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科幻小说>>科技尽头TXT下载>>科技尽头>> 178 学术反响TXT下载

    科技尽头: 178 学术反响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收到消息的宁孑并没有太多意外。

        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关于空间扰动的问题,如果他的思路从数学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那么这个宇宙的运行模式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这甚至不能完全称之为自信,而是一种玄学上的认定。

        至于计算上有一点点出入是正常的。

        具体是十多颗恒星,又或者数十颗恒星这种数量级的差距,意味着推导的公式计算精度还有待提高。现在起码证明了银心的确是有恒星存在的。那里在理论中是个黑洞,也的确应该有一个大质量的黑洞。

        至于恒星为什么能够在那里生存下来,需要一个更精确的理论去描述。

        当然,真要说到征服宇宙还是太早了些。

        起码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还差的很远。

        只是说有了一种理论上的方式去更好的改造星球环境,比如计算好角度跟距离后,用一颗人造的大灯泡,让其他条件能够满足生命生存的行星具备碳基生命所能适应的温度,甚至控制气候。然后再通过投放物种去让完善生态。

        这就让人类改造行星变得容易许多。

        甚至如果能够更大程度的利用能量,还能够通过影响星球的角速度来调整星球的重力,让其跟地球更接近。

        就比如移民火星,这是个看起来很美的计划。但即便人类掌握了星球移民的技术,火星表面常年平均零下63度的气温跟时不时就会突然发生的风暴,会让地球上的生命显得格外脆弱。

        更别提火星的重力仅为地球的2/5,这种低重力水平同样会对人造成影响。几代人之后,移民火星的地球人再回到地球之后,可能就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症状。

        如果宁孑的理论逐渐丰满,让人类文明能够想办法借用那些自然的力量,让火星的重力提高一倍达到地球的4/5,同时用一个超大的灯泡为火星表面提高生命所需的能量,甚至调整大气层的构成,那么人类将不需要在火星上建设庞大封闭的城市,就能让这颗星球运转起来

        这就是理论的力量,也是它的迷人之处,能让人看到未来的无限希望。

        当然,也会无数人为之疯狂。

        ……

        美国,硅谷,埃姆斯研究中心附近的一栋公寓里,卢修斯·鲁迪已经接收到了由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传递回来的信息。

        当然人类不可能跟三月的分析能力相提并论。

        即便是有目的的去分析那些内容,想要从无数数据中找到恒星存在的证据就需要对无数繁杂的信息进行比对。

        虽然许多工作依然是计算机完成的,但如果不是专门针对性的去寻找相关的信息,那些关键点都隐藏在海量的数据里,根本不会自己显现出来。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颠覆很多人认知的常识了。

        红外线、x射线都属于不可见光,换句话说,这类型的太空望远镜是没办法直接拍摄出人类能直观看见的宇宙照片。它是通过搜集各种宇宙射线,做成数据,然后再通过科学家们日以继夜的研究比对,最后通过电脑还原成人类所能理解的图桉发布出来。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图,都是电脑合成的产品。

        天文观测并不是直接看的。

        距离银心26万光年的距离,意味着深空望远镜收集到的是那个26万年前发出的各种频率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了如此长久的旅行,自然也会导致各种数据出现偏差。所以想要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定位天体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太多的太空尘埃会让信号失真。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现在工作已经被卢修斯·鲁迪分了出去。

        既然大家都对宁孑的论断有兴趣,他也正好乐得轻松一些。

        毕竟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很轻易的处理这些数据,当时科学杂志社的编辑主动找来的时候,他也不会先推脱了。作为科学家,跟世界顶级期刊的编辑处好关系总不是件坏事。

        除了那些性格的确有问题的,谁也不会拒绝太轻松的拜托。

        而且卢修斯·鲁迪还挺享受这种工作氛围。

        聊天的群组一直开着,数据分发出去之后,大家可以一边跑数据,一边聊着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天文学方面的新发现,或者聊些各自实验室发生的趣事,能让人感觉更为放松。

