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TXT下载>>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一百一十章 大婚·花烛TXT下载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一百一十章 大婚·花烛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迎亲的队伍自皇城出发,一路热热闹闹的就朝着魏国公府上过去。

        百姓们早都知道今日就是辽王殿下大婚之日,一早就出来看热闹来了。

        尤其是一个个小媳妇们,最是期待,都说着辽王殿下是星宿下凡,相貌俊美无双,看帅哥谁不喜欢呢?

        一看到骑着高头大马,穿的一身红的朱启过来,小媳妇们都润了,这辽王殿下也太帅了吧。

        朱启那是春光得意,满脸带笑的带着队伍就到了魏国公府,门口早有人安排好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就响了起来。

        虽说明朝时候鼓励恢复汉唐古风,但自宋朝时候朱熹重新定义各种礼仪之后,民间结婚已经渐渐趋近于热闹。

        再加上元朝近一百年的统治,蒙汉融合之下,喜欢热闹也渐渐成为流行的风俗。

        朱启身为现代人,对于热闹自然是没有半点抵触,毕竟老百姓们谁不喜欢热闹呢,尤其是结婚这种事情,印象里就该办的热热闹闹的才对。

        再加上朱元璋本就是农民出身,自是非常喜欢热闹,不会像寻常贵族那样,太注意逼格。

        这就叫一个,与民同乐。

        朱启来到了门口,见到大门紧闭,正想着该不会要自己塞红包吧?

        毕竟都明朝时候了,塞红包的习俗早就很成熟了。

        朱启凑到大门口敲了敲门,就听到里面有很多说话嬉笑的声音,而后就听到徐增寿大喊道:

        “殿下,念诗啊!”

        念诗?念什么诗?这特么的人民代表还没选我呢,我这就要开苟?

        朱启正犯糊涂呢,结果边上的一个内官上来,小声道:

        “殿下,催妆诗您准备了吗?殿下想要何人为贺啊?”

        朱启一愣,而后想起来好像是有催妆诗却扇诗这么一个说法。

        之前太子大哥跟自己提过,说老三文采斐然,就让自己准备这个诗好了,别老用古人的,有点新意。

        据说还是朱元璋的意思,好家伙,连结个婚都要我作诗装逼?

        至于说何人为贺,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主持人,司仪的意思。

        不过这时候的司仪,主要也就念个诗,不需要去大呼小叫的说太多东西,一般都是找有门面的人来当。

        这贺者朱启早就想好了,回身拱手请道:

        “恩师,就麻烦您为弟子的贺者吧。”

        朱启喊得自然是刘基刘伯温啊。

        自从朱启来到了明朝以后,这历史已经改变了很多,比如王保保都现在都没有死,历史上的王保保洪武八年就该意外去世了才对,但现在都还活得好好的呢。

        刘伯温的命运也被朱启改写了,原本历史上的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去世,而且极大可能是被胡惟庸给毒死的。

        不过整个洪武八年,刘伯温都跟在朱启的身边,出征北平,疏通海道去了。

        再加上研发抗生素的功劳,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态度已经温和了许多。

        刘伯温抚着胡须走了出来,笑道:

        “老夫恭敬不如从命,只是这催妆诗,老夫可未曾准备啊。”

        朱启一听刘伯温这话,他刘伯温要是不会作诗,这明朝那就真的没人会作诗了。

        说白了这刘伯温是不想抢自己的风头,不然朱元璋可就要不高兴了。

        朱启见到刘伯温比起以前圆滑不少,虽然不知道为啥会有这种改变,但心里还是非常的高兴的。

        只有这样,把朱元璋哄开心了,才能活得长久啊。

        悟了就好了。

        边上老百姓们一听辽王殿下要开始作诗了,一个个都开始鼓掌叫好。

        辽王殿下的诗才可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目前就两首诗问世,但这两首诗可都是潇湘馆里炽手可热的主打诗歌。

        尤其是那首《花下酌酒歌》,民间的传唱度也是很高的。

        这年头会作诗,那就跟后世会唱歌一样,写得越好名气越大,那就跟明星没啥太大区别。

        朱启现在的定位就跟后世的流量明星一样,走哪都有曝光度。

        大家看到老百姓们这么热情,也是很高兴,内官们则是抬手示意老百姓们安静下来,给辽王殿下一点空间。

        朱启背着手,一脸骚包,踱了几步,朗声念道:

        “当初忍笑画鸳鸯,真个如今拟凤凰。”

        开篇第一句,便已经有了结婚喜庆的味道了。

        他又踱了两步,继续念道:

        “别却群仙拜王母,已闻青鸟报刘郎。”

        第二句一处,仙气缥缈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

        这又是群仙,又是王母,还有神兽青鸟,这结个婚,催个妆的,漫天神佛都来给面子啊?

