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我要做太孙TXT下载>>我要做太孙>>正文 第334章 归东宫(求月票)TXT下载

    我要做太孙:正文 第334章 归东宫(求月票)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对于朱元璋已经订下的政令,朱允熥并不准备多加改动。

        现在自己虽然被立为皇太孙,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羽翼,尤其是在地方上,更缺少自己人。

        做皇帝不仅仅要在朝堂上安插自己人,在地方上也要有自己的支持者,天下才能坐得安稳!

        否则政令连京城都出不去, 谈何治理天下?

        所以现在还不是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只能进行精修细琢了。

        朱允熥接着说道:“朝廷的田税本来就不算高,还给他们免除一定的数额,如果他们还不知足,那就太贪得无厌了!”

        《明史》记载:“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 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 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 没官田一斗二升。”

        “没官田”就是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官田。

        田税宋朝是每亩一斗,元朝是三升,明朝的田税官田比元朝多了二升,民田和元朝规定差不多,比起宋朝轻多了。

        从赋税的角度讲,明朝初期还真是轻徭薄赋,休生养息。

        “还有关于朝廷的税收,盐税今日暂且不谈,只说市税和关税,齐泰,你来说吧。”

        “属下遵命!”

        齐泰站起身来说道:“大明的商税一般分为两种,就是市税和关税。”

        “朝廷规定对于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对于舟车载运自己货物、农用之器、小民挑担蔬菜、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常用杂物、铜锡器物等,也一概免征。”

        关税又称“通过税”,是指在商人比经交通要道设关立卡,征收通过税。

        齐泰又说道:“市税基本上按三十取一和“凡物不鬻于市者勿税”的原则征收, 取三十税一的商税。”

        “不过征收市税比较困难,百姓以钱财交易, 或者以物易物,无法准确核对数目,所以民间多有漏税者,征收也非常方便。。”

        对于商业税收来说,首先就是运输货品税和库房存储税等。

        工税是采矿业、造船业、军工、织造、窑冶、烧造、造纸等手工业。各地货商的货物在“塌房”进行储存时。

        收取税钱三十分之一,中介费三十分之一,存储费三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

        不过这是对于大商人来说的,一般的小门小户没有这么大规模。

        朱允熥说道:“既然市税不容易征收,那就不要再按照收入多寡来征收了!”

        “每家市肆根据规模大小,所经营品类的不同,征收定额商税,每开一家就收一家的税,清楚明白!”

        不要说在古代,就是现代社会一些商店的经营额是多少也难以统计。

        各种偷税漏税的情况层出不穷,根本就成为烂账,就算想征收也没有办法。

        郁新试探着问道:“殿下,以前的是市肆是不收的……”

        傅友文反驳说道:“以前不收是因为不鬻于市,现在各地有很多的商户,市肆也越发繁盛,也该征收他们的商税了。”

        要知道现在的商税不包括市肆,而是到了明仁宗洪熙元年施行钞法,商市从门摊向市肆发展,才课税于市肆门摊。

        郁新点点头,时过境迁,户部收税的对象也要跟着改变嘛。

        不过他又问道:“殿下,是所有的市肆门摊都要收税吗?”

        “不错!”

        朱允熥肯定的回答说道:“不论官私,一律缴税!”

        始于明仁宗洪熙元年正月,为推行钞法对两京以贩卖为主的蔬菜果园不论官种私种,一律征税,对塌房、库房、店舍等贮货者亦开始征税。

        既然朱老四的儿子都能官营和私营,征收赋税,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到宣宗宣德四年,市肆门摊税推行于三十三个府州县,税课也增加了五倍。

        明朝商税那是一大漏洞,就算到了顶峰的时候也才四五十万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人偷税漏税!

        “户部要睁大了眼睛,绝不允许任何人漏税!告诉各省的清吏司,何处的税收征不上来,或者出现胡乱征收,本王就让人脱了他的官服,砍了他的脑袋!”

        “是!臣等遵命!”

        朱允熥继续说道:“此外还有关税也要理一理,如果不清不楚,那就给人上下其手、贪赃枉法的机会!”

        看着众人,吩咐道:“陆地上有关卡,能够收税,水道同样能够通行经商,可是现在却没有设立关卡,这实在说不过去,我意在长江水道,以及京杭运河,设立钞关。”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面露惊讶。

        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朱允熥就接着说道:“分别设立临清钞关,济宁钞关、徐州钞关、淮安钞关、扬州钞关、上新河钞关。”

        “长江水路则设立湖广的金沙州、武昌、江西的九江、以及苏州、杭州四钞关。”

        在水道上设立超关,开始于朱叫门的老爹宣德皇帝。

        宣德年间开始在水道上设立关卡,征收船料费,按船之大小长阔,定其税额。

        神宗万历年间以后,为了增加收入,关卡增多了起来。

        景泰、嘉靖、崇祯都有设立钞关,征收过往船只的赋税。

        对于征税,户部的人都很熟悉,根本不需要多加解释。

        郁新愣愣的问道:“殿下,设立的这些钞官,所征收的钱财……应当是归到户部吧?”

