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科幻小说>>走进不科学TXT下载>>走进不科学>>正文 第二百九十二章 爱因斯坦已退出群聊(9.8k跪求月票啊!!!!)TXT下载

    走进不科学:正文 第二百九十二章 爱因斯坦已退出群聊(9.8k跪求月票啊!!!!)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餐桌上。

        小麦原先正在偷偷摸摸的吃着水煮鲈鱼呢,整个人被花椒给麻的有些怀疑人生,斯哈斯哈的跟在念蛇佬腔似的。

        听到徐云这番话后他连忙放下了筷子,飞快的拿起蛋奶酒咕噜一大口,压了压味儿。

        做完这些,他才开始思考起徐云的问题。

        “未来的计划啊”

        只见他轻轻挠了挠头,看着徐云说道:

        “罗峰先生,我原先的打算是先拿到奖学金,毕业后争取留校当个助教,积累点经验。”

        “等资历足够了就回苏格兰做个教授,三四年内把家里的债先还掉,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机会成个家什么的。”

        坐他对面的老汤敏锐的注意到了一个词,不由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

        “原先的打算?现在你改主意了?”

        “”

        小麦微微颔首,沉默了几秒钟,眼中浮现出一丝迷茫:

        “改主意倒是算不上吧就是有些不知道该选什么。”

        “这些天法拉第先生其实有找过我,提出了想收我做研究生的想法。”

        “可读研是需要时间的短则两年,多则四年,这样一来我家里的债就难还了。”

        徐云轻轻看了他一眼。

        小麦的父亲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虽然是个律师,但十多年前为了救治小麦母亲的肺结核,他几乎将积蓄耗了个精光。

        但遗憾的是,小麦的母亲最终还是去世了。

        后来他爹老麦做面粉生意又大亏了一次,在外头欠了一大笔钱。

        具体金额徐云不知道,但历史上的小麦足足花了八年时间才帮忙着把这笔钱还清。

        因此一直以来,小麦的钱包都不太鼓。

        小麦之所以会在1856年回苏格兰到马里沙耳学院任教,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他们给的太多了

        当时剑桥给小麦开出的工资是一周45英镑,也就是月薪18英镑,折合现在的购买力大概16万月薪。

        格拉斯哥大学给的则是试用期周薪5英镑、转正期7英镑。

        而马里沙耳学院嘛

        一口气开到了12英镑的周薪,也就是一个月48英镑。

        这就像后世华夏、中东、老鹰大联盟重金挖人一样,靠着钱多挖人。

        后世有些人认为小麦在马里沙耳学院蹉跎了四年时光有些浪费,却忽略了小麦急需钱的窘境。

        科学家也是人,也是要恰饭的。

        如果说涉及到国家层面或许还能靠着觉悟和信念去支撑,但个人事业就无疑要现实很多了。

        随后看着有些迷茫的小麦,徐云将叉子放到桌上,问道:

        “麦克斯韦,如果不考虑债务问题,你愿意读研究生吗?”

        “当然愿意了。”

        小麦毫不犹豫的给予了肯定回答,眼中甚至冒出了光:

        “我原本以为这辈子会在纯理论数学这条路上走下去,但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电磁的世界要比理论数学神秘浩瀚无数倍!”

        “比如高斯教授一个多星期前给了我几卷手稿,其中描述了一种欧几里得几何之外的体系,我发现它对于电磁研究同样重要”

        “稍等一下,麦克斯韦同学!”

        小麦的话还没说完,一旁的黎曼忽然打断了他,目光凝重的问道:

        “麦克斯韦同学,你说高斯老师给你了几卷手稿,里头记载了欧几里得几何之外的数学体系?”

        小麦点了点头,没有察觉黎曼微妙的表情,而是自顾自的说道:

        “之前在寻找柯南星的时候,我不是发现了那颗伴星嘛,算是帮了高斯教授一个小忙。”

        “后来他就专门找我聊了几次天,前些天送给我了几卷手稿。”

        “其中有一份手稿里头,便记录了高斯教授对这个体系的猜测一开始他取的名字是星空几何,不过后来改成了非欧几里得几何。”

        “在我看来,高斯教授的那份手稿要比罗巴切夫斯基先生的理论更加完备许多,可惜没有对外公开”

        黎曼静静听完他的叙述,沉默良久,忽然感慨的叹息一声:

        “麦克斯韦同学,从今以后,我或许要叫你师弟了。”

        小麦:

        “?”