        毕竟现在还在圣诞假期,埃姆斯研究中心直接放假到元旦,呆在家里做一个人去面对海量的数据也的确是太过无聊了些。能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插诨打科,一边把正事给干了,还能更快的证明东方那个数学天才的想法有多离谱。

        随便想想都会觉得这将是个很难忘的圣诞。

        也许若干年后,他退休了些回忆录的时候,可以着重描写这些天的心路历程。

        当然,这种半休闲,半工作的状态,是不可能很快就出结果的。

        中途卢修斯·鲁迪还出门吃了两顿饭,当然都是快餐。

        圣诞假期一些餐厅关门了,不过许多连锁的快餐店还开着门,比如就在公寓附近的褚大厨,哪怕是圣诞节当天也开门营业。

        从这一点上说卢修斯·鲁迪是非常敬佩华夏人的敬业。虽然他其实不太喜欢吃中餐,因为中餐厅的主食大都是炒饭。如果有的选,他还是更愿意去麦当劳解决肚子问题。可惜的是公寓附近的麦当劳关门了,如果要去另外一家,需要多跑两个街区。

        卢修斯·鲁迪虽然不喜欢点外卖,但也不会如此肆意的浪费时间。

        欢快的工作时间集中在白天。到了晚上群组里便变得冷清了下来。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卢修斯·鲁迪一样是孤家寡人。群组里大多数人都是有家庭的。

        过了晚上十点,群组聊天里又热闹了一阵,零点之后则变得更为冷清了。只剩下卢修斯·鲁迪跟另外三人还在线,只剩下四个人还有两人已经一个多小时没吭声,大概率是已经睡了,只是电脑依然挂着。

        这才是常态。

        毕竟也不是所有人跟卢修斯·鲁迪一样是奋斗逼。

        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做事的是做事,才是正常人的人生。

        不过卢修斯·鲁迪天生精神旺盛,他早已经习惯了每天凌晨一点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中午午休半小时。偶尔如果遇到感兴趣的东西,还可能熬到更晚。

        反正对他来说,每天五个小时的睡眠已经足够了。

        就这样到了半夜一点,卢修斯·鲁迪总结完当天的工作,又看了眼关于银心的数据分析结果,然后摇了摇头,便打算休息了。

        他刚打算在群里跟另一只夜猫子打声招呼,却发现群聊先一步亮了起来。

        “还有没睡的吗?你们谁分析一下赤经18h59m29s,赤纬-30°27′17附近的数据,好像的确有恒星发出的光谱,还是超亮的恒星?”

        卢修斯·鲁迪愣了愣,下意识的回复了句:“什么情况?勒尼,已经半夜了,别开玩笑。我会忍不住打电话把人都叫起来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会被骂成什么样了。”

        “你还在啊,那赶紧,我也怀疑是出错了,所以专门花了两个小时验证。我把具体分析结果发给你,你赶紧看看。”

        很快,一批文件发了过来。

        卢修斯·鲁迪刚刚泛起的困意也不翼而飞,开始仔细研究起对面分析的结果,并从电脑中调出了原始数据开始对比。

        这期间还没忘记在群聊中保持聊天:“你的计算结果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我们有个项目在跟日岛国际天文台合作,正好可以免费用日岛理化所计算机科学中心的fugaku,我干脆就把你给的数据挂上去了。”

        卢修斯·鲁迪很震撼。

        好家伙,当真是好家伙。

        他怎么就没想到用超算来处理这些数据呢?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

        毕竟他手头正好没有免费的计算资源可以使用,要知道算力在哪里都是很昂贵的。

        他压根没想过为了去验证这些数据去掏钱买超算时间。

        “你等等,我给你找些以前扫过的数据,你再挂到fugaku上去做下对比。”

        “没问题,反正是日岛人的算力,他们不会在乎这些的。你发过来。”

        “ok!”

