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TXT下载>>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23章 钱荒缓解TXT下载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23章 钱荒缓解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接下来的半个月,汪胡两家仍旧持续不断的往南京贩来粮食,而且都以每石五两的价格在米市上批发不零售。

        南京的粮商都是一一吃进。

        但是吃进这些粮食是需要银子的。

        为了吃进汪胡两家贩运来的粮食,以冒家、徐家以及钱家为首的粮商就只能到处筹措借贷银子,然而江南本就已经银根紧张,现在随着粮商的大举借贷,就更加雪上加霜,一时间市面上的隔夜拆借利率都暴涨到一钱!

        意思是借钱给别人过下桥就能有百分之十的收益,就夸张。

        在这个高收益的诱惑之下,那些万年不动的土财主都被惊动,将深埋在自家院子地底下的银子都挖出来借给别人过桥。

        除了这些土财主,陕西来的两个“皮毛商”也赚了不少好处。

        此时在陕西会馆,骆祚昌和骆祚久就在盘点这半个月的收益。

        骆祚昌和骆祚久都是骆养性儿子,不过骆养性为人比较低调,所以兄弟两个虽然承袭了锦衣卫千户官身,却很少在人前露脸。

        也正因为这,被多尔衮选中派来南京潜伏。

        不过多尔衮已经不再要求兄弟俩暗杀崇祯。

        兄弟俩现在的公开身份是关中来的皮毛商,为此兄弟俩还学了半年多的关中话,甚至就连老陕都听不出破绽。

        自从来到了南京,皮毛生意没有做成几桩,

        但是靠着借贷过桥资金倒是赚了不少利息。

        今天上午兄弟两个刚刚又做成了一单生意,一天时间净赚了五万两。

        一回到上房之中,骆祚昌就叹道:“二弟啊,这南直的银子是真好赚,有时候我就想咱们索性留在南京算了,不回北京了吧?”

        “大哥又说笑了。”骆祚久摇头道,“这哪行。”

        “我也就是说说。”骆祚昌笑了笑,忽又说道,“不过这银子是真好赚,就是咱们的本钱少了点,才二十多万。”

        “要不然咱们去找范大?”

        “这老东西可是范家的大掌柜。”

        “他手里能调动的银子少说两百万!”

        说此一顿,骆祚昌又说:“就说是为了买粮食。”

        在过年前的时候,兄弟俩接到清廷的一条指令。

        就是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协助范家从南明购粮。

        “这个倒是可以。”骆祚久说道,“小弟现在就去。”

        目送骆祚久出门,骆祚昌的脸色一点点变得冷厉。

        ……

        三天之后,国子监彝伦堂。

        “万岁爷。”王承恩将一颗小蜡丸递给崇祯,说道,“北京来的密信。”

        崇祯稍稍发力将蜡丸捏碎,从中将密信取出,看完之后喜不自禁道:“好事,多尔衮命晋商范永斗等携带大量的银子潜入湖广以及江南,准备从大明购进粮食,这是给大明送银子来了,呵呵,咱们正缺银子呢。”

        朱慈炯道:“父皇,有多少银子?”

        “信上没说。”崇祯摇头道,“不过估计不会少。”

        朱慈烺猜测道:“父皇,建奴和晋商手中的银子恐怕不少于二亿两!”

        “二亿两?”朱慈炯的眼睛一下亮起来,搓着手说道,“这么多啊。”

        “傻小子,建奴又不会让晋商把所有的银子带来大明。”崇祯笑道,“不过,以父皇的估计三四千万两银子应该会有。”

        朱慈炯道:“父皇,必须得留下这笔银子。”

        崇祯笑道:“那是当然,建奴的银子进了大明的地界那就是大明的。”

        朱慈炯道:“父皇是说,派兵把潜入大明的晋商抓起来?罚没赃银?”

        “欸,不可以如此粗暴。”崇祯笑着说道,“这些晋商虽然说是奉了多尔衮之命前来大明购买粮食,没有安什么好心,可是客观上也还是替大明的商业繁荣做出了贡献,所以只要他们不投机倒把,不用管他们。”

        “啊?”朱慈炯愕然道,“那就看着他们买走粮食吗?”

        崇祯笑了笑说:“他们可以买得到粮食,但是恐怕带不出去。”

        说完崇祯又命高起潜把马鸣騄、康曦、郑遵谦、钱熙、许国、汪伟及户部右侍郎申绍芳等请到国子监。

        这几位大多是大明的金融巨头。

        其中康曦是皇家银号的大掌柜。

        郑遵谦是工商实业银号大掌柜。

        钱熙是航运造船银号的大掌柜。

        申绍芳则是大明市易所以及户部银号的大掌柜。

        许国现在也兼着大明皇家铸币厂的大掌柜一职。

        只有汪伟不是金融从业者,但是也与金融业息息相关。

        崇祯先问许国道:“许国,银票还有银元、铜元制作得怎么样了?”

