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玄幻魔法>>带着农场下凡尘TXT下载>>带着农场下凡尘>> 124 明争TXT下载

    带着农场下凡尘: 124 明争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听到自己是今科第一,石仲魁重重松了口气。

        一时间,整个皇宫大院,仿佛风也停了,甚至时间都暂停了一样。

        无数人看他的目光中,羡慕嫉妒也带着畏惧。

        直到传胪官再次大喊一声,“状元郎,还不谢恩?”

        石仲魁这才在199个同科进士的羡慕目光中,往右边挪了几步,对着金銮殿行礼高呼万岁。

        随后就是榜眼和探花。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听到了于同甫的名字。

        师兄弟同为一甲,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只是石仲魁有些不理解,于同甫这家伙为何能当探花郎。

        但真说起来,于同甫的长相其实真不差。

        可此时别说回头说话了,就是回头看一眼都是失礼。

        同时石仲魁很快想到,或许这是一个信号。

        因为当年庞世同不仅把几个勋贵拉下马,还间接让前太子和同党的胆子变大,掀起了那场谋逆。

        想到这,石仲魁顿时有股不安的感觉。

        换成自己是太上皇,看到皇帝出手后,必然会反击。

        听着传胪官当场宣读状元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是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石仲魁的心情这才稍稍好了一些。

        至于剩下的进士,不仅没资格当场唱名、排名次,想被授予官职,还得再考一次。

        通过朝考的会成为庶吉士,进翰林院或者去六部观政。

        三年观政期满又要参加大考,过了的人才能真正进入仕途,可以说直接比一甲三名多奋斗三年。

        未来的仕途升迁过程中,也不如状元那么顺利。

        而且进士能留在京城任职还算是幸运的。

        大部分都会被外放各省任职,一旦外放到地方,基本也就定型了。

        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够从正七品的知县,一步步爬到知州、知府。

        想坐到督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员的位置,机会更是渺茫,

        大部分进士终其一生都是地方的中下级官员。

        而状元根本没外放的可能,必然是留在京城。

        但也不是个个状元都官运亨通,不是没有一辈子都止步于翰林院修撰的人。

        传胪仪式结束,已经是一个时辰后的事了。

        身为状元的石仲魁被人带着去穿上了大红色,专门为状元准备的朝服、补服、带靴,正准备去跨街巡游。

        却听一道尖锐的声音,“太上皇有旨。”

        石仲魁心中猛地有股不详的预感。

        却没时间多细想,掀起长袍下摆行礼。

        好一会,旨意宣读完毕,石仲魁有些失神的看着两米外,笑呵呵的大太监戴权,还有戴权手里明黄圣旨。

        自己之前和宝钗的亲事虽然是皇帝的意思,但皇帝并没下旨指婚。

        也就是说太上皇在此刻忽然下一道指婚的旨意,无论是自己还是薛家,都得感恩戴德。

        而太上皇更大的用意,肯定是做个外人看的。

        当然,自己和宝钗早已定亲,太上皇此刻跳出来指婚,难免有多此一举,故意拉拢臣民的嫌疑。

        但京畿之外的乡绅和读书人,可不知道这些,他们只会认定这是太上皇的恩旨。

        随后这道圣旨上有一大半都在说贾代华、贾代善的功劳,还顺口提里贾代善当年作为太上皇的陪读的事。

        然后话锋再转,说深感贾家对皇家的忠心,既然迎春的婚事因为阴差阳错而出现变故,那干脆一并赐婚。

        二女同嫁一夫,嫁的还是千古仅有的六元及第。

        这一手等于告诉全天下,读书不仅能得功名利禄,还能得美娇娘。

        而且还是一次得两个。

        天下读书人绝对一边嫉妒和大骂石仲魁的同时,士林也会一边说太上皇此举不妥,甚至荒唐。

        但嘴上说不要,心里那肯定是人人羡慕,恨不得取石仲魁而代之。

        这就叫收人心。

        最后圣旨里还让自己主持京畿稻田开发,兼任运河等水系的梳理工作。

        一下子就拉拢了京畿所有家中有水田的勋贵,还有三四成的乡绅、官员。

        皇帝要是反对,石仲魁相信此刻必然有太监准备好了,第一时间传出流言,说皇帝这是反对稻田开发和梳理运河。

        让皇帝直接站在了勋贵、乡绅和一部分官员的对立面上。

        甚至太上皇巴不得皇帝反对。

        “状元公,接旨吧。”

