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大汉第一太子TXT下载>>大汉第一太子>>正文 第0373章 三年之期?TXT下载

    大汉第一太子:正文 第0373章 三年之期?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朝鲜一战,虽战事未有丝毫波折,然府、库皆耗资甚巨。”

        为了将众人的心思,从‘在南越身上复刻一场灭国之战’的方向拉回,刘盈漠然道出一语,便朝少府阳城延稍昂起头。

        接到刘盈授意,阳城延也不耽搁,一把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报表。

        “早先,陛下曾有令:拟定朝鲜一战,少府内帑之一应支出,以告朝堂。”

        客套的解释着,阳城延也终是将那张看似不大,却又数尺长的竹纸摊开来,将此次战争的一应耗费,全部摆在了汉家朝臣、功侯面前。

        “——此战,相府奉陛下之令,发关中兵十万七千四百余;”

        “依陛下‘战卒日三餐,月给米三石’之令,此大军十万余,自秋八月出征,至冬十一月上旬班师,共耗军粮九十万石余;”

        “合运粮之损耗,则得百六十万石整!”

        “——陛下亦有令,召关东民自发而亡燕蓟,应召者十一万一千六百余;”

        “依陛下‘自发而往者,皆待以战卒’之令,此十数万,亦需军粮百七十万石。”

        “又征召之时,陛下曾有言:凡关东之民,自发而往燕蓟,为征东之卒,地方郡县当供给往行之耗费,日二十钱。”

        “另,陛下有令:战后,凡自发而来之关中民,皆与米粮十石,钱二千,以遣散归家;”

        “故关东之卒,共耗费少府米粮二百八十万石,钱,二万万五千万。”

        “——除关东、关东兵,齐-楚水路联军数万,亦由少府承其军粮所耗,共四十万石。”

        “故!”

        洋洋洒洒道出一连串数据,就见阳城延猛地一提嗓音,又清了清嗓,才郑重其事的道出一语。

        “灭卫氏朝鲜一战,少府内帑,共出军粮四百万石、钱三三万,各式物资、军械、辎重无算。”

        “去岁,少府代民储粮一项,共得利粮米六百余万石,官营粮米得钱二十万万。”

        “而经此战,少府去岁于粮米一项之得利······”

        “尽作为无!”

        神情严峻的道出结论,阳城延便朝刘盈躬身一拜,旋即在朝臣百官呆愣的目光下,漠然回到了座位坐了下来。

        而在御阶之上,刘盈则是面色淡然的点点头,旋即望向殿内百官。

        “朕尝闻:夫战,庙算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然于此言,朕虽以为善,却也以为:不尽然。”

        语调平和的道出这番话,刘盈从榻上起身,负手稍走上前。

        “庙算,乃胜败之兆,乃取胜之道。”

        “然于国而言,战,非只‘胜败’之分,亦乃国力之争。”

        “故朕言:夫战,府库也。”

        “父未战,而府库充盈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府库空虚者,得算少也。”

        “为何?”

        “——府库充盈者,乃谓:兵卒操演得当,甲胄齐整,剑利弓强、将帅能征善战,勇谋俱备,军粮无忧也;”

        “然若府库空虚,兵卒欲操而恐腹不饱,欲战而虑甲不坚、剑不利、弓不强;将帅欲战而无勇、行计而无谋,欲久战,亦恐军粮之缺也。”

        说着,刘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得涌上一抹语重心长。

        “夕秦赵长平一战,赵将廉颇固守不出,赵国君臣何以怨声载道?”

        “马服君赵括缘何急于求战,而不顾战略之得失?”

        “再有,先太祖高皇帝御驾亲征,于狄酋冒顿会猎平城,汉军自白登一战而无往不利,吾汉家又为何戛然而起,应允匈奴求和之请?”

        “及朕,身负皇考白登之围、生母书辱之耻,亦未有提兵北上,战于备胡之念,又是何故?!”

        说到最后,刘盈明显有些情绪激动起来,便是语调中,都不由带上了一阵躁郁!

