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明末之席卷天下TXT下载>>明末之席卷天下>>正文 第740章 从来不听朝廷号令TXT下载

    明末之席卷天下:正文 第740章 从来不听朝廷号令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镇北伯兵马众多,他也有所耳闻,但至少镇北伯的各位大将,已经被提为总兵,朝廷还指望他们能相互猜忌,现在听许必成的意思,天津总兵,蓟镇总兵,山东总兵,登莱总兵等各地总兵,都还是丁毅的人。

        但这还是小事,丁毅若有心入卫京师,现在叫齐四镇总兵,绝对可以和李自成一战。

        但丁毅的意思,并不急着和李自成打。

        谢志良低头不语,陷入沉思。

        历史上他先赴京师,然后京师陷落,又赴江南,接着又到福建,到处扶明,谢志良绝对是大明忠臣。

        他犹豫了好一会,终于抬头问:“为何不现在不叫各路总兵,快马加鞭入京护卫?”

        “论打仗,镇北伯从来没有输过。”许必成缓缓道:“你是统兵大将,我觉的和靖粤伯能谈的通。”

        “现在五十万贼兵在山西,准备从山西进入北直隶,若是按朝廷要求,镇北伯各部兵马从四面八方,匆匆忙忙的入卫京师,必然败多胜少。”

        “打仗不是儿戏,那些庙堂的文臣一窍不通,胡乱指挥,大明之前打了多少败仗?”

        “镇北伯打仗没输过,就是因为从来不听朝廷号令。”

        “更何况,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各部都在筹集粮草,想和五十万贼兵决战,并且把他们一击而溃,一定要选好决战之地,准备埋伏的兵马,再三小心,不能犯错。”

        许必成这种话和蔡懋德说未必有多少效果,他肯定叫着让丁毅集合所有兵马来打贼兵。

        但是和统兵大将谢志良说就可能有用。

        谢志良想想也有道理啊,大明朝的皇帝和内阁大臣们都喜欢乱指挥,特别是辽东战事,这也使得之前明军与建奴大战几乎屡战屡败。

        只有丁毅,从来不听朝廷号令,却是屡战屡胜。

        打仗,还得按丁毅的来。

        想一战打败五十万贼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太原总兵谢志良也被许必成成功忽悠了。

        巡抚蔡懋德还是不肯走,要留下来守太原。

        许必成也不和他多比比,上去一巴掌直接打晕,叫人抬走。

        接着谢志良先派人护送巡抚蔡懋德和文官前往大同,然后按照许必成所言,把太原的粮草全部带走,最后走时有五千兵马、五千精壮农夫,近万百姓,一路逃往大同。

        许必成忽悠成功了太原两个重要人物,但到代州时,忽悠失败了。

        山西这时还有一个总兵,就是山西总兵周遇吉。

        此时他正驻在代州。

        周遇吉京军出身,也是明末为数不多的良将之一。

        当然,这时的明末,只要敢和贼兵和建奴打的,就能称良将,何况周遇吉还曾以少击多,打败过清兵。

        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季,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官,赴任之后,他淘汰老弱残兵,修缮兵器,加强练兵,积级备战。

        此后,明军在与农民军的几次关键战役中屡遭惨败,主力丧失殆尽,失去了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动权。

        去年冬季,李自成攻占陕西,准备取道山西进攻北京,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当时北京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黄河之后,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

        周遇吉见到熊通后,怒斥道:“我受国家的厚恩,怎么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统兵两千,不去杀贼,为什么反而要做说客?!”周遇吉怒斩熊通,将首级送往北京,以显示自己效忠明朝的决心。

        丁毅知道他也算是个明末少见的良将,想救他一命。

        许必成把太原的人马忽悠到大同后,又快马加鞭,还带着丁毅的亲笔信来找周遇吉。

        他当然还是一样的套路,劝周遇吉放弃代州,退向大同。

        周遇吉勃然大怒:“若不守代州,贼兵必长驱直入京师,若守住代州,贼兵必不敢入京师,镇北伯若真有心报效朝廷,当派兵前来,与我一共镇守。”

        周遇吉可不是蔡懋德,那这么容易被忽悠。

        李自成就是打下太原,想去京师,肯定也要把代州打下来,不然代州的明军,随时可以过来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和后路。

