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来兽》 第一章 羽海市异变 (前情提要:完全架空,切勿联想,分清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蓝白星,c国羽海市,8月14日5点33分。 “长弓,我是鹰眼,已确认目标,零号目标肉眼可见,完毕。” “鹰眼,我是长弓,报告目标坐标,完毕。” “坐标ac1620,06……轰隆……昂——” “鹰眼,收到请回话!” “呼——呼——老天,我是鹰眼,坐标ac1620,0608,高度000,零号目标在海滩上,155高爆弹两发校射,完毕。” “坐标ac1620,0608,高度000,目标在海滩上,155高爆弹两发校射,收到。” 羽海市14号沿海观察站的混凝土墙壁无法隔绝那穿刺力极强的巨吼,观察窗“咣啷啷”的响个不停,仿佛下一秒就会碎成一地玻璃渣。任务目标的吼声仍然徘徊在观察员脑海中,深沉的恐惧几乎吞噬了他,但是长久的艰苦训练带来的不止是过硬的军事素养,还有坚韧的精神意志,军人的尊严也不允许他在任务中因为恐惧而迷失,他信任可靠的装备,也信任可靠的自己。他再次调整观测仪跟踪目标,但是填满整个目镜的巨兽仍然让他心中的那个疑问再次浮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生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此时,做好准备的155毫米自行火炮阵地中。 “调整射击诸元,密位1050—15,方位角145—20,1、2号车两发校射,放!” “轰!” 锥形火焰爆发的瞬间,携带巨大动能的弹丸呼啸着飞出炮管,扩散的冲击波打出了肉眼可见的空气振动效果,约十秒的飞行后,现代人类最有效的武器与巨兽碰撞在了一起,高爆装药在巨兽身上炸开了呈现着暴力美学的火球! “昂——” 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说之前的吼叫是霸主宣告领地所属权的示威,那现在的怒吼则是对挑衅者的宣战。 观察员与巨兽的距离在两公里以内,他最真切的感受到了怒吼的威慑力,好像是唤醒了那火种与石刀出现之前的岁月里,最原始的、最单纯的对顶级掠食者的恐惧。 观察员咬紧牙压抑恐惧,竭尽全力地从牙缝里蹦出言语:“坐坐标准确,效力射击,完毕!” 火力指挥中心中,声像传输设备一片雪花白,只有采用线性输出型光电耦合器与光纤传输的观测点有声像传输,在十小时前突然出现的强电磁风暴中,四面环海的岛城羽海市陷入了持续的强干扰,整个岛城也陷入了浓浓的海雾中。驻军最高指挥杨震将军首先判断是敌对军事行动并下达临战指令,有序疏散全体民众,撤入地下掩体设施。在几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受到强干扰的情况下,将军命令所有可用装备以最原始的方式运作,并进入预演作战位置,必须形成可战之力。 羽海市驻军参谋部在保留敌对军事行动可能性的同时,统筹所有可用观测设备收集信息。就在众人紧张等待暴风雨降临之时,14号沿海观测站通过光缆传回了令人世界观崩坏的声像信息:一个数十米高度的巨型物体出现在浅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物体表现出明显的生物特征,就像是……电影中的巨兽。 摆在参谋部面前的,是远超现代战争范畴的未知事物,尽管难以置信,但是职责所在,必须立刻做出试探与回应,尽管一切是那么不科学。 杨震将军立即提出“尽量驱离,武力作为最后手段”的行动方案,但同时也冒着巨大风险:对方是否存在智慧是未知的,对方武力是未知的,对方是否有敌意也是未知的,若是错过战机,损失不可估量。但是现实不允许众人在关键时刻再犹豫不决,将军的提议作为合理的方案被立即执行。命令下达的同时,请求增援的信息也早就通过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防光缆穿过海峡,华夏国沿海所有驻军极快地集结,前往临战预演位置待命,支援船只也立刻出发。 但是在前来支援的外界船只看来,羽海市在浓雾笼罩与汹涌巨浪中根本无法搞清楚海事情况,强电磁干扰与恶劣至极的天候条件阻碍了船只前行,羽海驻军参谋部收到这些消息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希望总是有的,希望破灭之时,羽海市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了冰冷的现实。 同时,穿过浓雾的巨兽来到了浅海,观测站人员清晰地看到对方的形态:形似海蜥蜴,却能直立身体行进,直立时目测能达到50米高。