        眼见小麦有些迷糊,黎曼便主动解释道:

        “麦克斯韦同学,你可能有所不知,非欧几何的概念实在是太具冲击力了,很容易被舆论驳斥。”

        “因此一直以来,老师都没有把他的成果对外公布。”

        “虽然零星有人耳闻老师在进行非欧几何的研究,但真正见过手稿的只有我们这种亲传弟子,并且人数不超过五个。”

        说完这些,黎曼看向小麦的眼神愈发亲近了几分:

        “老师的身体近些年一直不太好,等你本科毕业后,恐怕没有精力再带你读研究生了。”

        “不过他既然将这卷手稿交给了你,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确实可以叫你一声师弟。”

        “”

        听完黎曼的这番话,小麦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愕然。

        这这啥情况?

        高斯在给他这些手稿的时候,原话明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研究成果’而已。

        怎么到黎曼的嘴里,就成亲传弟子才能看的绝密文件了?

        他一个剑桥大学的数学系在读生,只是和高斯谈笑风生了几回,怎么就成了哥廷根大学教授的弟子了呢?

        要不找高斯教授说一声,让他另请高明?

        小麦就这样懵懵的与黎曼对望着,浑然不觉身边的徐云,早已陷入了比他们更大的震撼中。

        妈耶!

        非欧几何啊!

        高斯居然把这玩儿给了小麦???

        众所周知。

        在人类漫长的科学史上,诞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著作。

        比如东方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比如西方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螺线》等等。

        而若论建立空间秩序最久远的方案之书,那么无疑要首推《几何原本》。

        这本书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欧氏几何体系,在数学史上堪称基石一般的著作。

        欧几里得几何学在被提出后雄视数学界两千年,没有人能动摇它的权威。

        但另一方面。

        欧式几何在体系上堪称无敌,不过某些细节上却一直都颇有争议。

        比如它的第五条公理。

        这条公理的内容是这样的:

        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则这两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由于第五公理文字叙述冗长,不那么显而易见。

        因此一些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想法:

        第五公理能不能不作为公理,而作为定理呢?

        能不能依靠其他公理来证明第五公理?

        这就是几何发展史上争论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平行线理论”的讨论。

        瑞士几何学家数学家兰贝尔特、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勒让德和拉格朗日等人,都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成功。

        这个问题像纸片人老婆一样。

        无情地消耗着宅男们的纸巾,而不给予他们任何实质性的爱情。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初,终于有个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

        他的思路与前人截然不同,继承了毛熊的优良传统,大胆思索了这个问题的相反提法: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根本就不存在第五公设的证明?

        于是呢。

        他便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着手寻求第五公设不可证的解答。

        他首先做的,便是对第五公设加以否定。

        也就是假设“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至少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

        然后用这个否定命题和其他公理公设组成新的公理系统,并由此展开逻辑推演。

        最终在在推演过程中,他得到了一连串古怪的数据。

        但令人惊讶的是。

        经过巴罗切夫斯基的仔细审查,却没有发现它们之间含有任何逻辑矛盾。

        于是罗巴切夫斯基大胆断言:

        这个“在结果中并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新公理系统,可以构成一种新的几何。

        它的逻辑完整性和严密性可以和欧几里得几何相媲美,而这个无矛盾的新几何的存在,就是对第五公设可证性的反驳。

        也就是对第五公设不可证性的逻辑证明。

        由于尚未找到新几何现实世界的原型和类比物,罗巴切夫斯基慎重地把这个新几何称之为“想象几何“。

        罗巴切夫斯基在1826年选择公开了这个理论,然后

        他就被舆论喷成了某个霓虹人的心脏,到处都是窟窿眼儿,堪称体无完肤。

        因为这个理论实在是太挑战当时的认知了,好比后世的香蕉说自己会爆更一周一样离谱。

        直到罗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也就是1866年的时候,非欧几何才被成功翻案。

        罗巴切夫斯基的经历乍一看有些像是小麦,但实际上他比小麦要惨的多:

        小麦后来好歹还担任过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呢,罗巴切夫斯基却遭遇了整整三十年的多方压制。

