兴趣从一开始就没有我们想象得纯粹,它只是不赚钱而已。 很多人把纯粹、跟金钱化作对立面,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在第一个工作诞生之前,我想很多人都不是为了钱,而去专门从事一样事情的,能让我想到的理由,只有兴趣跟擅长,这两样你也不知道是哪个先发生,又或者是本来就一起存在的,有兴趣的东西,做得多了所以擅长,擅长的东西,给自己带来很多乐趣,所以有了兴趣。 我一开始的兴趣也并不纯粹,我只是觉得写东西可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那个时候看着很多写手的小说,都被很多人夸赞,只是这样才想要动笔的。想要夸奖,后来发现这个能赚钱,就想要赚钱,想要的东西,实力跟不上,就产生了不甘心,想要抹平这种不甘心。一天一天地打着字,不知道这种情绪是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慢慢地我竟然喜欢上了写书。 我想我喜欢写东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特别擅长,这种擅长从刚开始,也只是一点点的差别。越发地擅长是每天积累来的,只做一件事,跟同时做很多事情,耗费的心血跟精力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同时把握好所有事情的进度,但我不行,如果我不是专注地只做一件事情,我没有办法彻底投入在里面,写到快崩溃的时候比比皆是,甚至在五六年之后,才慢慢掌握一些基础的技巧。 那些困难和克服的过程,是我喜欢上写文的理由之一,我想或许我也并没有那么喜欢写字,只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能够专注做一件事的自己。它对我来说特殊,是因为我的时间,跟我积累下来的那些经验,才慢慢地将我从那么多的人中间区分开来,我喜欢它给我带来的特殊。 从这里推出去,我猜测任何工作都是如此,永远有热爱自己职业的人,也永远有想要把行业,发展得更好的人。将这种对职业的热爱抹平,只用价值去衡量,当别人不承认我的价值的时候,我才会那样难过。 归根到底,是我也在承认,只有价值才能衡量一件事的“价值”,这确实是一种很方便的衡量方式,但有时候太过认同这个,也会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被赋予过多的价值,他会不会又错误地,将那些价值看成了自己真正的价值。 我的书可以被赋予价值,它在我打下这一行字的时候,就已经是成为了一件文艺类的商品,虽然在我眼中,它多少是跟别人眼中有些不一样的,但它本身就已经存在那里了。但如果将我的书的价值,看成是我这个人的价值,从而附加在我自己的身上,我就容易对自己产生各种偏见。 别人明明是因为,认可我工作的内容,这种价值上的错误等式,反而覆盖了我的书,而将价值,直接加在了我的身上。不管这个价值是多是少,甚至是像我现在一样趋于没有,那也是错误的。 错误地以为,当自己的工作,不受到认可的时候,就等于自己没法受到认可。错误地以为,当自己的工作,受到高价值认可的时候,就等于自己的一切都能被用价值衡量。比起前者自己一个人伤心,我觉得后者看起来更加可怜。 我想要写这些,除了我自己不断在说服自己,要认可自己这个人之外,我还想有机会的话,想告诉那些,价值很高的人。 不要将自己的人生交付出去。 那是一个错误的等式,人就是人。工作就是工作,我可以在工作上付出很多我的心血,但我不能让工作,成为束缚我手脚的东西。甚至我觉得,任何以这种形式,来评估一个人的工作,都是一种很过分的事情,可很多人在做着这样过分的事情,却敢说自己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简单来说。 站在评估者的角度,都已经不将对面的人当做人了,工作上的能力与个人是要分开的,可他们将能力跟个人这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然后将价值附加在了一个人身上。很多人对此都感到讨厌,但我觉得他们有时候说不出来根本的原因,我在写文的很长时间中,也没有发现这样奇怪的地方。 但如今已经很清楚了。 这甚至都不是赚钱的事情,而是在彻彻底底地,剥夺一个人的人格。 我情愿相信,做出这样事情的人,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过分,我也不想说他们打从心底里,就看不起处于弱势的人。很多人是不得不做出让步的,再觉得不甘心,也只能说服自己,再觉得生气,也只能在稍微得到一点好处后,平息自己的怒火,我看到好多人的无奈,也想到自己的无奈。 我不明白,工作可以有无限的热情,但价值却又让人抹平这种热情。适当地使用这样的准则,确实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一旦过头了,不能说是阻碍,应该说是会变成毁灭性的打击,真的想要赚钱的人都该住手了,它在抹平所有人的利益,却沾沾自喜地以为只有自己占到了便宜。 如果天空能驱散这样的灰暗,那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 只是下沉的速度,有快、有慢,不会有一处真的能停歇下来。 05 放下手头上的文本,我知道这又是一堆废稿。