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TXT下载>>崇祯大明>> 第九十章人不寐(四)TXT下载

    崇祯大明: 第九十章人不寐(四)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西安府的张鹤鸣自从王承宪的奏章发出去之后,自己也跟着发了奏章弥补了自己的错失。

        可错了就是错了,崇祯可不会觉得遮掩错误是一件好事。

        在西安府的时候,崇祯就对那些将要上任的官吏们说过,不怕错误,怕的是不改正错误,还要掩饰错误。

        错误就像纸包火一样,总有一天会燃起来的。

        到那时熊熊大火,别说遮掩了,就是想要扑灭都难。

        那些新上任的官吏都做的不错,只有他这个习惯了往日大明做官方式的老人,还是没有适应。

        在李长庚走后,西安府除了杨鹤之外,就是他薛国用、袁应泰资格最老。

        而选用他作为临时知府的暂代人,也是经过了全面考虑的,谁能想到,老的做官思想,居然差点让他把自己给毁了。

        当然私心的作祟,也是让他遮掩的一种动力。

        收上来的税收,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其中的一部分购买了粮食,也是可以用惯常的手段到卖出去,变成自己的。

        好几次都想要动手,却总是绕不过审计部的那些女人。

        一朝被崇祯从魔窟解放出来,现在对他最忠心不二的就是这些女人。

        张鹤鸣好几次暗示,都没有办法让这些女人松口。

        这也是有想法,没办法,暂时还没有铸成大错的原因。

        随着李长庚和卢象升的队伍,离着西安府越近,张鹤鸣晚上就越是睡不着觉。

        好几次他都想着找杨鹤帮忙,却都开不了口。

        要知道崇祯最很的就是贪赃枉法,就是偷鸡摸狗也不过是在修路队伍中,按照损失财物的多少,劳改十天到二十年不等。

        可要贪赃枉法了,不但自己受罪,自己的家人也得跟着完蛋。

        现在修路队伍中,还有不知道少那种官员和家眷。

        即便是小孩还未成年,只要年岁到了,也一样要去吃苦,真应了愚公的那一句话:祖祖辈辈无穷尽也。

        只不过同样是开山修路,愚公一家心甘情愿,而这些人,则是吃尽了苦头,还看不到翻身的希望。

        这个可是比太祖朱元璋时期,把人剥皮填草,来的有震慑的多。

        前者死的痛快,后者确实要祖祖辈辈去赎罪。

        时间就在煎熬中,缓缓地渡过。

        一队队的士兵,走入西安府范围之内,一阵肃杀之气就此展开。

        然后按照早先定好的,每一个什长都带着自己的小队,往需要的地方行进。

        五千人这一次出行是没有后勤和医疗队伍的,毕竟是为了震慑不法分子,又不是打仗,完全用不着。

        是用火枪的队伍,而已之占了五百人,其他的四千五百人,都是手持长枪,腰佩长刀。

        “刘希尧,这里的事情就全靠你了,我和长庚去一趟道院和兵工厂。”

        这两个地方才是重中之重,崇祯在回到京师之后,道院只带走了一部分人,兵工厂可是一点都没动。

        深入腹地的位置,只要没有奸细,就绝对不会疑虑有人能够偷到最前沿的火器技术。

        尽管如此,可还是要重视起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兵工厂的管理者是傅通的家人。

        本身傅通制作火枪也算是家传,人在落魄的时候,那会有什么亲戚朋友,在他一朝成为火枪大学士之后。

        这些亲戚也就一个个的冒出来了。

        傅惠是傅通父亲兄弟的儿子,以前也是会火器打造的,可在京师单凭那么一点俸禄,根本就生活不下来,没办法之下们只能回家做了一名铁匠,打造一些农具。

        若不是有傅通的人情在里面,傅惠也对打造火器有所了解,根本就轮不到他来接手这个肥差。

        近段时间,傅惠真的很尽心。

        西安府的治安正在下滑,他不得不住在厂子里,协调各个方面,重要的是要保证所有人的安全问题。

        为此自己的媳妇,都快对自己有意见了。

        别的工厂只有安保,只有兵工厂是有着一百人的士兵守卫者的。

        “赵什长,最近还有没有人来窥视兵工厂?”

