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武侠修真>>长生可否TXT下载>>长生可否>>正文 375、甘罗拜相,不拘一格TXT下载

    长生可否:正文 375、甘罗拜相,不拘一格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长生可否

        嘉靖曾经跟张执象聊过军队的问题。

        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唐朝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草头王,甚至是宋朝文官统领的那些军队,明朝自土木堡以后遗祸近两百年的边军……

        甚至再过四百年,清亡后的军阀混战。

        武将造反的问题一直都没有被解决,根底其实不在于武将,而在于士兵身上,所以就一个三湾改编,先生在军事上的造诣,就已经比肩姜子牙,可以做武庙主祭了。

        嘉靖十年前就知道这回事,但拖到今天才做。

        因为他更明白,这是需要相应的思想觉悟匹配的,攻打安南这一步棋,可谓是一石数鸟,是绝对的妙手。

        拿安南甚至整个半岛作为试验田,先测试均田免赋。

        培养一批皈依者,依靠他们大无私的奋斗精神来倒逼大明的变法,首先开始的是军事改革,在第一批次的新军编练完毕,可以保证边关安全,拿回军权后,就可以推行变法,同时全面置换新军。

        要改的不仅仅是边军和京营。

        更多的是庞大的卫所制度,虽然要打仗,但还是得裁军,两百多万卫所兵,已经没有了战斗力,与其整改屯田,不如直接转化为民,取消军户。

        地方卫所将士,择优入官府,推动旧有的衙役、捕快的治安改革……

        而五十万新军,多不多?

        并不多,大明开国时期,洪武年间有百万正规军,靖难结束,达一百五十万之多,土木堡后常年维持三十余万,武宗年间上升到五十万左右。

        数量上而言,其实并无区别。

        相对于战争需要的扩军,嘉靖认为战争形势已经改变,需要的是更正规更精锐的部队,不光光是体现在武器装备上,全面换装新式火铳这种。

        还有机动性。

        或者说——机械化。

        南边已经开始修铁路了,舟山岛上,都有成型的环岛铁路,蒸汽车都开始民间购买了,伴随着均田免赋的土地改革,铁路运动也将展开。

        这是正式拉开大明工业化的帷幕。

        大明的冶铁技术很发达,每年的钢铁产量早在十年前已经超过了七十万吨,这十年的发展,已经翻了一番,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吨。

        但这还不够。

        全国铁路的建设,会极大刺激钢铁的增产,而铁路建成后带来的交通变革,对于整個社会的经济文化又有巨大的促进。

        嘉靖很明白这个口子一开,脚步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停下来了。

        但,时代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不做,江南也会做,这是竞争引起的加速,是嘉靖没有解决的问题。

        “煤炭、钢铁、石油、铁路……”

        新时代的问题摆在严嵩面前,对于这位“奸臣”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哪怕有严世藩帮衬,但父子俩也只能是勉强应付。

        要想庖丁解牛一般驾驭这个新时代的框架,能够更好的引领发展。

        两人还是差了些火候。

        这不是权术可以解决的,是需要真正的“治世之能臣”,所以,嘉靖感慨道:“朕需要商鞅、需要管仲,需要吕不韦,需要范蠡,需要真正可以治国的人。”

        严嵩惭愧道:“老臣无能,钱太师或有规划之能?”

        嘉靖摇头,道:“京师大学是钱衡最好的施展之所了,他并非是一个合格的官员,当不起宰相的位置。”

        天官世系的传承,也不是在治国上的。

        能够统筹兼顾,照料全局的,不是没有,但此人还……

        “严嵩,你认为甘罗十二岁拜相,是好是坏?”

        嘉靖忽然问起甘罗,严嵩这等人精如何不知?料定已经有人简在帝心,只是太过年幼,无法委以重任。

        然而又逢大变之世,陛下想要破格提拔此人……

        “甘罗十二岁拜相,而后寂寥无声,大概是年少成名,过于轻狂,恶了始皇,所以不得彰显,甚至有可能早早引祸,因为早夭,所以杳无音信。”

        “我大明向来不乏神童,但并不如两宋那般,有少年得功名者,不过是因为勘磨二字。”

        “总要等成年以后,心性成熟,才委以功名。”

        “如此方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

        严嵩猜到了嘉靖的心思,却也没有顺从,因为这件事显然有些不靠谱,让一个孩子上位,担任高官,且不说开局能不能做好,以后的心性又该如何变?

