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我的科学时代TXT下载>>我的科学时代>>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1937年的‘百青计划’?TXT下载

    我的科学时代: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1937年的‘百青计划’?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这几天没学习,今天考试有没有问题?”坐在后排位置的余华,透过窗户看了看窗外的漆黑景象,觉得有些无聊,转头看向林婉,关心道。

        林婉微笑:“还好,学业没落下, 你呢?不好意思,我多嘴了,忘了你是联考状元。”

        说完,做了一个道歉动作,一双如同宝石般的眼眸眨了眨,透出俏皮之意。

        余华面露无语之色:“……”

        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

        “余华,你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祝你今天旗开得胜。”开了个小玩笑, 林婉送上祝福。

        “也祝你顺利过关。”余华笑了笑, 还以祝福。

        林婉点头笑着,欣然收下来自于余华的祝福。

        互相祝福过后,余华说道:“瑾瑜,真没想到,你会是四中青年救亡组织的负责人。”

        言语透出一丝感叹。

        这是真的感叹。

        眼前的林婉,十八岁担任四中青年救亡组织负责人,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天赋顶尖,是真正的人中龙凤,为了中华而不懈奋斗。

        反观之前后世华夏十八岁的他,emmm……

        有些东西, 不能比。

        “这是组织的信任,当初成为负责人的时候,我一直担心做不好, 生怕辜负了这份信任。”林婉笑了笑。

        “可以的,对了, 瑾瑜,我能不能知道四中青年救亡组织有多少成员,是哪些人?”余华送上大拇指,接着好奇道。

        尽管即将离开四中,但他对于四中青年救亡组织还是极为好奇,毕竟,资料看的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

        “算我在内,总共二十位成员,有赵安元,方玉,周远……。”林婉并没有隐瞒,给出具体人数,以及姓名。

        “赵安元,方玉,周远都是组织成员?”这次轮到余华震惊了,双眼瞪大,有些不可思议。

        方玉和周远就不用说了,太熟悉了,但他最没想到的是, 赵安元竟然也是组织成员!

        赵安元,顶级学霸,前全校第二,现全校第四,联席会之次主席,这位大佬矢志蓝天,怀揣航空报国之梦,想要报考中央航空学院,成为最优秀的飞行员。

        乖乖,这路子太野了,余华怎么也没想到,报考中央航空学院的赵安元会是组织成员,中央航空学院隶属国民政府,地位极其特殊,是全国唯一的飞行院校,属于嫡系中的嫡系。

        马列在上,这是要上演飞行员间谍,还是培育根据地的飞行员种子?

        “安元是四中组织二把手,很早就加入组织了,他要去中央航空学院学习飞行,日后归来,组建属于我们的飞行学校和飞机部队,方玉、周远这些都是老人,各有各的方向,四中青年救亡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发展培育优秀人才,数量约为一百人左右,这样可以为组织提供人才,当然数量并不绝对固定,越多越好。”

        林婉缓缓说道:“如此一来,等数年后,甚至十数年后,组织的发展需求就会有支撑,不会受到限制,或者出现断层。”

        有用之才。

        这是四中青年救亡组织的核心观念,没有侧重获取情报和探查信息,只专精于一点,发展人才。

        有了人才,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厉害……”余华感叹,他的思维和目光还是存在局限,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红色组织,便已经想到以后的事情。

        这是什么?

        这是后世千青计划的翻版,不,或者可以称之为1937年的‘百青计划’?

        味道太熟悉了,难怪,抗日战争末期八路军会呈现爆发式的发展。

        这就是既谋当下,亦谋未来!

        “还想知道什么?”林婉笑道。

        余华摇了摇头,说道:“瑾瑜,组织上能不能给我找一些镍和锰,大概四五十克就行。”

        “镍和锰?没问题,你拿来干嘛?”