        石仲魁在心里大骂一句,接你个死太监。

        自己本来就要娶宝钗和迎春,根本用不着这一出。

        同时石仲魁心里也明白,自己在太上皇眼里只是个棋子,还根本不在乎自己怎么想。

        而且这旨意必然是回应皇帝立于同甫为探花郎的事。

        也就是说,新老皇帝的争斗,很可能会明面化。

        一旦争斗明面化,皇帝是要吃大亏的。

        太上皇可以用孝道压着皇帝,反正在他心里看来,自己也就十几年、二十年可活。

        只要在死之前保住权利,皇帝废了,不还是有孙子嘛。

        而皇帝也因为孝道而不能事事都要争一争,一旦退了一步,那就是步步退。

        理智告诉石仲魁接旨,可双手想抬起来,却良久都不愿抬。

        想了想后,“太上皇容禀,小臣虽然是今科状元,但朝廷官员任命、升迁自有规矩。

        不经过台鉴、内阁署理,小臣一个还没入朝为官的进士,如何能接下钦命?”

        这话一出,在场的大臣们顿时连连点头,看石仲魁的目光也柔和了很多。

        文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心里其实是想限制皇权的。

        所以很大一份文官最讨厌的官员,排第一的肯定是媚臣。

        第二就是钦命官。

        也就是皇帝没走程序,直接任命的官员。

        朝廷里绝大部分文官都是从千军万马中,一路杀到殿试。

        这中间有多少艰辛和苦难,石仲魁虽然体会不到,但也能想象的到。

        既然大家都是走独木桥,拼杀过来的,凭什么比不上皇帝随随便便就任命的人的官职高?

        这心里落差和嫉妒心,别提有多强了。

        不恨死这人,都算好的了。

        所以钦命官基本上都没个好结局。

        “状元公这可就不对了”,戴权笑眯眯道,“远的不说,就说状元公岳丈家荣国府的女婿林公如海。

        不就是探花郎,又接了圣人的旨意,去江南署理盐政治嘛。

        既有先例,后人自当遵守便是。

        状元公,咱家这里给您道贺了。”

        看着嘴上说道贺,身体却挺的更笔直的戴权,石仲魁一时间真的心乱了。

        本想着干脆装晕,可他知道这反而是最蠢的做法。

        和稀泥,两边都得罪。

        而不接,等于直接表明只效忠于皇帝,今后十几年里安心当个翰林院修撰。

        但没人能保证太上皇快死的时候,是不是会下一道旨意,让自己滚蛋。

        再恶毒一点,让自己负责修史,那就又是十几年浪费了。

        到那时候,说不定景隆帝自己都挂了,鬼知道新一代皇帝是否还能记住自己。

        甚至新皇帝反而更加不敢用自己。

        不接旨,后果同样严重。

        好在死到是不会死。

        毕竟自己怎么说也是六元及第,加上文官只要找到理由驳回圣旨的事可不少。

        再不济,大不了辞官归家,皇帝不可能因为这就杀人。

        那是暴君,太上皇没那么傻。

        “状元公,还不接旨?”

        戴权这次的语气就严厉了很多。

        倒是周围的同科进士们,越听脸色就越愤怒。

        不过也不是没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甚至那位叫范道的家伙,脸上还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不说。

        还站出来喝问道,“石伯谦,你想抗旨不成。”

        石仲魁冷笑一声,这人绝对疯了。

        此时跳出来说话的人,铁定没好果子吃。

        果然传胪官大怒道,“大胆,御前咆哮,该当何罪?来人呐。”

        范道吓的脸色一白。

        倒是戴权呵呵一笑看了噗通跪在地上的范道一眼,不等负责殿前礼仪和安全的大汉将军接话。

        先一步高声喊道,“状元公,先接旨,再说其他的。”

