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大魏春TXT下载>>大魏春>>正文 第五六三章 河西马场TXT下载

    大魏春:正文 第五六三章 河西马场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骆驼再瘦,也比马大。拓拔氏数百年积累,不可能崩塌于朝夕之间,总要有一个消耗的过程,此乃其一。

        其二,古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便如高肇, 出头太早,就有被群起而攻之之忧。

        其三,西海横空出世,民也罢,军也罢,不为流民,便为罪军,构成过于复杂。且崛起太快,就如无根之浮萍, 根基太浅,尚不足与群雄争霸。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便是此理……

        是以,于情于理,于内于外,此时都绝非起兵之大好良机……”

        李承志有条有据,李孝先听的频频点头,深觉有理。

        “那关中呢?”

        李孝先又问道,“郎君既言关中不乱,天下便不失,为何李韶欲邀郎君直取关中时,郎君却又称师出无名?”

        “我所言之关中不乱, 天下便不失,指的只是元魏朝廷。予我等反贼而言, 自然是越乱越好。但如今关中风平浪静, 河清海晏,我若取之, 便是与关中为敌,更会与关中世家、门阀反目成仇。

        而待群雄并起,天下渐乱,关中自然也会波及,只需八方风雨齐至,兵戈抢襄之时,便是我不来,也会有人求着我来……”

        听着李承志侃侃而谈,李孝先心念微动,想到了李韶与李承志坐谈之言。

        怪不得听到郎君之“师出无名”之时,李韶会骇然色变?

        李韶深知天下将乱,关中地处元魏腹心,且为朝廷主要的兵源及粮草之地,岂能置身事外,成为净土?

        他不愿兵祸波及关中,更或是有更大的野望,却偏偏差些胆量,是以才会蛊惑郎君, 劝他直取关中。无非便是想借郎君的名义对抗朝廷。

        但问题是, 待郎君率部曲而来,到时该是谁说了算?

        如今泾州李氏与陇西李氏尚为一体, 虽不同祖却同宗。且关中之诸郡、县官吏多为李、杨、韦、裴、柳、薛、杜等关中大族子弟把持。豪强郡望更是无出此七姓者,岂能心甘情愿的听命于一个晚辈后生?

        便是郎君能斗的过这些坐地虎,也无必要与其内耗。与其与关中门阀斗个两败俱伤,倒不如好好的经营河西,耐心的等着朝廷与高肇,更或是与关中打个稀巴烂,再出山收拾大局也不迟。

        李韶就是猜到了这一点,才会脸色大变……

        李孝先暗暗松了一口气,又问道:“那李韶会不会听从郎君之建言,行‘养寇自重’之计?”

        李承志稍一沉吟,摇了摇头:“难!”

        这个计策的执行难度有些高:既不能用力过猛,将元琛一棍子打死,又不能太过放任,以免元琛祸乱关中,更不能由其做大。

        还不能过于明目张胆,以免朝廷猜忌,所以这绝不是李韶一個人能干的了的活,需要好好找几个得力且能信得过的帮手。

        但是人都有私心,门阀世家本就以家族利益为重。本来关着门好好的过着日子,突然就要出兵、出粮,更要阴奉阳违,对抗朝廷。各家既怕收益于付出不对等,又怕担责,焉能不相互推诿,算计?

        怕是包括李韶,此时都想的是如何能火中取粟,让陇西李氏趁此乱局攫取最大的利益,避免损失。何况其他六家?

        且关中七姓不少直系子弟皆在朝中任重职要职,在“遵从皇命”的惯性思维做祟之下,暂时还不敢生出对抗朝廷的念头来。

        再者时间太过仓促,因此李韶不足以在元琛北逃之前,协调其余六姓同舟共济,上下一心。是以这养冠自重之计,十之八九会无疾而终。

        至多也就是李韶再添一功。

        李承志明知如此,还要献计,也不过是未雨绸缪,点拔于李韶并关中门阀:虽不至于抗命不遵,但至少奚康生北上征兵之时,使各家都有了推诿的理由。

        以此便能使高肇多挣扎些时日,以免败的太快,也好再为西海争取些发展壮大的时间……

        心中这般想着,李承志轻轻舒了一口气:“今日已是二月甘九,离快马上路至今已有足足二十日。上党距浚稽山也才三千里,便是信使再慢,李亮也应接到急报了吧?”

