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TXT下载>>大明第一臣>>正文 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TXT下载

    大明第一臣:正文 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张希孟和朱元璋,就坐在崖山之上,眼望着海水波涛,君臣两个,比起天高海阔,显得格外渺小。

        而两个渺小的人,却又在谈论一件顶大顶大的事情。

        “主公,湖口大捷之后,主公曾问我,要如何做,才配得上帝王之德,君临天下?臣建议主公南下崖山,为宋室埋葬,为新朝建基。臣也写了这篇文章,说了我的看法。但时至今日,面对这个古战场,面对着赵宋亡国之地。臣有了别的想法,与其讨论主公何以君临天下,倒不如讨论一番,接下来要建立的国家,该是什么样的!”

        士人当爱国,这句话的核心在什么是士人,国家又是什么…

        朱元璋眉头微皱,心中思忖,他有很多答案,但是在这一刻,却又觉得哪个都不合适,只能无奈道:“还请先生赐教。”

        “主公,咱们不妨看看从前的国家吧……自秦汉以来,尤其是儒家成为显学之后,这天下便是天子高居九五,依靠少数士人的拥护,统治天下。而占据所有人口九成的百姓,则是浑浑噩噩,完全被士绅掌控,一人,十人,百人……这就是一直以来的国家。”

        一人自然是天子,十人就是士大夫,百人就是普通百姓……或许会有些出入,但这个意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朱元璋略沉吟道:“士绅掌控百姓,若有人许诺保有他们旳地位,这些人自然可以投靠新主。若是残害下面的百姓,能够维持他们的地位,他们也会毫不客气去做。先生这么一说,咱再看赵宋之败,也就了然了。国破家亡,到了最后关头,他们尚且带着那么多宫女,太监,还要维持朝廷体面,士大夫斯文。到死都不肯认清现实,都不肯俯下身,去依靠百姓,聚拢万民之力,御敌复国……还有,在最后决战,竟然铁索连舟,不肯抢占出口。他们是怕下面的百姓都跑了。防范百姓,始终胜过敌人,这就是赵宋之败!”

        老朱扬起头,笑道:“先生,这一次咱总结的没有错吧?”

        张希孟道:“主公圣瑞,这番话当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臣以为每与宋反,其事乃成。主公想要的答案,似乎聚在眼前了。”

        朱元璋起身,深吸一口带着腥味的海风,心潮如同起伏的海面,最终一声喟叹,忍不住道:“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了答案了!”

        张希孟一怔,竟然用力点头,深表赞同。

        确实,这个答案就摆在那里,只等着有人点破。

        而朱元璋,绝对是最合适的那个,他比张希孟有资格多了,毕竟他是未来的国家之主,他要统御的国家,该是什么样子,自然要由他来回答。

        从崖山返回住处,朱元璋屏退左右,包括张希孟在内,他凝神静气,坐在桌案前面,反复斟酌,终于提起了笔。

        朱元璋要写什么呢?

        他想到了濠州,想到了自己起家的时候,那时候元军围困,濠州城危在旦夕,在那时候,是濠州军民百姓,鼎力相助,前赴后继,舍死忘生,才保住了城池。

        朱元璋还能记住那一个个战死沙场的姓名,他们的相貌,仿佛就在自己的面前,依旧在等候一个命令。

        濠州之后,他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横涧山,滁州城,几十万的元廷大军,泰山压顶,又是无数百姓的支持,充裕的钱粮,使得自己挺过了最大的危局。

        紧接着渡江,攻取金陵,征战四方,扩充实力,每走一步,都是如此,若没有百姓支持,又何来今日?

        反过来,朱家军又做了什么呢?

        从一开始,就是铲除豪强,均分田亩。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拿出第三次兴起的纲领,再到给女人分田,大力兴学,朱家军的作为,也是不断向支持自己的百姓,释放红利。

        朱家军和百姓之间,本就是鱼水之情。

        而很早之前,张先生就讲了,天子的使命在于均分田亩,维护公平。

        事到如今,终于要走到了这一步,确实不该有什么迟疑。

        天子与万民共天下,那未来的国家,老百姓就有一份。

        也唯有如此,才能和以往彻底告别,和赵宋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既然百姓也有一份,该怎么讲呢?

        仅仅是嘴上说说嘛?

        很显然不行的,百姓之所以有一份,首先就是均田,土地是国家的,百姓享有一份土地,自然是国家的人。

        其次,要给百姓读书的机会,要让民间的聪明之人,能够进入官府为官,辅国治民。

        由于普及教育,把机会给了每一個人,自然而然,国家与百姓之间,和衷共济,休戚与共。

        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国的命运,在这一刻,产生了共鸣!