稿子被荒废的现象很常见,自己对自己的东西是有一定程度的滤镜的,就像是在十年前我觉得我写的东西是超级无敌浪漫无敌好,但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耻的自信,虽然这么多年我也不曾改变过,只是清楚了对自己的评价,是不能当做寻常标准的。 不论我写出了多满意的内容,它都只是我自己的满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通常如果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而落笔的话,基本上很难有落笔点,这就是很奇妙的地方。该做到何种程度,才能让所有人感受到认同呢?该做到什么样的地步,才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呢?想要一个宏大的目标很容易,实现它的话却又不能仅限于自我满足,批评的声音其实是不可怕的,它能够找出自己看不到的问题,但是否改进也不完全照着别人的建议走,因为那总归是别人的路,而非自己的,想要从中找寻到一条完全适合自己,又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路,只能够先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 我这个人的心态不行,时常会有各种各样不满意的点,即使有些要求它根本就是无理而肤浅的。 我责怪于别人没有给我一个很好的环境,却没有想过在这些要素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靠个人的力量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有没有付出努力,这种努力到了何种程度,也全看个人的能力水准。 当自己的眼前全是阻碍的时候,就会想到别人,从而将错误全然推到了别人的头上。我再成熟一点的话,就应该明白,这种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最终能依靠的力量只有自己,而当自己的能力有限的时候,也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然后继续让自己往前走。 世界虽然是相互支撑在一起,但终归还是只能靠自己。 自己想要达成的那个目标,只有靠自己才是最保守的,当然,如果同行之中出现了一个天才选手,一举消灭了所有问题,那混着一起走也不错,但这种堪比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是不要多想了。 人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更不能对别人期待太盛。 否则这种期待没有办法满足的时候,就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怒火。 我从来都只是个肤浅的人,无论是开始写书,还是放弃写书,理由都非常简单,我拼命想要去证明它,也只是我受够了这样的嘲讽,我看到过很多骄傲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我毕竟不是这样的人。我的所有言语都是虚张声势,根本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支撑,因而在这样的怀疑当中,我更加无法去找到自己的信念。 如果没有喜欢,我就什么都不是。 只是因为我在这件事情上沉迷了太久,久到我的分分秒秒都投入在其中,我才不愿意去顾别人的看法。打肿了脸,我也要去撑个胖子。 但不会所有人都像我这样狼狈。 以我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来实现我的渴望,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事情,可笑的是在过往我从未发觉到这一点。我觉得我能真的放弃写书也不错,这样我就不用做这样一个无理取闹的人,我就不必要在这些事情上,再去承受那些目光。我曾经想要怎么样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也只是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能够被承认它的价值。 即使只是在我眼里它很浪漫。 但世界并不会因为我的无理争吵而承认,没有实际上的成果,想要凭空得来这些,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就像书本里的那些被很多人认可的诗人,我说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也只会是像个幼儿园的孩子,给人一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感觉。 其中的差别就是。 不是我渴望被承认,不是我想要成为那样风光无限的人,或许早年多少有一点这样的念头,如今已经差不多快被抹平了,我更想要在专业上,承认我工作内容的价值。我自己无法做到,于是我把这种期待,附加在别人的身上,渴望别人能替我做到。 陷入在这种逻辑怪圈里,自然没有人会来倾听我的声音。