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TXT下载>>崇祯大明>> 第五百二十四章露沾草(二)TXT下载

    崇祯大明: 第五百二十四章露沾草(二)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崇祯大明第五百二十四章露沾草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

        见过了孔府,拜过了孔林。

        现如今只剩下了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央,始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其后,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

        “朕记得这个地方,在孝宗弘治十二年时,孔庙遭雷击,大成殿等主要建筑120余楹“化为灰烬”。”

        崇祯仰头看着重新修建起来的孔庙。

        “当年可是花了十五万两千两银子,耗费而来五年的时间。”

        此时的崇祯心中忽然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用国家的钱财,去给一个千年世家修庙,而这个千年世家的家中财富,可是要比当时的朝廷,更加的有钱。

        就像是他上辈子,看一群穷鬼,给一个富家少爷送打赏一样。

        荒谬的话本中都很难出现。

        然而现实当中却又比比皆是。

        高弘图的心中一惊,暗道:又来了,又来了,看来皇上不把儒家的遮羞布扯下来,是心有不甘啊。

        想想也对。

        差点被那些儒生们士大夫们,把大明给玩没了。

        任谁做了皇帝,心里都会有气。

        没有举起屠刀,杀个干干净净,已经算是皇上仁慈的象征了。

        李长庚的心里也满不是滋味。

        曾经的信仰,就这么一点点的被碾成了粉碎,八股文章用不上了,四书五经读了之后,到现在似乎也米有半点的用处。

        最多只有和以前的友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掉一下书袋。

        孔庙的建筑依旧是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

        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宋朝吕蒙正有文赞道:"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呀其洞开,层阙郁其特起。”

        崇祯仰头看着凝聚着历代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最后结成的果子。

        面上阴晴不定。

        说好听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难听点不过是民脂民膏的堆砌。

        要说长城下面每一块砖,都有着一条生命,或许这里的每一片瓦,也都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崇祯可不相信,在这种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

        建立起这样的一座宏伟建筑,就不会死人。

        好歹长城还能够抵御外辱,眼前的这个建筑能做什么?

        或许以后建一个窗口,好可以收点门票,搞点创收什么的。

        “你们说,朕进不进去看看?”

        崇祯忽然回头问道。

        这样的地方,就算是看风景,也是极好的去处。

        “看···还是不看···这个,那个···”

        李长庚舌头打结的说道。

        他心中是不想让皇上进去看得,倒不是里面有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而是皇上见到每一样东西,都会忍不住的嘲讽一番。

        这个就让他很难受了。

        虽然知道皇上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

        可孔庙传承至今,总有着一种文化的自信在里面。

        若是真的放弃了儒学,现在还有哪一门学术,能够彻底的代替了下去?

        即便是道院的科学在不断的发力。

        百工学院也在前追后赶,军事学院也是当仁不让,可那都得需要时间来积累才行,短时间别看科举已经不考八股文章了。

        可儒学依旧健在。

        只是潜伏了下去而已,若是机会合适的话,一样会跳出来,形成显学。

        高弘图则是觉得,这一次他就应该留在南京城。

        只要不跟着一起来,他就绝对会听不到皇上的胡言乱语。

        “哈哈,那就看看吧,这次朕不说话,只带着耳朵来听。”

        崇祯莞尔一笑。

        制造自己之前的表现,是吓到这些人了。

        他可没有想过,真的把这三孔给夷为平地,都是文明的象征,以后还得花大价钱保护起来的,可不能真的无人看管,腐朽烂掉。

        他还没有那么蠢。

        其中的财物,朝廷也只收走了金银。

        其他的古籍,古董,字画,石刻等等,可都丝毫没动,就是怕没有专门的保护人员,让其出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了,这次回京之后,你就去找一些善于维护建筑的人,把三孔给维护起来,免得最后破败不堪,所需要的钱财,暂时就从朝廷的国库当中出,其中的资料文献

        ,都得备案,不容有失。”