        赵老三是在剿灭反贼的时候负伤的,一开始的火枪不多,火力并不足够,为此晁刚都丢了一条手臂。

        不过赵老三也因为作战勇猛,拿到了不少战功,才轮到了一个好差事。

        在兵工厂里,他的属下可都实在称呼赵瘸子的。

        瘸腿是他的战功,他也经常为此而得意。

        “一连好多天,不知道送去了多少人修路,现在应该没人敢来了。”

        赵老三拍着胸膛,信誓旦旦的说道。

        “十几天前,你也是这么说的。”

        傅惠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其实赴会指导,兵工厂的保卫工作已经做到极致了,听说别的场子,已经有人受伤不敢回家了。

        巡捕司的司长,为此加大了巡逻力度,还是挡不住一些疯狂的人。

        在以前谁会在乎他们这些手艺人。

        可现在崇祯皇帝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这让所有来工厂工作的人,无比的痛恨那些想要不劳而获,偷抢技术的人。

        “放心,就算是一只苍蝇,我也不会放他进来。”

        赵老三没有在乎傅惠的挤兑,两人在一起合作的时间也已很久了。

        相互都了解各自的脾气,都不行把差事给办差了。

        忽然一位士兵小跑着进来汇报道。

        “报告什长,外面卢象升少将军已到门口。”

        赵老三一时没明白过来,呆了一下,右手握拳,在左手掌心一锤高兴的道。

        “行了,西安府的治安,应该快好了。”

        这个时候,派来一位少将军坐镇,明摆着就是皇上要告诉所有人,不要在惹事,不然就去劳改。

        至于年限是多少,全凭官府来定。

        傅惠也不是不懂得官职,少将军可是现在改制之后,暂时来说最高的军队首领,上面还有什么就不是他能够接触的到的。

        于此同时,张鹤鸣也知道卢象升和李长庚进城。

        对于这两人没有第一时间见他,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才勉强接受这两人也是为了工作,自己真不是多么重要的人物。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张鹤鸣早已功成名就,上任兵部尚书了。

        虽然此时宣部的地位,和尚书的地位,几乎没啥两样。

        不同的就是此时的大明,让他很难适应。

        在等待中,天色将晚。

        卢象升和李长庚才联袂走到他的府上。

        挥退下人,李长庚才认真的看着自己这位前辈。

        “张部长总算能够悬崖勒马,没有行差踏错,几个工厂工人受伤,是因为西安府的捕快人手太少,根本忙不过来,不是你不尽心尽力。”

        李长庚前去看了明廷宝行一眼,摞一箱箱的银子,人说你看到了都会心动。

        若不是大量的人手都调集道那个地方,西安府还真就乱不起来。

        “我知道,我最大的错处,就是想要捂盖子,却没想到,现在和以前不同了。”

        见到李长庚,张鹤鸣也就能谁出心里话,银子他也喜欢,可没有机会,也不敢轻易地下手。

        如今看来官途也是不顺。

        本想着努力一下,更进一步的,却还是行差踏错。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皇上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估计再有几天你也就能见到。”

        皇上的讲理张鹤鸣总觉的和他学到的儒家精义,是是绝对相反的。

        以前都说民不告官不究,现在提倡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以前是能遮掩就遮掩,海晏河清吗,那个皇帝不喜欢。

        现在却全变了,有事情必须给说出来,可以想办法解决,却不容许隐瞒。

        就因为不能遮掩,整个雍州这么大的地方,每天的事务多的,都能让人忙的顾不上喝水。

        这哪是当官啊。

        士子风流哪去了?

        李长庚仿佛是张鹤鸣肚子里的蛔虫一样,只是看一眼他的表情,就知道了他的想法。

        “你这种想法要改,我曾听皇上说,某些官员就是能力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问题的人,人虽然没了,可问题依然在,长此以往积累起来的民怨,足以让整个天下改朝换代。”

        道理是这个道理,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懂。

        问题是如何长期的做下去。

        这才是考验人的开始。

        “山西商帮那些晋商没了,那是皇上下的密旨给灭了的,勾结建奴,通敌卖国,死了也是白死,可陕西商帮那些西商就干净了?

