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纵横宋末TXT下载>>纵横宋末>>正文 五百八十三、大奸大恶TXT下载

    纵横宋末:正文 五百八十三、大奸大恶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听到此话,蒙哥汗不禁皱眉。

        什么时候,堂堂蒙古汗国要棒别人臭脚了。

        要知道,蒙古汗国别的不行,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武力。

        张德辉说出此话,其实也没有那么把握。

        大汗在不断征求武将意见,将文人视为弃为蹩履。

        他看到武将纷纷出主意,也想在这里刷一些文人的存在。

        要文人上战场是不可能的,倒不如施展文人的所长,嘴巴皮子,阴谋诡计。

        只是他的话刚刚落下,就有人迫不急待站了出来。

        “禀告大汗,微臣认为此法得不偿失。”率先出来乃是代丞相杨惟中。

        虽然他与张德辉乃是政敌,但是这个法子他认为确实不妥当。

        虽然他想刷一下的文人的存在之感,但是这里毕竟汗国,不是春秋战国时候。

        所以他等张德辉话音刚刚落下,急忙出来制止。

        燕京行台郎中姚枢出来,对着蒙哥汗说道:“禀告大汗,微臣此举有损汗国威望。”

        他则是从汗国威望来提示,说完就退下。

        “禀告大汗,此举乃是抬举赵平,让赵平骑在汗国头上拉屎拉尿。”塔海和秃乃是武将,说话自然粗鲁不堪。

        张柔眉目紧皱,也出来拱手一礼:“禀告大汗,这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相比其他之人,他说得更进一步。

        虽然不少文武大臣反对,但是蒙哥汗还是没有表态。

        其它人表态是其次,另外一个人表态才是关键。

        “禀告大汗,臣弟认为此举虽然南蛮对赵平更加猜忌,但是对赵平更加依赖。”忽必烈看到一众文武都出来,也不得不出来表态。

        蒙哥汗虽然一直听到文武大臣说话,但是没有看到忽必烈说话。

        这些表态之人不少与忽必烈关系密切,让他忌惮不已。

        直至忽必烈出来表态,他才松了口气。

        蒙哥汗虎目扫视所有文武大臣,点点头:“汗国以武力撗扫天下,岂能说武力不如别人,此事休得再提。”

        其实也有一些文人从内心深处赞同张德辉的说法,可是胡人凭借的乃是武力。

        要胡人承认武力不如对方,那不是让胡人自绝天下吗?

        想到这里,这些文人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既然蒙哥汗已经定下基调,所有文武大臣纷纷称是。

        大宋京城后宫,福宁殿。

        皇后谢道清,一边喝茶,一边仔细阅读《大宋中华报》。

        对于她而言,阅读《大宋中华报》已经成为她每天必修功课之一。

        她没有多少选择,爱情已经远离她,这个时代也没有更好的娱乐方式。

        当《战争说》出来之后,她对赵平好感度直线上升。

        她已经年届中年,花前月下早已远离,毕竟她是以一国之母来看待赵平的文章。

        对此她还反复探讨,反复阅读。

        当然,她对于赵平的诗词曲子也不是全部喜欢,而是有自己选择的。

        看到当今皇后对于赵平非常关注,小太监张银灵机一动。

        他将赵平所吹由其娘亲谱曲的《沧海一声笑》《梁祝》《精忠报国》曲谱献上。

        谢道清后来让宫女试着弹奏之后,慢慢喜欢上《精忠报国》有豪迈与《梁祝》缠绵,对于《沧海一声笑》这个充满江湖草莽气息的曲子反应一般。

        当听说赵家庄短短半年之间几乎从无到有崛起时,谢道清手中的冰镇银耳汤差点从手中掉下,这个不是妖孽还是什么?

