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TXT下载>>崇祯大明>> 第四百一十一章光直下,蛟龙穴(三)TXT下载

    崇祯大明: 第四百一十一章光直下,蛟龙穴(三)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昱岭关。

        黄得功给了参谋们很大的行动权利。

        曾经给他的认知,打仗就必须是打打杀杀,就必须是轰轰烈烈,就必须是有所牺牲,还得让将军指挥若定。

        然而此刻。

        他发现自己虽然还能够理解战争的运作方式。

        却感觉到,和他想象中的战争,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

        在湖广赈灾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严明的纪律,是打造精妙的火器,是源源不绝的后勤保障。

        有这三种东西存在。

        一支无敌的军队,差不多就已经成型了。

        可现在又看到了军队中的谋略。

        那是差不多连将军都不会需要,就可以运行起来的谋略,他自己在接到孙传庭的密信之后,心中也在往这方面去想。

        刚刚也是在考验这种他没有在之前的任何军队中出现的机构。

        看起来不像监军,也不是那种军师祭酒之类的职务。

        然而,说出来的思路,和他刚刚所想都差不多,因为年轻人的脑子灵活,三个人聚在一起,很快便拿出了一套可行性的方来出来。

        虽然漏洞不少。

        却足够对付那些待在南京城里面的大人们了。

        瞧着郁郁葱葱的山林。

        已经入秋的季节,似乎并没有给这个地方带来更多的萧瑟。

        山林中的雾气。

        还有各种蚊虫难以解决的隐患,可以让队伍中的人,造成水土不服减员的饮水问题。

        在深入的了解到,一支完整的军队,都有着那些具体的小部门,来解决这种实际产生的问题。

        心中不由的一阵庆幸。

        当时他遇到孙传庭的时候,投降的很快,也很坚定。

        要不然,想不出自己会败的有多么的惨烈。

        看起来人少,人家啥都有,而自己人虽然多,说一句乌合之众都是抬举。

        当然,现在他已经入伙了。

        站在了强者的这一方,虽然一开始他本就是向着大明,向着皇上效忠的,只是效果更好了一点而已。

        目光透过山林。

        仿若穿透了层层的迷雾,看到了南京城的模样。

        依旧城墙斑驳,岁月在上面留下的痕迹已经很深了,城中的人也随着岁月腐朽不堪。

        在新生的大明面前。

        仿若脆弱不堪的老朽,一推就倒,就这还嚷嚷着皇上已经在断绝往圣绝学,天地没了心,也就只有他们苟延残喘的在为民生立命。

        可拉倒吧。

        黄得功想着那些人的嘴脸,心中就是一阵恶心。

        南京的繁华是有的。

        可那也只是儒生们,大臣们,官吏们的繁华。

        和老百姓有一个铜板的关系?

        有时候他就在想,秦淮河上流下来的水,那都是老百姓的汗水和泪水,其中或者还会夹杂一点血水。

        滔滔不绝啊。

        然而,他只是一个小兵,就算是挣扎着做了一位总兵,也改变不了他能够看到的现状。

        最多只有在没人的时候。

        喝醉自己,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幸福。

        因为再也看不到那些令人不爽的人,也听不到那些令人绝望的事。

        梦中什么都有。

        他可以提枪跨马开太平,也可以躬身田地之中,收获一把粮食。

        还可以见到不平事就一声吼。

        反正怎么畅快怎么来。

        可梦总会醒来,痛苦也就随之而来。

        不过,老天爷总算带他不薄,大明在他的有生之年变了,尽管让他有点无所适从,可眼看着秦淮河就要清澈了。

        心中怎能不激动。

        想要学着文人赋诗一首,奈何搜肠刮肚的想不出好词。

        “还是学问不够。”

        黄得功自嘲的嘟囔了一句,随即想到,如今的大明,似乎不怎么在意文采,这么一想的话,心里还有了一点小得意。

        大家都一个鸟样。

        到时候谁也别笑话谁。

        哪怕突然喊出:满园春色宫墙柳,两人对面互相瞅,都是一种名场面。

        想到妙处,不禁喜笑颜开。

        **

        南京城里的人可笑不出来。

        消息的传播,意外的迅速和畅快。

        昱岭关里只是随意的出来了一个小道消息,还没有大范围的扩散,就被有心的商人们给卖了个好价钱。

        事实上,在黄得功带着大明的火枪兵,把防守的阵线推到了昱岭关之后。

        整个南京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就笼罩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官老爷压抑了。

