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TXT下载>>崇祯大明>> 第三百八十四章何人拏攫银河决(二)TXT下载

    崇祯大明: 第三百八十四章何人拏攫银河决(二)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崇祯大明

        有了一个梦幻开局。

        还有当地人刘兴祚的配合,更有刘文秀时不时拿出来的食物最为奖励。

        周边隐藏起来的那些百姓们,都开始打起精神干活了。

        而在这一刻,刘文秀从没有发现,这么一点地方,居然会藏着这么多的百姓,不需要挨个去数,只按照一些工程上的人员分布。

        很快就能够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

        差不多有三万五辽人就在周围隐藏着,据刘爱塔说说,当年阿敏来袭,就在复州,砍了两万颗脑袋。

        可见当年的那一场失败,引起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造船,捕鱼,修路,建房等等。

        刘文秀都布置的不错,其中李邦华和刘兴祚没有任何插手的余地。

        倒不是他独揽大权,而是他的这些方法,李邦华和刘兴祚根本就理解不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承诺给当地人的一些口粮,建设速度再次加快。

        于此同时。

        京师外面的田野上,一片欢腾。

        秋收开始了,四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那些打谷子的机械,就是道院研发的打谷机?”

        袁可立的眼神还不错。

        距离还很远,就能够看得清楚。

        “没错,就是农具厂的产能不足,要不然今年收割稻谷的速度应该更快一点。”

        崇祯穿着常服,本来前几天就想着出来看看京师外面状况的,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

        也是他懒了一点。

        今日出门,还是袁可立拉着他的。

        “产能”又是一个新词。

        袁可立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其实镰刀的普及,已经起了大作用了。”

        之前大明禁止的东西很多,庄稼汉收割粮食,使用的镰刀,大部分都是木头做的,一个是铁矿产量不足。

        另一个就是怕有人造反。

        当时崇祯让农具厂,生产了差不多两万八镰刀,很快就销售一空,让他差点以为是有人倒卖出了辽东。

        后来发现,是自己的百姓手中根本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工具。

        在接下来就是菜刀,剪刀了。

        只要百姓们手中有了闲钱,这三样刀具,就是必须要购买的。

        此刻被袁可立提起普及镰刀,崇祯内心一阵尴尬,虽然百姓们使用木器不是他弄出来的,可好歹是他们这一阶层禁止铁器流通出来的产物。

        “我让人查了一下,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普及,估计明年就好多了。”

        有了水利锻造,像镰刀,菜刀和剪刀这样的工具,生产起来就块多了,奈何市场是个无底洞,需要的人太多,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为此崇祯还开放了民间农具厂。

        据他所知,有六家分别生产这三样东西,依然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倒不是他不想让人多开办几个这样的工厂,实在是铁产量跟不上来,他得首先满足枪炮的需求,然后才能够考虑其他的东西。

        “明年吗?”

        袁可立喃喃自语。

        眼看着大明日新月异,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的衰老,心中蓦然的用处了一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冲动。

        看着身旁年轻的皇上,心中又有了一些欣慰。

        能够把大明的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本事已经很大了,而且身上还没有什么坏毛病,仔细想想历史,怎么看就是一代明君。

        就是对儒家的不是很友好。

        “算算时间,刘文秀应该已经到达红嘴堡,和刘爱塔他们联系上了。”

        袁可立忽然话锋一转,转到了辽东的战事上面。

        “说起刘文秀,你不应该派李邦华前去的,年纪大了,就在中原歇着,教教学生们也是极好的,何必出去受苦呢。”

        崇祯承认李邦华的才能,只是如今的大明在就不是以前的大明了,经验什么的,也一点都用不上。

        跑那么远,眼看着秋收过后,就要进入冬季了。

        那么大的年龄,就是在遭罪。

        袁可立脸上一阵尴尬,本来是一番好意,谁知道随着他对大明某些东西,了解的越多,就是到自己画蛇添足了。

        参谋们给出的方案,他也看到了,按照如今大明士兵的能打,他根本就看不出一点的破绽。

        神奇的居然是,希望建奴们能够多撑住一会,不要一推就倒。

        免得显得他们上一朝的文臣武将们,多么的无能似得。

        “哎,老夫考虑不周,让皇上见笑了。”