        很快,卢修斯·鲁迪在自家系统中开始检索,从库存的无数数据中找到一批相关的数据发送了过去。

        免费的算力总是能让人分外开心。而且这些数据也不涉嫌泄密。但凡是他能在家里的工作电脑上找到的数据都属于平台半公开的公用数据,保密程度没那么高。

        事实上也没几个人对这些繁杂的数据感兴趣,绝大多数数据都毫无意义,需要屎里淘金才能把有用的东西挑出来。要把数据库里的内容都分析个遍,即便全世界的超算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了,都用来处理相关数据大概也需要几十年才能处理完成。

        这还不能算源源不断获得的新数据。

        事实上这次的验证能如此容易,主要还是因为宁孑的论文里连可能的左边范围都已经标注了出来。虽然在宇宙中,那些坐标可能不那么精确,误差可能达到数光年,但跟26万光年的距离比起来,这些误差都是可以容忍的。

        所以借用目前可以说世界最快的超算之一的fugaku他的同行很快便出了结果。

        这次他找的数据更有针对性,搜索范围进一步小了,数据量不是很大,应该更快就能出结果。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勒尼,数据给你发过去了。”

        “收到了,等着,对了刚刚的计算结果没问题吧?”

        “我还在研究,现在看来没什么问题。”

        “要不要给他们打电话?我觉得如果不通知他们的话,也许明天他们会不太开心。”

        “再等等,等我确定了再说,对了,你现在人在哪里?”

        “夏威夷。”

        “你们那里现在几点了?”

        “清晨六点十五分,我睡了一觉,五点起床打算去上个厕所继续睡觉,谁知道瞄了一眼数据,发现有情况之后马上开始验证,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明天我肯定不能去享受海滩温暖的阳光了。”

        “现在你还在计较海滩温暖的阳光?来自银心太阳炙热的光还不够点燃你的激情?”

        “如果那篇论文是我的作品,我的激情现在已经爆炸了。哪怕是你,我都会为你高兴,但那篇论文是另一个人写的。让我验证结果的动力来自于你说的那句,我们也许是第一批能证明他出了错漏的人。然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却是在证明他又一次对了。

        说实话,我现在的心情比我第一次到女友家里见到她那传统且保守到极致的老爹时,心情要更复杂。”

        这话让卢修斯·鲁迪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刚刚收获那些消息带来的振奋被这番话打击到了,他此时似乎忘记了初心。

        “但这个发现可能改变我们对银河系的认知,甚至是对宇宙的认知。”

        “这也是我愿意放弃美好的海滩,还坐在电脑前的唯一原因了。该死的,那里怎么可能出现恒星?银心射电源的中心区可是小于10个天文单位,但那里可是有着数百万个太阳的质量,那可是一个超巨黑洞,恒星为什么会不被吞噬?”

        “不知道,也许我们之前应该分析更多的数据……或者可以去问问华夏那个宁……好了,我觉得可以给他们打电话了,跟原始数据对比之后我觉得你的分析结果没错,那里的确有恒星。如果他的推断没错的话,那么其他区域应该还有恒星,只是我们的分析速度没法跟你比。”

        “好啦,我懂你的意思,我会让大家把数据汇总给我的。你负责打电话,我负责继续工作。”

        “好!”

        ……

        当卢修斯·鲁迪几十个电话打出去之后,天文学家的聊天群里再次热闹起来。

        通过超算分析出的数据被发给了上线的每一个人。

        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很快群里再次热闹起来。

        “所以他才是对的?他竟然是对的?他通过几个根本不知道什么意义的公式,推导出了银心有恒星运动的可能?结果还被我们证明了?”

        “神呐,上帝一定是疯了。我现在很好奇那些恒星是怎么形成的?众所周知,包括恒星在内的任何物质一旦陷入黑洞的引力场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核心激扰活动所产生的的围绕在黑洞周围一定距离上那些盘状气态物质有可能演化为恒星?”

        “但那需要生成一个高温高压的核心,如果这些数据比对是正确的,那里的恒星很巨大,而且亮度极高。”

        “好吧,宇宙的结构更加复杂了。我就知道,一切都太简单了,那里的质量可是684 x10的36次方,是太阳质量的360万倍。”

        “明天全世界都会为这个发现而疯狂的。”

        “哈哈,卢修斯,你错了,没几个人会关注这些的。当然物理学界大概许多人会不知所以。”

        “等等,说到这个,你们觉得宁的这个发现有没有可能拿明年的诺贝尔奖?”