我愤怒于别人的不作为,没有想过并非所有人都能解决这个麻烦,或许本身,已经有很多人做出了努力跟尝试,只不过也都像我一样,频频遭遇了失败。 我自己既然做不到,我也不能要求别人能做到。我自己既然感知过这种无力感,我也不能够去要求别人不许有这种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我能看到它所隐藏的潜力,过往也有无数人看到过这一点,那么即使我做不到,也依旧会有人做到的,时间长河里,漫漫悠悠地没有办法保证每件事情都随着心意而去实现,起码得做到心态上的平衡。 我不想说这样老成又无力的言语,但我没有别的办法,来劝服自己不再着急。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是一件漫长而困难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只是想在这里站稳脚跟,都已需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即使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最终我还是放弃了。 因为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做到、去成为那个想象中的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的平庸。 嘲笑自己总比承认自己要来的简单,夸大自己的能力,总比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来得方便。口头上的努力,总比实际上的努力要来得更容易让人知道,不断地去告诉自己,我已经做的够多了,这样换来的失落感就会降低很多。 “我没有办法改变环境。”我便一直这样说着。 即使我只是想让自己,在这一行里有一些些的存在感。这两种交错在一起的感觉,只能更加凸显出我的可怜,别人说我幼稚,我没有一句话能够反驳。 那宏大的目标是否有能够实现的一天。 也已经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06 我把谎言编织到真实的梦里。 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有种可见的浪漫感,过了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太过沉浸在这种感觉里。我写诗总是这样,不管是在多年轻的时候,我也沉浸在这些自我满足里,有时候会写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语,这样一来不管能不能糊弄到别人,起码我自己被这种莫名其有的高深糊弄到了,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喜欢这种感觉。 再浪漫的诗人,也得清扫屋子里的垃圾。我那一箩筐留下来的外卖、糕点,都是需要去处理的,不然的话屋子里会臭气轰天,我保持着起码得把垃圾倒了的整洁,活在最低限度里,可这样我也时常觉得满足了,比起改变,我更想这样的日子能持续下去。 有时候我在想,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年轻的时候并不会这样,每天都有需要忙的事情,又或者得听长辈的各种看法,我总以为长辈就是正确的,因为像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吃饭啊、睡觉什么的,都是长辈那里得来的经验,学习的过程已经被我习惯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原来学习也是有限度的。 我不是个谦虚的人,因而有时候我虽然也会故作谦虚,但我实际上是从不谦虚的。我也不知道“虚心求教”这四个字怎么写,大多数的情况,我都是一意孤行。但我又害怕这样的“一意孤行”,自己做决定就意味着,所有的后果都得自己去承担,不论那是好的、坏的,因而不是我特别想要的东西,我都会偏向于保持原状。 我讨厌“风险”,也讨厌“不安稳”,这些东西给我带来的只有恐惧。我时常被人说太过胆小,但我不愿意承认这个,我在心里管这叫谨慎。 如果我能一直这样“谨慎”下去也不错,但我时常又会被冲动给压制住,退一步、再退一步,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就没办法继续待下去了,要么离开,要么就沉沦在此。我不喜欢“沉沦”,就像我不喜欢“爱情”,我可以漠视别人的“沉沦”跟别人的“爱情”,但我无法忍受这种东西,出现在我的头上。 那意味着一切理智都被丢弃,任何分析都要抛在这些后面。 我是讨厌失去理智的,就像我总是迷恋聪慧的感觉,在漫长的看人争吵中,我发觉如果说一个人“坏”,那个人可能会沾沾自喜,他觉得自己是聪明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够玩弄人心跟规则,但如果说一个人“蠢”,没有人能受得了这种嘲讽。他们大概也和我一样,依仗着自己的头脑活下来,即使口头上说自己还有不足,内心里也绝不会承认这些。 “坏”跟“蠢”没有多大区别。就像沉浸在某种情绪里,失去了“智商”这两个字,无论是谁看到了都会加以鄙视。我觉得我的同类们,就算不想承认,这种与生俱来的高傲跟自满,都是存在的。 