当它野性、狂暴、嗜血的吼声响彻浅海区时,飘摇的渔船被它当做零食一般嚼碎吞噬时,信标塔被它行进时所带来的巨浪掀翻时,众人意识到,与这种生物交流或者尝试驱离它,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可是,城市疏散还未结束,和平年代持续的时间太久,居民们对战争的了解与关注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模糊状态,居民也很少接受战争状态应对训练。强电磁干扰让手机等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瘫痪,无法进行有效通知,这让初期的疏散工作雪上加霜。这就造成了虽然大部分人配合疏散工作,却效率低下的情况。如此一来二去,城市中一半的人口仍未进入掩体,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前往地下掩体的路上,若是让巨兽冲进市区,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所以,十四号沿海观测站的观察员临危受命,在所有人员撤离滨海区的时候,留守观测站,人工指引炮兵火力。炮兵们一直抱怨却又严格训练的传统操作方式,让羽海市目前可以使用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运作了起来。尽管战区系统的极坐标自动测距和火控电脑自动校准全体失灵,155毫米榴弹的呼啸仍然回应了巨兽的怒吼。 “确认射击诸元,五轮齐射,放!” 羽海市的异变,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旧时代的落幕 (本章完) 第二章 世界彼端 一泓深蓝的湖水横卧在不知名的陡峭山峰下,各种造型古怪的高大树木挤在湖岸上,交错缠绕的气根垂落入水中,肆意地汲取着水分。万千巨木的气根与枝干相互缠绕,形成天然的立体“树网”,各种各样的生灵在此憩息。 一只形似地球上鼠类的生物在气根编织的网兜状巢穴中睁开双眼,小心地打量起巢穴外的环境。尽管巢穴的位置十分隐蔽,但在这弱肉强食的丛林里,“小心”是活下去的最高准则。 它与自己的同类有些不同,不止是因为它头顶上拥有三道呈现带状的蓝色毛发,更是因为它的“机灵”。它与众不同到什么程度呢,你把他放在一堆同类中,一眼就能从呆头呆脑的众鼠中发现它。既然它如此特别,那就姑且先叫它“蓝三条”吧。 在蓝三条一步三探头的谨慎下,巢穴区缓慢地离开了它的视野。此时,湖风带着些许鱼类的腥甜气息穿过气根与枝干间的缝隙,被它鼻腔上的感受细胞接受。食物来源的信息激起了它的兴奋,但是并未冲昏它的头脑。它跳上另一根树枝前往与滨湖区相反的方向,在树枝与气根之间绕了一回儿,保证没有掠食者可以循着它的气味搜到它的老窝。忙完这些准备工作,它这才跳到常走的气根小径上,前往滨湖区享受它的早餐。 在蓝三条钻过一片气根与树枝胡乱缠绕形成的树墙后,视野开阔起来。湖面上各种奇形怪状的飞鸟成群结队,不时有飞鸟一头扎入湖水中狩猎浅游的肥鱼。湖岸边十分热闹,与它形态相近的同族遍布水边,只要是能站稳脚跟的气根,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这一族的鼠类什么都可以吃,上树吃果实,下水吃小鱼,是典型的杂食生物。湖岸边拥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对它们来说就像天堂一样,不少鼠形生物在气根上伺机而动,运气够好的话,它们可以逮到一条浅游的小鱼作为精品早餐。蓝三条并不急于抢占有利狩猎位置,名为“小心”的生存之道始终提醒着它:我不能像那些愚蠢的同族一样为了吃的丢了性命。那些直入湖水中气根方便了它们觅食,同时也是它们的催命符,因为看似平静的湖水中,总是藏有一些…… “砰——哗啦” 明镜一般的水面轰然破碎,不明生物伴随着白色的水花轰然而出,待水花砸落在气根林和水面上时,无 (本章未完,请翻页) 数只在气根上伺机而动的鼠类已经不见了。看,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消失,仿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因为——它们已经进了掠食者的肚子里。 “吱——吱——” 气根上的鼠群不约而同地发出急促尖叫并试图逃离,而打湿的气根可没那么好爬。此时,引发数起鼠命案的凶手从湖水中探出了头:圆润的淡青色鳞片覆盖住了蛇形的头部,两道深蓝色云纹形状的骨脊从头部前端延伸至头部后端,并在末端收束翘起,形成不明显的尖角,一对淡蓝色的眼珠观察着气根上的鼠群,嘴巴和腹部有节律的运动着,仿佛在吞咽什么东西。 众鼠见到这副模样的掠食者,吓得魂都飞了,拼老命地远离水面,恐惧的“吱吱”声响成一片。但是,混乱在恐惧的加成下逐步扩大,落后的鼠甚至爬到同类的身体上,并且尝试翻越过去,前面的鼠一看急得后腿乱蹬,尝试摆脱压在身上的同伴。一瞬间,众鼠的思想高度统一:在后面活该被吃啊,谁愿意落到后面去。