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五代河山风月TXT下载>>五代河山风月>>正文 309、打炮TXT下载

    五代河山风月:正文 309、打炮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时间飞逝,七月,很多事情都落下帷幕。

        主要的是两件,一是立国处理外交;二是安顿蜀国皇室及众多官员。

        蜀地的官员很少有得到重用的,他看重的也不多,即便看中,如韩保正等人,也每只给了中层将领的职位。

        不是史从云小气,只是他很有悟性,不少事看出门道了。

        他平时不拘小节,随随便便,但不代表他没没脑子,很多事情是需要抓大放小的。

        就如刘邦,平时根本不讲什么规矩,吃饭都要抱着自己的爱妃吃,骂起来大臣里没一个是他对手,闹起来还能骑到大臣脖子上去,人家骂他是像夏桀、商纣王一样的暴君,亡国之君,也哈哈一笑了事,根本不在乎。

        这样他手下的众多臣子才敢说话,敢施展自己的才华,一遇到事各个都上窜下跳的出来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

        因为他们知道顶撞刘邦没事,说错了没事,和皇帝吵架都没事,随便吵,所以朝廷气氛轻松,氛围活跃,人人可以踊跃发言。

        可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是非常精明而且心狠手辣的,就像诛杀异性诸侯王。

        皇帝是一国之表,周围的风气,甚至全国的风气都需要皇帝去带动引导的。

        所以史从云在处理小事时尽量宽松,不必太讲规矩,时间久了风气有了,大臣们才敢开口,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但核心利益问题是不能随便的,这点上必须脑子清楚。

        像后唐庄宗李存勖,很多人认为他就是被唱戏的还有皇后害的,连史书上都那么说。

        可一个庞大利益集团的崩溃哪有那么简单,唱戏的和他的皇后只是诱因,史从云从他的人事调度中就看出了天大的隐患。

        李存勖或许是出于爱才,或许是出于想展示宽容姿态,他居然在灭后梁后不考虑政治因素,全凭个人主观意愿和喜好,把不少后梁旧臣提拔到高位,掌握大权。

        这是犯了大忌讳的,这让他曾经手下的文武重臣怎么想?

        老子们跟你打下半壁江山,结果对面投降来的,在我们这没什么功劳的一下平起平坐,甚至骑到我们头上?

        这完全损害了跟他打天下,拥护他作皇帝的旧臣利益,内部矛盾已经大到可以把后唐撕开,为后来的政变埋下巨大隐患。

        可李存勖还不自知,显然他是个军事家,但不是政治家。

        他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却没想过“自己为什么是皇帝”“皇帝的权力来源”等问题。

        也足见刘邦的白马盟誓中“非功不候”是非常高明的,如果李存勖知道这点并遵守了,就不会有惨烈的下场。

        史从云别的不行,可他个头高,也大,悟性很好,所以想事很清楚,就是利益关系。

        一些小事他没那么在乎,随便点。

        大臣嘛,可以骂,不爽了叫过来骂一顿出出气;可以打,也可以杀;

        可触及他们的群体利益时就该小心行事了。

        所以他即便觉得韩保正,李延圭是人才,也只给韩保正这个曾经蜀国高层权臣一个中层军职,李延圭给了个养老的职务。

        孟玄喆他很喜欢,但也只是封为近臣,不加实权职务。

        以后要封赏提拔,至少要让他们去战场走一遭,或者有了什么功劳再说。

        展示自己爱才,容人的胸襟是可以的,但不能乱展示,平时言行举止上可以展示,不关紧要的事上可以随意,塑造轻松的氛围让大臣敢说话,但涉及核心利益就该谨慎了,否则就是要自己的命。

        到七月底,几乎所有事都处理得差不多,各州县藩镇的奏疏也都到了,全国局势稳定下来。

        随后赵彦韬押解到京城,在御史台监押,史从云没有插手,让窦仪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人去处理这件案子,那母子也在宫中还没放归。

