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第十二章 二分区 第十二章二分区 ****** ps:全新的章节,全新的开始!有可能,希望大家多给些票票。这万恶的东西,才是一切的源动力啊! ****** 蓝天,白云下,阳光普照的大地显得一片生机昂然。 二分区常备驻地之一的张庄,就坐落在绿茫茫的山林之间。 此刻,时间还不到中午。尽管已经到了正二八经的午饭时间,可对于外出劳作的山民回家,却还远远未到回家的时候。 由于山路并不好走,山民们外出劳作时,往往都会携带一顿饭的干粮,这样就可以省下中午一趟来回的时间,多干些活。 可就在这种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山民回村的时间,却有一个健壮的身影,快步行进在张庄通往外界,唯一一条还算象模象样的山路上。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一大早离开溶洞的孙乾。 因为此行的目的只是通信,所以孙乾没有带枪,身上的衣着也是尽量简单,头上包着个灰头巾,一身打扮,看起来,整个就是一标准的乡下小农。 出于对张庄一草一木的熟悉,孙乾轻车熟路的直径朝二分区游击队主力驻扎的张家祠堂行去。 张家祠堂是整个张庄最大,同时也是唯一的全砖木结构建筑。它是前身是一个‘周扒皮’式地主老财的府院,被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后,因为太过奢华,无人敢用,只能当作祠堂。其占地面积之大,仅仅是一个后院,就足够驻扎下整个二分区游击队。 于是,理所当然的张家祠堂,便成了二分区游击队经常‘光临’的主要驻地之一。 孙乾顺着村子里经过常年累月踩踏,形成的硬土路,刚一靠近张家祠堂,远远的便听见祠堂里有人在欢快的唱着: ……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半首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进行曲风格的《游击队之歌》,在浑厚的嗓音中,每一个字眼都化为灵动的音符,环绕在二分区的临时驻地上空。 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jīng神,刻画了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游击队群体英雄形象。 孙乾不禁为之顿足,即使他已经听了很多次,也亲自唱过不少遍,但每一次主新听到,他还忍不住为之神往。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十几个呼吸间,歌曲唱完。 这首原本应该由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于一年后,也就是1938年才创作的进行曲,自从十天前在被李明顺口唱出来后,就如同风一般的流传了开来。短短十天里,二分区里上至王军,下到普通战士,每个人都能顺溜的完整哼唱下来。 短暂的失神后,孙乾速度恢复过来。 收敛起心神,孙乾快步走向张家祠堂。 很快,百余米的距离在他的脚步下消失。 孙乾站到了张家祠堂门口。 歌声停歇后的张家祠堂显得有些安静,只有门口一名身背着步枪的少年战士,笔直的站着,jǐng惕的扫视着附近。 “张三娃!今天轮到你值守啊~~”孙乾熟络的与门口的战士打招呼。 “是呀!”被称呼为张三娃的少年战士,打了个招呼,露齿一笑。 “今天驻地怎么这安静,我走之前不是才补充进了一批预备队员,他们没有开展训练吗?”孙乾看着张三娃,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那里,这会不是到中午了吗?部队刚刚训练完,这会儿正休息,等待开饭呢!”张三娃瞅着孙乾不解的回道。 “哦!…原来已经到中午了,看我这路赶的,时间都搞糊了。”孙乾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笑道。 “嘿嘿~~”张三娃释然的微微一笑,想了想,接着问道:“对了,乾哥…那个人的本事我听老张他们说过,这段时间你都跟在那人身边,你说真有老张他们说的那么神吗?连坏枪都能修好!”李明当初露的那几手,通过当初在场的战士,绘声绘sè的讲示,所有二分区当时不在场的战士也都知道了个大概。 “…”孙乾横了张三娃一眼,似乎是在怪他不应该怀疑老同志的话,但最后还是如愿回答了他的话:“本来呢,我也和你一样,尽管已经亲眼看到过那人的一些本领,但却并不太相信他还会修枪,甚至连队长指派我过去打下手的时候,还有些抵触,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结果,我发现我错了,而且还错得很厉害……那个人的本事完全超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想像,修理坏枪,在他手里似乎就跟村子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简单。这点我可以肯定,没有人能比我这个给他打了十一天下手的人更清楚。” 说罢,还不待听得有些发愣的张三娃反应过来,孙乾便恍然一惊,好像突然回过神似的道:“好了,三娃子,不跟你多说了,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跟队长汇报……” 话说着,人却已经移出数米远。一转眼,便消失在一道拐角里。 ****** 张家祠堂后院,一间不大的房间内。 一个魁梧的身影正伏在桌案上,眉头不展的思考什么。 作为二分区游击队的当家人,王军这段时间可是忙坏了,自从跟县大队汇报历飞狐偷袭自己的情况,并得到县大队会想办法组织兵力,将这股恶匪剿灭的许落后。 为了后面可以遇见的激烈战斗,他开始自做主张的一边注意打探历飞狐一伙的踪迹,一边在整个分区范围内进行紧张的战备。 将大量预备队员被征召进游击队。 原本只有一个排人枪的部队,一下子就扩充了近两倍,人数接近一个连。 但人数接近一个连,却并不带表部队战斗力也接近一个连。事实恰恰相反,部队的战斗力不但没有因为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了一丝下降,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因为要分散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去带新兵。 二就是人民武装的老问题了,武器。满打满算仅仅只有三十条好枪的二分区,根本没有办法给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 王军跑断了腿,也就只从县大队求来了五支步枪,若干子弹,以及一些损坏的武器装备。 这样,在怎么分配,除了必须要保证的老战士用枪外,也仅仅只有不到十支步枪能给新战士使用。 如此,王军在完全没办法后,就只能将一切的希望放在李明身上。在王军想来,如果到最后连李明那边也指望不上的话,那他就只能损失威信,将新招入的大部分战士遣散。 “队长…我回来了!” 就在王军思绪越想越远时,一个他熟悉无比,这会却令他意想不到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是孙乾那小子! 只一个瞬间,念头一转,王军那久经考验的脑筋便转过了弯来。他腾的一下站起身来,扭头直往门外望去,一瞅。 果不然,门外穿着一身农装,正快步走来的的汉子,不是孙乾是谁! 王军骨子里是一个谨慎的人,但凡遇事都是未算好,先算坏,这会也不例外。