        真立了功劳,封无可封了怎么办?

        这些都是问题。

        嘉靖点了点头,却也没有往心里去,而是说道:“荆州府江陵县有一名神童,自小就远近闻名,去岁参加童子试,连过三关,考上了秀才。”

        “荆州知府李士翱深爱其机敏。”

        “今年京师大学开办,李士翱特意上书举荐,如今那孩子已经到了京师大学,成为了第一批学子,下个月也将参加乡试。”

        “李士翱言,此子或可连中三元,直取功名。”

        “乃……凤麟之才。”

        严嵩听完一愣,想着李士翱倒是看得明白,会抓机会,往年大明的情况,这般吹捧,几乎就等于是捧杀了。

        可如今这个局势,倒是真有可能一步登天。

        “陛下是想……”

        “不打压,让他考,若能连中三元,朕让他当侍中。”

        建文年间有侍中这个职位,在侍郎之上,尚书之下,是正二品的官职。唐宋之时,有中书省的时候,这职位也差不多属于相的范畴了……

        今年八月考乡试,明年二月考会试,接着殿试成状元,就直接升二品侍中。

        这……

        “敢问陛下,此子何名?”

        “张居正。”

        ……

        时不我待,嘉靖等不了了,许多人才必须提前就上马,他要委以重任的不光有张居正,还会把海瑞召回岭南,让海瑞考乡试。

        虽然整体科举的内容改不了,但倾向可以改。

        改为实事,偏向革新。

        海瑞在安南的实践,足以让他应付乡试和未来的会试。

        再加上胡宗宪今年春闱也要冒头。

        待殿试过后,嘉靖起码就有三员大将可以用了,严嵩擅长权势,能够稳住朝堂,可经世济民的能力,却还差了些。

        严嵩懂的圣意,懂的怎么维护“帝党”的利益,但需要给他配一套能够做实事的班子才好。

        ……

        皇宫外。

        严家父子坐上马车,严世藩迫不及待的问道:“爹,陛下这是嫌弃我们做事的能力不够,要换人了?”

        严嵩摇头,道:“十二岁的宰相,能有什么威望?”

        “不过是安排来做事的罢了。”

        “朝堂上,还是要靠我们来平衡统御,但这也是权术的弊端,擅长权术的人,忽略了经营,正事做不好,那就不妥了。”

        “若是承平时期,混混也就过去了,如今天下大变,正是需要能者励精图治的时候,我们这样的,也就只能是借一时之力了。”

        严世藩被泼了一盆凉水,他本以为,接下来是他们严家的时代,他们忠君,但严世藩已经有了君王之下,便是他们严党说了算的心态了。

        毕竟夏言已经注定是个死人了。

        等夏言一倒,他父亲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就是顺理成章的,而他这个小阁老,入六部当个侍郎,资历够了,当尚书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说不定能够父子同入阁呢。

        严世藩有些不忿,道:“张居正那小童,何德何能,能够如同甘罗一样拜相?”

        严嵩倒是看得开,说道:“张居正十二岁,明年算十三了,不过是个侍中而已,我们国师,可是十年前就敕封了的。”

        “相对于国师来说,执宰又算的了什么?”

        “夷州一战,朱钦煌以皇位禅让,我们陛下也无半点抵触,怕是张执象敢接,陛下也就敢让,如此相较,甘罗算的了什么?”

        严世藩下意识说道:“可那是国师……”

        严嵩道:“重点不是这个,老夫是想让你明白,阁老也好,首辅也罢,都不值得陷进去,一眼只看到权力。”

        “要看这个时代。”

        “我们能否在这个时代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一笔。”

        严世藩愣道:“爹是不争了?”