        但最终,这阵不知由来的暴躁,终还是随着刘盈缓缓竖起的手指,而被刘盈重新埋回了心底。

        “此,便乃朕所言:夫战,府库也。”

        “长平一战,赵国府库不丰,所以廉颇固守不出,而为赵国君臣临阵换帅!”

        “府库不丰,所以马服君急于求战,终为武安君大败长平!”

        “及吾汉家,亦因府库不丰,所以太祖高皇帝委曲求全,和亲以安北蛮!”

        “便是朕!”

        “亦念府库不丰!”

        “而强忍父、母双亲所遭之辱,忍辱负重,不曾言‘将兵北上’事!!!”

        好不容易按捺下去的情绪,随着刘盈故事重提而再次躁动起来,只是这一次,刘盈却并没有再刻意压制。

        “朕!汉天子也!”

        “乃太祖高皇帝亲立,诸侯大臣共拥之嫡长者也!”

        “每有昏睡之时,朕总见太祖高皇帝厉声斥问:朕白登之耻,尔何时血之?!”

        “每请朝于长乐,朕总见朕母太后,曾于北蛮匈奴低声下气,以己之屈辱,易边墙只安!!!”

        这一下,刘盈终是彻底将出心中的憋闷,毫无保留的宣泄而出。

        而少年天子突如其来的暴怒,也终是让片刻之前,还幻想着‘平推南越’的朝臣百官,面带羞愧的低下了头。

        白登之围、国书之耻,并不单单是刘盈,亦或是刘汉天子的屈辱,同样也是每一个汉人,乃至每一个后世华夏人心中,永远无法抹除的痛!

        但不同于旁人:对于这两件事,汉家天子可以发愤图强,寻常百姓可以心怀仇恨;

        唯有朝臣,唯有这些亲身经历这两件事时,身处大汉王朝权力最顶端的这群人,只能为此感到愧疚。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事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汉室没有在自己这些人的仔细下,变得足够强大。

        但很显然,少年天子的意图,却并不是让这些国家栋梁心生愧疚。

        “朕知道。”

        “朕于少府兴粮米官营、代民储粮之政,又设盐铁都尉,于吴东煮海得盐,即谋官营盐铁事,诸公于朕,多有微词。”

        “朕亦明知:朝野之中、长安城内,言朕‘视财如命’,恨不能以贾牟利者,更不知凡几······”

        满是萧瑟的说出,便见刘盈苦笑着摇了摇头,望向殿内朝臣百官的目光中,更是带上了一抹深深地疲惫。

        “然可曾有人试想:若不如此,朕当如何强国?”

        “若朕不以粮米官营、盐铁专营牟利,边关北墙之戍卒,当得几分饱食?”

        “——北蛮匈奴岁岁南下,掠我汉边!”

        “——胡使年年入朝,以‘和亲’之名敲诈国财,轻我华夏!!”

        “若无少府内帑今日之充盈,朕何敢于狄酋冒顿言:若战,便战?!”

        “若无少府今日之厚赀,朕何敢于贼子卫满言:不降,便亡???”

        痛心疾首的一番话语,惹得殿内众人都深深底下头,恨不能将下巴戳进胸膛,露出那规律跳动的心脏。

        而在人群之间,甚至有几位感性的人,已经悄声抹起了泪。

        不是因为刘盈的这番话语,多么让人动容,也不是因为少年天子,多么让人心疼。

        而是那一天,汉家,已经等了太久······

        为了那一天,汉家,已经忍受了太多太多的屈辱、遭受了太多太多无法接受的苦楚·········

        而现在,当刘盈当着满朝公卿百官的面,将自己的心迹毫无保留的袒露于众人面前时,众人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如今的汉家,已经走上了一条飞速强盛的道路。

        在过去,朝堂只能从关中这近百万户百姓身上,分别受到两千万石粮食的农税,以及不到十万万钱的口赋;

        除此之外,长安中央再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如此单一的收入方式,使得汉室唯一强大自己的方式,就是等。

        等关中的人口越来越多,田亩越来越广阔,才能让汉室得到越来越高的农税、口赋收入;

