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终宋TXT下载>>终宋>>正文 第824章 许诺TXT下载

    终宋:正文 第824章 许诺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郝天益在延河岸边坐了一天。

        比起被俘之后不停劳作的日子,难得能休息着看着风景其实也不错。

        而李瑕要他看的不是风景,他已经看到杨大渊的态度,撑筏靠岸,与李瑕长谈至日暮。待他回到太原,提及此事,便要掀起一层波澜,吹皱北地人心……

        这一天原本就这样,夜幕降下,岸边的宋军持着弓保护着杨大渊过了河心。

        过了河心,那已是杨大渊的地盘,北面那列队森严的全是杨大渊的心腹。

        宋军士卒们于是收了弓弩,转身,准备回程。

        郝天益的双手被绑着,自有一名士卒牵着他,让他跟在马后走。

        很狼狈。

        延州城一战他误入张珏的埋伏,杨大渊见死不救所以今日他沦为李瑕的阶下囚,杨大渊还是座上宾。

        但就在回头之际,他余光瞥见河面上那道身影跌了下去。

        前一刻还是座上宾、还是都元帅,川陕局势因他一念而动;下一刻已是河上浮尸,死得毫无挣扎。

        造化弄人。

        作为整件事的旁观者,郝天益心头有些感慨,他迅速冷静下来,扫视着周围寻找凶手。

        对岸的蒙军人声沸腾,怒吼不已,一片大乱,不少人怒吼着在向这边放箭。

        箭矢大部分落在河面上,超过了河心。

        换言之,延河两岸虽射不到对方,但都能射到杨大渊。

        郝天益再转头只见河岸两边都有一排树木。

        陕北这边的树木多是柏树,所谓松柏长青,在这三月时节,柏树树叶繁盛,树冠可以藏人。

        没看到南岸有人从树冠上跳下来。

        至于河对岸,嚣声振天,已无法从混乱的场面中看到杀手是否趁乱隐匿至士卒之中了。

        这一瞬间的观察,郝天益已有大概的判断,认为还不是李瑕动的手既毫无必要动手,也不是适合的时机。

        他并不确定,也影响不了对面那些大声呼喊着要报仇的人。

        已有船只从延河上游顺流而下,杨文仲正高声下令,命士卒渡河杀李瑕。

        郝天益见此情景,倒是颇为好奇李瑕要如何向杨文仲解释。

        此时若能让杨文仲冷静下来,未必不能找到杀手,若能解释清楚,只怕杨家还真能复归李瑕。

        李瑕没有解释,已开启一道道命令布置下去。

        郝天益听不太清,只听到不远处史炤正在向麾下传达。

        “让蒙军攻过来,围歼他们,一个都别放跑……”

        有马蹄声向南而去,那是李瑕派信马去调动援兵了。

        这让郝天益很诧异。

        李瑕的反应有种冷冽之感,像是根本就不带情绪。

        没有惋惜,不喊着冤枉。事情发生了,解释也没用,杨文仲想杀过去那就杀回去,最好直接杀人灭口,把事态控制住。

        仔细一想,这么年轻就能这么理智,可见其性情凉薄、无情,郝天益真不喜欢李瑕这种人,觉得有些可怕……

        宋军士卒开始紧张有序地备战。

        郝天益被绑在了一颗大树下,他抬起头看向头上的树冠,忽然感到背后凉嗖嗖的。

        他不由想,也许就是李瑕方才与杨大渊没谈拢,派人射杀了杨大渊呢?

        杀手此时就藏在这树冠上,跳下来就能给他郝天益一剑,封喉毙命。

        郝天益喉咙滚动了一下。

        他觉得人命真是脆弱……

        夜幕完全降下,有人点起火把,双方已开始箭雨试探,战事胶着。

        南面有像闷雷一般的马蹄声传来,那是张珏的援兵快到了。

        没想到的是,杨文仲原本是一副不死不休的姿态,确实在这之前已下令撤退了。

        鸣金声自对岸传过来,郝天益松了一口气。

        他被绑在这,跑也跑不开,万一对面攻过来,战线推到附近,极有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之后便见宋军沿河追了一段,但毕竟是位居下游,而且没多远就是蒙军那层层构筑的堡垒,蒙军一退,宋军已做不到歼灭对方,很快也就退了回来。

        一场冲突便这样草草落幕。

        就连郝天益都察觉到了杨文仲反应异常,从怒尔兴兵到冷静退敌的转变太快了,显然是的到了提醒。

        说明有人正在与李瑕过招。

        “大蒙古国既然主动退兵,陛下又怎会没有考虑到此举带来的人心变动,怎会没有后招?”

        ~~

        一具尸体被打捞起来,送进了塞门寨。

        有士卒高举着火把在前方引路,还未到大堂,已听到怒吼与恸哭之声。

        “二哥!”杨大楫上前哭喊,满脸的震惊、悲痛,哭道:“大哥走了,你也走了,这一大家子人,我怎么办啊?!”

