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TXT下载>>崇祯大明>> 第五百零一章鼓角临风悲壮(一)TXT下载

    崇祯大明: 第五百零一章鼓角临风悲壮(一)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对海上用兵,崇祯从来都没有遮掩。

        天津卫的造船厂,建设起来之后,就在大力建造战船,奈何产能有限。

        再加上当时需要大量的粮食,有一半产能,都用在了制造运输船上面,若不然,刘世勋手上的舰队数量,绝对会翻一番。

        至于花钱。

        这些支出,也没有从大明国库之中出。

        一直都是崇祯用自己的內库在不断地加强战船的更新换代。

        付出的代价不小。

        然而,只在近海域航行,根本就锻炼不出来一支强军。

        崇祯知道这一点,刘世勋也在自己的自己的密折之中提到了自己的看法,当时崇祯心中就是一动。

        和海上的商队一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思索各方面的利弊,崇祯就开始觉得自己一开始有点异想天开了。

        想法的不断变化。

        实际上就是在疑神疑鬼,总觉得这么做,一定会带坏自己的队伍。

        崇祯深吸一口气,心中暗道:难怪历史上的那些皇上,都是不信任任何人,自己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原以为也会很果断的决定某些事件。

        可即便是有着更长远的眼光。

        也还是缩手缩脚的。

        完全没有一开始,“四面楚歌”随时会被人给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那种,不管不顾的勇气。

        自己还年轻,心里就开始保守了。

        是不是说明自己的内心,已经开始老了?

        崇祯很怀疑,这么下去,他手中的大明,还会不会强大起来。

        崇祯告别了刘香和郑芝虎之后,也没有给出两人更重的惩罚,毕竟一切都是断狱说了算。

        在维护大明律这方面。

        他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

        凤阳大街。

        是凤阳府最先修建的一条宽阔大道。

        两旁的绿化,在寒风中依然散发着绿的气息,在绿化之外的人行道旁边,就是两排用水泥砌成的最新款式的房屋。

        布局合理,一点都看不出拥挤的感觉。

        在那些门面房之中,可要比外面的大街上热闹许多。

        寒风侵蚀不进去,屋内还摆着炭火,温暖的足以让人感受不到冬天的来临。

        崇祯以前没有来过凤阳府,也就李长庚和高弘图,最清楚这个地方原来是个什么样子。

        特别是高弘图。

        本就在南京做官,还做了很长时间,对凤阳府的一切,都算是了如指掌。

        码头修建的很好,高弘图并不意外,因为要对湖广运粮,运输船还都是最新建造的大船。

        以往的那种小码头,根本就不足够应对这次事件。

        可凤阳府的变化,就让他深切的认识到,李定国治政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或者说是现在大明的珍重一重套一重的制度,几乎从根本上杜绝了,一些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

        “变化很大,差点都认不出来了。”

        “和你曾建见到过的不一样?”

        李长庚左看看,右瞧瞧,他是来过凤阳府的,在还很年轻的时候。

        记忆中凤阳府,虽然也很繁华,却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干净,整洁。

        “或许你再次回到南京,会看到不一样的应天府也不一定。”

        高弘图不自觉得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李长庚的说法。

        治国理政,在很早之前,他都以为是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可真的接触到了大明的朝堂。

        才会深切的意识到。

        国家也是需要谈钱的,没有钱,做什么都不行。

        而有了钱,就是全天下灾情四起,也有足够的资源去填补这些漏洞,不会让受灾的百姓们,流离失所。

        至于那些说铜臭味的人,说实在的,还不是因为朝廷有了钱了,他们自己就会少赚一点。

        满口的仁义道德。

        说来说去,还不都是为了钱财。

        而权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高弘图一时半会还没有想明白。

        “除了凤阳府,其他的地方,现在建设的如何了?”

        崇祯深知,官僚这一种阶层,最擅长的就是面子工程。

        他就是想尽了办法,堵住了各处的漏洞,总会有人的脑子,转动的飞快,干出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来。

        凤阳府建设的是不错。

        可整个大明有多少个这样的县城?

