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重生之吴霸春秋TXT下载>>重生之吴霸春秋>>正文 第482章 改革田邑制TXT下载

    重生之吴霸春秋:正文 第482章 改革田邑制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

        <a href=" target="_blank">

        “迄今为止,我吴国十郡,吴郡、会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闽中郡、庐江郡、苍梧郡、南海郡、象郡与桂林郡。”

        “有户数,五十八万户,有人口,四百一十万余口!”

        计然朗声道:“这还只是初步统筹。岭南六郡,尚有一些蛮族未归化,因此不计其中!”

        闻言,庆忌微微颔首,颇为满意。

        得知吴国现在有人口四百一十万后,朝堂上的公卿大夫,无不点了点头,很是振奋。

        要知道,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当此大争之世,一些小国人口也不过几万,甚至是一万人都没有。

        人口过百万的国家,现在只有晋国、吴国、齐国、秦国和楚国。

        这四百余万的人口,对于吴国而言,绝对是保守估计的。

        每一年入吴定居的外来人口且不说,岭南六郡,还有不少尚未划归于吴国治下的百越部族。

        而且,这一次的人口普查,并没有将荆国算入其中。

        若是再加上一个荆国,吴国的人口,怕是能突破六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

        庆忌估摸着,这个时代,华夏诸国的人口总数,可能是一千多万。

        晋国至少占据四分之一,也就是四五百万人。

        所以现在的吴国,充其量在人口方面,勉强跟晋国持平。

        但,吴国的人口利用率,实在是比不上晋国的。

        因为吴国在岭南六郡,并没有实行有效的统治。

        岭南六郡实行的分封制,各个小国与部落有义务遵从吴王的号令出兵。

        不过,动员能力堪忧。

        别看吴国现在的疆域是天下第一,连晋国都比不上。

        可是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是不毛之地,地广人稀,利用率太低。

        饶是如此,庆忌已经是心满意足。

        “大王,臣有事启奏!”

        这时,作为治粟内史的范蠡站了出来。

        “请讲。”

        “最近,岭南六郡出现当地官吏大量逃亡状况!”

        “是何缘故?”

        庆忌不禁眉头一皱。

        范蠡连忙回答道:“根据镇南大将军(孙俪)禀报,以及御史台监察御史的回报,部分官吏是吃不了苦,这才选择弃官而逃。”

        “部分官吏则是因为在岭南之地无法生存。”

        “岭南六郡之郡守、县令等官吏,怨声载道,所抱怨者,是为岭南之地不适宜耕种,每每有颗粒无收的状况。”

        “以至于耕地之产出的稻米,尚且不能足够自己食用。”

        “不少官吏都苦于田邑制,不得不如猎户一般,进山狩猎或捕鱼,以至于为豺狼虎豹所害。”

        “……”

        庆忌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常言道,千里为官只为财。

        这个时代的士子有节操,贪官污吏少之又少。

        但是,士子们担任官吏,居然连肚子都填不饱。

        甚至还要自掏腰包,解决果腹之事?

        这如何使得?

        现在的吴国,也不是一个贫弱的国家。

        “二三子可有对策解决岭南六郡官吏逃亡之事?”

        “大王,臣以为,为今之计,只有改革田邑制,方能解决!”

        田邑制?

        这个庆忌是知道的。

        夏商周时期官员的俸禄以土地为标准,由于最早期国家实行“田邑”制度。

        国家会为公卿大夫分封大小不等的土地。

        公卿大夫的官职越大所分到的土地面积越大,各地官吏可以自行选择在土地上种植农产品。

        每年除了上缴国家的一部分其余的都归自己所有。

        田邑制跟封邑制有所不同。

        田邑制是田产,而封邑制是封地、食邑。

        而吴国早已经取缔世卿世禄制,基本上取消封地而转换为食邑。

        但,饶是如此,并不是每个公卿大夫都有食邑!

        就连朝中的大臣,都不一定拥有自己的食邑,更别说是郡县一级的地方官。

        所以,像是郡守、县令这样的官吏,他们的俸禄只是田产。

        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

        这是现在吴国的“田邑”制度。

        如晋国一般的中原诸侯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意思是:大诸侯国的卿这一级官员,给五百顷田赋的俸禄;上大夫这一级的官员,给一百顷田赋的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田邑与封地、食邑是分开的。

        田邑就属于俸禄,也就是所谓的“工资”。

        不过,这种田产属于世袭制。

        庆忌实际上也提倡这种“田邑制”。

        只是不排除会发生土地兼并的情况。

        “范蠡,汝认为,这田邑制应该如何改革?”

        庆忌眯着眼睛问道。

        “大王,臣以为既然岭南之地,土地难以耕种,每每歉收,何不改以国府发放钱财或稻米,予当地官吏方便?”

        “善。”

        庆忌点了点头道:“既然要改革田邑制,便彻底一些。”

        “寡人之意,是在我吴国实行新的俸禄制度,即谷禄制。”

        “何为谷禄制?”

        “谷禄制,便是由原来的田邑,换做实打实的粮米。”

        朝堂上的群臣,脸色都有些古怪。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

        庆忌与范蠡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分明是在唱双黄!

        的确。

        在这个事情上,庆忌跟计然、范蠡等一众心腹之臣商议,觉得可行之后,这才搬到明面上来说。

        公之于众。

        这一田邑制,跟食邑、封地一般,世袭罔替,实际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因为每个官员都会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

        土地兼并严重,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庆忌十分的清楚。

        幸好这不是大一统的王朝,要不然绝对会有被逼无奈的黎庶,揭竿而起。

        如中原列国一般,就有不少的黎庶南下,跑到吴国来定居。

        从现阶段来看,田邑制并没有给吴国造成什么危害。

        因为吴国还有余力,授予官吏们大量的田邑,世袭罔替。

        但是,耕地终究是有限的。

        有朝一日,当吴国无法对外扩张,或者扩张的脚步停滞下来,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庆忌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后继之君考虑,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将这一隐患解决掉。

        这算是防微杜渐。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重生之吴霸春秋,小说《重生之吴霸春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重生之吴霸春秋正文 第482章 改革田邑制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