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大魏春TXT下载>>大魏春>>正文 第五六九章 军中无派,千奇百怪TXT下载

    大魏春:正文 第五六九章 军中无派,千奇百怪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不是随便拉过来一个兵,随便派匹马就能胜任塘骑、斥候、信差的。

        西北多风,动不动就黄沙漫天,目力不及身前三步之外。却又地广人稀,往往一两百里都不见一个村庄。

        若是没有极为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以及强悍的自救能力,只是一场风就能丢了性命。

        所以这个兵种极为强悍, 也非常稀罕,完全是拿钱和人命堆出来的。李松若未重新掌军,绝无权调派加急快马,更不敢随意打听他的行踪。

        犯了那么大的错,差点便让西海毁于一旦,更是害他这个郎君被当街刺死,李松难逃其咎。

        只是革了他的军职, 再未另行惩戒, 李承志已是格外开恩。本打算让李松好好的沉寂几年,磨励磨励再委以重任,却不想只是短短一年,他竟能东山再起?

        更不可思议的是,竟从未有人予他提说过?

        李承志稍一沉吟,便知李孝先为何这何这般怕他。

        这其中定然有深层次的原因,李孝先如此讳莫如深,怕也只是一知半解,又怕自己问他,引起什么误会。

        顿了顿,他又问道:“探马可曾提及,如今李松予何处?”

        李孝严忙恭身道:“称是在表是县城恭迎郎君大驾!”

        “李时呢?”

        “在镇夷关!”

        “这两方可是同道而来?”

        “并不曾!”

        李承志皱了皱眉头。

        本是顺路,却未同道?

        且两地相距不远, 也就五六十里,何需各派一路?

        这才多久,西海就有派系之争了吗?

        李承志沉思良久, 才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了, 你去忙吧!”

        李孝严恭恭敬敬的应着, 又问道:“仆斗胆:若再有快马来探, 仆该如何回应?”

        “何需回应?”

        李承志微微一笑:“来一个便扣一個,来一对便扣一双,孝先去办吧!”

        扣人?

        李孝严心中更是惶恐。

        兄弟二人恭身告退,待出了毡帐,见四下无人,李孝严低声问道:“兄长,郎君何意?”

        “莫多问,以后更是提都不要提!”

        李孝先低声斥道,“你我兄弟只记住一点便可:谨遵郎君之令,余者皆不足论……”

        李孝严心中凌然,忙不迭的点着头。

        ……

        望月观风的道理还是有几分的。至夜半时分,月亮方一落山,天色便渐渐阴郁。刚过五更,就已看不到一颗星宿。

        四野之处漆黑如墨,不见半丝光亮,就只营中星火点点,人声鼎沸,牛马长嘶。

        军卒吃食自有后营供给,堪堪至五更三点, 便敲响了召令军卒领取朝食的绑子。

        每队各出车一驾, 一辆装汤,一辆放饼。汤是肉粥,上面飘着厚厚的一层油花和肥肉,底下才是骨头与粟米粒。

        制法很简单:牛羊宰杀后,拿盐淹渍、阴干,而后切块,便是盛夏也可保数月不坏。

        饼也是粟米饼,制法也不难:大都是前夜扎营之时便开时蒸制,熟后晾凉切块,再发给兵卒。

        若再加以肉脯阴干后磨成粉,便是加急口粮。若行军途中有条件就煮泡一下,便如昨日吃的便是这一种。

        要没条件,那就和水生吞。

        急行军或生火不便时大都如此,包括每兵每卒皆随身必备,但非战时不得偷食,不然若是被查到,不但兵卒受罚,伍、什长,队主,甚至旅帅都要受牵连。

        看似简单,但予普通农户而言,一月都不见得能吃上一顿。这一营吃的之所以如此好,顿顿都有肉,一是此为骑营,自然优先供给。

        二则是李松横扫杜仑部,虽留下了诸多后遗证,但也并非全无好处:光是抢掳的羊,就达五六百万。

        不然就靠西海那才垦了一年,连耕收都未维持平衡的田地,李承志胆子再大也不敢冒然从关中偷运数万户民至西海……

        听到朝食的绑子声,李孝先也端来了吃食。看到帐中亮着灯,便知李承志早已起身。

        叩了叩帐门,李聪将他迎了进去。看清是李孝先时,李承志悠然一叹:“你如今好歹也是一军之主,这般琐事,交由麾下便是,何需亲力亲为?”

