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TXT下载>>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正文 第八十一章 杀人诛心,董卓送大礼TXT下载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正文 第八十一章 杀人诛心,董卓送大礼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翌日朝议。

        太后如约而行,将昨夜拟定的诏命宣布,再度令朝臣沸腾了起来。

        “这不是朝议,这是争斗!”

        “太后与皇后已彻底翻脸,恐无和解之可能了!”

        “慎言,慎言!”

        百官交头接耳,小声嘀咕,只有派系明确之人,纷纷表示赞同或反对。

        何皇后还未爽过一天,就被董太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摆了一道,弘农王?肯定是杨彪那厮出的主意,何皇后表示记下了。

        袁隗原本是很淡定的,因为再过一日,董卓便入雒阳了,听说他派人在凉州老家招募了一批兵马,号称西凉军,等他到来,便是皇位之争结束之时。

        然而太后的诏令中却提到了袁绍,这就令他不得不重视了。

        太后封刘辩,那时使气,耍性子,与何皇后抬杠,可封袁绍的资格,还是有的。

        若是加上杨彪、崔烈、张温通过,那这件事几乎就成了。

        不行!怎么能让袁绍去做渤海太守呢,袁隗想,他是希望袁绍留在雒阳接他的班操持袁氏的。

        袁隗继续沉默,权当没有听过这诏命。

        他心中清楚,他越反驳,董太后可能会越使劲促成此事。

        太后推举,三公通过,那袁绍可真就得去做那劳什子渤海太守了。

        怕什么来什么,很快,董太后的声音就想起在袁隗耳中。

        “三公以为如何?袁绍可担此任?”太后道。

        司空杨彪率先回应:“袁本初年少为濮阳县长之事,便有清正能干之名,如今冀州先后遭受黄巾军、黑山军以及王芬叛军所害,继续袁本初之才,臣赞同。”

        “杨彪!尔敢!”袁隗小声呵斥道。

        杨彪一阵得意,昨日好想谁也说了这句话来着的,他即将要发配去看海了。

        “我亦赞同!”崔烈急道,好似等着得一般。

        “臣附议!”张温也同意。

        三公通过,拟定文书,此事敲定!

        袁隗听了沉默,袁绍听了欲哭无泪。

        袁隗想:那便再等一日吧,只要董卓到了,将刘辩扶上皇位,此事便能作罢。

        看了眼何皇后,何皇后今日却未多说话,好似对这无意义的廷议已经失去兴趣,连装也懒得装了。

        还有奇怪的是,今日朝议未见骠骑将军董重。

        不光袁隗奇怪,连董太后也奇怪,只有何皇后,对一切漠不关心的样子。

        朝散后,大家依照律礼前去祭拜先帝后,才能离开。

        午间时分,一件大事在洛阳东城炸响,骠骑将军府上,死人了,若是普通人,自然不会引起轰动,问题是死的就是骠骑将军董重。

        而且,一则流言开始在雒阳城中传播,称董重乃是被婢女毒害,而此婢女,乃是董重强行霸占所得,不仅将她贬为奴婢,还时常对她多番凌辱折磨,终至婢女反咬一口。

        传的更神的是,那婢女毒害将军之后,自知死路一条,便投井而死。

        离谱的是,在传言之后,东部尉带领衙役,真的从骠骑将军府的井中找出了依据婢女尸体。

        这下“坐实”了传言,雒阳城中人人言之凿凿,骠骑将军董重仰仗官威,恃强凌弱,强抢民女,还行龌龊之事……

        袁绍看到案卷时,几乎傻眼了,在这种节骨眼上,董重发生这种事,不用想也知道有猫腻。

        这会不会是伯父做的?这么狠的吗?

        同样疑惑的还有袁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除了惊讶,活该,他隐隐觉得,能将此事做成如此成熟的案件,倒可能是本初的手笔。

        想不到这小子藏的这么深!

        至于董太后与杨彪,则是脊背发凉,他们可是原先预定今日行事的,好巧不巧,今早董重就死在家中了。

        他们之间,是出了叛徒?

        可出去董重,此事也就三人知道……

        难道所传之事,是真的?

        董太后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长秋宫,何皇后慵懒的卧坐在长榻之上,下半身盖着绒毯,当宦官将外面所传之事一一说清时,何皇后美目轻眨,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李儒这么快就得手了?