        制器、作曲、写诗、作赋、带兵、策论等等,无一不精,无一不通。

        不是吗?赵平通过自己制作的轰天雷,不但协助余玠打败胡人,还俘获对方主帅,并凭着《战争说》、《万物统一论》等诗词策论被朝廷恩赐为进士及第。

        看到《战争说》这个文章,她不禁摇摇头。

        此文犹如一把利剑太尖锐,也伤到不少求和文臣一些水晶易碎心,引起朝廷许多主张求和文臣对他大为不满甚至攻讦。

        现在朝廷大臣分成两派,一派是主战,一派是主和。

        其实理宗就是一个主战派,不然也不会发动灭金及端平入洛之事。

        金国不但俘虏二帝,让皇帝全家脱光,接受牵羊之礼,而且还侵占大宋的北方,这是奇耻大辱。

        京城之所以叫做临安,乃是临时京城之意。

        既然是临时京城,大宋代代官家念念不忘的收回故土,把京城还于开封。

        在当时,大宋联合胡人,灭掉金国。

        在大臣们想来,既然金国已经灭掉,那应该恢复故土,还都于开封。

        对于大宋而言,这是历史没有之丰功伟绩,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

        大宋朝廷上上下下气势如虹,才有端平入洛之事。

        没有料到,胡人凶猛远远超过金国。

        不但迅速击败入洛大宋唯一一个骑兵,而且找到借口,想一口吃掉大宋。

        如果不是有孟珙、余玠这些战神,大宋说不定已经被胡人吞下。

        此时,大宋上上下下看到胡人如此厉害,主和派现在占了上风。

        只是胡人不像金国与辽国,不但一统北方,而且还要铁心灭宋。

        有些大臣认为,如果没有端平入洛之事,胡人是不会入侵大宋的。

        可是他们选择遗忘了,胡人当时正面无法击败金国,借道兴元府,顺便把兴元府不少疆域占领。

        胡人铁心灭宋,总是会找到理由的。

        现在赵平的《战争说》及《万物统一论》,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断了这些求和派之路。

        既然如此,这些求和派还不把赵平恨之入骨。

        对此谢道清淡然一笑,大臣如果没有对手,反而让朝廷不放心。

        赵平越是让人反对,那他越是忠臣,更是孤臣。

        因为别人忠君爱国是口里表达,而赵平却是用实际行动表达。

        听到赵平年纪之时,谢道清不禁想到当今官家唯一一个瑞国公主。

        让人稀奇的是,两人竟然年纪相仿,而且赵平文采更是也不错。

        她嘴里不由自主叹息:“他如果不是姓赵,应该是瑞国(公主)的良配。”

        小太监张银听到此话不禁一愣,在大宋有出息的人纷纷不以尚公主为荣,前景一片大好本事非凡的的赵平为何要尚公主呢?

        此话只能够当没有听见,张银急忙把脑袋垂下。

        看到小太监低头下去,谢道清知道自己无意失言,只是表达喜欢赵平而已,张银也是自己的心腹之人,应该无妨。

        突然之间,《大宋中华报》变得更加火了。

        京城一个醉春风茶楼,茶客正在讨论一件事情。

        讨论还是别的,就是因为秦桧之事。

        通过《大宋中华报》针对秦桧系列隆重报道,秦桧也没有料到,他死后比死前更加出名。

        在不少大宋世人心目中,他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号大奸臣、大汉奸。

        中国历史上奸臣很多,汉奸也很多。

        但是没有任何人人秦桧这么特殊,他不但是大奸臣,也是大汉奸。

        他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记录,是中国历史唯一具有双重身份的大奸大恶吃里扒外之阴险小人。

        不是吗?《大宋中华报》他的罪名有七点。

        其一危害大宋声誉,让堂堂大宋向金国称臣、纳贡割地,降低国格;

        其二损失疆域,所收回中原岳武穆退兵之后又沦为金国之土;

        其三,自毁长城,岳武穆已经击败金兵,准备收拾大宋全境,甚至提出直捣黄龙府;但是如此一个大忠臣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

        其四,为官不洁,贪污成风,拥有万顷土地,乃是利用手中权力夺得;