        朱元璋不断追忆自己的崛起之路,不断思索着他和百姓的互动,思索着未来……下笔如飞,心中所想,化成纸上文字。

        一种难以形容的畅快,弥漫心头。

        朱元璋终于体会到了张希孟的快乐!

        没错,这些年,张希孟写了那么多文章,阐发自己想法,然后变成策略,付诸实施,得到百姓认可……原来这种成就感,可比所谓杀伐果决,要有趣多了。

        难怪张先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呢!

        老朱足足写了一个通宵,依旧是神采奕奕,恨不得再写一个晚上……但是很可惜,老朱的词儿穷了,肚子里的货没了。

        还是要找张先生,该怎么总结,才能到位呢?

        老朱带着自己的稿子,来找张希孟了。

        “请先生过目!”

        突然之间,老朱竟然有点回到了曾经交作业的时候,又要让先生批阅了。

        张希孟捧起了草稿,快速浏览。

        结果他越看越惊讶,越看越喜悦……实际上朱元璋已经走出了那个“受命于天”的窠臼,具备了开启全新一朝的资格。

        事到如今,该怎么总结呢?

        张希孟在足足看了三遍之后,提起笔,在这篇老朱撰写文章的后面,只填了两句话:君王乃一国团结之象征,臣民百姓乃一国天然平等之一员。

        张希孟写完之后,又递给了朱元璋。

        老朱默默注视着,他沉吟思索,足足过了一刻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释重负。

        “到底是先生,说得明白,这两句话,把咱要说的意思,都概括清楚了。”朱元璋又感叹道:“此时此刻,咱也算是明白了,要坐上龙椅,君临天下。不是咱打赢了多少仗,不是咱有了多大的功绩,抢占了多少地盘……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追根溯源,一切的根本,无非是咱要当个什么样的君王,又该怎么看待臣民百姓罢了!”

        张希孟抚掌大笑,连连赞叹。

        “主公悟了,着实万民之福啊!”

        老朱谦逊一笑,“咱能看到这些,还不是先生教导有方!正好,眼下不是在讨论吗!就把咱这篇文章,还有先生的两句话,都交给他们,让他们去争辩,看看咱有没有道理!哈哈哈哈!”

        朱元璋朗声大笑,前面张希孟的文章,已经够吓人了,结果老朱弄出来的,更加恐怖了一万倍!

        毕竟张希孟所写,还未必能百分百落实,可朱元璋的这篇文章一出,从中透露出来的想法,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完了!

        彻底完了!

        士人一直讲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可问题是这个帝王轴啊!

        他不听大家伙的劝,也不想给士大夫什么优待,在他的眼里,一视同仁,所有人都一样!

        这可比张希孟说一万句,都管用。

        “这,这可如之奈何?”

        刘三吾面对新的文章,彻底连争论的勇气都没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在张希孟的注释里,皇帝依旧至高无上,拥有绝对权柄。可是这种至高无上,跟老天之子,天命所归,那一套东西,完全不一样了。

        在新的国家里,皇帝只是被当做组成国家的纽带,享有治理百姓的权柄。

        而百姓和百姓之间,也都是一样的人,不存在什么根本上的差别。

        好好读书,通过考试,就是为官为士。

        自己没本事,还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继续努力。

        “上位,上位恢复中华,德比三皇,功过五帝,天命圣人,万民归心……如果只是这么说,未免,未免太过轻贱了。”

        朱同突然抬起头,轻笑道:“您老不是以外臣自居吗?几时也喊上上位了?”

        刘三吾老脸血红,很是尴尬,不由得抱怨道:“尔等可都是吴王之臣,你们就这么眼睁睁瞧着,威福下移吗?”

        这时候高启呵呵冷笑,“您老人家还是别费力气了,我们可不觉得上位威福有损!恰恰相反,上位重定了君臣关系,重新阐释纲常,再造天地,新开一国。论功论德,足以和任何明君圣主,相提并论!”

        江柯也跟着道:“的确如此,上位此番说的是君王之下,臣民皆是一样,真正有所损失的,似乎是士大夫才是!”

        卖书的更是直言不讳,“别装蒜了,你们捧着天子,还不是想把君王和百姓分割开,然后好鱼肉百姓,予求予取,你们用心也太歹毒了!”

        刘三吾怒目圆睁,“你,你才可恶!”

        卖书的哈哈大笑,“瞧见没有,急眼了,他急眼了,就是我说对了!上位圣明啊!”

        人群随即爆发出欢天喜地的笑声,就在这时候,有人传令,三日之后,在崖山古战场,举行祭祀,有重大事情宣布……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明第一臣,小说《大明第一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明第一臣正文 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