        老脸一红,转头就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可惜了,早年无论是我,还是沈有容和李邦华,都在编练火枪兵,一直都没有弄出名堂。”

        他还记得,当年李邦华

        在易州练兵的时候都是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演习大炮。

        而他自己在登莱也是在积极演练水军。

        然而,建设不易,放弃却很快。

        不管是李邦华的办法,还是他在登莱演练的水师,都是人走如灯灭,啥都没有剩下。

        对于官吏的贪婪,他们心中是有数的,可贪婪道了这种地步,大明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时运不济罢了,其实就是弄出名堂了,以当时朝廷的开支,也饿不足够全部换装,而且要是建奴们拿到了大明的火器的话,你猜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崇祯不是小看当时大明的朝堂。

        聪明人有,还很多,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为了大明考虑的。

        就连当时的神宗皇帝也在贪财,中官有所进献,都被称为孝顺,更别说底下的人了。

        上行下效啊。

        你要是不去贪财,那就融入不进朝堂,崇祯看过李邦华的一些隐秘消息,就是因为李邦华奏疏上批评了一点贪财的文章。

        就被神宗给调走了。

        更不要说是别人了。

        可以说,那个年底啊,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贪赃枉法是正事,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

        当地崇祯看到这一点消息的时候,心中队伍无语,恨不得去皇陵,把神宗给叫起来,好好的聊一下,是不是应该在神宗的身上,也贪一把。

        袁可立不用去猜。

        在当时的朝堂之上,真要弄出了那种厉害的火枪,不需要多久,就一定会出现在建奴的手中。

        而且是崭新的那种。

        最后,还会因为出价高,把造枪的工匠,都会卖给建奴。

        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人,谁管这些火枪,是不是最后会打在自己的身上。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往回走去。

        很快就上了官道。

        “水泥是个好东西,当年要是有水泥的话,辽东的建设应该会更快一点。”

        袁可立是看到什么说什么。

        有太多的话,曾经憋在心里不吐不快,在高阳县的时候和孙承宗没有多少话可说,都是失败者,也就不揭疮疤了。

        和高弘图倒是聊得来。

        可也是雾里看花,许多东西,都是要过许久,才能够想明白到底有什么用。

        就拿水泥来说。

        简单实用,道院的研究,也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当时为何就没有人能够想到,石头烧成灰还能够这么用。

        “嗯,加快建设,相信往后一两百年,要是没有人能够研究出更好的替代品的话,应该还在使用。”

        崇祯可是知道水泥这东西到底应用有多广泛。

        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没有出现一种更好的替代品。

        也就是在水泥的质量上下功夫罢了。

        想要研究出新产品,那真的需要一种科学上的偶然性。

        毕竟,材料科学,有时候就得讲运气。

        “听说这条路,还是前任内阁首辅他们修建的?”

        前任内阁首辅有两位,一个黄立极,一个韩爌,好巧不巧,都修过同一条路。

        袁可立唏嘘一阵的问道。

        心中想着:要是这两人,能够看到现在大明的模样的话,是不是当时就会安安稳稳的辅佐皇上了?

        眼看着,只要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兢兢业业的干活,青史留名是板上明摆着的事情。

        就是不清楚,这些人现在后不后悔。

        “当时还有好多大臣和他们的亲人呢,你要是走京津官道的话,那条路还是福王修的呢。”

        崇祯一点都不介意别人知道,一些工程队中都有些什么人。

        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人也都是茶余饭后的话头,都是钉在耻辱上面的重要角色。

        忽地。

        远处传来了一阵钟声。

        袁可立脚步一顿,仔细的倾听了一会。

        “是机械钟声。”

        在机械两个字上面,袁可立加重了语气。

        徐光启他是认识的,就是没想到有一天此人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有了这种准确的报时机械钟,所有的时间,就都有了更准确的标准,人们也就不需要抬头看天色,然后算计现在大概是什么时辰了。

        省时省力。

        简直就是开创性的壮举。

        “是机械钟。”

        当日,在崇祯离开徐光启的院子之后,徐光启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弄出了一个简单的成品。

        然后有经过了众多的人,一起来精简这一器械。

        五天时间,就让最原始的机械钟缩小了一半,此时需要的材料,也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下来。