        其五,危害朝廷,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大搞一言堂;

        戕害百官,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

        其六,戕害百姓, 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两税等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民下户因横征暴敛而家破人亡。

        杭州乃是天子脚下,各种学校甚多。

        不但有国子学、太学、辟雍、四门学、广文馆、武学、律学、小学等朝廷办的学校;还有各个部门办的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

        除了这些,还有直属于朝廷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等。

        《大宋中华报》报道仿佛一块巨石,在平静的学校掀起涛天巨浪。

        为啥,如此一个大奸大恶之人,竟然还有谥号,还有王职。

        最先行动乃是武学学堂,岳武穆乃是武学学子一生最高追求。

        大宋武将地位低倒也罢了,没有料到迫害岳耶耶竟然是一个如此大奸大恶之人。

        他们率先上书,要求朝廷再次撤消秦桧家族所有人官职,剥夺其谥号,追夺其王职,并且收回全部土地。

        他们上书结果可想而知,接待他们小吏三言两语就打发。

        等到这些武学学子离开之后,小吏把这些上书全部扔进垃圾箱。

        一个小吏甚至还吐了口水:“粗鄙武夫。”

        四门学和广文馆是为士子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而设立的预备学校,地位与国子学地位相差太远。

        四门学主要招收“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广文馆的设立目的则在于“以待四方游士试京师者”。

        两个学校的学生性质差不多,都是中下层小官甚至百姓的子弟。

        现在两所学校互相串联起来了,串联目的就是上书。

        两所学校与其它学校不一样,他们有些人所在家乡遭受胡人劫掠,家人亲友被胡人杀害。

        因此这些学子对胡人残暴的有切身体会,他们一边咒骂胡人暴虐,一边向同窗游说。

        这些学子不是寒门就是低层官员子弟,感觉犹如身受。

        两个学校学子纷纷串联起来,来到官府上书。

        听到是两个学校学子竟然串联上书,杭州官府知府陆风再也坐不住。

        他大约五十,三缕长须,颇有文人气度。

        对付武学学子,他可以派出小吏打发。

        但是这些学子他却不敢了,谁知道这些学子不会出状元不?

        如果不接,惹得学子怒火,向着朝廷上书,那让朝廷大员如何看待自己。

        可是如果要接见这些学子,势必给自己带来极大 的麻烦。

        要知道,当今丞相谢方叔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主和派。

        他们认为大宋实力远远不如胡人,与其与胡人拼死拼活,不如如以前对付辽国与金国一样。

        对付金国,虽然称臣没有那么好听,但是双方还是和平相处很久时间不是吗?

        他看着身边的通判,不禁灵机一动。

        他对着通判拱手一礼:“子轻,麻烦你出面见见这些学子。”

        通判乃是严重,字子轻,年齿大约五十,皮肤白皙,温文儒雅。

        听到外面好几百人沸沸扬扬,通判也不是傻子。

        你知道觉得烫手,难道我这个通判就觉得不烫手。

        更何况,你才是杭州知府,我只是通判而已。

        “子扬,如此多的学子,下官不能代差官府,还请子扬亲自出马。”严重急忙拱手一礼,坚决拒绝。

        对方不接招,陆风不禁皱眉。

        想了想,他找出一个由头:“现在是两个学堂的学子,吾等一起出去看看学子。”

        严重没有料到对方也是老滑头,到头来还是没有推辞。

        严重只得苦笑,只得答应。

        陆风让小吏打开大门,亲自出来迎接,同时好言相劝。

        学子看见是知府亲自出来迎接,倒也不敢失礼,纷纷向知府倾述胡人残暴,请求知府一定要把书信上呈朝廷。

        学子离开之后,通判一看,竟然几大车的书信,不禁一惊。

        “子扬,如此多书信,怎么办?”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纵横宋末,小说《纵横宋末》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纵横宋末正文 五百八十三、大奸大恶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