        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刚刚无限热闹的群聊突然就再次沉寂了下来。

        半晌后才有人回答道:“应该不会吧?毕竟去年才刚刚把诺贝尔奖颁给了研究引力波的,总不能明年又给搞宇宙学的,做量子物理那些人会疯掉的。而且宁孑也不算物理学家吧?”

        “但我们通过宁孑的论文发现了银心存在致密的恒星天体,起码颠覆了三分之一我们对银心的认知,以及相关理论。实事求是的说,这的确是诺奖级的成果。如果他明年能把理论补全,那再蝉联一次诺奖问题也不大。”

        “他才22岁,已经拿了菲尔兹数学奖、图灵奖,所以还要刷新一下诺贝尔奖的记录?”

        “嗯,所以有什么办法?”

        “我还是觉得明年该颁给量子力学了。”

        “呵呵……”

        “好了,验证完毕,各位,结果给你们发到邮箱里了,事实胜于雄辩,不管你们觉得有多难接受,华夏人是对的。当然也许有点小错误,因为那里的恒星远比他论文中推论的要多。卢修斯,你是黑洞专家,我有种预感,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你的头发会掉的很快。”

        “不,也许我们可以跟宁孑合作,我突然对他的论文很感兴趣。如果可以的话,也许我们应该让他尽快补齐论文那些缺失的部分。”

        “卢修斯,你应该可以做到,也许你能让科学杂志的编辑联系到宁孑。”

        “也许吧,但我不能确定。我听说他不太喜欢搭理人,但我会试试,你们等等。”

        ……

        “铛铛铛……”

        当亚雷尔·赖利被电话铃声唤醒时,他下意识的看了眼窗外。

        天还黑着……

        该死的,太没礼貌了,难道不知道现在是圣诞假期吗?

        这个时候扰人清梦,的确是太过分了。

        “谁呀?”身边的女人问了句。

        “我看看……”说完,亚雷尔·赖利翻身爬了起来,看了眼来电号码,随后整个人愣了愣,然后快速清醒了过来,然后套上了睡衣,随口答了句:“一个科学家朋友。”便朝着卧室外走去。

        他还真没想到电话竟然是卢修斯·鲁迪打来的,看了看时间,凌晨5点37分。

        这位科学家的电话还真不好直接挂了,毕竟他前不久才刚刚找过人家。

        而且这个时候打来电话,总给他一种很怪异的感觉。

        难道……

        走出了卧室,顺手接通电话,很快便验证了他的猜想。

        “虽然很难开口,但还是要收回之前我说的话,宁孑是对的。经过验证,他的论文指出的那片区域的确有恒星存在,而且有数十颗恒星,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这些恒星可能要比我们的太阳大30到50倍,亮度则可能是太阳的一百倍,它们的转速很快,大概是怕被黑洞吃掉。

        套用跟我一起做这件事的兄弟说的一句话,宇宙就是一个奇迹,我们自以为了解的一切也许都是错误的。我得承认他是对的,但你应该知道,他的论文并不是那么清楚,所以你能帮我跟他联系上吗?我们希望能跟宁孑进行一些学术上的探讨。”

        亚雷尔·赖利能听出卢修斯·鲁迪语气中的迫切。

        但对于这个要求他其实也是爱莫能助。

        毕竟他跟宁孑其实也不熟悉,包括杂志社给宁孑发的稿件已经刊登的邮件,到现在宁孑都还没回复。

        “好的,我会把你的要求跟宁孑沟通的,不过你确定已经发现了那片区域存在恒星的证据?当然,我并不是质疑你的判断,而是之前你说过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寻找证据的。”

        “是的,本来的确需要一段时间,但太多的巧合了。我的申请被提前批准,恰好还有一个朋友手上有超算资源。当然把这些发现写成论文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要整理跟再次核实资料,以及需要电脑合成一些图片,嗯,大概一周吧,当你度过愉快的圣诞假期,也许就能在邮箱里看到这篇文章。”

        “那太好了,相信我卢修斯,我会想办法跟宁孑讨论你的想法。这是二十一世纪又一个重大的天文学发现,对吗?”

