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武侠修真>>长生可否TXT下载>>长生可否>>正文 219、孝陵石碑,三代血泪TXT下载

    长生可否:正文 219、孝陵石碑,三代血泪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变法不是请客吃饭,本来就是要动蛋糕的。

        嘉靖没指望能够和和气气的改变一切,也没指望不会有斗争和流血,还政于民,将法理赋予给百姓,是在刨士绅的根。

        士绅们肯定会使用残酷的手段镇压。

        士绅们没有把皇帝吊死,皇帝和百姓,就要把他们吊死。

        ……

        在孝陵,一般的祭祀都只是在享殿,因为再往后,就是阴阳的分割线了,跨过去不吉利,但嘉靖却没听劝阻,带着张执象过了洪门,进了“阴间”。

        跨过升仙桥,穿过明楼,来到宝顶。

        眼前这座山头,就是埋葬朱元璋的位置,真正的陵墓就在山中。

        “陛下要去地宫?”

        “不,上山看看,朕听说,山上有块碑。”

        宝顶山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去,是修了石阶的,两人安静登山,林间时不时有梅花鹿穿梭,漫山皆是松林。

        两人登顶,确是看到了一座石碑。

        石碑并不大,有些古旧,石碑前的基座上,也堆满了松针、落叶,嘉靖见了, 便从一旁折了根树枝, 开始扫落叶, 张执象也放下食盒,在一旁帮忙。

        待清扫完毕,才摆下祭品, 斟好祭酒。

        这才仔细看那碑文。

        石碑上有三段字体,居中的是洪武二十八年, 朱元璋亲自手书, 位于左侧的, 是永乐十八年,朱棣写的, 右侧的则是宣德八年,朱瞻基所写。

        不是后续皇帝没有写,而是后续皇帝根本就没有能来孝陵祭拜的。

        朱厚照可能想祭拜, 但到了南京屁股还没坐热, 就落水一次, 被强制送回京师, 路上再度落水,就“生病”了。

        历史上, 嘉靖南巡,也是想要来的。

        可终究没有跨过长江,只能去显陵祭拜父亲兴献王。

        如今。

        嘉靖却站在了孝陵, 站在了三代帝王刻字的石碑前方,终于改变了历史, 也终于见到了大明的真相。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写的是:“开国勋贵六十三家, 非因大案株连,受士绅引诱陷罪而死者数家。正直不改初心, 忠心于朕,能悯农者,共十一家,遭阴私手段,子孙断绝,不能护之,朕之过也。”

        “然。”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死,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死。”

        “吕本是他们的人,太子妃吕氏自然是他们的人,他们想让允炆当皇帝,想让我老朱家步入老赵家的后尘……朕,不会让他们如愿的。”

        “婆娘。”

        “等我给标儿报了仇,就来陪你。”

        看着朱元璋的留言,张执象和嘉靖都沉默了,果然,只有朱标是老农民朱重八的儿子,其他皇子,都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

        张执象感慨道:“洪武皇帝杀伐果断了一辈子,终究没忍心杀朱允炆。”

        嘉靖叹息:“毕竟是懿文太子的儿子,建文只需模仿懿文太子,让太祖在他身上看到几分影子,太祖毕竟已经老了,是没有办法痛下杀手的,而他们知道太祖不敢动手,就会肆无忌惮。”

        “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便是他们的试探。”

        “一场科举,竟然北人无一人录取, 全部录取南人, 简直荒谬至极, 可就是这样的大案,太祖却只能将主犯刘三吾发配西北,反而是检举者张信被凌迟处死。”

        “这是太祖的手笔么?”

        “显然,自从蓝玉案之后,太祖已经提不动刀了。”

        “文官步步紧逼,武将们又何尝省心?”

        “懿文太子的长子朱雄英虽死,但正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才是新的嫡长孙。文官要拥戴小皇帝,武将也要拥戴小皇帝。”

        “太祖能如何?”

        “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五子,还有晋王、燕王、周王在世,哪有传孙不传子的道理,更何况,燕王类太祖,能征善战。”

        “自来都说太祖是为建文才掀起的蓝玉案,其实错了。”

        “太祖真要想传位给孙儿,直接传位给朱允熥便好,蓝玉他们一万个支持,但这也代表着,新的小皇帝掌握不了朝政了。”

        “蓝玉案,处理武将,是为了给燕王扫清后路。”

        “只是不料。”

        “为了阻止太祖传位给燕王,那群文官居然如此不讲究的弑君政变,而建文一点帝王之术都不会,心甘情愿的当文官的傀儡,寒了武将的心。”

        “所谓靖难。”

        “哪里是什么皇室夺权,本质上,就是文臣武将之争。”

        “这场争端一直延续到土木堡,文官彻底获得胜利,勋贵从此失势。”

        作为大明天子,嘉靖对于一些事情,看得自然要更加透彻一些,越是看得明白,越是知晓大明皇室一直以来面对的敌人有多么难缠。

        也对英宗多了丝同情。

        因为,他和英宗上位的时候,所面临的局面都是一样的,上有太后压制,都是少年英主,镇服朝堂,但,朱祁镇败了,他还没有。

        他有国师,而英宗没有,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无怪乎英宗会败,毕竟连成祖都逃了。”张执象看着左边朱棣的留言,不由发出了一声叹息。

        朱棣是永乐十八年留言,而大明迁都就是那一年,他不能再留在应天了,而是带着整个朝廷迁往京师,以边军武力来保证自己的统治。

        朱棣所写为:“京营腐化,士绅异动,有借倭寇之名破都乱政之忧。孩儿不孝,唯迁都京师,以振朝纲。”

        “郑和数下西洋,已经找到线索。”

        “我大明之敌,不仅仅是士绅,还有一个埋藏极深,很可能延续了两千年的组织……历代兴衰,都有他们的影子。”

        “若不铲除他们,我大明恐也重蹈覆辙。”

        “父皇在天之灵,保佑孩儿。”

        看到朱棣这段话,张执象明白,朱棣已经注意到墨教了,这个秘密也被朱棣传了下去,但是看嘉靖的脸色,应该是失传了。

        因为,宣德八年,朱瞻基那段话已经说明了问题。

        “洪熙元年,丢安南。”

        “宣德二年,南征失败,丢安南而南洋半失。”

        “宣德五年,再下西洋,三宝太监欲重夺海权。”

        “宣德八年,郑和被害,丢旧港宣慰司,舰队受袭,王景弘携残部返回南京,不肖子孙朱瞻基丢失海权,败于敌手,愧对先祖!”

        那压抑的痛苦和绝望,在字里行间都能够透露出来。

        很显然。

        朱瞻基明白丢了海权,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然而,朱瞻基已经无能为力了,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时年三十八岁。

        群臣在文华殿拜谒皇太子朱祁镇,英宗时年,八岁。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长生可否,小说《长生可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长生可否正文 219、孝陵石碑,三代血泪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