        而且这种方式……何皇后没来由的觉得一阵亲切。

        下毒和构陷,这不是自己的拿手绝活么。

        想不到李儒也是同道中人,而且以一人之力,这么快就完成,何皇后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次见面,得好好请教一下这个杀人诛心的法子。

        董重死了,名声也臭了。

        可不就是杀人诛心么。

        ……

        北芒山此时的风景是极好的,树林有红的,黄的,秃的,斑驳错落,冷吹吹过,总能带走几片。

        董卓立于潇瑟风中,望着一群跪伏在地的宦官。

        昔日朝堂之上,皇帝身边的常侍,如今匍匐在自己脚下,董卓别有一番异样滋味。

        舒服,受用,想要更多。

        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在北芒山中被董卓率军搜到,一股脑子抓下山来,这些军人所穿五花八门,为数不多的铁甲,大部分是陈旧的革甲,还有许多只是裹着厚衣。

        这不是雒阳之兵,甚至不像大汉之兵,各个长得粗犷不说,还十分凶神恶煞么,举止亦极为野蛮。

        在路上,已有不听话的宦官当场被其斩杀,曝尸荒野,仅剁了脑袋,别在腰间带走。

        宦官们都低着头,不敢看他们。

        董卓麾下一众头领,也十分戏谑的看着这群猎物。

        樊稠笑道:“韩遂数次举大军进攻三辅,打的便是诛宦官,清君侧的旗号,可惜都被董将军击退了,如今又是董将军,亲自逮住了他们,这大功,即将归将军所有!”

        董卓笑着回道:“岂敢岂敢,皆是诸位之功,卓所得赏赐,尽归诸位!”

        郭汜王方众人一阵欢呼。

        “兄长,将此些阉贼交予袁公,定能得一大功。”

        董卓一寻思,开口道:“你们之中,谁与曹节王甫最熟?”

        张让赵忠等人一听,此话是何意?

        难道董将军亦受曹公与王公恩惠?还是与二公有仇?

        张让与赵忠默契的以为,必然是前者,董卓能从小小掾吏,变成并州刺史,定然是得了二公的相助。

        张让道:“我乃是大长秋曹节门生,赵忠与段珪,是王甫之徒。”

        董卓捋一捋胡须,开始思索。

        是用棺材将整个人运过去好呢?还是只用盒子将首级运过去呢?

        前者齐全,可以供公子戮尸、分尸等发泄;后者快捷,可以令公子早一日愉悦。

        样貌倒是没问题,这个季节,不易腐变。

        想来想去,董卓还是改了主意。

        复仇的快感来源于杀戮,董卓觉得自己不能替公子做主,毕竟他无仇,杀了也毫无快感。

        “将三人挑断脚筋,押送至雁门。”董卓淡淡道,挑断脚筋,是怕他们逃跑,转念一想,又道:“需派忠诚可靠之人行事,若是误了此事,咱屠他满门!”

        张让一听,吓得魂飞魄散,送去雁门?他可是知道送去雁门是什么下场,刘擎对曹节王甫的报复,他已经隐约猜到了。

        首先是濮阳太守曹绍的失踪,那几日,曹绍逃出,惨遭横死,最后得知,刘擎正在那一带。

        再是五原太守王智,自从他失去了联络,十常侍多番打听,最后得知,刘擎灭南匈奴之前,入了五原郡,进了九原城,那王智,必然在刘擎手上,生死未卜。

        而他三人身为曹节王甫门徒,甚至可以说是继任者,下场会如何,张让已经不敢想下去了,会不会如王甫一样,被人活活杖毙在街上?

        张让慌乱之下,忽然想到一物,于是他颤颤惊惊的将之取出,颤抖着献上。

        “董州牧饶命,我有要物献上!”张让道。

        董卓一瞅,东西他认得,是一封诏书。

        联系道刘宏已驾崩,十常侍是那夜逃出的……

        所以,这封诏书,很可能是刘宏留下来的。

        董卓亲手接过,展开一阅,面色复杂,有喜有忧。

        喜是因为诏令首先封了刘擎公子为渤海王,渤海国复,他由衷的替公子感到高兴。

        忧的是余下部分……竟然封了一大堆州牧,刘岱他认得,兖州刺史,刘表是何许人也?

        竟能和他同级为官?且执掌异常繁荣的荆州。

        凭什么他战功赫赫的董卓只有荒凉的并州!

        一比较,董卓心中立即不平衡了,就因为他姓刘?

        刘擎公子不姓刘嘛?战功卓著的公子只有区区太守?