        “毫无疑问,是的!对了,我再次收回之前那句话,数学的确是无所不能的。”

        “别这样说……”

        “好了,记得你的承诺,我非常希望能尽快跟宁交流,可以通过邮件、电话、视频等等任何形式,你可以告诉他,我可以根据他的时间来安排。”

        “好的!”

        “那么拜托了,挂了。”

        听着忙音,亚雷尔·赖利知道,这个圣诞节,又一个科学领域不会平静了。

        ……

        华夏,燕北大学,范振华正在数学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查阅着文献,办公室大门突然被敲响,没等他应声,便有人直接推门走了进来。

        “陈院士?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范振华意外的看着来人,这位是燕北大学天文学系系主任陈文泽。

        “还能有哪阵风?当然是宁风把我吹过来的,忙不忙?不忙的话带我去体大帮我引荐一下,我想见见宁孑。”

        “不是……你去见宁孑做什么?他又得罪你了?”范振华心里一阵紧张了。

        毕竟宁孑在得罪人这件事上是有前科的,他总能做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莫名其妙的就把人得罪了,让人头大。

        而且这个时候范振华是真不愿意宁孑又得罪这些大老的,毕竟他的打算也是明年就把宁孑推上去。

        然而陈文泽的回答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你不知道他在《科学》上发表的那篇论文?”

        “他在《科学》上又发论文了?什么时候?”范振华也是一脸愕然。

        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前天,科学官网上更新的,还给了他一个圣诞特别版的版面。简单来说,他通过数学做了些预测,颠覆性的预测,我得到消息,有些同行已经证实了他的预测是对的。我又研究了一遍他的论文,有些地方我不太懂,想去当面请教下他。

        对了,不止是我,学校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两位教授正在赶过来的路上,他们委托我先来找你,然后约好了一起到体大回合。”

        范振华眨巴眨巴眼睛,有些疑惑……

        前天?

        前天宁孑不是刚刚做完博士论文答辩么?

        他又跑去科学上发了篇论文?还是关于天体物理的?

        “那个,陈院士,你是不是搞错了?没听说过宁孑天文学还有研究啊?”

        “我不是说了吗?他的论文是通过数学推导做的预测,所以才让人觉得很奇怪,哎呀,你别废话了,赶紧走吧,我路上在给你解释行不行?”

        “得,我陪你去一趟,但可不保证他肯定会给我这个老头子面子。”

        “行了,我就不信那个年轻人真的六亲不认,走了,走了。”

        就这样,范振华湖里湖涂的被直接拉出了门。

        ……

        几乎同一时间,正在办公室里亲自书写着论文的陈理想电话也响了起来。

        这边恰好是华清大学天文学系主任李钟书打来的。

        华清大学天文系的前身是物理学院的天体物理专业,在燕北大学将天文系专门拆分出来之后,华清也做了同样的操作,同样聘请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作为系主任。

        对于陈理想这位副教授来说,接到电话时候难免比范振华更为意外。

        毕竟他跟这位李院士几乎就没什么交集,毕竟大家开的会议层次都不一样。

        “陈教授,我是李钟书。”

        “哦,李院士,您好,您好。”

        “哎,嗯,没打搅到你吧?”

        “没有,没有,您是有什么事吗?”

        “那就好,还真有点事想拜托你帮忙,你知道的,宁孑跟华清的关系不太好,所以想请你帮帮忙,看能不能邀请宁孑来我们天文系办一个讲座,讲讲他最新的那篇论文。咱们不管学校那些恩怨,就单纯的想邀请他来做个相关的研讨会,你看如何?”

        “啊?”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科技尽头,小说《科技尽头》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科技尽头 178 学术反响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