        到最后投产。

        那就更容易了。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大范围的普及开,可那也只是迟早的问题。

        如今只要有机械钟的地方,衙门的上下班时间,就更准时了。

        袁可立只看到了方便实用,暂时还看不到准时这一条件,会产生多严谨的社会秩序。

        当然。

        崇祯也不知道这一点,只是觉得这东西能够卖上价,还能够让衙门和工厂上下班的人更准时。

        内在的社会秩序。

        他本就是学渣,只会拿来主义,那会潜心的研究。

        就算是想要说出一点道理,也都是似是而非。

        也就现在做皇帝久了,磨练出来了一点对整个国家的新看法,改良某些制度的时候,也不会挑着好的先用上。

        而是看合不合适了。

        至于想要改动,暂时还做不到,他能做的也就替换。

        “这东西好啊,听说还能够再小一点,带在手上?”

        这是崇祯建议的,至于以大明现在的手艺人,能不能够做到,他就不知道了。

        “应该没问题,就算现在不行,以后也一定能行。”

        崇祯说的很确定,让袁可立眉头一挑。

        袁可立是见过机械钟的,一人高,还很笨重,他想不出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每日一个人都拥有。

        不过他相信道院里的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东西。

        在他的心目中,如今的道院,可都是创造奇迹的地方,不知道多少工匠想要进去瞧一瞧。

        为此,皇家百工学府的学费听说都要涨了。

        两人沿着官道的路边,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聊着聊着,就又聊到了辽东,准确的说是聊到刘兴祚的身上。

        “老夫想不明白,皇上为何要给刘兴祚一个将军的职位?”

        一开始他是没有弄明白,将军到底是什么职位,之前的大明,各种杂号将军都有,不过是一个称号。

        可现在不同了。

        将军的职位含金量高的不可思议。

        整个大明才几个?

        还都是打仗打出来的,没有任何一人例外。

        “他值得这个将军的职位。”

        崇祯可不是脑子一热,随心所欲的给出一个杂号将军。

        纵观大明近几十年,投降建奴的大臣很多,可从建奴回来的大臣就只有刘兴祚一人。

        千金买马骨也好。

        反正他是见不得这样的人,不但没有名,也没有利。

        人家已经为了大明,放弃了一切,自己给出一点名利,怎么了?

        后面的人要是想效仿都不成。

        从来之后雪中送炭得到的回报多,凭什么让锦上添花的人名利双收?

        而且现在的大明,也不需要锦上添花的人了。

        就刘兴祚一人的封号,他都是顶着压力办下去的,可不能因为这个,葬送了他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尚武精神。

        “此前和皇后看戏,皇后问我,为何四大美人之中还有一个不真实的貂蝉。”

        “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

        说起这个,袁可立想了想,没有任何的头绪,此时他也情不自禁的想要问一句“为什么了。”

        “其实啊,挺简单的,在很早的时候,四大美人当中还有个赵飞燕,可最后换成了一个不真实的貂蝉。

        那时我就在想,她们四人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牺牲,牺牲自己成全了她们身后的国家。”

        随着皇上的话徐徐展开,袁可立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牺牲啊,也只有牺牲,才能够换回国家的强大。”

        袁可立感叹道。

        然而转头看去,却发现皇上不认同这个道理。

        崇祯嘴角翘起,说不出的讥讽。

        “看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牺牲是美好的,是正义的,是为了谁谁谁,其实不归哦是把自己身上的责任,推到了某一个人的身上而已。

        西施牺牲了自己,只能说当时的越国勾践和范蠡的无能,要是越国强大的话,那用得着去牺牲一个女人。

        王昭君如此,杨玉环如此,就连一个不真实的貂蝉也是如此。

        而能够把自己的无能,包装成一种大义,也是儒生们的拿手好戏,我记得第一次有四大美人这个说法的时候,还是从宋开始的,到了咱们这一朝才算定型。”

        崇祯的奇怪说法,让袁可立脑子嗡嗡的。

        跳过着这些牺牲,似乎这些女人的美色,都无足轻重。

        是什么时候,人们已经把牺牲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呢?

        他不禁想起他人生当中,遇到的最近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朝堂中的某些人,牺牲了戚家军。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小说《崇祯大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 第三百八十四章何人拏攫银河决(二)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