        他虽然进入了德国科学院,但津贴只在去世后的次月以慰问金的名义收到过一次,令人唏嘘。

        而比起罗巴切夫斯基,还有一个发现非欧几何的大佬就要鸡贼的多了。

        他就是高斯。

        高斯要比罗巴切夫斯基早上许多年就发现了非欧几何,相关理论体系也比罗巴切夫斯基构筑的完善的多。

        但高斯却很清楚这个新体系会引发的冲击,于是他谨慎的思想再次占据了高点,没有选择公开自己的理论。

        直到高斯死后,这些内容才被人从手稿中发现。

        顺带一提。

        和这些手稿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十几种代数证明的方法

        这些手稿的原本现存于哥廷根西南郊10公里的德兰斯费尔德高斯博物馆,哥廷根大学的官网则能找到扫描件下载。

        不过导致徐云心情复杂的不是高斯把手稿送给了小麦,而是这些手稿会引发的后续影响。

        先前提及过。

        这个时间线的小牛独立完成了微积分的建立,莱布尼茨失去了一项载入史册的荣誉。

        成名后的小牛作为卢卡斯教授在剑桥大学工作了数十年,因此剑桥大学在微积分方面的底蕴,自然也是全欧洲最深的。

        同时呢。

        小麦作为能够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究极变态,数学系未来的扛把子之一,在微分拓扑流形方面的成就自然也不低。

        而后世学过大物和高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微分流形加上非欧几何,这特么的就是黎曼几何理论啊

        别着急,这还没完呢。

        要知道。

        徐云之前在开学典礼那会儿,已经把电磁波这玩意儿给整出来了。

        加上推导的波动方程,可以说电动力学的核心差不多已经被他构筑完毕。

        更早之前,他还写信给小牛提点了绝对时空观的错误。

        哦对了。

        还有徐云在鼓捣光速测距时优化的旋转镜法,估摸着能让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提早个七八年开始的。

        也就是说。

        在小麦大概四十岁的时候,他的技术栏上会出现这么情况:

        电动力学黎曼几何微分几何光电效应第一朵乌云都齐活儿了

        众所周知。

        以常数不变量,进行逻辑推导,就得到了时空这个变量。

        也就是说

        在小麦四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具备了推导相对论的条件、工具、以及思路。

        换做别人还不好说,可这货是麦克斯韦啊

        他在四十五岁之前推导不出相对论,徐云当场就把那柄斧头吃掉!

        总而言之。

        徐云原先搞出来的那些事就相当于堆起了一座火药山,看起来很惊人,但在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就是一堆粉末。

        高斯丢给小麦的手稿,却是一根火柴。

        高斯看似只是轻轻一抛,但它造成的后果嘛

        黎曼还能有黎曼猜想撑着,老爱估摸着就得骂娘了。

        当然了。

        以老爱的能力,在小麦这些前人搭好舞台的情况下,说不定会创造出更为惊人的成果也说不定。

        大不了以后要是能见到老爱,尽量保证他的脑子别被人切片补偿一波吧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抬起头,对小麦说道:

        “麦克斯韦同学,高斯教授送给你的手稿一定要好好研读,或许能带来什么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至于你的学业我还是认为应该跟着法拉第先生读研,债务或许会有其他解决的办法。”

        说完,他便轻轻扫了一圈饭桌。

        由于今天还有其他人在场,所以他有些话不太适合说出来。

        作为后世小麦的曾曾曾徒孙。

        徐云对于小麦的人生经历不说事无巨细吧,至少关键节点都了然于心。

        因此在很早之前,他就在为自己离开后小麦的生活做准备了。

        毕竟这一次的任务核心,便是改变小麦和老汤的命运。

        如今老汤的命运已经改变,小麦的命运则有两个必须要打上的补丁。

        第一个自然是小麦的胃病。

        小麦英年早逝的原因就是胃癌,糟糕的饮食习惯导致他得了极其严重的胃病,最终在48岁英年早逝。

        胃癌这年头没啥特效药,但小麦现在才20岁,好好调理的饮食习惯的话,胃癌基本上不会有复发的可能。

        除此以外,第二个补丁便是小麦的钱包了。

        徐云已经为小麦布置下了一些后手,这些后手或许不能让小麦成为卡文迪许那般富可敌国的富家翁。

        但至少可以让他安心做学术,轻易的负担起一些实验损耗,一辈子衣食无忧。

        随后徐云站起身。

        回到自己床边找了本空白的笔记本,带着纸和笔回到了座位上:

        “来,麦克斯韦,把你的人生规划写下来吧,别太长。”

        小麦接过纸和笔,沉吟片刻,在上面写了句话:

        【毕业后读研,目标留校任教,并且成为科普利奖章的提名人】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科普利奖章。

        这是由英国皇家科学院设立的奖章,在诺奖开设之前,它与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并列为全球最高的两大荣誉。

        比起黎曼的目标,小麦的期望显然要更高一点。

        但如果按照二人生前的地位比较,反倒是黎曼反向的奶了自己一口:

        黎曼在4年后便一战成名了,小麦却在毕业后高开低走。

        一位推导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巨匠,居然没有获得科普利奖章,确实令人遗憾。

        随后徐云拿着笔记想了想,将它递到了休伯特·艾里面前,说道:

        “艾里同学,接下来到你了。”

        艾里接过笔记翻开一页,利落大方的写下了一段话。

        待他写完后。

        徐云接过笔记一看,出声念道:

        “顺利毕业,接替父亲成为皇家天文台台长?”