        李孝先笑嘻嘻的应着:“郎君以为是琐务,仆却甘之若饴,旁人更是求都求不来。便如李大,如今已为副帅,不照样予郎君端茶倒水,牵马拽鞍?”

        李亮那是干习惯了。

        李承志也知劝不住,索性坦然受之。

        一瓮肉汤,一张软饼,两碟酱菜。与普通兵卒比也无甚出奇,不过是后营单独做出来的,胜在干净。

        李孝先陪着他一起吃了一些,将将用罢,就听前营敲响了拔营鼓令。

        李聪也早已备好了车驾,李承志方一登车,数十兵卒便拆起了营帐。前后也就一刻,之前佐大的车营便成了赤地。

        昨夜便交待过,李孝严再不敢来打扰,听亲信秉报后营已然准备妥当,便下令启程。

        行军依旧用的是战时条令:塘骑探路,甲骑开道,之后便是民户。

        番和县民大都以养牧为生,家家都不缺车、马。再者大军来时就备了许多,是以并无徒行之民,行进速度不慢。

        走了近十里,才隐见太阳露了头。但风也慢慢的大了起来,好在未起沙土,只是觉着有些凉而已。

        李承志百无聊赖,掀起车帘朝骑马随行的李孝先招了招手:“上车!”

        李孝先从善如流,三两下便登上了车。

        本就为家臣,且起兵之处就是骨干,李孝先堪称心腹中的心腹,故而李承志也未绕弯子,而是开门见山:“李松是何时掌的兵?”

        李孝先半丝都未犹豫:“仆也不知!”

        他这般回应,倒是未出李承志的预料。

        若是连情报系统都失去了掌控,已开始对他这个主上暗中欺瞒,李承志也别造反了,趁早隐名埋姓,找个地方安度晚年才是正紧。

        李承志懒洋洋的往后一靠:“那就说些你知道的!”

        李孝先郑重的点着头:“仆也是昨夜出帐,问过孝严才知道了一些:时叔似是与四叔不和。”

        李承志眉头一纵:“为何!”

        “应是年前郎君传令至西海,命西海开春北迁之时,双方起过争执。孝严也只是事后听闻,知道的不多……

        谷綢

        好似是四叔提议趁敦煌换将、群龙无首之际,欲取酒泉!就如如今这般,并不占地,只夺丁口、粮草、牲畜……因时叔不从,故尔起了嫌隙……”

        “连李时都坚决不从,那身为其主帅的李亮可想而知?如此一来,大伯便是意动,但也只能调动并无几分战力的新军,只能就此做罢。

        但事后大伯应是觉的掣肘太多,因此才痛定思痛,启用李松掌兵,以求平衡。”

        李承志叹了一口气,“看来,随李松镇守表是的兵卒,应该也是新军吧?”

        一牵扯到李始良,李孝先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再者他也确实不知详情如何,只能闭上嘴巴。

        稍一思量,李承志便猜了个大概。

        定然是如此了,若非大伯开口,李松能从哪里来的兵?

        李始贤与李始良两兄弟远赴西海之时,李承志便授意二人,将西海军权一分为二。

        凡旧部之兵,如骑营、胡营、火器营等,计有万余,皆归李亮辖属。

        而后再由李始良筹备新军。

        不然从关中运去的那般多的叛军、降军岂不是浪费?

        也更不好安置。

        但未料到,这一分军权,倒分出了问题来?

        若非李松抗令不遵,覆灭杜仑部,哪有后面这些波折?