        崇祯没法一一去查看,总是有穷有富,建设起来的时候,差距也是很明显。

        “各处官道已经联通,合村并镇也进行了一半,剩下的估计得明年这个时候,才能够完成目标任务。”

        孙传庭最关心的就是官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除了对大明经济可以做出巨大的复苏之外,兵力的投放速度,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也正是因为官道已经修建完毕。

        衮州才有了资金上的盈余,也才有额外的财力,去各个乡镇开办学校。

        教育皇上很重视,李定国也很重视。

        一直以来,大明的人才都是入不敷出,准确的说就是,毕业的学子,还没有被因为贪赃枉法捉进去劳改的人多。

        “登莱的造船厂,现在的产能如何?”

        崇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转而关心起了造船厂。

        如今大明的五个大型造船厂,登莱是最大,使用的技术也是最先进的一个,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来看。

        只要建造成功之后。

        战舰的制造,就会提速一倍。

        他现在就得想办法,再成立一支舰队了,只有渤海将军,很显然是保护不了漫长的海岸线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

        徐光启研究到现在动力机械,还是没有成功。

        不过副产品出来的倒是很多。

        据说除了座钟之外,又出现了一种人力车,而这样的车子,还是崇祯你从京师离开时候,才弄出来的。

        图样崇祯是看到了。

        和他印象中的自行车,差不多的模样,暂时没有人建设工厂投产的原因,除了钢材的产量太小之外,就是那种柔软的轮子,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若是材料足够的话,两天就能出来一艘运输船,五天时间就能建造出一艘最新款式的战舰。”

        水军和陆军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了苗头。

        孙传庭很关心造船厂,他算过一笔账,造船厂的所有设备,全部算上钱的话,足以养活十万人的陆军军队。

        可以预见的就是,往后还会更多。

        “这么说,在明年的春天,刘世勋的手中战舰就会达到五百艘?”

        崇祯不是心疼钱。

        他赚的再多,最后除了留下一点自用之外,全部都投入到了道院和水军上了。

        一直养着舰队,也不是个事。

        必须给战舰找点事情去做,不然养着养着,就全部养废了。

        别说战斗,怕是一场大风,都能够吹得找不到主力舰在什么地方。

        “是的。”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凤阳府的衙门。

        在外行走了不少天,都是来去匆匆,崇祯他们就是连一个热水澡,都洗的不是很爽快。

        吃了一顿准备好的接风宴。

        很快就休息了下来。

        其他人不清楚,崇祯觉得自己走的路太长,累了。

        虽然中途,找了一点事情去做,也歇息了一下。

        “你说,为何总会有人,去的费尽心思的揣摩上意?还要费尽心思的去搞那些一看就是假的,还劳民伤财的面子行为?”

        屋内没有其他人,只有卫江在旁边守着。

        他是侍卫长。

        经常见到,听到的都是大明的机密。

        可他们这些人的保密措施就是,只做保护工作,从来都不去谈论朝堂上的事务。

        对于皇上的问话,卫江很为难。

        好在崇祯也不但算让卫江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做官这些人也是拼了,可为何不把心思都放在该放的地方呢?”

        在上一辈子,崇祯也用这种方法,对待过自己的上司。

        比较有意思的就是。

        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利益,反而让他花费不小,到了最后实在负担不起了。

        反而被自己的上司,批评为不懂的人情世故,情商很低。

        拜托。

        那都是要花钱的。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充分的认识到了人性的贪婪,上司看到的不是一个人做事怎么样。

        而是会不会给他面子。

        会不会给他送礼,给他好处。

        “权利啊。”

        崇祯起身站在了案桌前,墨汁设计在就被研磨好的,宣纸也铺的很合适。

        就是毛笔的放置位置,都是他在御书房的时候,最习惯的位置。

        崇祯瞧着这一切。

        陌生中,又有些熟悉。

        给他安排住处的人,应该是把他给琢磨透了。

        随即摇了摇头,若是把这么细腻的心思,用在治理民生上面,或许此人还真的能够名垂青史也不一定。

        “把孙传庭给我叫来。”

        在下码头的时候,一顿批评之后,原以为会改正,结果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

        是孙传庭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让朕给他一个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机会?