        而且这诗词还非常的通俗易懂,老百姓们一听也都明白,可谓是朗朗上口。

        不用说了,以前那些用烂掉的催妆诗,可以换一下了,大家以后都直接用辽王殿下的催妆诗好了。

        这诗词念完了以后,面前的魏国公府的大门很快打开来了。

        一群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就从门里面冲了出来,笑着大声的喊着。

        一个个的喊的都不一样,朱启就听到了一些什么:

        “吉日良辰喜洋洋,铺床铺的子孙塘。”

        “福来都是五,喜到必成双。”

        “给糖给糖!”

        好家伙,给糖两个字可以说是非常的直接了,不过孩子们说的喜庆,朱启心里也高兴。

        身后的李景隆,李祺,朱棣等人,早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糖果点心了,这个时候一个个的都开始发了出去。

        过了小孩子这关,还有一群妇人们拿着棍棒在院子里等着呢。

        这些就是著名的杀威棒了。

        虽然朱启是王爷皇子,但这些习俗礼节还是有的,但真要打朱启还是不太可能的,这些棒子大多都是特制的,棉花填充,用布缝好。

        朱启笑嘻嘻的带着一群人进了屋子,那些妇人们对着朱启和身后的朱棣等人,就劈头盖脸的,一边笑一边打了下来。

        当然也就是做做样子,大喜庆日子,不能真的去打人的。

        而在屋子里的徐妙云,此时已经穿戴整齐,也盖上了红盖头,被一个婶婶搀扶着走到内堂。

        内官领着朱启走到屋内,大家也都赶紧跟着过去。

        就见到老岳丈和岳母都已经在内堂等候着,在那边坐着,边上还放了四杯茶。

        这当然就是敬给父母的茶水了。

        刘伯温既然已经当了贺者,此时自然也负责主持起来,就说了一些吉利话,念了一首孝敬父母的诗词。

        有人给朱启和边上的新娘徐妙云送上茶水,两人一一送上,徐达和夫人也是笑脸盈盈的喝完,又说了一些场面话。

        而后就是接新妇人回家了。

        朱元璋让朱启将皇城当做新房,这回家自然是接回去皇城的。

        领着徐妙云上了花轿,朱启也是跨上高头大马,队伍又是吹吹唱唱的一路朝着皇城而去。

        沿途上百姓们也是跟着又蹦又跳,有学问的就喊两句诗词,不会的就说些顺口溜打油诗。

        孩子们跟着边上,有些胆子大点的摸一摸禁卫军的甲胄,自然也不会被怎么样。

        朱启那是一路摆手,嘴巴都快笑僵了,可算是明白游街示众是个什么感觉了。

        回到皇城之中,男方接了新妇人回家,自然也是规矩良多。

        首先就是门口放了一个好几样的东西,最前排都是马鞍,跨过去意味着平平安安。

        第二个是火盆子,跨过去意味着红红火火。

        第三个就是一大堆的布袋子,走过去就意味着传宗接代。

        反正大喜日子,干啥都要喜庆。

        到了婚礼仪式的现场,朱元璋和马皇后早已经盛装准备,坐在位置上等着了。

        而就在朱启拉着徐妙云进门跨各种东西的时候,徐达和其夫人,也早早就已经到了现场,此时就坐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边上。

        当然了,虽然朱元璋喜欢民间的习俗热闹,但皇帝与臣子的尊卑还是要分的,徐达和其夫人,做得是小一些的偏坐,自是不可能和皇帝皇后坐在一齐的位置。

        仪式的部分倒也不繁琐,就和现在的复古婚礼差不多的流程。

        合卺,双杯彩丝连足,打同心结自是不必多说。

        最后一步结发,两人将各自的头发放入香囊之中赠送给彼此。

        而后有个内官高喊送入洞房,朱启便拉着徐妙云的手,朝着洞房走去。

        其实也就是朱启平时睡觉的那个寝宫,这个时候也打扮的红红火火,充满喜庆的气息。

        正要关上房门呢,朱棣过来一把就将朱启给拉住了。

        朱启一愣,就听朱棣说道:

        “三哥,愣着干啥,喝酒去啊!”

        啊?神特么的我不洞房吗?