        “此诏是陛下所留?”董卓怀疑的问道。

        张让拼命的点着脑袋,“是是是,确为陛下所留,只是……只是……”

        “说!”董卓喝斥道。

        “只是我未及时发出,受到了皇后的阻止。”张让和盘托出,如今为了活命,他什么都不想隐瞒了,甚至连刘宏最后一次睡宫女的时间,他都可以说出来。

        “皇后缘何阻止?”董卓问。

        张让正欲开口,董旻抢答道:

        “兄长,这题我会!皇后不想封王,也不想州牧,是不希望她儿子继位之后,徒留下一个空壳皇位,若各州立牧,皇权必定受其钳制。”

        董卓不可思议的看着董旻,心里不由得给他点了个赞。

        这一点,董旻其实是从别人那听来的见解,昔日刘宏要立牧,各方讨论不断,这一见解,便广受推崇。

        于是董旻默默记下,今日搬运出来,竟能得到兄长赞许,董旻很是开心。

        “果真如此?”董卓朝张让确认了一番。

        张让点点头,表示董旻之言,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至少皇后,肯定是这么想的。

        哪知董卓直接骂道:“妇人之见,还敢妄议国事,若刘辩继位,令其摄政,岂不是贻害大汉!”

        “哼!你这贼子,陛下明诏,已加盖印玺,你却秘而不发,此乃欺君之罪!挑断脚筋,送去雁门!”

        董卓还是执行原来的方案,另外这诏书,也需要一并送去雁门给公子才行。

        可诏书如此重要,必须要一个可靠之人来送才行。

        董卓在诸位头领中一扫,李傕不行,要带兵,其他几个都是大老粗,长得丑,公子见了说不定会生气,张济倒长得不错,可是他也要带一众人马。

        最后,董卓将目光落在了张济身后的英朗年轻人身上。

        张绣,他记得,枪耍得不错,常令他响起公子的赵子龙。

        “张绣!”董卓唤道。

        张绣走出,行礼道:“张绣在!”

        “咱命你率飞熊军两百,护送诏书至雁门郡,务必亲手交给雁门太守武州侯刘擎公子,这三人,也带上!”

        完了还补充了一句:“需要他们活得送给公子。”

        “张绣领命!”

        张绣很是开心,想不到这就接到将军的特殊命令了。

        “你且记住,见到公子,需对咱一般,不对!比对咱更尊崇的态度对待,公子但有要求,你需尽力做到。”董卓再次交待道。

        张绣一听,似乎董州牧对公子,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信赖,他了解不多,只好再度大声应答:“公子但有所需,张绣定然全力以赴!”

        董旻见董卓要将张让送走,顿时劝道:“兄长不可,张让乃是十常侍之首,如何要将他送出去?”

        董卓善目一瞪,表示生气了:“咱入雒阳,靠的是这些,而不是这些!”

        他先指了指李傕郭汜等人,后指了指一种宦官。

        董旻无言以对,只好闭嘴。

        董卓大手一挥,下令道:“出发,绕路小平津,去雒阳!”

        ……

        河东一望无际的沃野之上,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或者称作屠杀,更为恰当。

        蒲子县是河东北部大县,拥有三万多人口,然而匈奴与鲜卑的杂兵流窜到河东之后,四处烧杀劫掠,抢收粮食,蒲子县百姓蜷缩城中,甚至许多乡里的人,也纷纷躲入县里。

        原本应该是希望的田野,如今错过了秋播,使这里成了不毛之地。

        张宁知道刘擎喜欢收俘虏与流民,河东流民上万一波,已经由张郃安排护送了数次。

        可这些外族杂碎,他们不配享受公子的恩赐,他们身上沾染了百姓的血,于是张宁下令,将四五千外族杂兵,全部围歼于此。

        刘擎早已下令,雒阳有变,便出兵清除外族杂兵,张宁也是接到了汉帝薨逝的消息,才采取行动的。

        “圣女将军,此战大获全胜,下一步,我们该当如何?”郭太问道。

        按照公子要求,下一步是实际控制河东郡汾水以北的五县之地,但不夺取县城。

        张宁目光扫过战场,淡淡道:“先将死者埋了吧,切记,不要埋入良田之中。”

        郭太点了点头,“那大军……”

        埋人自然是不需要这么多人的。

        张宁唤道:“郭太,杨奉,韩暹,李乐,胡才!”

        五将上前,张宁接着道:“你五人各领一军,驻扎汾水之北五县之外,切记不可攻城!”

        ……

        (PS:求推荐票、月票)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小说《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正文 第八十一章 杀人诛心,董卓送大礼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