        “回圣上,银票已经印制了差不多三亿元。”许国忙道,“银元、铜元的铸造则要相对慢些,目前只铸造了三千多万元。”

        “已经差不多了。”崇祯沉吟着说道,“眼下江南的银荒是愈演愈烈,隔夜拆借利率都已经涨到了两钱,各行各业都已经深受其害。”

        “此时推出银票银元铜元可谓顺应民心。”

        说此一顿,又道:“遭受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除了申绍芳没说,其他人自然是众口一词的赞成。

        申绍芳不肯表态也不奇怪,因为银票银币铜元都是由皇家银号发行,户部银号却连一口汤都没有捞着,他自然是不满。

        “申绍芳,你说呢?”崇祯直接点名。

        申绍芳还能怎么说,只能无奈的说道:“臣附议。”

        “很好,全票通过。”崇祯欣然点头又对汪伟说,“汪伟,明天的皇明时报用整个头版以及整个四版,浓墨重彩的介绍整个银票制。”

        “一定必须说清楚,银票是不能够滥发的。”

        “每印发一元银票,皇家银号必须储备一两银子。”

        顿了顿,又接着说:“商家或者百姓拿了银票可以到银号及各地的分支机构兑换相应数额的足色银,任何银号及分支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臣领旨。”汪伟起身一揖又说道,“臣回去便让人写文章。”

        崇祯又对郑遵谦、钱熙和申绍芳说:“三亿元银票,工商实业银号、航运造船银号及户部银号各借支一亿元,银元及铜元暂时各借支一千万元。”

        “至于这利息么……”说到这,崇祯又扭头问康曦,“太子妃,之前皇家银号借银子给其他银号是多少利息?”

        康曦忙道:“回父皇话,一年期的月息是两分。”

        “高了。”崇祯说道,“今后就定为年息五分吧。”

        “啊?年息五分?”康曦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

        一下就把皇家银号的利息收益砍去八成,这样真的好吗?

        钱熙、郑遵谦还有申绍芳也是大感意外,圣上这是要送钱给各号?

        但是下一秒,钱熙等人的美梦就落了空,崇祯又道:“各商业银号的利息也要降,现如今江南的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对银子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加,各银号的借贷规模也是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所以利息不应该再定那么高。”

        顿了顿,又说道:“今后一年期借贷的最高利息不得超过一钱。”

        年利率不超一钱,也就是10%,对于这个时代的工商业来说可以说是极大的利好,毕竟这个时候的标准利息,就是三个月内九出十三归。

        按照九出十三归这个标准,年利率就是145%。

        这之前各家商业银号的年利益也都在40%左右。

        而崇祯却直接将年利率压低到了10%,是真狠。

        崇祯这么做当然还是为了扶植工商业的更快发展。

        一句话,崇祯还是嫌江南的工商业发展速度不够快。

        直接的体现就是还没有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形成倒逼。

        当然这也跟发展阶段有关,眼下像纺织业、丝织业、印染业、粮食加工业等各行各业的规模化升级才刚开始,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

        野蛮生长阶段的一大特征,就是行业处于增量博弈。

        换言之,就是整个行业的市场容量足够大,从业者都有饭吃,就算是生产效率低一些也照样有钱赚,无非就是少赚点。

        但是等过了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存量博弈,就得拼生产效率。

        到那个时候,生产效率低下的手工业作坊就会大批量的倒闭,只有那些生产效率高人一等的手工业作坊才能够活下来。

        然后这些活下来的手工业作坊就会挖空心思的提升生产效率。

        到这个阶段,各种各样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就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而崇祯现在做的,就是促使江南的各行各业能够早日走完野蛮生长的阶段,然后尽快进入到存量博弈的阶段。

        ……

        第二天,皇明时报的头版以及四版刊载了多篇文章,连篇累牍的对内务府刚刚推出的银票制作了详尽的说明,同时发出倡议,让老百姓尽快将手中的银两拿去皇家银号或者其他商业银号换取银票银元。

        江南百姓对此当然是极为抵触的。

        而那些手里攥着不少银子的土财主则更是深恶痛绝。

        因主银票推出后,整个江南一夜之间就不缺银子了,土财主再赚不到高利。

        (本章完)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小说《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23章 钱荒缓解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