        要是放在汉唐时候,自然是没有后面那么多酒席的事情,但这可是明朝。

        婚礼习俗早早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娘一个人在新房里等着,新郎要出去喝酒酬客的。

        朱启虽然很想赶紧跟徐妙云你侬我侬,但朱元璋可是宴请了百官来同贺的,朱启这才捏了捏徐妙云的手,小声说道:

        “丫头,等我回来啊。”

        徐妙云蚊子哼一样的嗯了一声,而后点了点头。

        朱启正要走,就听身后的徐妙云又蚊子哼了一声:

        “少喝点。”

        朱启嘿嘿一笑,那能喝多吗,今晚可是洞房花烛夜啊,喝醉了还怎么洞房花烛啊?

        喝酒这种事情,朱启那是太难受了,前世虽然是漫画家,但无论是大学时候,还是考研后出来工作,酒桌都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想朱启这个年龄段的,那从小到大都离不开酒桌文化。

        不过穿越之前,听说新一代青年,已经不屑于继续酒桌文化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朱启一来到前面,百官们看到新郎官过来了,一个个的纷纷过来敬酒祝贺。

        朱启也是来者不拒,一杯杯的喝了起来了,小杯子还不行,还不要大碗喝酒!

        就瞧见辽王殿下抱着酒碗,异常豪迈,那酒水就跟不要钱一样往衣服里面倒。

        那朱启的演技绝对是高超无比的,嘴巴灌着,还一边往外吐,喝了半天就光尝到酒的味道了。

        这边把该敬的酒都敬完了,朱启二话不说往酒桌上那么一趟。

        徐增寿立马搀扶起了朱启,说道:

        “哎呀,殿下你怎么喝的这么醉啊,赶紧回去休息休息吧。”

        朱启红着脸啊,东倒西歪的向朱元璋告辞,朱元璋也喝了不少,此时红着脸哈哈大笑,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还是马皇后比较清醒,让朱启赶紧回屋休息吧,也忙了大半天了。

        朱启这才赶紧在徐增寿的搀扶下离开,到了门口徐增寿就松开手了,笑着说道:

        “殿下,你赶紧进去休息吧。”

        他哪里看不出辽王殿下是在装醉呢,不过看破了不说破,他扭头赶忙就走了。

        朱启闻着自己一身酒味,也知道这样进去肯定不合适。

        跟内官说放点水洗洗澡,便到隔壁房间去了。

        一番洗漱之后换了一声衣裳,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洗澡最快的一次吧。

        而在旁边的大厅里,还能够听到臣工们饮酒说话的声响,看来这周喜宴要吃到很晚了。

        不过跟咱没啥关系了,春宵一刻值千金啊。

        朱启走到了房门前,先是轻轻的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悉悉索索的动静,朱启这才轻轻地推开房门来。

        镂空的雕花窗桕上映着大红灯笼的烛光,淡淡的竹香充斥布置精美的房屋。

        一张轻纱柔软的大床,摆在靠墙的地方,一身凤冠霞帔的徐妙云,紧握着双手,戴着盖头坐在床上。

        只是盖头看上去有点凌乱,显然是刚刚匆忙戴上的。

        虽说这新娘要戴着盖头在房间里等,但徐妙云要是能耐得住性子一直坐着,那朱启才觉得奇怪呢。

        朱启轻轻的走到了徐妙云的边上,挨着徐妙云慢慢坐下。

        就感觉到徐妙云身子微微有些颤抖,看上去很紧张的模样。

        朱启伸手轻轻握住徐妙云的手背,就听到徐妙云的呼吸似乎沉重了些许,朱启这才轻声道:

        “娘子不用怕,是我。”

        徐妙云轻轻点了点头,又是蚊子声一样的哼了一下。

        看到徐妙云如此紧张,朱启就知道接下来得靠自己了。

        他先是双手先开了徐妙云的大红盖头,就瞧见十六岁的姑娘坐在自己身旁,美目流盼,桃腮带笑,凤眸潋滟,唇若点樱,引人无限遐想。

        徐妙云头低的更低了,脸色就像那天际晚霞。

        朱启放下罗帐,轻轻搭在了徐妙云的肩膀上。

        罗账内,两个人儿慢慢躺下。

        至于后事如何,有诗云:

        “真还是,两情鱼水,并颈鸳鸯。

        登科人道无双。问小底何如大底强。

        幸洞房花烛,得吹箫侣,短檠灯火,伴读书郎。

        办苦工夫,求生富贵,要折丹枝天上香。

        来秋也,看载膺鹗荐,载弄之璋。”

        ——————

        (恭喜辽王殿下从少年晋升为男人了!撒花ヽ(°▽°)ノ)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小说《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一百一十章 大婚·花烛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