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正文 第772章 稳步替换
现在官吏大力提升工资待遇,你们不好好干,我立马换人来干。
诸臣一听,王爷你真是阴险,这不是锦衣卫那一套吗。
锦衣卫下去查问题,也没说一定要查出问题啊。
“可用地方查军队,军队查地方,或湖广查江西,江西查湖广,相互错开,各地越地而查,总有办法,查出问题。”
“当然,只要下面人认真做事,尽心尽力完成朝廷的旨意,再怎么查,也不会有问题。”
其实就是相互监督,但在古代基层,没有党派竟争,那怎么办?就用其他办法,来搞相互监督。
丁毅又道,比如他最重要的重新量田,先由当地吏员丈量一遍,得到数据后。
丁毅会派当地驻军再去量,两者误差超过一百亩,当地官员吏员皆斩。
众臣脸色大变,狠,镇北王真是狠。
谁还敢隐瞒粮田。
但这还没完,每年重新丈量一次,上报新数据,因为丁毅要求尽量的多囤新田。
每年朝廷还要派人抽查,各省各府都要抽出一县再重量。
若误差太大,当然也是斩。
这些政策都要贴到各县府大门外,白纸黑字,贴上一年,让所有官员和吏员天天看着,牢记在心。
马士英这时颤声道:“重新量田,当年张居正就干过,江南反应尤烈,若士绅们再反对?并阻挡,该如何?”
“杀。”丁毅没有犹豫,厉声道:“江南士绅有多少人?十万有没有?本王派两万大军,一人杀五个,够不够?”
武英殿里顿时一片安静,所有人都感觉到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
诸臣面无人色,瑟瑟发抖,很直观的感受到丁毅改革的巨大勇气和力量。
这也是张居正无法完成的事情。
张居正办不了,因为他手里没有兵。
也不知过了多久,“南京城里,好多开国功勋--”吕大器沉声道。
这些开国功勋家里,不知有多少粮田,从不纳税。
“明朝都亡了,还那有开国功勋。”丁毅冷然道。
诸臣面面相虚,王爷你不要这么嚣张好不好,含蓄点啊,大伙还是要面子的。
但大伙其实心里挺爽的。
他们的田都要被没收,这些功勋贵族家里,那个不是几万几十万亩。
像明朝开国国公徐达家里,就是南京勋贵,粮田无数,肯定第一个要倒霉。
眼前这几个人,当然都会幸灾乐祸,乐于看到。
“诸位都是朝廷重臣,家中粮田最好不要超过一千亩,以为表率,大明都差点被贼兵灭了,你们应该明白,再多的钱和田,也没有国家安定,生活平静来的重要。”丁毅语重心长道。
众臣若有所思,丁毅最后的话,他们皆由感触。
吕大器这时道:“县府吏员这么多,朝廷支饷的压力很大啊。”
他是户部尚书,一直在想着有没有钱,能不能支付这件事。
“本王都算过,只要重新量田,没有天灾,收得税赋,完全没问题。”
他在山东有经验,田税加商税,这些人是养的起的。
“各县官员也就二十个不到,以后肯定会增加,加上吏员三百,算三百五十。”
“每县饷粮,加上补贴的伙食费,大概在两万石左右。”
“一县粮田为二十万亩计。”
“亩产两石,税二成即为八万石,用掉两万石,还能上交朝廷六万石。”
“且大部份县粮田不止二十万石。”
“每县还有商税,仅堵坊和红楼的商税,每县也能收数万银。”
“少数田少的县,由朝廷补给,总体来看,肯定没有问题。”
从丁毅分配的吏员数来看,一个县只要有五万亩田能准时纳税,并能收起来,田赋就能达到两万石,就能养起全县的官吏,有五万亩以上,田赋还能有多余的上交中\央财政。
而此时的大明朝一共有一千一百七十一个县。(府州等没算)
明朝按缴纳田赋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县6万~10万石,中县3万~6万石,下县小于3万石,田赋和人口成正比,明朝的上县至少两三倍于下县。
这什么概念,就是原先明朝纳税,八成以上的县,田赋都在三万石以上。
按这税赋算算,八成以上的县以前就能供养的起丁毅现在的官吏,还能多余。
而以前,可是有好多田都没有算在收税里面。
这样看看是不是明朝很有钱?