        艾里朝徐云嗯哼一声,表情显得很轻松,笑着说道:

        “我从小就在皇家天文台长大,对那里的感情很深,甚至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家。”

        “所以我的规划很简单,那就是成为那个家真正的主人,能够帮助父亲解决一些麻烦就好了。”

        徐云微微颔首。

        休伯特·艾里的目标不算高也不算低,没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

        用后世的情况比喻,大概就相当于一名水木大学的学霸想成为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吧。

        休伯特·艾里在潜力上显然足够,但原本历史中有没有实现这个梦想徐云就不清楚了他对于休伯特·艾里确实不太熟。

        如果不是姓氏和见面时艾里被孤立的情况,徐云压根就不会往乔治·比德尔·艾里身上想。

        不过考虑到乔治·比德尔·艾里后来成为了皇家学会会长的情况,休伯特·艾里实现期望的可能性应该还是不低的。

        接着徐云又环视了一圈,往边上走了几步,将笔记本递到了基尔霍夫面前。

        他和这位德国人的关系没那么亲近,因此在位次方面稍微上了点心:

        继黎曼、小麦和休伯特·艾里之后的第四人,应该不会令他产生被轻视的想法。

        只见这个尚未蓄起络腮胡的电学大佬接过笔记本,在空白区域试了试笔,很快唰唰唰的写起了字。

        小半分钟后。

        基尔霍夫将笔记本交还给了徐云。

        徐云接过扫了几眼,有些费力的看了起来因为基尔霍夫写的是德文。

        德文在书面上的表达和英语有些类似,真说起来其实大部分都和英文字母相同,区别没有口语那么大。

        但问题是

        德国人都很喜欢使用花体写法,看起来跟后世医生写的药方似的,这就添加不少难度了。

        徐云的翻译模板没有自带精校功能,因此他花了一些功夫才看清上头的内容。

        “成为和老师威廉·韦伯一样伟大的物理学家,然后”

        读着读着,徐云忽然表情一滞。

        只见他悄悄瞥了眼正襟危坐的基尔霍夫,继续念了下去:

        “娶个身高165以上,肤白貌美的老婆,脸上不能有雀斑,清清白白生四个。”

        听闻此言,现场众人瞅着基尔霍夫的眼神立时就不对劲了起来:

        “”

        就连田浩所这个一直低着头的腼腆男生,都好奇的打量了一番基尔霍夫。

        没想到你居然是这种人jpg。

        得亏这位电学大佬长得还算有些小帅,否则搁在后世,分分钟能被扣上个普信男的帽子。

        不过话说回来。

        或许也是历史的惯性吧。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

        基尔霍夫确实在和本生的来信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并且后来还真生了四个孩子。

        顺带一提。

        基尔霍夫的四儿子的第四个孙子,在四十四岁那年成为了阿森纳的董事会成员之一

        怎么说呢。

        有些事儿确实挺玄学的,不服不行。

        待基尔霍夫写完笔记本后。

        徐云看了眼剩下的老汤、田浩所以及艾维琳三人。

        沉吟片刻。

        选择将笔记本放到了田浩所的面前,说道:

        “浩所兄,轮到你了。”

        田浩所对于徐云的举动有些意外,诧异的指了指自己:

        “啊?罗峰兄,我我也要写吗?”

        徐云点点头,将笔嘎达一声,放到了他的面前:

        “请吧。”

        田浩所先是飞快的扫了眼桌上众人,腼腆的性格令他脸色又是一红。

        不过最终他还是拿起了笔,认真的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足足五分钟后。

        他才将笔小心的放下,双手将笔记本递还给了徐云:

        “我写好了,罗峰兄。”

        徐云同样双手接过笔记本,慢慢翻阅了起来。

        田浩所写的同样是英文,毕竟他自幼就是在伦敦长大的,否则也跟不上剑桥的教学进度。

        不过相较于其他人,田浩所的字迹上依旧有些歪斜:

        “做个有产业的商人,攒钱治好母亲的风湿,搬出贫民窟,以后不被人欺负,能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如果能有孩子,我希望他也能进入剑桥大学,在我死后带着我的骨灰回到东方。”

        “”