        批判归批判。

        该维护的,崇祯也是不遗余力。

        文明是自己的,若是连自己都厌弃的话,也就传承不下去了。

        好的东西要学,不好的东西也要知道。

        紧张的李长庚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就是高弘图也放松了紧绷着的面孔。

        然而此时此儿科,两人的心思却都很复杂,不足为外人道也。

        皇上掀翻了桌子,另外建立了秩序。

        本来趴在桌子上吃肉的儒学,不过是换成了躲在角落里喝汤的学术。

        相对于孔学,那些佛学和道学才是最惨的。

        和尚,道士们去可工程队,其中和尚一身的肥肉,也正在慢慢的瘦下来,道士本就消瘦,干了一段时间的活,反而涨了几斤肉。

        也是奇怪了。

        仿佛生怕皇上改了主意。

        高弘图就差挽着袖子,摆出一副上去干架的样子在前面带路。

        “这里就是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开始,以击磬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金声玉振坊石刻,四楹,石鼓夹抱,四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四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

        “这四个字是嘉靖十七年胡缵宗题写的。另外此人还在江苏镇江写有“海不扬波”、天水伏羲庙写有“与天地准”牌匾。”

        精神起来的高弘图,对于这些文人之间的事迹,可是说的头头是道。

        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的石阶,桥下清流呈半圆绕过,这就是泮水。

        崇祯瞧了一眼泮水被石块封盖,只有泮桥独存的地方,然后又看向了远处。

        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立于金-明昌二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这个就是下马碑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皇上祭祀孔子也是要下辇而进。”

        说道此处,高弘图苦笑一下,立刻闭嘴。

        皇上自从进了孔庙,就没有骑马和坐轿,那需要他来多口多舌。

        这么一想的话,似乎现在的崇祯皇上,真的要比历朝历代的皇上都要“平易近人”。

        接下来就是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等等。

        由于面积很大,走了一圈下来,天都快要黑了。

        住宿的地方,实在曲阜的一处客栈之中。

        本来是有人想要给皇上安排在孔府的,崇祯没有答应。

        翌日。

        雾蒙蒙的细雨,飘在半空中,等到快要落在地上的时候,立刻就消失不见。

        远山含烟。

        崇祯凭栏而望。

        本来是还想出行的,看样子又只能等着了。

        出门在外,万事不由人。

        黄豆耐旱,现在大明的人,每天早上一碗豆浆,两个包子,就是标准的早餐习惯。

        崇祯的伙食,也都是这个样子,

        外面不比皇宫。

        不过他吃的要比皇宫里还舒坦。

        “走,去找李长庚他们商量一下行程。”

        崇祯看到走进来的王冲说道。

        王冲拿着包子的手一抖,心中暗道:皇上又要祸害两位大臣了,希望这两人身体顶得住。

        他是知道,昨晚两人可都没有睡好。

        半夜起来还小声嘀咕了好一阵。

        反正他是困得不行,只是翻了一个身,没有参与进去。

        当然,两人当着他面这么做,也不过是想要他给皇上说几句好话,不要在折腾了。

        前面的两朝大臣们是真的混蛋。

        那是人出了问题,可不是儒学给出了问题。

        跟在崇祯身旁的卫江,瞧的好笑,然而脸上还是面无表情,只要他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他心里的方法。

        大厅。

        李长庚和高弘图长吁短叹的看着面前的豆浆,根本就难以下咽。

        手中的包子,也都快要凉了。

        听到楼梯上的脚步声,两人转头看了过去,正是崇祯往楼下走来。

        这家客栈,他们已经全款包了。

        整个客战之中只有他们的人,就连伙夫和店小二,也都不需要。

        做饭的厨子,崇祯的侍卫当中就有这样的手艺人。

        “怎么,两位没有睡好?我怎么看着精神不振的样子。”

        崇祯边走边说。

        心中却很清楚,就是他昨日的言行,把两人给吓住了。

        他也知道,当日自己心中是有点极端。

        说的那些话,也都是没有经过脑子。

        毕竟,哪有皇帝那样说话的,即便是心里再不爽,也不需要立刻在面子上表现出来呀。

        “这里在以前,经常都是很热闹的,自从孔家去了工程队之后,热闹不在了,繁华也就不再了。”