        每几天窦仪就把案件卷宗交到他的案头,基本无缺漏,和母子说得一样,他们还审出另外一点,赵彦韬掏出死者心肝后,切片蘸盐生吃。

        窦仪和刑部,御史台依旧觉得应该是仗责、刺字、发配边疆的好。

        史从云依旧坚持要处死示众,昭示天下。

        窦仪为这件事还和他吵起来,因为唐末五代以来,有权势的人吃人并非少见的事,他们远没有史从云那样深恶痛绝,窦仪觉得才开国,应该宽仁处理,以安人心。

        史从云却十分痛恨这种恶习,非杀了以昭示天下不可,两人在万岁殿前殿吵了一架。

        史从云只知道这窦仪连赵匡胤都敢顶撞,没想道他还这么刚,最终吵得面红耳赤。

        不过面红耳赤的是窦仪,他个子高,嗓门大,在军中那些糙汉子中间锻炼出来的祖安大能,窦仪一届读书人哪是对手。

        最终还是维持原有判决,杀赵彦韬告示天下,不过原本他想在街口斩首示众,改为在狱中赐死,然后昭告天下。

        当天他气哼哼的出宫去魏王府留宿,找符太后安慰,太后胸肌比较发达。

        第二天散朝之后气不过,又把窦仪叫来骂了一通,结果窦仪还是不让步,他说是根据《大周刑统》定罪的。

        这是周国法律,曾经官家让范质等人修订的。

        史从云让不服气,让窦仪把法律条文拿来给他看,看了一回儿发现里面果然有规定,按照法律,仗责已经是多出来的处罚了,只有去职,刺字发配。

        史从云觉得很没面子,但也没办法,白纸黑字的,只能拉下脸来道,“好好好,你说得都对。但我看这刑统还不全,需要补充。”

        窦仪也是个好官,知道给领导台阶下,也不吵了了,借坡下驴道:“这是仿照唐时律法编造的,其中有不少已经过时,也有很多空白。”

        史从云想了一下,让人去把范质,御史台官员和刑部官员叫来。

        便道:“我大秦立国,也需要一部完整的法统,之前的大周律是仿效秦朝,当时官家也忙着战事,来不及精细打算。

        现在朕想要重修一部《秦律》,规范天下刑罚和官吏,约束万民。”

        “官家英明。”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的官员几乎都激动的道,这是功劳啊。

        史从云就道:“既然如此,这件事由范公(范质)主导,窦仪为佐,从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中各选记名懂得刑律的官员协助,编写新的《秦律》。”

        “遵旨!”范质和窦仪连拱手道。

        “嗯,新的律法要尽量详细些,这次也不用赶,之前的刑律还可以用,要做到尽量完善,适应当下。”史从云吩咐道。

        当年官家修大周刑统的时候是因为周国立国,根本没有法统,只能先仿照唐朝的弄一套,暂时用着,维持天下秩序,解决有无问题,所以十分赶工。

        现在他们可以暂时用着周朝的刑律,慢慢去制定和完善新的刑律,也就不用如此赶工了。

        要使天下步入正轨,一国的刑律也必须完善。

        “这件事很重要,等选完人后,你们都到垂拱殿东殿办公,朕要时时视察,别偷懒啊。”史从云道。

        众人连拱手,表现会竭尽所能,尽力办好。

        当晚,史从云到了六妹那里,林尚宫把宫里的用度和天下各处进贡之物统计清楚了,都送到他手中,虽然相较蜀国宫廷那种穷奢极欲已经俭朴很多,但在史从云看来还是奢侈了的。

        比如尚食局给他定的是各种菜肴加起来每顿至少二十八个菜,皇后和他一样,贵妃二十,其余诸妃十六,是延续官家郭荣的标准。

        这其实已经很节俭了,以皇宫的标准来说。

        宋太祖时候有宰相为接待他,宴会上光记录下的菜就超过一百多个,还有没记录的;