        徐云缓缓念完田浩所的笔记,悠悠叹了口气。

        笔记的内容有些沉重,所以现场众人的表情都很肃穆,但眼神中却看不出多少触动。

        唯有希尔芙抬起头,弱弱的看了田浩所一眼。

        徐云对于众人的反应并不意外。

        毕竟现场除了田浩所本人之外,其余所有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没遭遇太过凄惨的童年:

        比如老汤家里是苏格兰的农场主,家境相当富裕,十岁的时候就能全资就读道格拉斯大学的预科。

        休伯特·艾里也差不多。

        虽然他老爹的风评一直起起伏伏,但皇家天文台台长的职位却始终没挪过位,生活条件还是很优越的。

        黎曼的老爹是路德会牧师,这年头牧师不一定很有钱,但一定不穷。

        基尔霍夫的爷爷则是海得尔贝格大学的教授,父亲开了一家马车行,也和贫困沾不上边。

        艾维琳就更别说了。

        虽然家里人死的有点多,但她可继承了艾斯库一家在番茄酱上的分红呢

        真·富婆。

        因此在今天现场。

        真正能和田浩所共情的除了徐云之外,反倒只剩下了希尔芙这个贼窝里逃出来的孤儿。

        想到这里。

        徐云的又叹了口气。

        在今天目前落笔的所有人中,田浩所是唯一一个没有提及学术目标的人。

        他的想法很纯粹:

        毕业,赚钱,搬家。

        但同样。

        他也是给徐云带来感触最深的一个人。

        他的期望很现实,也很卑微。

        他对房子的要求并不是宽敞豪华,而仅仅只是一个不漏雨。

        这又何尝不是后世许多人的念想呢?

        不知何为。

        看着笔记上歪歪斜斜的字,徐云忽然想到了杜甫的那首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随后他摇了摇头,将心中的沉重暂时驱散。

        拿着笔记本走到了老汤面前,对他说道:

        “汤姆逊先生,到你了。”

        老汤一直都是个很敞快的人,接过纸和笔后点点头,立刻便开始写了起来。

        短短小半分钟不到,他便将笔一放:

        “好了。”

        徐云拿起笔记本,只见上头的内容很短:

        “册封勋爵,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编年史中最少占据两页篇幅。”

        嗯,这很老汤。

        老汤此人的性格和小麦堪称两个极端,小麦腼腆憨厚,老汤这人则相对张扬有野心。

        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权力的追求,哪怕与他人竞争也无所畏惧。

        使徒社中和罗塞蒂争权,校内则和埃利斯竞选学联会长,即使明知道竞选失败将会肄业也毫不退缩。

        他所写的人生规划,性质上其实也就相当于校内成就的放大版而已。

        如今他当上了剑桥大学学联会长,确实有资格说出上边那番话。

        而另一方面。

        老汤所写的这些内容,也是目前所有人中,最符合现实时间线里自身走向的规划。

        在原本历史中。

        老汤确实在1866年被封为了爵士,并且在1892年晋升为开尔文勋爵。

        他还在1890~1895年担任了皇家学会会长,光热力学温标这一个成就就足以让他在编年史中占据两页了。

        此外老汤一生还活了83岁,儿孙满堂。

        最终在1907年12月17日安然逝世,去世以后被埋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享受着英国最高级别的殡葬待遇。

        毫无疑问。

        老汤的一生相当成功并且辉煌,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一般的模板。

        而在眼下这个副本中。

        老汤唯一的“污点”又被埃利斯伯爵主动抢了过去,死后也能有一生清名。

        嘶这货tmd才是主角吧?

        随后徐云将笔记本再翻开一页,走到了

        艾维琳身边。

        他轻轻将笔记本放到了艾维琳面前,说道:

        “该到你了,艾维琳同学。”

        艾维琳抬头看了他一眼,同样大方的拿过纸和笔,在上头写了起来。

        或许是心有腹稿的缘故,艾维琳写的比老汤还要快一点儿。

        短短片刻过后。

        她便将写好的笔记本交给了徐云,说道:

        “好了。”

        徐云朝她点点头,接过笔记本。

        看清上头的内容后,他整个人顿时愣住了。

        只见笔记本的纸页上,赫然写着一句话:

        【十年之内去一次东方,去肥鱼先生的家乡hu奸看看】

        注:

        连续三天万字更新了,月票掉到了85名,大家有月票的真的请投一下吧。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走进不科学,小说《走进不科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走进不科学正文 第二百九十二章 爱因斯坦已退出群聊(9.8k跪求月票啊!!!!)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