为什么说这两个根本没有差别呢?只要纵观历史就会发觉,一些只利于自己的决策,它都是有限度的,不考虑自己生存的大环境,就会无视自己是这环境里的一员。总是去反思自己哪里没做好,要怎么样才能彻底保全自己,就在这样愚蠢的逻辑里,一直徘徊下去,做了诸多努力都没办法达到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归根到底是脱离了环境。 “群居”这两个字就决定了人的利他性。我们总会以各种各样的说法,来证明“团结”的力量,这是生物角度上来说,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但这并不妨碍也对其他人有利,只想着从别人那里夺取利益,就会无视更多的生产可能,想不明白这一点的人敢说自己不蠢,我也只能觉得实在是傲慢的不行。 不过傲慢这种事,也很常见。我的傲慢也时常浮现出来,因为看到别人的愚蠢很容易,看到自己、又或者是看到了自己的愚蠢,要去承认这一点却很困难。如果把美貌、权利、地位都放在一个人的眼前,但条件是剥夺他所有的智商,那个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不管那个数字是多么可观的数字。 当一个人展露自己与众不同的智慧的时候,总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事实就是智商这个条件,凌驾于所有物质的基础,而被大家疯狂追求,但似乎并没有人会想要将它指出来,因为“聪明人”就靠这个来糊弄那些,尚且经验不足的“小朋友”。 发觉自己被愚弄的时候,我也并没有多少愤怒,只是觉得所谓的“聪慧”,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聪慧”。一个人以“玩弄人心”为乐的时候,时常也在这个漩涡里出不来,借我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为自己在愚弄别人的时候,也要谨防自己被人愚弄,世上不是只有一套生存法则,当外界的声音拼命告诉你,只有这一种渠道能通往“成功”的时候,就该仔细想想了。 你是需要他人的认可,还是真的需要这所谓的“成功”。是需要想沉迷在自己的工作里,还是被所谓的“前景”迷惑,去做不适合自己的努力。是想要被尊敬,超过了眼前事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还是只想要在别人的眼里,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每一行都有自己的上限可以突破,只说一门行业当中,也有无数个可以细分研究的地方,有人在这一块取得了成就,并不代表这就是极限。切实地付出努力,就不需要再去追究自己究竟走到了哪里,因为比起成果、成败,这一路上的收获才是最实在的。 工作使人快乐。 我拿这种快乐,来抹平这一切的困难,如果不是这样想的话,我想我没有办法再继续留在这个地方。 放弃得这样不干脆。 沉迷得如此不尽兴。 垃圾袋被扔到垃圾桶里,发出“咚”地一声,如果理想也能被这样随意丢弃,我就不必为了这种如果而感到难过了。 ------题外话------ 突然在想这个能写多长啊……是说其实我也没看过意识流,额……只是觉得写法跟我的写法像而已。 写一百章可能吗?写一百章有看点吗?????茫然tat。 看自己的小说就不知道了,毕竟也是真的第一次写意识流,从小到大看的小说都是情节偏重的,我看人家说意识流也有很多人用,但很难纯写这个……茫然qaq。 07 很多人都会说,女人是柔弱的,需要被保护的。这一点我觉得倒也不可否认,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女人是很可怕的。很多东西都是女人玩剩下的,能玩头脑的时候,不会想要去动用武力,而动用武力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头脑玩不过。 恼羞成怒了该怎么办? 只能靠发火来挽回一下颜面,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时常容易暴怒的人,都会被远离。我不想戳穿女人的这些伎俩,就像我一直在书中,看到一些很离谱的言论。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都像是很愚蠢的言论,时常会让人觉得,怎么会有人能说出这么愚蠢的话。 无利可图的时候谁都不会去扮蠢,更何况女人大部分的言论,都不能算得上是愚蠢。柔弱、美貌,欺骗性的素质全点在女人的身上,时常会让我看到男人的时候。 忍不住想说一句。 “好天真的少年。” 但如果一切都如实说,一定是会遭受攻击的,所以凡事都退一步,先让一步。如何去操控人心,不要去问心理学家,去问女人就可以了,十个女人里面,八个能给出的答案都是靠谱的。这世上像我这样的老实人也不多,因而我只能说些老实话,去评论一下这些现象。 恐怖的是有些女人并非是故意的。潜藏在生物本能当中,又或者是在一代一代的女人口中流传下来的那些好处,慢慢地掌握了这一项技能。好些人在评论男女关系的时候,都会把女人放在了“受保护”的地位,但只要上街看一看就知道了,谁什么都不做的走在前头,谁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跟在后面。