这不,孙乾刚刚一进屋还没来得急开口,王军皱着眉头问道:“这还没到预定的时间,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是不是李明同志有什么难处?” “……”孙乾愣了一下,不过好再是跟着王军有些时rì的老人了,知道王军的xìng格,所以很快反应过来,笑着解释道:“队长,我是来向你汇报好消息的,李明同志真的能修好枪,而且今天已经提前完成了当初跟你约定的任务。” “当真!”王军一脸的不敢相信,说话都有些失声了。 “恩~~”孙乾肯定的点了点头,笑容满面道:“这次回来,正是李明同志让我告诉你,赶快派人过去把武器都运出来。” “好…干得好…部队扩编的事终于有了着落……走,赶快跟我一起出去安排一下…”说话间,一扫忧愁的王军昂首挺胸两个大跨步跃过门槛,脚在踏足门外的同时,幸福象花儿一样在他的脸上绽放。 对此时的他来说,二分区的未来,前所未有的如此光明通达! 第十三章 77事变 第十三章77事变 ****** ps:同志们的力量是强大滴,推荐,收藏! ****** 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省林、辉二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壤。因古治北有百谷山(今名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而得名壶关。 经过三天的忙碌过后,有了李明那的枪械补给后,二分区在王军的不辞辛劳下,很快便完成了整编工作。 部队里外里登时涣然一新,特别是武器装备方面,除了老兵,新兵们至少已经可以保证三人共用两杆枪。 扩编至连级的部队在得到上级的首肯后,编制成三个排,每个排三个班,每班加上班长副班长一共10人,如此整个二分区游击队便有作战部队整整102人。其中,有80人装备经过李明翻修或改造的枪。 如此二分区游击队,在队长王军的带领下便完成了战备工作,此时,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切具备,只欠东风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李明的二姐夫张敬国,在这次整编后,他一跃成了一排之长。任职二排长。 至于,李明本人的职位问题,则因为二分区这座庙实在是太小,养不了他这尊菩萨,而暂时没有安排。不过,王军早已经将他的情况往县大队汇报了上去。 ****** 接下来,两个月的生活显得波澜不惊。 其间除了县大队集中优势兵力,在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对藏匿在太行山深处的历飞狐匪部,进行了一次手术刀式的毁灭xìng报复外,整个太行山地区都显得十分宁静。 时光飞逝到公元1937年6月,北平前线,经过数年的消化,积攒出足够实力的rì军,开始不停在九一八东北事变后与国民zhèng fǔ签定的停火线上有意制造各种摩擦。 7rì下午,rì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rì军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擅自开始演习。 22时40分,rì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名为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团长吉星文那敢同意,立即严词拒绝,加派兵力全军戒严。并电告上峰。 rì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rì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 松井在电话里称:rì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rì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rì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rì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 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rì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rì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7月8rì晨5时左右,rì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至此,rì军全面侵华的首战“七·:七事变”爆发。 事变后,rì军华北方面军8个师团、1个dú lì混成旅团,约17万余人。 国民党第1、第2、第5战区之军队和zhōng yāng军世委会派出的直属兵团2个军,共为94个步兵师、8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总计80万人。 中rì两军兵力对比为80万:17万=57∶1。 尽管中rì军队战斗相差甚大,但按照当时华北中rì军队兵力情况,战事按说还是大有可为的。 可当rì军全面进攻华北时,国民党军队的战线根本就没有形成,既没有建立起坚固的战略支点,又没有完成野战兵团的组建。指挥机关没有全面部署,战斗部队没有巩固的作战线,各战略区没有协同,各军之间没有配合,一切部署均未就绪,整个战线支离破碎。 在rì军凌厉攻势面前,偌大华北战线如同雪崩般瞬间瓦解,国民党军队近100个师,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国民党部队一路溃败的同时,**zhōng yāng发布了《中国**为rì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大声疾呼:“全中国同胞、zhèng fǔ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rì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rì寇的新进攻!驱逐rì寇出中国!” 7月14rì,**zhōng yāng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命令红军作好开赴抗rì前线的准备。 7月15rì,**zhōng yāng向国民党zhèng fǔ提交了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共同抗rì的宣言,重申中国**和红军愿在争取中华民族的dú lì与解放、实行mín zhǔ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总目标下,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力政策,撤销苏维埃zhèng fǔ,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待命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