        严嵩笑了笑,说道:“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夫也只有协调好这些新人才,替陛下给他们培养好,这首辅的位置才能坐得更久一些。”

        “陛下还是需要一位老成持重的老臣居中协调的。”

        “老夫只用做好这些事就行了。”

        严世藩点头,似懂非懂,他忽然说道:“既然已经知道姓名,那我晚间去请张居正喝酒?”

        “注意点,收着脾气,别得罪人。”

        “明白,明白。”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啊,不管圣贤平庸,都得为一个利字,至于这利呢,到底是钱粮,还是名声,亦或者是道义,都是有所得的。”

        “只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便如这均田,千年田八百主,田地的主人到底是谁,这是说不好的,凭什么就该分出来呢?谁种粮食不是种?”

        “那些因为分田而受利的百姓就不贪了吗?”

        “他们省吃俭用,起早贪黑,为的是什么,不还是多存些钱,买更多的田吗?这又与地主的区别在哪呢?”

        “不过是一个做成了,一个没做成罢了。”

        天下熙熙攘攘,雷峰塔也已经倒塌,徐阶行走在无锡的田野间,赤脚才在水田里,手中握着一根鸠杖一样的手杖,不同寻常的是这根权杖的顶端,是一个骨头做的形状。

        倒不如说,那本身就是一块人头骨……

        那是佛顶骨舍利,释迦牟尼佛头骨化作的舍利子,雷峰塔下用以镇压白蛇的佛宝,如今落入了徐阶的手中。

        而一条细微无比的白蛇,正在头骨间穿梭……

        跟在徐阶身边,一起涉足田野考察成果的,正是许栋,许家的两万顷良田自然不可能在徽州,那里贫瘠的很,所以商人才多。

        田是分布在江南各地的,都是上好的水田。

        而田分出去了,怎么分又是讲究。

        徐阶是以买卖的形式进行均田的,严格核实购买者的资产情况,多少亩以下的才允许购买,而田地的价格不到市价的三分之一……

        江南百姓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更不觉得均田要钱是什么荒唐事,反而不要钱才是荒唐的。

        有买卖,有契约,有官府公证。

        他们是高兴无比,因为这样以后谁也不能反悔,田是真正让他们安心的落入了口袋当中,至于那些穷的连一亩地都没有,拿不出买地钱的……

        那些人有话语权吗?

        民这个概念,以前一直是士绅,如今扩展一下,到也可以扩展到那些富农、中农,至于贫农?佃户?

        自然也是要照顾的,但不是第一批。

        等第二批,上亿亩田地的“均分”嘛,反正最低都是有一亩地的,没钱没关系,可以贷款,二十年、三十年,慢慢还嘛。

        徐阶搞均田免赋,可不是做善事的,他要的是资本的变现。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我没搞明白,为什么张执象和嘉靖那些人,会认为田地就是那些泥腿子的,这些田跟他们有关系吗?”

        “千年田,八百主。”

        “田地交易,货主变换,若真要说,大家都是有渊源的,张执象他们强行要推行的均田,是不是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卖我们之利,慷他人之慨?”

        “张执象不要利,要的只能是名咯。”

        许栋认为田地就跟那些穷鬼无关,张执象他们要做的均田免赋,是慷他人之慨,而张执象他们能够得到的,是名,是道,是义,而被分田的地主,才是失去了一切。

        许多地主,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大部分地主,反而是从农民一步步积攒来的,是好几代人勤俭持家攒下来的。

        而那些没田的佃户,虽然很多都是因为天灾人祸。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祖上不努力。

        那凭什么给那些祖上缺德的人分一样的土地?这又有何道理?许栋自有他的逻辑看法,所以觉得张执象他们竟是虚伪。

        对此。

        徐阶笑了笑,说道:“所以啊,做不到绝对的公平,这过往的事,谁又分辨的清呢?所以张执象只能提出‘以人为本’,只看现在,不看过往了。”

        “只看需求,不看德行了。”

        “岂不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长生可否,小说《长生可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长生可否正文 375、甘罗拜相,不拘一格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