        就必须让当地的百姓们不快活,从要有一个发泄心情不快的途径,因此老百姓们也都弯着腰,沉默的逆来顺受,偶尔用自己的眼神,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道路以目”因此而来。

        他们的感受,可是和那些官老爷们不一样。

        毕竟在官老爷们的心中,这些黔首们可是没有大局观,更不会考虑国家存亡有序的人。

        然而,这样的百姓们,却又他们自己的生存智慧。

        从各个方面的感受,他们能够感觉到,天--要变了。

        尽管变天之后,他们的生活或许还不如以往,可总算是有了另外一种希望,一种盼头。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一份改变会从那个地方出来。

        顺天府的朝堂之上。

        魏国公徐允爵黑着脸,坐在最上位左侧的椅子上,目光幽幽的看着最后面的唐世济。

        开朝会的时间,已经持续了三个时辰。

        就算是用餐都是才朝堂之上进行的。

        当然吃的方面不会有多好,几乎都是萝卜汤,再加上一碗大白米饭。

        对这些大人们来说,是难以下咽的饭菜,可对外面的那些百姓们来说,就是过年都不一定能够吃的这么好。

        “唐世济,你来说说看,这些人可都是你联络的,本应该在赣州一带的反贼,怎么忽然跑到了杭州附近?”

        若不是唐世济给他们每个人都带来了利益。

        今天绝对走不出朝堂。

        还没等唐世济开口说话,魏国公徐允爵语气一变,扫视了一圈接着又道:“法则诶已经到了杭州附近,咱们还没有得到消息,这一路上的官员们,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若不是从昱岭关传来了可靠消息,是不是那些反贼把咱们挫骨扬灰了,咱们都还在做梦?”

        即便是已经到了危急时刻,也没有人会贸然跳出来接茬。

        反贼到了南京他们不一定会死。

        可要是在朝堂之上,一句话说错了,必定会死。

        而且在这种群情激奋,暗流汹涌的关口上,谁忍不住跳出来,谁倒霉。

        灵璧侯汤国祚却是在恶狠狠的盯着阮大铖。

        后续的消息,就是此人给汇报的。

        都给了他一个宣部的部长位子,不感恩戴德便罢了,居然还敢隐瞒。

        这就是灵璧侯汤国祚最真实的想法。

        至于阮大铖的委屈。

        那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尽管所有的报社和报社的工人,都是阮大铖自己掏钱办的。

        上位者思考的某些东西,总有一股“何不食肉”的味道。

        或许他们心中也有一块明镜,可就是照不清楚已经黑了的心肠。

        还以为是镜子出了问题。

        换了一个之后,还是那种模样,就嚷嚷着,世间从来都没有一块好镜子让他们使用。

        坐在中间位子上,意气风发了一段时间的唐世济,已经没有了“远大理想”。

        只盼着能够看在他奉献了不少金银古董字画的份上,能够让他体面一点。

        对于贼总赖钦寿、黄期达、过天星、邹稍豺等人的做法,他心中也是大吃一惊,行不明白,那些人怎么会忽然跑到杭州来?

        难道一路从赣州府,打到湖光去不舒坦吗?

        哪里才是他们壮大队伍最好的位置啊。

        却忘了。

        人家虽然都是反贼,可不都是傻子。

        明摆着,大明火枪兵的无敌威名,他们身上有什么?

        敢头铁的明知道是铁板,都要往上撞。

        而绕路直接来到南京才是他们的明智之举。

        “都哑巴了?不是在孙传庭离开凤阳府的时候,还嚷嚷着让人带兵打回去吗?怎么这会都不会说话了?”

        魏国公徐文爵这个气啊。

        憋在肚子里,怎们都发不出去。

        见到利益的时候,一个个的争先恐后,突然感觉到大难临头,就都成了鹌鹑一样,哪还有大明朝臣的样子。

        魏国公徐文爵此时总算是感受到了,曾经马士英在他这个位子上的那种压力。

        马士英等人被他们关押软禁了,实际上也算是从这个烂泥沼中解脱出来了,如今还有谁会来代替他们解脱?