        “不出意外,定是到了。若是快些,李大想必已然起兵,已到张掖郡也说不定!”

        “哪有那般快?”

        李承志轻声笑着,又看了看车厢内的地图:“催快些,待入夜前,务必赶至莫口县(今甘肃武威古浪县北)!”

        “诺!”

        李孝先应了一声,轻催马匹去传令。

        ……

        已至清明时节,偌大的汉阳草原已隐见青绿,不复冬日之百里之内尽是枯色。

        弱水河潺潺流淌,波光粼粼,尺许长的鱼儿时不时的就会跃出水面。

        暖阳初升,草叶上的霜雪见之即融,化成一滴滴的露珠,晶莹剔透。

        由小妾服侍着更衣、梳洗。又喝了两碗滚烫的肉汤,啃了两块炙的金黄的牛肉,宇文元庆才披了件薄毯,搂着小妾懒洋洋的出了后衙。

        百余扈从早已候在衙堂之外,见宇文元庆出衙,先是躬身齐拜,而后翻身上马,欲护送宇文元庆至姑臧城。

        昨日,凉州刺史元晖派亲信传讯,限他三日之内至州府听令。自马场至姑臧城也就三百余里,且有驰道,若是快马急行,一日就到。

        但宇文元庆不想受那巅波之苦,是以令麾下备了一驾马车,准备行足这三日。

        至于元晖召他所为何事,宇文元庆大致知道一些。

        半月前,他才收到父亲宇文福自京城送来的家书,其中特地提到元晖继任为东凉州刺史,欲在开春后与西凉州、敦煌镇联合出兵,巡防边境。

        但偌大的东凉州,辖地不过武威、张掖两郡,民不过五六千户,兵更是少的可怜,一郡也才堪堪千余,能派出多少兵?

        估计也就是跟着元鸷敲敲边鼓,混混日子。

        宇文元庆既为河西马场典牧都尉,兼张掖郡守(从五品),定是要受召往州府听令的。

        但要说派兵,至多也就是五六百。再要是多,莫说守城之卒,连缉盗肃奸的衙兵都得派出去。

        元晖并非跋扈之人,想必也不会为难他。

        这般猜忖,宇文元庆登上了马车。

        但屁股都未坐稳,突听一声锣响。

        他吓了一跳,心想此为典牧府衙,何来的盗贼?

        刚掀开车帘,正欲喝问,又见一骑惊慌失措的奔了进来:“都尉,敌袭!”

        宇文元庆悚然一惊,跟头绊子的跳下了马车:“吐谷浑打过来了?”

        河西马场就在祁连山北麓,山南便是吐谷浑地界,距吐谷浑旧都伏埃城堪堪五六百里。

        不过河西千里广袤,人烟稀少,既无多少丁口,也无多少存粮,抢无可抢,是以如鸡肋一般。

        再者这些年吐谷浑与南梁狼狈为奸,一直在图谋关中,故而与河西尚算相安无事。

        当然,事无绝对,也不一定是吐谷浑觉的报不了大仇,想先报些小仇,将河西马场抢了了再说……

        “十之八九!”

        来将急声报着,“来骑皆戴毡帽,皆着皮袍,定是胡骑无疑。且阵容极为齐整,军纪甚是严明,直至马场五里外,才为牧户察觉……”

        已到了五里外?

        宇文元庆头皮一麻:“来敌多少?”

        “不知,满山遍野,四面皆是……”

        话音未落,宇文元庆突的一呆,就如僵住了一般。

        谷頻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

        仿佛天边打雷,传到了几千里之外,耳中已能听到轰然闷响。

        而脚下更如翻了地龙一般,颤的越来越快,越来越是清晰……

        宇文元庆虽未多打过仗,但已为典牧都尉近四载,终日与马为伍,他焉能不知这是万马奔腾之阵势?

        动静如此之大,来敌便是没有上万,怕是也有五六千。而马场之中牧户也就千余,便是将妇蠕老弱全部算上,怕是还无这般多。

        完了……

        宇文元庆只觉天都塌了下来。

        “都尉,逃吧……”

        不知哪个麾下疾喝一声,宇文元庆一个激灵。

        对,逃……

        这种时候,哪能顾得上小妾?

        竟比猴子都还要利索,也就一息,宇文元庆就跳上了马背。几声呼喝,百余扈从紧随其后。

        但也就跑了百余步,宇文元庆忽的一声“吁”!