        除此之外,就是攒。

        将每年的农税、口赋都攒下来一些,一点一点存在相府国库、少府内帑,直到有一天,存够一场决战所需的资本。

        但汉室鼎立之后的几年,准确的说,是在太祖高皇帝整个在位时期,汉室都因为连年不断的异姓诸侯叛乱,而始终没能进入‘攒钱’的阶段。

        至于存够钱、养够马,再同匈奴人痛痛快快打上一场,那更是遥遥无期。

        在后世,人们只从诗人的辞藻中,见识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不甘,和壮烈。

        但没有人知道:在这古老的时代,这个新成立不久的华夏政权,不知有多少人,曾发出过类似的感叹。

        几乎所有人,都抱着‘早晚有那一天’的信心,在临终前握紧儿孙的手,交代道:真到了那一天,记得给我说一声,我在低下,也好安心······

        曾几何时,殿内这数百号人,也曾盘算过自己的终点,会不会是不甘离去,北望而长叹。

        直到此刻,众人才终于反应过来·······

        ——那一天,好像不远了!

        自刘盈继位之后,长安中央在农税、口赋的基础上,又多了粮、盐两大进项!

        且相较于增长缓慢,且大部分都有用途的农税、口赋,这两大进项非但庞大到吓人,而且还可以全部攒起来!

        这两笔进项的庞大,甚至让天子刘盈连续两年,将税赋分别降低为原来的一半、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又丝毫没有影响朝堂中央的运转!

        而今年,在‘代相陈豨叛乱,朝堂为了筹措军粮,只能克扣官员俸禄’之后短短五年的时间,汉室就已经具备了发起一场二十多万人参战的短期战争,同时丝毫不动摇根基的能力!

        ——甚至这一仗,只是让少府‘过去一年白干’,而非倾家荡产!

        想到这里,众人不由纷纷抬起头,将热烈的目光,齐齐投注在刘盈那分明仍显青涩,却好似饱经沧桑的面容之上。

        只不过这抹热烈中,却再也看不见‘南越’二字的身影······

        “朝公百官、功侯贵戚俱在,朕便此一言,以表决断;”

        “——匈奴不灭,凡汉之卒,绝不可有一人横越五岭!”

        “龙城不破,凡汉之戈,绝不可有一痕见于番禺!!”

        “但河南地不归吾汉家所有,朕之剑,便绝不惧北而指南!!!”

        满是雄心壮志的道出此语,便见刘盈咬紧牙槽,在朝臣百官众目睽睽之下,将握紧的拳头缓缓撑上身旁的御案。

        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收复河套,被刘盈正式提上日程······

        “眼下,朝鲜新服,其民未安;”

        “朕意:广迁关东无地之农至朝鲜,户给田大亩二百、农宅一座,又耕作之具、安家之费,以实燕东。”

        “凡一应耗费,皆出少府内帑。”

        神情肃穆的道出一语,刘盈终是侧过身,重新来到御榻前坐下身来。

        只不过这一刻,少年天子的气质中,却陡然带上了一抹危险的漠然。

        就好似暴风雨来临之前,那分明切实出现,却又令人感到无比短暂的宁静······

        “三岁之内,无论南、北,吾汉家皆不先起战事。”

        “此三岁之内,关中地方郡县,及关东各诸侯,皆当以安民、养民,与民更始为要;”

        “诏令:朕新元四年冬十月元朔起,至新元六年秋七月终,凡关东宗亲诸侯,又关东、关中地方郡县,除道路、水渠事,皆不当征丁、征劳于民!”

        “安陵、安陵邑之铸造事,皆暂罢!!!”

        语调低沉的做下吩咐,又刻意止住话语,好让一旁的尚书郎能将自己的话语全部记下,刘盈终是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

        待那双如星河般深邃的眼眸,伴随着少年天子的呼气声再次张开,整个温室殿内,便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冷意所笼罩······

        “朕新元六年,秋八月甲子!”

        “吾大军,务当北出云中!!!”

        一语既出,殿内朝臣百官无母瞠目结舌的抬起头,看着少年天子阴沉若水,又满是熊熊战意的倔强面容!

        而后,便是一声震天齐吼,响彻温室殿上空。

        “喏!!!!!!!!!!!”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汉第一太子,小说《大汉第一太子》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汉第一太子正文 第0373章 三年之期?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