即使是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在讨论起男女地位的时候。 大家都会说,“男人才是女人的依靠。” 真羡慕这种天真的想法,我也想要这样天真的想法。但我也不敢如实说这些,太过叛逆和颠覆,只会让人觉得好笑,我常说女人也是会欺负人的,但经常被人提醒“女人才是受欺负”的,从体力上来说确实如此。 从脑力上来说,还真不是这样的。 只要女人想要权利,无论怎么样的环境她都能去得到,很多时候这一部分,是女人自己让出去的。天生的身体也算是其中之一,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关于体力上的劳动也会越发减少,等到了玩脑子的时候,女人就会回来掌控这些了。 就像是爱情这东西。 很多人都说女人才是最沉迷这些的,在我看来,男女里面都有,但总归是男人更期待这些。女人在要求男人的时候,通常有很多附加条件,因为男人本身的魅力,说实在的并没有那么大,吸引力不高,就只能靠些别的。但男人在要求女人的时候,通常都跟女人本身有关,其他的条件都可以相对放宽一些,就算时常嘲讽“长得丑还想得美”,但还是会努力自己去达到女人想要的标准。 女人喜欢有资源的,就努力去赚钱,女人改喜欢漂亮的了,就努力打扮自己的脸。这样跟着女人的步子走,有时候我都觉得有些太看轻自己了。 一个男人会把曾经跟多少女人有过关系拿来吹嘘,但女人不常会,因为这本身没有多少可被羡慕的。“男人至死是少年”,这句话也真的很嘲讽,没有人会一直想保持孩子的智商,但有人却能以此为荣。 人生80%的时间,都是由琐碎组成的,被女人掌控了这些,却还能说出,“小事归女人管”,这种能够忍让的气度,我十分地佩服。我也不想说如此偏激的话,只是有时候,女人更喜欢偷懒罢了,费劲去一个行业里研究,倒不如吃吃喝喝来得快乐,费力去钻研一个项目,为什么不在家里轻松看会儿电视? 只需要口头上,吹捧一下自己的对象,什么都能轻松得到,这个价值比谁都会选择后者。只是这样偷懒的结果,就是自己的一切都被人操控,反被人操控,而滋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我觉得女人想要权利的时候,就让出去好了,她们的脑子太靠谱了。 其实我并不想将这两样,放在对立面上。只是我觉得有些印象真的太片面了,像是被谁操控了一样。我想一开始会有这样的分工合作,也只是因为相互照顾,至于后来为什么会发展成,彼此之间越来越有敌意,跟大部分人都不爱说真话有关。我是习惯性在欺骗的,就像我明明想要得到一样东西,会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太愚蠢和无能,我会在口头上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总归是试一试好了”,其实我心里想的是我确实做得到。 就比如说当我去以我的角度,说些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话的时候,我也会注意,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即使我心里面真的想着“好天真的少年”,我也会学着收敛地说一句,“也许事情并不是这样子的”。 有时候真实想法就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冲击,但退一步这个习惯,已经是很早就保留下来的了。自从我发觉动用武力去获得一些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受伤,因为在打闹中,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一定会赢,即使打赢了,也会受伤,这样的过程倒不如退一步,反正只要说些谎言,就能轻松达到同样的效果。 能以此为荣的人……我也分不清到底是真的这样觉得,还是认为别人其实一直能够忍让。 所谓“人善被人欺”,只是表面上的现象,仔细去看就知道,品德高尚的人总是会拥有更好的资源,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真的比别人善良多少,而是经过诸多分析之后,这样才是最符合群体利益,也最符合个人利益的做法。 我经常收敛自己攻击性的言语,也是因为如此。激怒别人没有任何好处,我知道的。但偶尔可能也要说说实话,还是得壮着胆子把它写下来。 08 很多时候为什么说要有绅士风度,是因为女人天生就会承受一部分的痛苦。我偶尔会看一些无聊的纪录片,有段时间不爱看书,就到处找这些,看到女人生产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地痛苦,我不能想象那种画面,甚至我连一点擦伤我都没办法忽视,但生孩子确实大部分女人都要遭受的痛苦。 她们承担了这一部分的痛苦,心疼她的爱人自然也会想要宽慰她的心情,这在我眼里看来才是正常的,在我不了解这些之前,我看到孕妇都是躲开一些,这在我看来实在是令我害怕,等我了解这些之后,我会躲得更远一点。因为我自己是个经常手忙脚乱的人,在我眼里她们都已经是玻璃做的了,我没办法太过靠近。 虽然我自己没有经历过,但听闻这些让我时常觉得,这并不是我能忍受的。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别人,我觉得她们也确实更需要照顾。这是一个普通人,出自于寻常的同理心,而会做出来的决定。 