        该死的死太监,石仲魁心里大骂。

        果然殿前侍卫刚想动的身体,再次僵在原地。

        处罚一个新科进士,确实没太上皇的旨意重要。

        所有人的目光,也因为戴权这话,注意力再次放回到他身上。

        一旁的于同甫更是急的、吓的浑身冒冷汗,呼吸声也慢慢粗重起来,可他再急也没用。

        石仲魁听到自己右后侧的呼吸声,哪里还不明白这是于同甫。

        顾不上失仪,手放在右后侧,对着于同甫微微摆摆手。

        果然没一会,于同甫的呼吸慢慢平稳了下来。

        而这反倒提醒了石仲魁,重重叹息一声,只能兵行险招。

        一句话一不说,对着金銮殿拜到在地一动不动。

        聪明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皇帝破局的办法其实很简单。

        既然石仲魁都拖了这么久,就是不接旨,傻子都知道他只想忠于皇帝。

        毕竟状元是皇帝点的,也只能忠于皇帝,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说,皇帝也是他的座师。

        皇帝此时笑哈哈说些场面话,暗示他接旨,瞬间就破了太上皇的那些算计。

        别以为皇帝就不用顾忌手下的想法。

        所谓恩威并施,既然恩字在前,那就是说恩比威更重要,一句仁者无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能为臣子考虑的皇帝,百分百会获得不少官员的认可。

        而且还能维持住和老皇帝的微妙关系,再次把就要放到明面上的争斗,压到私下里。

        这一进一平衡,最终还是皇帝占的便宜更大。

        毕竟时间站在皇帝这边。

        当然,前提是皇帝自己有耐心。

        到时候石仲魁在京畿稻田养鱼和梳理河道成功了,百姓和群臣歌功颂德时,皇帝至少有一半功劳。

        果然皇帝见金銮殿里有大臣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强压下心里怒火,仔细想想脸上的怒意很快被笑容替代了。

        心里暗叹石仲魁不愧是六元魁首,就是聪明。

        而且也够忠心。

        片刻后夏守忠急匆匆的跑出金銮殿,快步走下汉白玉台阶。

        笑着对戴权拱手道,“戴大监吉祥,奴婢这是奉陛下旨意,来为状元公道贺来了。”

        这话一出,殿外199个今科进士和官员们,那是人人羡慕的快疯了。

        既夺六元及第,又同时娶两个豪门女儿,这全天下的好事全被他石仲魁独占了。

        可太上皇既然当皇帝几十年,哪有那么容易被人破局。

        在石仲魁安心接旨、谢恩后,戴权又笑呵呵的说道,“圣人口谕。”

        听完太上皇居然让自己明日去贾家宣旨,晋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石仲魁直接愣住了。

        皇家婚配,不可能让外臣去宣旨的。

        只能是太监这个家奴去。

        可仔细想想,也不对。

        口谕里没说封贾元春为妃子的事。

        新科状元,还是六元及第的姑爷亲自上门宣旨,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贾家和其他勋贵们,不感恩戴德才怪了。

        而且要是自己明日前脚去了贾家。

        后脚就有大太监上门,封元春为妃的旨意。

        一众因为甄老太妃病重,而心里难安的勋贵和官员,也肯定会觉得太上皇没放弃自己。

        石仲魁在心里叹息一声,暗道老皇帝就是厉害。

        偷偷撇了一眼夏守忠,就见这大太监早已经双眼无神。

        戴权则明目张胆的看夏守忠几眼,嘴角露出个嗤笑表情。

        这才笑呵呵道,“状元公既然是贾家二姑娘的夫婿,那您和女尚书就是一家人。

        这等荣耀也就是圣人深爱状元公和体恤贾家的功劳。

        外人想求着都没这个资格和机会。”

        石仲魁暗道,果然和自己猜的一样。

        朝野虽会有议论,但太上皇帝加恩于勋贵,必然能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再和皇帝争斗,稳住自己的权利就从容多了。

        而且古代当父亲的有绝对权力,让自己儿子娶谁。

        皇帝即便心里抗拒,也只能封贾元春为妃。

        只是要是没出现意外,皇帝封元春时,封的是贤德妃。

        这其实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什么贤妃、德妃都可以,就是没有一人在活着的时候,占两个封字的妃子。

        当然,你非得说这是皇帝的恩赐,也说的过去。

        而石仲魁能想到这么多,无非是站在上帝视角,早已看破结局而已。

        一旦身陷局中,能看明白的又有几个?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带着农场下凡尘,小说《带着农场下凡尘》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带着农场下凡尘 124 明争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