        “叔父?叔父?”杨文安伸出颤抖的手轻轻碰了碰杨大渊的尸体,似乎不肯相信叔父已然身亡。

        待确定担架上的人真的过不过来了,杨文安木住了。

        他转头看了看兄长杨文仲,向后走了几步,也不知是想去哪里。

        直到想起了幼年,父亲战死时,杨大渊曾一把将他揽在怀里说了一句“叔父还在,叔父会把你当儿子养”,杨文安眼眶一红,落下泪来。

        他性格倔强,素来不愿在人前显情绪,抹了抹眼,站在一边,冷静下来。

        “父亲。”杨文粲隔着几步远,没能抢在他三叔与堂兄之前接触到他父亲的尸体。

        杨文粲举止文弱,当周围杨家人都在呼喝“报仇”时,他却是听了几个族叔的吩咐,去把孩子们都带到一旁。

        杨家人各有反应,而杨大渊平素宽待将士,全军莫不悲恸。

        不少人拔出佩刀指天,立誓必斩李瑕为元帅报仇。

        直到这些人的情绪渡过了最激动之时,许衡才缓缓踱步到杨大渊的尸体前,作为大蒙古国重臣表达了哀悼。

        示意士卒将火把稍稍凑近了一些,许衡俯身,眯着老眼仔细看了杨大渊被河水泡的苍白的面容、溃烂的伤口。

        箭矢是从左侧贯穿了整个脖颈。

        是弓箭,不是弩箭。

        弓箭上手更难,但擅射者能射二百余步,弩箭虽行疾十倍于弓,但直射只能达五十步,再远便要失衡。

        换言之,射死杨大渊的人大概在离河心五十步到百步远。

        再看箭矢插过,有些自上而下的倾斜……

        “看来,宋军攀上了河对岸的树,射杀了杨元帅。”许衡做了判断。

        杨文安遂招来两名士卒做了演示。

        宋军在南岸,杨大渊回来时面朝着下游撑篙,夕阳最后的一点余晖投在他背面,一箭从右面射来……

        末了,杨文安向杨文仲问道:“大哥,是这样吗?”

        “不错。”杨文仲哽咽。

        杨文安闻言皱了皱眉,踱了几步,站在了篝火最亮之处。

        在这里,他扫视着那些随杨大渊一道去的士卒。

        “都说说你们当时看的情景。”

        “先治丧吧。”杨大楫道:“让二哥入土为安,再谈报仇之事。”

        毕竟是长辈,杨大楫既开口了,杨文安遂不再继续质问……

        军议大堂很快改成了灵堂。

        塞门寨里一片忙碌。

        至深夜,许衡、杨大楫、杨文仲、杨文安四人方才坐在偏亭秘议。

        人少,有些事才好开口,才能开诚布公。

        在沉闷的气氛中,许衡先开了口,道:“杨元帅为招降李瑕,不惜己身,渡河受之,为国家之利而效死。老夫当禀明陛下,为杨元帅追封。”

        杨家叔侄三人闻言皆松了一口气。

        杨大渊死在去见李瑕的时候,他们必然要担心忽必烈会怎么看待,有了许衡这句话,自是安心不少。

        “当年,武仙设宴俘杀史天倪,为天下所不耻。”杨大楫道:“如今李瑕竟然敢效武仙之行径,必将他碎尸万段。”

        把杨大渊比作史天倪,杨大楫这是自比史天泽了。

        而将李瑕比作武仙,引得北地世侯对其反感,显然也是对大蒙古国有利的。

        两句话,整件事的基调已定了下来。

        那之后所说的话,便不能改变方才定下的基调了,只是探讨。

        杨文安此时才问道:“我还有一点疑惑……叔父中箭时,是面相东边还是西边?大哥可记得?”

        杨文仲一愣,回想着,缓缓道:“当时天色已暗,隔得又远,看不清了。”

        “军中士卒也无人看清?”

        “方才问过了,有人说叔父面朝上游,但更多人都确定叔父是面朝下游……二弟是何意?”

        杨文安并未马上回答,目光似乎向许衡看了一眼。

        许衡叹息一声,转向杨文安,问道:“看来,泰叔是对老夫有所怀疑?”

        “晚辈不敢。”

        “有所怀疑,人之常情。”许衡道:“但老夫并无杀杨元帅的理由,老夫万分肯定,杨元帅绝不会受李瑕蛊惑,因为李瑕根本就给不了杨元帅任何许诺。”

        他点到为止,但杨文安已听的明白,点了点头。

        既然不担心杨大渊被策反,代表忽必烈前来的许衡根本没必要杀杨大渊,反而要当心主帅一死,陕北局势动荡。

        “那看来,是叔父与李瑕谈过,拒绝了李瑕提出的要求,李瑕因此发怒,派人射杀了叔父。”杨文仲道,“我愈想,愈觉得当时的情形正是如此。”

        “不错。”杨文楫道:“李瑕见二哥对大蒙古国忠心耿耿,故而起了杀心。”

        许衡叹惜一声,遗憾不已。

        “老夫此来,本有一桩大好消息预告知杨元帅,想必他若得知,定会欣喜欲狂,可惜了啊。”

        杨家叔侄三人纷纷肃容看向许衡。只见许衡放下了抚须的手,缓缓道:“自金亡以来,天下震荡已久。蒙古虽大,以杀伐攻虏为事,无法度纪纲,与突厥、回纥何异?今老夫有幸,与诸君共辅圣明,以汉法治中夏,变夷为华,立纲陈纪,开统建国……”

        说着,他已站起身,环顾着座中三人。

        “诸君皆为开国之功臣矣。”

        于杨家叔侄而言,只这一句话,既可知大蒙古国给的比李瑕多得太多太多了。

        不,不再是大蒙古国了……

        ()

        1秒记住爱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终宋,小说《终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终宋正文 第824章 许诺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