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明左TXT下载>>明左>>正文 第304章 气之论TXT下载

    明左:正文 第304章 气之论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从张载的“太虚即气”开始,理学里有了气的概念。

        不过张载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后来者的认同,反而招致批评。

        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历程中缺少的一个东西,那就是传承。

        西方的哲学在发展过程中,是有一条清晰的脉络的。

        前人提出一个问题,后人负责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延续了数千年,后世数学界经常看到的“什么什么猜想”就是一种体现。

        而儒家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后人经常做的,就是反驳前人的思想,然后再去提出新的理念。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各种理念层出不穷,互相影响又不交融,使得每一种思想都呈现碎块化,而难以构成体系。

        在张载之后,二程就对他的“太虚即气”提出了批判。

        【天地安有内外,言天地之外便是不识天地也。人之在天地如鱼在水,不知有水,直待出水方知动不得。立清虚一大为万物之源,恐未安,须兼清浊虚实乃可言神,道体物不遗,不应有方所。】

        批判了,又没彻底批判。

        以至于“气”的概念依旧被理学继承了下来,但因为不够完善,就成为了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头。

        当黄宗羲质问何为道时,张采给不出解释,便搬出了张载的道既是气的理念。

        这当然无法说服黄宗羲,他又追问了什么是气?

        张采所有的功夫都在经义上,要想解释这些问题,自然需要典籍的支撑。

        他还是挪用了张载的理论。

        “气乃万物生长之源,道乃万物生长之本。因此世间大道,惟气与理也。”

        黄宗羲十分严肃,紧随其后。

        “这个气是什么样的?这个道是什么样的?为何气是万物生长之源、道乃万物生长之本?”

        张采陈述的是事物呈现的形态,而黄宗羲追索的则是事物的本质。

        就连左梦庚都不知道,黄宗羲的哲学理念已经开始往黑格尔的“本质论”方向靠拢了。

        而他的问题,等于是在直接质疑理学的合理性。

        理学建立的“道”“理”“气”的学说系统,经过数百年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但黄宗羲的目的,是要让理学家们解释清楚这三者的本质。

        总不能你说气乃万物生长之源、道乃万物生长之本,就一定是这样吧?

        虽然从自然学科来看,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错,但黄宗羲是要理学拿出解释的论据来。

        张采能拿出来吗?

        没有科学的支撑,他当然拿不出来。

        被黄宗羲拿捏住,找不到破局的办法,张采隐隐有些破功。

        “此乃先贤至理,人所共遵,黄兄焉能不知?”

        这是要用权威来压制质疑了。

        黄宗羲岂会怕这个,踏上一步,声音嘹亮。

        “南郭先生顾左右而言他,何须推诿于古人?时移世易,沧海桑田,今日之局面比照古时早已不同。事事均遵古意,岂不知乃缘木求鱼之愚?”

        这话一出来,现场当即炸了。

        骆从宇忍不住喝道:“大胆!”

        郑三俊慌乱不休,眼神四处乱瞟,恨不得立刻离场。

        其余人等,对黄宗羲指责者,更是不知凡几。

        在这些人看来,质疑先贤,无疑是大罪过。

        群情汹涌,黄宗羲却怡然无惧,横眉冷对千夫指。

        “邵康节(邵雍)驳周濂溪(周敦颐)成‘道为一’之论,二程‘道体物而不遗,不应有方所’。朱熹‘理气一体’终至大成。汝等尊奉之先贤无不勇于质疑、推陈出新,今日汝等却愚守旧理,违背当下,不思进取,害己害人,世之祸矣。”

        这一下可骂的狠了。

        直接将张采等人打入了因循守旧的行列,甚至说他们违背了先贤的宗旨。

        邵雍质疑周敦颐成一家之说,随后二程质疑邵雍又进一步,朱熹又在二程基础上完善理学。

        可以说,理学有后来的成就,就是前面几代大贤这样勇于辩驳和创新而来。

        如今的张采等辈却只会翻故纸堆,盲目尊奉先贤言论,而不考虑当下,自然被黄宗羲骂了个狗血喷头。

        南京诸人气的火冒三丈,然而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怎么反驳?