        还跑个鸟毛?

        眼能所及之处,尽是骑兵,黑压压的就如一堵不见边际的墙。

        再往左右一看,尽如这般,似铁桶一般往中间围来。

        宇文元庆浑身冰凉,万念俱灰。

        他再是不知兵事,兵书至少读过几本:来敌分明已予昨夜就将马场围困,因怕夜里变数太多,才等到清晨发动。

        此时的马场,定已被围的水泄不通……

        怎么办,死战?

        刚刚生出一丝念头,猛听一阵厉吼:“跪地不杀,跪地不杀!”

        这号令怎这般熟悉?

        虽是用鲜卑语喊出来的,但宇文元庆很确定,他绝非第一次听到。

        好像上次是汉人喊的……

        这一迟疑,好不容易凝聚的勇气便涣然一散。宇文元庆咬了咬牙,将手上的刀往地上一丢:“降!”

        便是不降,又有何用?

        马场之中牧兵也就千余,而来敌足有数倍,焉能是其敌手?

        也就几息,扈从便跪了一地。当就便有百余骑冲了上来。而后翻身下马,抽刀的抽刀,拿绳的拿绳。

        看其并非如胡人一般,冲上来便杀,而是三人为组,一人持刀防备,二人合力捆缚俘虏。宇文元庆边松着气,边在心中狐疑:什么时候,胡贼也这般有章法了?

        看了一阵,宇文元庆更是惊疑不定。

        看穿戴,皆是皮袍毡帽,好似胡骑无疑。但诡异的是,兵卒近身之时,他竟未闻到多少腥骚之气?

        再一细瞅,其面貌皆是黑眼黑发居多,也不似胡人一般,大都或碧眼紫髯、或蓝眼黄髯。而这般之流,竟十人中都见不到一个,更诡异的是,毡帽之下好似束着平冠,而非扎的是辫子,更或直接披散着头发?

        更有甚者:凡敌卒,无论是骑于马上观望警戒,还是下马捆绑俘虏,皆是一般的装备:长槊、骑弓、腰刀、圆盾。

        甚至是百宝钩上的诸般刀兵挂放的位置都一般无二?

        扯什么鸟毛蛋?

        要是吐谷浑的胡骑,宇文元庆敢将脑袋割下来。

        这分明是汉军无疑。

        但便是京中禁军,也绝对这般富裕,至少没有人人佩盾……

        宇文元庆心跳的越来越快,思维也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敏捷,但又死活想不起来。

        就如心中飘着个线头,却怎么也抓不住……

        任由兵卒将他反剪捆住,又往前押了几步。宇文元庆抬头一看,一群胡兵打扮的甲骑围着一个军将,但军将披的却是一身明光铠,戴着兜盔,与汉将无异。

        一个胡骑走上前去,在那汉人耳边低语几句。汉人回过头来,盯着宇文元庆看了几眼。

        可能是嫌看不真切,汉将将面甲往上一掀。

        宇文元庆看了个真切,但愈发熟悉。

        定然见过,定然见过……

        心中不停狂呼,就如福至心灵,脑中闪过了一丝光,宇文元庆突然想到了之前敌骑呼喝的那句号令:跪地不杀!

        李承志!

        不,是李承志的那位家臣。

        前年仲春时节,他暗授父亲宇文福之令,于威武城西拦截胡商,与李承志偶遇。时李氏家臣围杀胡商,便是这般齐声呼喝。

        他那时误以为李承志是奚康生的亲信,与他做的是一般的勾当,想着见者有份,还特地送去了几车礼物。

        当时虽未见到李承志,却见过眼前这一位,就是他代李承志收的礼……

        此人应是李氏家臣,何时又投了胡贼?

        哦……呸!

        他猛的反应了过来。

        什么胡贼,这数千胡骑,九成九是李承志麾下所扮……

        李亮微微一笑,知道宇文元庆已认出了自己。

        “都尉可是认出了在下?”

        这句话是用汉语问出来的,关中腔何其纯正?

        宇文元庆心里直发寒,头上当即就冒出了冷汗,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说认出来,会不会被当场灭口?

        李亮又笑了笑:“先带下去,莫要为难,待郎君来后再做计较!”

        郎君……郎君?

        不是李承志还有谁?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魏春,小说《大魏春》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魏春正文 第五六三章 河西马场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