于是,后面的鼠想尽办法远离水面,前面的鼠被扒拉着上不去,鼠群挤成一大团。 下面的蛇形生物一看乐了,这都不用它费力去挨个逮了,几团湖水反重力一般飞到它的嘴里,然后“噗”地一声,湖水组成的水箭裹挟着巨大的能量击中了鼠群,如烟花一般炸开,随即,这个湖边的小角落爆发出凄惨程度前所未有的“吱吱”声。蛇形生物只要张着嘴,认真地接住坠落的可怜鼠,早饭就掉进了它的嘴里。 蓝三条当然也被吓住了,再怎么说他也是个只会欺负小鱼的柔弱无力鼠而已。在它清醒过来之后,立刻转身离开这个地方,早饭吃虫子也比丢了命要好。 只可惜冰霜薄,鼠情更薄,华山险,蛇心更险,水下吃得乐呵的蛇形生物自然不想放过这片鼠群。不科学的一幕再次上演,湖水反重力一般飞入蛇形生物的嘴中,只不过这次汲取的水量更大,而且蛇头顶部的两道骨脊以及翘起的尖角散发出幽幽的蓝色荧光,淡蓝色的蛇眼深邃如湖水。 “砰”的一声,势大力沉的水弹如出膛的炮弹一般轰向鼠群攀爬的气根丛,大片气根被拦腰打断,围绕湖水的气根林在这一瞬间缺了一角。大片鼠类坠入水中,连躲在一边的蓝三条都被殃及池鱼。 (本章未完,请翻页) 蓝三条都傻了,爷站这么远了还能被轰到?不是爷不闪啊,因为对面是个不讲武德的……年轻蛇!自由落体的感觉是令鼠惊奇的,但是当你下方有个张着血盆大口捕食者时,这就不惊奇了,而是惊吓。蓝三条很不甘心,它的生命就要这么戏剧性的结束了?在这最后时刻,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碎裂的树枝和气根都在离他远去,仿佛它赖以生存的林间世界正在将他抛弃。它的视线随着身体的转动慢慢转向天空,白板一样的云天是那么简单,一幕幕回忆在云层上浮现,从他出生,与兄弟姐妹们争夺食物,再到走出亲代的巢穴,自己去闯荡天地,好像它的鼠生也是那么平凡,并没有因为它头顶的三根蓝色条带与出群的智力而改变,就如同它现在的境地一般,也许下一个呼吸还未结束,它就会落入蛇口。 但是,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乱入了它的回忆,那是一对遮蔽云天的红色羽翼,整个天空的背景被渲染成火海般的景象,一种神圣的威严直击它的意识,随后…… 扑通一声,冰冷的湖水包裹住了蓝三条,寒冷的刺激让它瞬间意识到它还活着,并没有成为蛇形生物的腹中亡魂。 然而蛇形生物并不是善心大发放过了蓝三条,因为前一秒还在享受早餐的它,此时正呆立在水中望向天空。拥有更多观察时间的它清楚地看到,一半的天空被一对巨大的羽翼和火焰填满,而另一半天空被一个黑色的球体扭曲,而黑球背后的景象,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 蛇形生物呆了一回儿后,便一头扎进了湖水中,尽管它也搞不懂陆地为什么会跑到天上去,但是本能告诉他,不管是天上那个大鸟还是黑球球,都不是好惹的,能离多远就离多远。但就在它回头的一瞬间,时间仿佛凝滞了。不管是蛇形生物曲线型的蛇身与狰狞的蛇头,还是劫后余生的蓝三条探出水面的小脑袋,都像是被拍进了相片里。世间一切仿佛都停止了行动,碎裂的气根与树枝悬浮在空中,四溅的水花就像是被瞬间冻结。 黑球骤然收缩,上下两片天地被黑球拉在了一起,火焰包裹的巨鸟愤怒的鸣叫,然而并没有什么生物听见,因为除了它,少有生物能以观察者的视角目睹两方世界的融合…… 作者有话说: 修改删除 (本章完) 第三章 风雨欲来 “现在插播一条新闻,今日凌晨,归港的羽海市渔民在分拣收获时发现大量新品种水产,并拍照上传至网络,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大量关注并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人说这是普通的大黄鱼,也有人说这是喝了核废水变异的小黄鱼。现在让我们转接羽海市海洋大学的王教授,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专家对此事是如何评论的,王教授您好!” 此时,新闻直播画面转移到了一位穿着格子衬衫、头发稀疏的中年男性面前,不用我说大家就知道这是王教授。王教授正与一位渔民协力将塑料筐中的一只大鱼提起,使它尽量与镜头靠近。 “主持人您好,我和渔民大哥提起来的这只大鱼就是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的那种了。表面上看起来与大黄鱼有些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别,基本上可以认定为石首鱼科。至于判断它是黄鱼属新种还是需要新划定一个属,需要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一定程度上说,它与我市主要水产大黄鱼、小黄鱼有较近血缘,有较大潜力成为新品种经济水产。