        还是觉得朕稀罕他这么做?

        “是,皇上。”

        卫江心里不由得为孙传庭捏了一把汗。

        一个这么大的人了,又不是不了解皇上,还要在这上面作死。

        这和当年最为皇上护卫的魏晨,有什么两样?

        御书房的摆设,都被人给复制的一模一样,这些人想要干什么?

        卫江作为侍卫,心底都开始发毛了。

        一双手不自觉的按在了挎着手枪的位置,只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立刻开枪救驾。

        另一边。

        李长庚和高弘图,住在了一起。

        两人正在查阅的是整个衮州的所有执政方案,若不身边没有人的数算厉害,他们怕是都得把广州的账本都拿出来查一遍。

        “妙啊。”

        高弘图看着治政方案上面的每一条,都是环环相扣。

        经济和交通,以及周围的治安,都在同步的发展,那一项都没有拉下。

        他在南京为官的时候,可真的不敢这么想。

        任何一项政令下去,都得在朝堂上扯皮一两个月才成,而且是那种谁都可以发言的扯皮。

        不是自己管的,也想要插上一手。

        不这么做话,似乎就不能够体现出官的威严和权利。

        “妙什么?没一点新意,都是京师一开始治理雍州和冀州的办法,都不知道改一下,万一不适合当地的民生怎么办?”

        李长庚一目十行的看了好几页。

        都是大同小异。

        没有出彩的地方,也没有任何违规的操作。

        只有不断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完善。

        “李首辅,这话说的苛刻了,不管是用那种方法,只要有用,能够更好的治理民生问题,那都是好办法,”

        古人还有萧规曹随的。

        不也一样让大汉屹立不倒几百年。

        高弘图可不管是不是老办法新用,只要没有发现更好的治政办法,那么这一种套路,就是最实际的。

        李长庚一怔。

        失笑道:“说的也是,对了,你对今天孙传庭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放下手中的文件,端起了旁边的茶水,大口的喝了一口。

        原本品茶,是用的小杯子,可架不住皇上用大杯子牛饮的。

        于是风气就被带偏了。

        而京师也就流行开了,用大杯子喝茶的那种潮流。

        深受不少人的喜爱。

        当然也有不喜欢的人,总觉得那是在有辱斯文。

        “孙传庭?他的做法没啥问题啊?”

        高弘图一愣,在他的印象当中,上位者下去视察巡按的时候,不都是这样的排场吗?

        难道如今的官场已经变了风向?

        “你刚刚进入朝堂不久,许多事情都还没有弄明白,可该看的也都看到了,就连你也觉得正常的话,恰恰就是不正常。”

        难得李长庚说了这么多的话。

        而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孙传庭做的差了,皇上已经生气了。

        而皇上生气的后果就很严重。

        高宏图瞪着眼睛,看着喝茶的李长庚。

        “怎么就不正常了?”

        “孙将军是名将官,是要带兵打仗的,不是给皇上奉承,搞排场的,不说这一次的排场花了多少钱,就是因此而耽搁的整个码头,到底损失有多大,高部长算过没有?”

        打仗要花钱。

        搞建设也要花钱,就是赈灾还在花钱。

        大明如今的税收是很多。

        可花出去的就更多了。

        在文渊阁的时候,每一天从他手中流水一样出去的钱财,李长庚都不敢细想。

        “就这?”

        高弘图还是不解。

        “就这还不够?”

        李长庚吹胡子瞪眼的问道。

        接着仿佛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你想啊,今天孙将军来了这么一次,是不是下一次别的地方官员也要来一次?全大明的县城可不少,这么折腾下去,累积到一起的话,会有多少?”

        “都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其实在许多时候,一点小问题,就会引发大-麻烦,只希望,孙将军不要越陷越深才好。”

        随着李长庚的解释,高弘图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和以前的朝廷往来不同。

        讲究人情,讲究礼尚往来。

        忽然之间,人情没了,就连礼也要没了。

        这样的大明,不是礼乐崩坏了吗?

        (本章完)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小说《崇祯大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 第五百零一章鼓角临风悲壮(一)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