        朱允熥瞪了他一眼道:“你们户部以前只在陆地上征税,何曾想过水路?现在本王提出来,你们又眼红了!这是何道理!”

        郁新急忙说道:“殿下,之前没有征收,是因为朝廷还没有设立水路钞关而已,现在既然要设立,那肯定是要归到户部的。”

        “怎么,你们户部这是想摘桃子啊!”

        众人顿时傻傻的看着皇太孙殿下……

        你们户部……

        殿下,用得着分那么清楚吗?

        郁新没有办法,向齐泰投去求助的目光,

        齐泰只好说道:“殿下,无论是何处征收,都是朝廷的举措,收上来的钱也应当归到国库里面呀。”

        朱允熥反驳说道:“今日要不是本王提出来,你们去哪里征税?既然本来就没有,那就不要多想了!”

        齐泰行了礼道:“殿下,即便是这几年不收,以后也会征收的……

        “那就等以后再说吧!”

        是归到国库,还是归到内库,确实是一个值得掰扯的问题。

        不过,他们既然反对,那就拖着吧!

        郁新却不敢拖,“殿下,既然要开始征收,总要有个章程,这不明不白的,底下的官吏也为难呀,以微臣之见还是补充国库为上……”

        拖延日久,这问题就解决不了了!

        到时候肯定会被殿下收入囊中!

        朱允熥看了一眼铁铉,铁铉也是一脸为难,只好低下头装做没看见。

        同样低头装作鸵鸟的,还有暴昭。

        一旁的瞿陶见状,急忙解围说道:“既然是殿下提出来的,那都应该归给殿下,你们这么争抢,是何道理。”

        郁新反驳说道:“这不是争抢的问题!而是原本就应该归到国库里面,不该成为殿下的私有啊……”

        朱允熥手一挥,有些蛮不讲理的说道:“我不管,水路钞关就应该归到东宫!”

        什么样的收入需要归到国库,什么样的归入内库,就连朱元璋都在和朝臣们掰扯,别说自己了。

        这倒不是说朝臣有什么私心,而是正当的争执。

        而且朝臣们也不得不争,因为皇帝总会想方设法的增加自己的收入,让自己的小金库充盈起来,方便自己随心所欲的做事。

        可是朝廷也有各项的支出,各种的预算,不能任由皇帝胡来呀。

        而且不争的话,这次让皇帝得逞了,下次就难做了!

        所以几人便开始了激烈的辩论,当真是热火朝天,唾沫横飞!

        最后几人没有办法,只好采取折中。

        齐泰无力的说道:“殿下,水路钞关所有的税收,户部和东宫各占五成,这是我等最大的让步了……”

        朱允熥撇了撇嘴,嫌弃的说道:“五成而已,就这么点儿钱你们户部也要如此争,

        各位,你们是朝中的重臣,怎么能够像街市上的泼妇那样,为了一点苍头小利就争执不休……”

        “可不要沾染满身的铜臭啊……”

        一句话说出口,瞬间就像往他们口中一只死苍蝇!

        郁新、傅友文和齐泰、铁铉等人满脸黑线……

        我竟无言以对……

        我们竟然还被嫌弃了?

        殿下,这跟铜臭味儿没关系吧?

        再说了,这可是您和我们争的呀!

        本来就应该归到户部好不好!

        您这是无理讲三分啊!

        好吧,您是主上,我们闭嘴行了吧。

        为了这个公事再怎么争执都没有问题,可现在公事已经谈完了,就算是殿下责骂,他们也不敢还口啊!

        “所有的钞关都要由户部派人管理,每一笔账都要记得清清楚楚,除了普通百姓寻常过往之外,无论是谁都要收税!”

        “就算是皇亲国戚,各地藩王,也在纳税!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孤管不着,可是出了封地,该交的钱就得交!更别说别人了!”

        “绝不能有任何贪腐,要是被我查出来,哼哼!户部剩下的那五成,也得归到东宫!就算你们的赔偿了!”

        众人也只能摇头苦笑,

        碰上这么霸道的殿下,谁能有什么办法?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我要做太孙,小说《我要做太孙》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做太孙正文 第334章 归东宫(求月票)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