        林婉有些疑惑,还是点头应下,虽然镍和锰属于战略物资之一,但在天津城搞个四五十克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林婉有些好奇的是,余华要镍锰材料干什么。

        谷詩

        “搞個试验,有些想法想要验证一下。”余华微笑道,以他的能力,暂时搞不到镍锰材料,唯有借助组织的力量。

        有了镍锰材料,便能造出新型坦克装甲钢的样本,有了样本,才有底气去找约翰·拉贝。

        “试验,厉害……”林婉感叹,她还处于学习阶段,余华这家伙就已经从‘实验’过渡到‘试验’。

        实验是测试已知,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前人的理论。

        试验是探寻未知,通过实际操作探寻新的理论。

        一字之差,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

        余华微笑着,向林婉眨了眨眼睛。

        别克汽车平稳行驶,沿着乡间道路前行。

        上午八点,旭日东升,阳光略微炽热,路面还有一丝凉意,别克汽车稳稳地停在清华园门口,今日是保送生参加入学考试的日子,校门口相较之前,热闹些许,停了不少汽车,福特牌和别克牌最多。

        余华下车,告别车上的杨修和司机,背着装有所有材料的书包,转身迎向阔别许久的校门。

        他已经二十多天没来清华园了。

        看着熟悉的校门,余华面露微笑,从今天起,他就要以清华保送生的身份,成为这座名校的一员,跨越百年时光,他终于完成了后世无数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梦想,考入清北。

        招生办设置在校门口,坐着两位老师,余华上前递交学生证和考试证。

        “你就是余华?”两位老师拿到余华的学生证后,顿时一脸惊讶,抬起头,仔细打量余华。

        “如果没有第二个联考满分余华的话,我应该就是先生口中的余华。”余华微笑以对,作揖行礼。

        “余华同学,欢迎你来到清华园。”两位老师对于余华这礼可谓受宠若惊,脸上涨了不少面子,赶紧起身说道。

        联考状元余华,这可是校长梅贻琦重点强调的报考学生,一旦遇到,必须妥善对待,不得有任何差池。

        紧接着,两人给余华办理相关手续,速度极快,办完手续的余华,告别招生办的两位老师,由清华园工作人员引领,前往本次保送生考场——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是清华园的核心建筑,以往余华由于身份缘故,为了避嫌,不让师父华罗庚陷入麻烦,只去清华西院,从未来过清华学堂。

        清华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地位不及清华学堂。

        到了清华学堂考场,进门,余华就见到了师父华罗庚。

        “来了?”

        华罗庚坐在讲台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手里捧着一本最新出刊的普林斯顿《数学年报》,右手夹着一根香烟,见到余华的身影,露出微笑。

        还是那么熟悉,那么平和自然。

        “学生七科满分,没有辜负教授您的期望。”余华上前,面露恭敬之色,作揖行礼。

        “梅校长昨天特地来找我,还在担心你会不会来,国立中央大学都下场了。”华罗庚放下数学年报,朝着余华打趣道。

        鉴于北平联考含金量,国立中央大学亲自下场争抢尖子生,联考状元余华便是重中之重,奈何余华柴米油盐不进,根本松口,搞得国立中央大学只得无奈放弃。

        “学生当然会来,毕竟师父您是全国数学造诣最高的人。”余华嘿嘿一笑。

        华罗庚失笑摇头:“你这顶高帽子我可戴不起,熊教授和杨教授数学造诣都比我高,你这句话传出去,清华园里又要吵吵闹闹好几天,对了,要不要了解一下国立清华给伱的待遇。”

        “呃……要,没人闲待遇多。”余华笑着说道。

        待遇这玩意儿,谁闲烫手,谁闲多?

        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给。

        “学费全免,每年500大洋奖学金,毕业留校任助教。”华罗庚说道。

        余华听完,有些感慨:“咱们清华果然不一样,给大洋,隔壁北大给法币。”

        别看三个待遇似乎不怎么样,但对比同等的学生,就能知道这三个待遇的特殊之处,光是学费全年就足以令人眼热,更别谈每年固定的500大洋奖学金。

        这可是坚挺的大洋,不是正在下跌贬值的法币。

        真的,隔壁北大想要争抢尖子生,连大洋都不肯掏,只肯给法币,里里外外透出一股抠搜之气。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我的科学时代,小说《我的科学时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的科学时代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1937年的‘百青计划’?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