咱们再看看明朝以前的田赋。
洪武二十六年明朝田赋达到三千二百多万石,太祖宣布新垦田地永不起科。从此明朝田赋基本就稳定在了三千万石的水平。
永乐年间由于安南的并入曾经达到过三千四百万石,不过保持的时间不长,明朝放弃安南后又回落到三千万石。
宣德时期,由于江南地区抗议田赋太高,不断地故意拖欠赋税(江南地区税高是因为朱元璋报复当年江南民众过于支持张士诚),朝廷内众多官员也支持减免,宣德皇帝下令减免江南赋税三百万石,帝国的田赋的基准就降落到了二千七百万石,直至明朝覆灭。
明亡时,按标准田赋就有两千七百万石,可是崇祯每年手上可用最多两三百万石,十分之一都不到。
也就是说,崇祯的的帝国一年也要开支到两千五百万左右。
丁毅现在每县两万石,一千多县,也就花费到两千多万石,加上府州和京城官吏和军队,估计最多五千万石就顶天了。
而明朝时全国收税田不足一半,计算的产量是每亩1.3石。
丁毅大面积推广土豆红薯,并且着重水利沟渠建设,看重农业生产,将来产量每亩两石甚至三石都不会有问题。
加上税田大帐增加,一年开支五千万石,完全没问题。
至于大明朝现在有多少田,历史上各有说法,有说七八亿的,有说十一亿的。
丁毅现在也没全统计起来,按1502年明廷统计为835.7万顷。
按前两年崇祯征饷来看,又不一样,当时崇祯征饷一千多万两饷银,朝廷是按七百三十万顷面积为基数算,那大概为七亿亩出头。
但征饷田地不包括大量勋贵和宗室、缙绅、官员的田,实际数据肯定远远超过七亿。
所以丁毅的打算是,前期以田赋来开支全国,商税则是上交中\央,后期田赋除了开支还有多余上交中\央,这样国库就会越来越富。
吕大器看完后,犹豫下,还是道:“按王爷山东的例子,全国养这么多官吏和兵马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若遇天灾,田赋失收,如何处之?”
意思是,要是天灾,收不上粮,官吏们的粮,你怎么发?
“所以要官员们勤勉,不要只会死读书,要懂的精修水利,善种田粮,引导百姓做好抗灾准备,决不能出现以前崇祯年间失收,绝收的事情,你们治天下可以,种田这块,还得靠本王的东江镇。”
几位尚书一脸尴尬,但丁毅说的没问题,论种田,他们真不行。
现场唯一能种的就是张慎言,跟着卢升像学过,可肯定也比不起丁毅的人。
王铎想了想,道:“全国官员提升俸禄的事,老臣觉的还能再缓一缓?”
吕大器顿时瞪着眼睛看着他,缓个毛啊,我家里都没米开锅,没钱买新衣。
“王尚书有何高见?”丁毅笑道。
“可先发出风声,让天下的官员支持王爷,等天下大定时再开始,现在天下未定,战火纷乱。”王铎眼珠转着,说道:“田赋都收不齐不说,官员们也都不知道自己为谁办事呐。”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你丁毅现在提升俸禄,大伙还认为是大明朝干的。
这好事不能让大明朝占啊。
这得让天下官员都知道,这是王爷您的决定。
更何况,先发出风声,官员们就有了盼头,到时所有官员,都巴不得王爷您赶紧上位。
王铎这马屁拍的真好,丁毅当然早想到这点了,而且现在田赋都没收起来,那能这么发,这样发不要心痛死。
但他故意自己不提,果然,王铎还是提了出来。
“王尚书说的有道理,可徐徐图之,咱们现在,也不缺吃喝嘛。”马士英马上跟着道。
其余众人纷纷点称是,只有清官吕大器不爽。
“吕部堂钱够用吗?需要的话开口。”马士英这时陪着笑。
“不用,够用。”吕大器一口拒绝。
当下丁毅与诸臣议定,先发出风声,画个大饼,拉拢人心,也促使各地,加快执行朝廷政策,重新量田,征收田税和商税。
东江镇有军将也曾问过丁毅,为何不一下子清扫大明这些官员,大明的官员有几个是好的?
事实上明末还是有很多好官的,决不能一刀切,而且现在丁毅的前期大量事情,比如量田、募兵、修水利等,有当地官员配合,会干的更快,更容易。
丁毅的计划就是稳,慢慢用自己的人,替换原来大明的人。
一定要稳妥和顺利,尽量减少冲突,不用到处派兵镇压。
天下已经乱了够久,老百姓好不容易过上平定的生活,丁毅没理由再弄的更乱。
当晚丁毅与诸臣说了很多,因为大家喝了酒,又知道要加薪,所有人心情不错,相互间也亲近了许多。
几位尚书感觉和以前与崇祯相处,完全不一样,非常轻松,也不用担心丁毅突然发火什么的。
最后诸臣走时,吕大器走出武英殿,看向对面文华殿和东宫方向,一脸愁容。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