        想必是没人了。

        而他们也不敢轻易的放下手中的权利,谁也料不到,后来者会用怎样的方法,来对付他们。

        定远侯邓文郁轻咳一声,把目光都吸引在了自己的身上,才缓缓说道:“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对付那些已经来到了杭州附近的反贼。”

        “反贼手中有火枪,怕是不好对付。”

        保国公张国弼出声也刷了一下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存在感。

        说的是实话,可正因为实话,让场中的气氛更加凝重了几分。

        定远侯邓文郁深深的看了一眼保国公张国弼,只是大家都是侯爷,手中也有着一点兵权,还都给自己的护院换上了最新的火枪。

        算是实力派中的一员。

        根本就不怕定远侯邓文郁忽然会对着他发火。

        “可是反贼的人数少啊,要是没有补给,他们的火枪能够放几次?据一些小道消息,那些反贼还打下了赣州府,那也是一种消耗。”

        定远侯邓文郁不得不放过保国公张国弼。

        现在是人多抱团的时候,可不能窝里反。

        只有外部没有了敌人,才能够安心的算总账。

        “那谁来做总兵呢?”

        上上个总兵,已经去了工程队,就要陪着福王劳改一辈子,上个总兵在见了孙传庭只后忽然就投降了。

        那可是带着三万人的队伍啊。

        瞬间就没了。

        此时此刻,朝堂上的大臣们忽然发下,手上已经没有将官可用了。

        心中还是略微有点后悔,为何不对这些将官们好一点。

        要不然,在昱岭关的黄得功,或许还能够为他们所用。

        当然,要是朝堂上的人想要领兵,也绝对不会有人同意,都知道能够软禁麻石他们用的都是什么手段。

        要是真的把军权交给朝堂上的那个大臣。

        最后倒霉的绝对会是他们自己。

        铤而走险,一人独大。

        先控制了朝堂,在去剿匪,也不是不可以。

        “兵都没有,还去剿灭反贼,怕不是说笑。”

        隆平侯张拱日坐在角落里,满不在乎的嘟囔着。

        对于今天的这一顿饭,他的意见大了去了,在他家里,下人们吃的都比这个好。

        萝卜汤,白米饭。

        亏朝堂上的这几个混蛋想的出来,不想出钱,还要请客。

        这是人做的出来的事情?

        “兵,会有的,现在每人捐献十金元,算作征兵的费用,老夫亲自出二十金元。”

        一直都在观察朝堂动向的大学士王铎,忽然慷慨解囊的说道。

        “又玩这种士绅们出钱,百姓们捐款,最后三七分账的把戏?如今的南京城内有点欧少百姓的身上还有钱?”

        临淮侯李祖述对捐款这种事分外的抵触。

        上一次捐款,说是为了购买火枪,他们捐了。

        最后只花出去了很少的一部分,虽然被唐世济一个人都给赚回来了,可最后他从隐秘的渠道得知。

        原来魏国公徐文爵、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等人,赚到的更多。

        分明是一次又一次的把他们这些人当蠢蛋的招呼着。

        “说什么胡话,哪来的三七分账?”

        大学士王铎心中盘算着,这一次怎么都得二八分账才行,自己八,其他人二。

        况且,既然要剿灭反贼,那么反贼留下的财物,肯定也是一笔大数字。

        这一次出兵,一定要用上自己人,不然收获绝对不会很多。

        “好了,都别吵了,谁愿意捐款,就捐款,不愿意了现在就可以回家。”

        魏国公徐文爵突然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朝堂上的争斗他看的多了。

        唯独这一次让他心中烦闷不已。

        都火烧眉毛了,这些人还在各自的算计着,难道真要等反贼打过来才算数?

        要知道,落在大明的手中,最多只会去工程队中走一遭,不会轻易的丧命,可落到了反贼的手中就不同了。

        几年前,在雍州的高迎祥他们,可都是前车之鉴。

        谁管你官职有多大。

        据说,只要打下来的县城,官职也大的人,面临的惨景就越是凄惨。

        反贼不但要金银,还要人命。

        随着魏国公徐文爵发脾气似得一场话说出口,场面一下子寂静无声。

        似乎都心中有了一种意外。

        难道魏国公徐文爵他们已经商量好了,要暗中对付不捐款的人?

        其实许多时候,人都是被自己的疑神疑鬼给吓坏的。

        “捐款其实也而不是不可以,就是要说明款项队伍去处,我带头捐赠十金元。”

        临淮侯李祖述的口风转变的很快。

        瞬间就掏出了十枚金元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清脆的响声,无不提醒着此人是真的拿出了现钱。

        随着临淮侯李祖述的举动,整个朝堂之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

        明明是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却瞬间就充斥慢了铜臭味。

        (本章完)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小说《崇祯大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 第四百一十一章光直下,蛟龙穴(三)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