我经常觉得她们很坚强,也拥有足够多的智慧,但这些被天生的身体给掩盖,甚至有时候我觉得只从男女方面来评价一个人,算得上是一种侮辱,但我也经常使用这样的习惯。我说些奇怪的言语的时候,就会受到指责,因为我的人生经历还不足够,我也时常顾虑不到别人的感受。 我只能说我看到的,和我觉得奇怪的。 并不能说我说的都是正确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生都能听到这样的话,“努力读书干什么?以后嫁个好人家就行了”,兴趣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并不会有多大的动力去支撑一个人行动,它都是微小的,而被这样的言论抹平了自己开始尝试的机会,我觉得这种言语,有时候也是一种阻碍。 就像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也常会被人告知“资源”跟“读书”的重要性,我承认读书确实能增长一个人的学识,但有些人并不是爱读书的类型,天赋不一样的孩子,追求不一样的孩子,被拿着同一套标准、一个几乎是野蛮的价值体系,要求这些孩子去成长,我不知道从中有多少人的才华被磨平,我只觉得这样特别的可惜。 拿“学历”来看待一个人聪慧与否,拿“家世”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有未来。有几次我都觉得绝望,我说一个人最大的资源,就是“头脑”,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比什么都重要,而这些特长时常就隐藏在“好玩”这两个字里面,就像是有些人天生觉得做衣服好玩,有些人天生觉得看书好玩,有些人觉得跑步有意思,有些人觉得画画很有趣,这些都是不同的天赋表现,但都被一句“不要贪玩”给阻止了。 读书重要,为什么重要?我总是听人说,考上这个学校、跟考上那个学校的人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为什么?他们说不出来,只能用野蛮地言论打过来,说“就是有差别的”。 我不否认读书会增长很多的见识,但人对书籍来兴趣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是先工作,慢慢才在读书上有了兴致,有些人可能早早就对这些感兴趣,从一个年轻人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将其分成了“人才”跟“平庸”的差别。 这世上的人才少吗?不少。真正愚蠢的人很少,大部分都只是假装愚蠢的聪明人。 而被这样的假象轻易蒙蔽,而不去察觉他人的才华,跟觉得自己才是“全天下最聪明”的这种傲慢有关系,当一个人太聪慧的时候,可能会有意外地觉得,“这个人怎么能这么聪明”,但当一个人太愚蠢的时候,却不会觉得“这个愚蠢是不是装出来的”,几次之后就能坦然接受,“啊,世上真的有这么蠢的人”。 欺骗与被欺骗的关系,远比我想象中常见,只是装蠢的目的各不相同。或许有些人一边被别人说“你太蠢了”,一边在角落窃喜地想—— “这些人也太好骗了。” 一个成年人。但凡是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称不上是“傻”跟“笨”,只是有时候别人更容易退让,更容易保持沉默,从喜欢自己一个人出风头的角度来说,或许这种沉默跟退让,会让人觉得很不错。但从大环境上来讲,真的有人能凌驾于所有人的智商之上,然后想明白全天下的事情吗? 无论是谁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去承认他人的价值,只会让自己更加疲倦。为了那一丁点虚假的名头高兴,反而会陷入到一个死胡同里,最终把事情搞砸的时候,又开始埋怨周围的人不够聪明,不能给自己带来好的建议。 只是一开始就咋咋呼呼,把别人的发言都堵死了,一颗再金贵的脑袋,也比不过上亿人的深思熟虑。很多时候做着普通工作的人都能提出很宝贵的建议,一个对任何现象有再透彻研究的人,都比不过一个每天都真正在这个环境里工作的人,对这件事情考虑得多。因为做这份工作的人,会切身考虑自己的利益跟难处,这样的人考虑出来的结果,是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弯路的,只是因为那人的“简历”不够华丽,就否定对方深思熟虑出来的结果。 时常嘲讽别人太唯利是图。 能有谁从一开始,就是个没有梦想的家伙?只不过自己的理想在稚嫩的时候说出来,就会得到“这也太渺小了”,又或者是“这么厉害的目标你真的能实现吗”,这样不同方式的打击,谁能从中坚持下来? 谁能在日复一日的,“做这些根本没什么用”、“你为什么不去找个工作”,在这样的言论里支撑下来?即使我只是偶尔听过几句,我已经受不了了,更不用说那些常为此争吵的朋友。 曾经我没有办法原谅嘲笑我梦想的人……但现在我觉得,当初疑惑她们为什么不坚持的我,才是糟糕的。 09 我经常能察觉到周围人的聪明,超乎想象的聪明,即使在别人眼里看来,那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员工。能说出来的言论和意见都很靠谱,像我这样写书无望的人,闲着没事就像跟人抒发一下我心中的郁闷。聊得多了,对方自然也会跟我多说一些,在这样的交流中,能察觉到很多人都是有自己的基准的。 