        理学先贤的事迹世人皆知,黄宗羲以之驳斥众人,正所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无论怎么辩,都成了我骂我自己。

        张采暗恨,早知今日,便不急着弄这论战好了。等张溥回来,合二人之力,或许便不会这般被动。

        奈何此时张溥远在京师,还没有从初涉官场的新鲜劲里走出来,他也只能独力支撑。

        张采讲学无数,见识过的场面不知凡几,倒也有些急智。

        “那以黄兄之见,何者为气?”

        这也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张采就不信了,他钻研儒学数十年都没有所获,黄宗羲一个小年轻能说的清楚气是什么?

        既然你也说不清楚,那你的质疑就不成立。反而理学的气论,会重新成为正统。

        只可惜,他问的是黄宗羲。

        倘若他问的是刘宗周,或许还能取得成效。

        刘宗周是大宗师不假,但到底还是传统文人,只专注于学问。

        黄宗羲却受左梦庚影响至深,于新知识始终勤学不辍。

        偏偏他又儒学扎实,可谓是儒学和科学双修,面面俱到。

        “气,共分两种。一种为气节,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便是如此。世人读书,磨砺心智,去除心中怯懦、贪婪、罪恶,以气节塑身,终成君子……”

        这个解释,在场的人毫不意外。能做出这番解释的,几乎人人都可,并不稀奇。

        但黄宗羲说的另一个,就不是他们能够理解的了。

        “另一种气,则为自然之气,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为万物生灵生存之必需。”

        众人惊疑不定,不停巡视四周,可除了感觉到微风拂动,根本看不见黄宗羲所说的气。

        “黄兄说气便存于吾等身边,然谁人曾见?妄作大言,难诓世人啊。”

        李雯出声,就差直接说黄宗羲是个骗子了。

        黄宗羲不以为忤,只是道:“李兄如果不信,尽可用手捂住口鼻,且看会发生什么。”

        李雯将信将疑,还真的试了一下。不光是他,许多人都悄悄尝试起来。

        结果不需多说,仅仅二十息不到,李雯等人就窒息的几欲昏厥,连忙松开手,大口大口喘息。

        就着他们的狼狈,黄宗羲笑道:“李兄喘息之时,可曾感受到清凉的气息进入体内?这气息,便是气。在我山东,称之为空气。一旦隔绝口鼻,使之不能呼吸,则会窒息而亡。因此空气和我们的性命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众人表面安静,实则不停呼吸,都在感受着空气的存在。

        从不曾想过,如此寻常的行为里,竟蕴含着“气”这样的大道。

        “除了我们的呼吸能够感受到空气外,日常所见的风,其实就是空气流动造成的。而且这空气也并非单一,尚分数种。具体有多少种类,目前不得而知。相信假以时日,必有大能解惑。”

        “哈哈哈,实在是荒谬。”

        又一个张采的学生站了出来。

        “黄兄说我等呼吸之物为气,在下不便置喙。可这气大家都看在眼中,无色无味、无形无质,简单明了。诸位谁曾见过这气还有其他模样?”

        南京诸人哄笑连连,都觉着黄宗羲在哗众取宠。

        可黄宗羲很认真很认真地看着那人,道:“这位兄台不懂这空气之道,却也不怪你。然在我山东,已有人得出一别样气体,中恒命名为氢。氢气更比我们身边的空气要轻,而且遇火既燃,火苗幽蓝,与我们日常所见之红火迥然有别。此人目前正在想办法从空气中分离出别的气体,如今已有眉目。空说无凭,这实打实的例子在,足以证明我们身边之空气,并非单一。”

        那人语滞,本能觉得事实应当如此,但还是嘴硬道:“山东远在万里之外,怎知你所言虚实?”

        黄宗羲哈哈大笑,朗声道:“山东再远,去过的人不知凡几。再者黄某所言之事便在那里,兄台随时可去查验。”

        这话说出来,在场的人便知道,黄宗羲所言非虚了。

        否则的话,他就成了妄言之辈。

        不但他自己要被天下人嘲讽,黄尊素和刘宗周的名声也败坏殆尽。

        没有哪个读书人敢这么做,拿先人、老师的名誉开玩笑。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明左,小说《明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明左正文 第304章 气之论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