        文官蔡懋德不懂军事,周遇吉当然懂。

        许必成一看,得了,这就是丁大人口中的大明忠臣。

        丁大人有句话很经典啊,明末的时候,忠臣们很难为我所用,但是像高起潜,骆养性这样的人,一定要好好保护,为我所用。

        他当然心中敬重这样的大明忠臣,可双方立场不同,也没什么好说的。

        许必成又好心劝了几句,周遇吉反劝他让丁毅出兵代州,夺回太原,守住太原就是大功。

        两人最后不欢而散,但一天之后,谢志良的兵马,把从太原卸下的几十门火炮,派人送到宁武关。

        周遇吉大喜,只是谢志良送到宁武关,没送到代州,让他觉的有点奇怪。

        二月初五,李自成兵马到太原城下,太原已经没有守军,不战而下,李自成甚喜。

        城中晋王求降,这家伙和原历史上一样,不敢走。

        因为明朝有规定,宗室不能离开驻地。

        你看人家庆王就很能跑,榆林宁夏两地跑。

        李自成抄了晋王的家,果然如周遇吉所说,并没有派兵长驱直入往北直隶,代州就在太原边上,肯定是当钉子一样要拔掉。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兵马到了代州城下,先劝降,不果,然后开始攻城。

        大概是前面平山西各地和陕西各地有点痛快,加上太原也是不战而下,李自成有点飘了。

        结果一打起来,发现这里是块硬骨头。

        双方大战十几天,贼兵死伤上万余,代州城依然没打下。

        这战是把李自成打出一身冷汗,因为之前他十几天,连平陕西和山西,一路顺利的不得了,没以在一个代州就被挡了十几天。

        这要明军每个城都这么守,他何年何月才能打到京师。

        好在这时周遇吉也有点顶不住,因为兵少粮少,只能退向宁武关。

        周遇吉一走,代州官员立马就降了。

        李自成又带着兵马进逼宁武关,还给周遇吉下通牒,五天内不降,攻破之后,必屠城。

        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宁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间建筑关城,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骑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但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以山西孤旅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宁武关地势险要,而农民军又志在必得,此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惨烈。

        原历史上,周遇吉先用火炮猛轰,打到弹尽火药绝,仅用火炮就让农民军伤亡上万人。

        这次丁毅故意让谢志良又送他几十门火炮和大量火药。

        周遇吉火炮更猛,李自成又打了十数天,打到三月还没打下,部下死伤两三万,损失惨重。

        李自成又和历史上一样,被重挫了士气,不想打了,打算绕过。

        所以说李自成这种人成不了大事,遇到挫折就想退缩。

        又是他的部下纷纷劝他,特别是王卫国极力要求再打,王卫国道:“明军火炮总有炸膛之时,火药也有用尽之时,我们五十万大军打不下小小宁武关,让其他明军看到,到时纷纷仿效,每城死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打到京师?”

        “当攻破宁武关,尽屠之。”

        众将纷纷大叫,要屠之。

        李自成想想也是,咬咬牙,决定再攻。

        双方接着又打,周遇吉用兵也很有一手,历史上的招数都用尽。

        火炮和火药很快用尽,他带兵肉搏,率数千兵马突然冲出城,农民军再次大败。

        晚上,周遇吉又选200名勇士,从城墙上下去,夜袭农民军,农民军营地一片混乱,又败。

        李自成被周遇吉打的焦头烂额,直接撤军二十里,远远的围着宁武关。

        来啊,有本事你再来袭营,李自成把兵马撤出二十里,准备长期围困宁武关。

        此时已经是三月份。

        远在榆林的严雄,这时大败袁宗弟,消息还没有传来,传过来后,李自成也没空理那么远的事。

        周遇吉在宁武关一共守了近二十多天,还是没有等到援兵。

        当然,此时山西和北直隶所有能打的明军,都是丁毅的,自然没人来救援。

        周遇吉没办法,后面连粮食也没有了,于是和历史上一样,准备诈降。

        李自成这货又信了,派了一万多人过去接降。

        结果刚进城就被堵住,周遇吉放下门匣,把这进城的一万多农民军又干了。

        这把李自成给气的,他也来了小脾气,老子就是不去京师,也要把这宁武关给打掉。

        李自成也集中刚从代州抢来的大炮,猛烈轰击,终于轰塌了宁武关的东城墙,全军一涌而入。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明末之席卷天下,小说《明末之席卷天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明末之席卷天下正文 第740章 从来不听朝廷号令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