表面上说着的敷衍的理由,别人心底里是知道的,只是很多时候不愿意戳穿对方,因为觉得即使说多了也没有什么用处,又或者是没办法讲这一切明明白白地说出来,理由都不一样,但在实际操作上,各自有各自的一套方法。 善良的人总会比别人收获更多。除了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之外,也会慢慢找到自己的很多想法,我觉得人不是在一天之内变得坚强而理智的,徘徊着往前走的路程,是很多被别人看不见的道路。 因而我在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时常会有些保留,很少会全数说尽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偏激的内容,我会尽量将它藏起来,那太过偏激而容易让人产生不悦。且大部分的偏激,都是有漏洞的,我不太愿意承认自己考虑得不周全。 但这种掩盖很多时候,阻挡了思绪继续发展的过程,就像是有些事物它不是笔直的一条路往前走,而是要经过很多弯弯绕绕的点一样,思考也是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的出来的结论,跟直接从书本里拿出来用的东西,是不太一样的。技术上的内容或许可以照着学下来,但想法上的内容都各不相同,我觉得我朋友厉害的一点就在这个地方,即使她经常也不爱多说些什么。像我是个没办法太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不一样这件事的,我总是会努力去说服别人,让他们来跟我多说一些内容,我也经常能从中看到自己一些片面上的错误。 但如果能写到书里,我想尽量让那些都能够做到是正确的。然而这非常地困难。放弃写书的原因里面,也有一部分是我不想透露我的这种“愚蠢”跟“无能”,毕竟掩盖总比被人嘲笑好,又或者是收敛总比被人攻击好。 我有时会期待别人能给我容错的空间,但似乎这样的期待又有些太过软弱。尽量去将一件事做得完美,跟强调“个人能力”是差不多的标准,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没有办法彻底脱离团队,专业能力越强的人,专注力也越集中,只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人,必然是无法顾虑到其他事情的。 把一切都压在一个人头上的期许太困难了,更多滋生的是恐惧跟压力。适当的压力会带来动力,但过于沉重的压力,只会让人变得畏手畏脚。 我在写文的时候经常会这么觉得,到底哪些内容能说?哪些内容又不被允许?创作的空间界限到了哪里?这些我都没办法分清,害怕这些会给我带来麻烦,加之自己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水准,于是我就努力放弃了。 这世上毕竟是少我一个不少的。 就像是我现在做的这份工作,就算我今天从这里离职,也不会有谁来劝我继续做下去,改到明天马上又有一个新人能来接任我的工作。容易上手的活就是这样容易被取代,更何况一个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写手,就算离开了,也不会有任何人觉得可惜。 甚至连我自己也不可惜。 我觉得这才是明智之举,与其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下,接受各种各样的评价议论,甚至一不小心就被大范围的攻击,看着同行们的遭遇,我经常想着的是,还好我放弃了。 不写文章,那没有任何损失。对我来说只是少了一点乐趣,对别人来说甚至连察觉都察觉不到。在这件事情上,我再也想不到坚持的价值了。 这样吊着一口气,不承认自己已经远离了这个地方。 也只是还稍微有所留恋。 这甚至已经比不上,我今天中午点的那一碗鸡汤来得重要,我宁愿花些时间去点评鸡汤的美味,我也不想再继续去写一个字,来做这些不必要的努力了。 我是个不听劝的人。但随着看到的困难越来越多,我逐渐觉得自己或许该听劝了。不要费尽心思去证明自己,与其这样,不如把这些不必要的东西都放弃,去让别人坚持当然容易,但自己投入得太多,只会更觉得伤心。 到如今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给我带来的快乐更多,还是难过更多。但这些都已经不再是需要思考的理由了,如果做一件事必须要抱着付出所有的心情去做,才能够得到一点点的进步,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再继续的。 我也只是从天真地以为,我能够打破这一切,到如今知道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爱能跨越一切阻碍”,我曾经相信过这些。 现在也相信。但事实证明我的“爱”并没有强烈到能支撑我走下去的地步,及时收手是我想出来最好的对策,即使是告别,我也希望不用太过难堪。 或许还会有一天,我能彻底从这里离开。也可能在很久很久之后,我又会想念,写下文字给我带来的那一些些快乐。到了那个时候,或许我会再翻开本子,在里面写下我的一些些,可有可无的感受。 或许只有这样的时候。 我才能获得落笔的快乐。 ------题外话------ 郁闷,写不到一百章。码字真的太上头了……0-0开新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