        只要有人来,特别是那些读书人。

        有钱,还有闲。

        消费起来,足以让这个地方,人声井沸。

        高弘图瞧着远处的街道。

        小孩子在大人们不留心的时候,从屋子里跑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块红薯,边跑边啃。

        很快,这就像是一个信号。

        接二连三的有小孩子出门,集合在了一个角落里。

        小孩子们的游戏,大多都是扮演好人,或者坏人。

        可在这里就和它处不同了。

        人群分成了三分。

        一群扮演官兵,一群扮演百姓,另一群怎么看都是在扮演孔家。

        最后的目的就是把扮演孔家的人给判刑,也不知道是谁这么有才,胆子大的敢这么做。

        要知道,就在不远处可是有三孔在呢。

        大人们要是看到了,绝对要吃一段竹板炒肉。

        看到这个,高弘图的眼神就更加的忧郁了。

        孔家倒下,曲阜的百姓们,就都是这样吗?

        难道一点人情都不记得了?

        他心中不是很理解。

        “你要是看过孔家的卷宗,肯定就能够理解了。”

        坐在旁边的李长庚,看出了高弘图心中的想法。

        “都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可人家孔家就这么做了,兼并土地,使用手段拿到自己想要的店铺,还有逼着别人卖儿卖女,如此种种,你若是需要的话,到了京师我可以给你从大理寺找出一份来。”

        高弘图瞪大了眼睛。

        这些事情,在他心里还以为,是在为了抹黑孔胤植,从而让大明的大明律更加显得威严,有说服力。

        政治手段吗。

        几千年来,不都是这么用的。

        只要有人说的好听,即便是干了天怒人怨的缺德事,也一样没事。

        可要是不会说话的话。

        即便是本事再大。

        那都是别人脚下的垫脚石。

        高宏图看着李长庚的认真样子,迟疑着问道:“真的假的?”

        “真的,不过你要是不信的话,也可以认为是假的。”

        李长庚的话模棱两可。

        就是让你去猜,反正真假我就不告诉你,不过你可以去找,去听。

        反正曲阜的百姓们,都还活着。

        只要有心,总能打听出来一点东西的。

        “怎么地?还在生气,我给你们打招呼,居然敢答应,可知犯了什么罪?”

        崇祯坐在旁边,面对着门口,嘿嘿一笑的问道。

        “在以前是怠慢圣上,还有···,反正是死罪。”

        说起这个,李长庚就对崇祯佩服万分。

        别的皇帝都是生怕自己的威严受损,对于这一方面的罪行,可是判的相当严重。

        也就崇祯皇帝,对这种事一点都不在意。

        可正是这种不在意,却威严日盛。

        平时还好,遇到的正事的时候,谁都不敢大喘气。

        “知道是死罪就好,总有人怀念之前的大明,他们实在怀念什么?是生怕自己死的不是那么莫名其妙?”

        崇祯张口就来。

        该喷的时候,崇祯是从来都不留余地的。

        有了对比,才能够知道,现在的朝廷到底有多好,做官的不用提心吊胆的突然人就没了。

        经商的也不用惧怕忽然之间自己家破人亡。

        就是老百姓,也不用恐惧,再饿肚子了。

        这是一个好时代。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将要被淘汰了的人来说,那就是一个坏时代。

        崇祯忽然想到了一个叫做孔乙己的人。

        他的这个时代,像孔乙己这样的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教书识字,那都是有去处。

        只有那些不像孔乙己的人,才活的很难受。

        毕竟像孔乙己的人,人家是讲规矩的,也守规矩,不管朝廷怎么变法,人家都有活路。

        不像的,才是不守规矩的。

        已经不守规矩半辈子了,突然让守规矩,那不难受死了?

        乐文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小说《崇祯大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 第五百二十四章露沾草(二)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