而且,每年仅国内新发现的新种和新亚种就能达到数十,黄鱼属中新增添一位成员并非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有关核废水导致变异的言论纯属谣言,请市民们理性看待。” “嗯,谢谢王教授能第一时间赶往码头为市民们带来权威的正确信息。接下来请让我们将目光看向本台记者与……” “叮!” 微波炉热好东西的声音让男孩的注意力离开了电视上的早间新闻。男孩起身打开微波炉,使劲闻了闻逸散出的气味,然后又用筷子夹起几粒米饭填到了嘴中。慢慢地嚼了几下后,似乎是很满意地又夹起一筷子塞到嘴中。 “还行,热透了” 其实这米饭是昨天晚饭的时候蒸上的,男孩特意多蒸了一点。米饭放凉了之后封在塑料袋里,装在冰箱里冷藏,早上热个几分钟就能吃。 男孩拆开一包榨菜,一股脑挤在米饭里,胡乱拌了拌就吃了起来。 “让我们继续关注蝙蝠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咬人事件,今日凌晨0点33分,某某派出所接到求助电话,在羽海市山区某村落蝙蝠成群而出,袭击了数位村民和游客。以下是手机拍摄的画面。” 电视上的画面转换成了夜间村落的景象,能听到有人在大声叫喊,屏幕晃的很厉害,突然,似乎是手机灯光打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一团团的黑色生物在一个分辨不出年龄和性别的人周围旋转,时不时能看到数个红色的光点,貌似就是所谓的“蝙蝠”的眼睛。灯光似乎刺激了这些生物,尖锐的鸣叫此起彼伏。拍摄者与被攻击者挥舞外套驱赶黑色生物,但很快拍摄者也被攻击,两人向身边的农家小院中逃离。就在这危机时刻,小院中冲出一位大爷,他将手中的火盆狠狠打翻在柴草垛上,高粱杆与干叶迅速被火炭点燃,炙热的温度终于逼退了黑色生物。 “事后,据派出所工作人员了解,视频中两名受害者均为男性,当天回山区探望祖父,几人聚会至深夜,不料被蝙蝠袭击。随即,蝙蝠群又袭击了数位村民和住在“农家乐”的游客。民警赶到后,与村委组织村民点燃柴草堆并驱赶走了蝙蝠群。据了解,该村为农家乐旅游村,以贴近自然与原生态获得了广大好评。此次意外事件中受伤人员均已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我去,真惊险啊。不过,为什么会有这种成群的蝙蝠呢,不是因为环境问题数量大减么,而且,没听说过在羽海市有什么种类的蝙蝠会主动伤人。”男孩这样想着。 迅速解决完早饭,男孩将碗筷放进洗碗池转身就要离开,突然,他又原地站了一会儿想了想,似是纠结之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等到中午就不好洗了,我决定了,现在就洗了!” 男孩拿起遥控器将电视调到记录频道,但是电视上并没有播出他喜欢的野生动物纪实或者战争纪录片。随后他似是无奈地、极不情愿地开始洗碗。 “这电视也真是,不给我一个不洗碗的借口。” 不过洗一双筷子和一个碗实际上用不了多长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间,男孩很快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一个没洗的苹果,躺到沙发上,美滋滋地啃了起来。 此时,手机提示音响起,男孩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是班级群的消息。 “我转发一下老师的消息:班长帮我再提醒一下,今天,也就是8月13日的野营活动在羽山区森林公园举行,请各位同学在9点前于学校南门集合,有大巴车将我们拉去目的地。同学们一定要带着水杯和手机,一定要管理好个人物品,但手机要统一管理。同学们不需要带零食,三餐统一配送。早读照常进行,不要迟到” “谢谢老师” “森林公园有信号吗” “需要带个包么” “伙食是什么啊” “我总觉得伙食会破坏这次欢乐的野营活动” “放暑假干嘛还要早读?” “快撤销,这是老师在的群!” …… “叮咚~” 门铃的声音让男孩的注意力离开了手机,他十分疑惑地走到家门前,想不明白什么人会在这个时候来他家里。他父母都是生物学家,全年都在忙着搞项目,很少有机会回家看他。 男孩刚要伸手开门,突然像是记起来老师的教诲一样先从猫眼里小心地往外看了看。 门外是一位中年男性,皮肤黝黑,身材魁梧,浑身横肉,下巴上蓄着胡子,一米九的身高十分有压迫感,左手提着一包东西,右手提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笼子。 男孩像是看到了什么宝贝一样高兴地“哈”了一声,迅速打开门并大声说到:“刘叔叔好!” 门外被称为“刘叔叔”的汉子爽朗的笑到:“嘿,姜铭小老弟,好久不见了,看看我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 “是烧鸡啊,我的最爱!”姜铭开心地笑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