        更是差点让李氏大业半道中殂,甚至害的李承志一命呜呼。

        而常伴李承志左右的李亮感受最为深刻,更知李承志几乎九死一生,若非运气使然,便是侥幸逃得一命,估计也要被困在京中,蹉跎个三五年。

        此时再看前年那一幕又要重演,他能忍着没有直接和李松起冲突,而是先让李时迂回,已然是相当成熟的表现了。

        只此一点,李承志便知他没有看错人……

        至于李松的提议,若站在如今的角度上看,也不能算是错。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并非全是贬义。

        局势千变万化,稍纵即逝。若是凡事都要秉呈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李承志,得其首肯才能施行,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就如自去岁冬至眼下,西海之民有近一半都已迁到了浚稽山之北,却突逢惊变,又不得不迁回来。

        更是一鼓做气,势如破竹一般直取东凉州。等于将李松想干的事情推迟了半年。

        只因李承志也未料到,他的计划竟能执行的这般顺利,逼的高肇不得不反。

        所以李松觉的趁西凉州刺史宋疑召入京中问责、新任敦煌镇将兼西凉州刺史元鸷还未履职、取酒泉郡并非难事。

        算不得错,但从当时而言,李松难免有些贪心不足,顾小失大。

        要知道,当时西海民已近九万户,丁口直逼五十万。能在数月之内将这些人安然迁至浚稽山北,都得将吃奶的力气使出来。

        况且去岁柔然撤兵之时,李承志就已授意李亮,假扮柔然将酒泉郡抢了个七七八八。

        之后新来的那几千民户,还是关中之战后从秦梁二州发配过来的一些老弱,故而近如鸡肋,意义不大。

        李松之所以连这点便宜都不愿放过,用两个词就能概括:好战,贪心。

        过于激进,见识也不足。

        重用是不可能的,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至多也就是让他任个闲职,放在那里警示后人。

        不然何以服众?

        所以李松这兵权,还得褫夺一次。

        不过这只是其次,让李承志警惕的是,军中已经有了各成派系的苗头。

        伟人说过一句话,李承志深以为然:军中无派,千奇百怪。

        不过他没想到出现在这么早?

        这是必然现象,却也让李承志很是挠头:便是各成派系,这些派系首领也得是他说了算。

        总不能尽是姓李的吧?

        若真到那一步,李承志也就离被人杀死在睡梦之中不远了……

        他稍一轻索,又怅然一叹:“待至镇夷后,你就要着手筹备禁卫了,且将监察司也一并兼着,待外舅来后,我与他再行斟酌……”

        李孝先本要拒绝,但听到“外舅”那一句,他才心下稍松,恭恭敬敬的应了下来。

        “嗯,去吧,我稍静了静!”

        李孝先应诺告退,李承志又拉开暗格,取出了厚厚的一沓文书。

        上面小字密密麻麻,皆是炭笔写就。一看笔迹,便知是李顾志所书。

        这是自他出京后,便开始起草的各部架构。

        兵、政、民、工、学、商、农、牧等等,凡是他能想到的,多少都写了一些。

        古代是古代,现代是现代,李承志自然还没蠢到拿来就用,反而大都沿用旧例,只是略作增改。

        但如今只是构思,连框架都算不上,李承志甚至都不确定,他这一套最后能不能付诸于行动。

        究其原因,还是识字的人太少,敢用的识字的人更少。

        如今正是门阀世家当道的时代,李承志不想亲手弄出一个尾大不吊的怪胎出来。

        一百年以后的杨二,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愿在他未到西海之前,就重用元魏旧官、门阀子弟。

        也更是他为何对军中派系如此忌惮的原因所在。

        但摊子越来越大,又有多少寒门庶族的子弟供他可用?

        李承志沉思良久,在标有“学”字的那一页上重重的画了个圈。

        ……

        李孝严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因起身的早,再加车马足够,是以行军的速度很快。五十多里路,将将走了四个时辰。也就堪堪未时正(下午两点),前营就进了河西马场。

        随即便是黄沙大作,就如天上下起了土雨,眼能所及之处不过两丈。

        西海部曲已然在河西生活两年,对这一幕再是熟悉不过。而番和县民更是从小被吹到大,一见便知最多不过半刻时辰,必有黑风,且是连树都有可能吹折的那一种。

        是以无论军民,无不胆战心惊,更是使出浑身解数。

        待大风如崖头一般压来,车队堪堪进了马场……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魏春,小说《大魏春》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魏春正文 第五六九章 军中无派,千奇百怪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