        没有这些人囤积粮食,当年可就不会有那些反贼起义,现在安徽商帮的微商,山东商帮,洞庭商帮,龙游商帮,江西商帮,宁波商帮,广东商帮的粤,商福建商帮等等,还在挖掘大明的根基,这是能够隐瞒下来的吗?”

        李长庚也是在崇祯身边的呆久了,才能跳出自己思维的圈子,全面的考虑问题。

        许多时候,聪明人的聪明程度是相差无几的。

        只是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才会显得一个人聪明过头的,是真正的天才。

        “说实在话,皇上从来都没有公开的厌弃过儒家,只是现在的儒生真的不争气,口号喊得响亮,居然每一个做实事。”

        李长庚继续说着,他其实是不想张鹤鸣走错路。

        眼看着大明将要真正的撰写历史了,身边一起奋斗过的老朋友可不能少。

        “算了,我给你说这些没用,关键是自己能想得通才行。”

        李长庚说的越多,张鹤鸣就知道自己算是躲过了一劫。

        官场上的某些事情们总是有一些规则可寻的。

        **

        走在最后面的崇祯,身边的护卫也是不少。

        抽调的人选是晁刚的手下魏晨。

        三辆马车行走在新修建的道路上平稳的,没有第一次出京师是那么颠簸。

        “皇上,前面就到平阳府了,咱们是歇一晚再走,还是连夜赶路?”

        魏晨上来请示,都是步行,速度根本就快不起来。

        说是出行,还不如说是游山玩水。

        没到一个地方,崇祯都要深入道乡下仔细的查看,看得都是那些新建的房屋,是不是偷工减料,偶尔还要问一下当地的百姓住的习不习惯。

        一起同行的还有皇后张嫣。

        不过皇后要做的事情,虽然也是走访民间,可查看的则是孤寡老人和一些弃婴。

        这些事情是最难的。

        没有谁敢光明正大的丢弃老人和幼儿。

        可这种事情发生的却又很多。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总是一些人悲剧的开始。

        魏晨都一一的看在眼中,他现在觉的已经明白晁刚少将军,给他讲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了。

        在之前,他可没有听说过,那一个人会真正的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可现在有了。

        因此这些被抽调出来,做护卫的士兵们,都仿佛找到了一种叫做荣光的感觉。

        都是穷苦人出身,所以才更能了解百姓的苦难。

        当年若不是吃不饱饭,可没有谁愿意去当兵的。

        “实际调查的如何?”

        如今在崇祯的规划下,许多村子都合并成了乡镇,其好处也显而易见,不但容易管理,还能通过宏观调节的办法,让每一个镇子里的人都跟着受益。

        修路和兴修水利,一直是雍州和冀州在做的事情。

        做工的人有钱赚补贴家里,总是能够提升一家人的幸福指数的。

        “许多人都是眼神闪烁,心里有愧,也就是现在大部分人只要不懒惰,生活才过的好了一些。”

        张嫣调查过许多人,有些人不是很在乎,可也有些人在问起家里老人或者小孩的的时候,就会失声痛哭。

        还说“若是当年有这么好的世道,何至于······”

        “现在还是人手不足,你估计一下,多少个相邻的县城,才能够把慈幼局和养济院都建立起来?”

        每个县城都建,对现阶段崇祯的财政来说,负担不是很大,他缺少的只有人。

        “我现在担心的是,要是慈幼局和养济院捡起来之后,这样随意丢弃幼儿和老人的事情会更多。”

        张嫣是知道,有些事情,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可只要执行下去,就会变成麻烦。

        崇祯弄出来的官办医馆就是榜样。

        虽然看病依然是要给钱,可到底便宜,还有官家作保障,不会被庸医欺骗。

        最开始的时候,可真的是人山人海。

        每天排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可有些事情,不管有多艰难,还是要做啊。”

        崇祯也是一阵无力,他搞不懂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官员的贪赃枉法是一个,老百姓占小便宜也是一个,堂堂大明的教育水平,按理来说不低啊。

        那些秀才,儒生们可是经常在宣讲仁义道德的,它怎么就一点作用都不起呢?

        “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我是说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家里人不会产生放弃老人的念头,毕竟幼儿还是很好养活的。”

        张嫣知道崇祯鬼点子多,实在不行就加进大明律中,不孝就去坐牢,或者罚金,总有一款适合的法律。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小说《崇祯大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 第九十章人不寐(四)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