        而清朝皇帝的标准是每顿一百二十道菜,有些皇帝为彰显节俭削减过,还是有六十多道左右。

        这样一比,他这一顿二十八道已经算楷模了,可还是太多,根本吃不完,太浪费了

        史从云没有随意做改动,而是问了之前宫里的用度情况,年纪大的宫女告诉他,其实在周太祖郭威时期,宫中开支更少,一顿标准是十二个菜。

        如今很多贡品也不要求上贡,到了世宗郭荣之后,又加了一些。

        史从云点头,确实郭荣比郭威有作为,但郭威也是难得的以身作则之人,他在的时候更加节俭爱民,还经常自己到大梁外的农田里去视察百姓耕种情况。

        到了世宗郭荣,在节俭爱民这方面是不如郭威的,官家虽然一边打仗,一边也修建了宫殿,生活也更加奢侈些,但在军事的作为上远超过太祖郭威。

        史从云想了一下,他一顿吃二十八个菜也吃不完,纯属浪费,便道:“往后让尚食局那边恢复周太祖时的惯例吧,朕每顿十二,皇后和诸妃和朕一样。”

        林尚宫立即记下,随后又把各地进贡的名单给他看。

        看了之后很疑惑,因为他这些日子来闲来无事,把之前史官记录的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郭荣的实录看了一遍。

        发现很多东西早被周太祖下令不用进贡,因为劳民伤财,怎么现在又开始进贡了,也可能是觉得改朝换代,规矩也要跟着变吧。

        于是史从云让六妹去把他的太祖实录拿来,对着郭威的曾经的诏书,把贡品中一些劳民伤财的东西去掉。

        就让六妹代笔,他念着,写了一道诏书。

        “天下州府旧贡滋味食馔之物,所宜除减。

        两浙进细酒、海味、姜瓜;

        湖南枕子茶、乳糖、白沙糖、橄榄子;

        镇州高公米、水梨,易、定粟子;

        河东白社梨、米粉、绿豆粉、玉屑凡子面,永兴御田红粳米、新大麦面,兴平苏粟子;

        华州麝香、羚羊角、熊胆、獭肝、硃柿、熊白,河中树红枣、五味子、轻锡;

        晋、绛葡萄、黄消梨,陕府凤栖梨;

        襄州紫姜、新笋、橘子,安州折粳米、糟味,青州水梨,河阳诸杂果子,许州御李子,郑州新笋、鹅梨,怀州寒食杏仁,申州袭荷,亳州萆薢,沿淮州郡淮白鱼。

        如闻此等之物,虽皆出于土产,亦有取于民家,劳民伤财,率皆糜费。

        力役负荷,驰驱道途,积于有司之中,甚为无用之物,今后并不须进奉,亦不得以此为由扰民。

        诸州府更有旧例所进食味,其未该者,宜奏取进止。”

        史从云一一对照,把很多东西都给剔除了。

        他也是老油条了,可太明白这些东西最容易给地方官拿着鸡毛当令剑盘剥百姓了。

        比如绿豆粉这种东西,他这家强征一点那家强征一点,要了五百斤,上贡一百斤来大梁,说是精选的,剩下的私吞那也没办法。

        查不清楚,也不可能为了几百斤绿豆粉派御史去费时费力的查,可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损失就是要命的。

        这点郭威早就预料到,所以当初立国之后很多东西都禁止地方上贡,结果这些年来又开始了,史从云发觉之后也下旨禁止,那点享受不是必须的。

        皇帝放开享受,下面遭殃的百姓就数不清了,而且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年代,这几乎是无解的难题,只能靠统治者自己克制。

        处理完这些,当晚六妹脸红红的说想要个孩子,史从云答应了,毕竟她如今是皇后了,如果一直没孩子,往后只怕会处境尴尬。

        只是年纪确实不大,史从云让小黄花回万岁殿睡,自己就留宿坤宁宫。

        六妹当了皇后,性格还是一点没变,乖巧得不得了。

        他这些老婆真是性格各不相同,六妹就是其中的乖宝宝,什么事都会顺从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中秋前后,随着南唐被迫开放,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秦国随着这些年的战争无论是各国进贡赔偿还是从蜀地,荆州的宫廷府库中搜怪来的东西,都大发横财。

        而这些东西大量流入普通士兵和他们的家人手中,可光有钱还不行,还要能买到东西才成,随着南唐被迫开放贸易,秦国的物价也开始下降。

        不少江南商人沿着水路跑来大梁做生意卖东西,大梁及附近的商人也沿着汴水,淮河等水域往南去往江南买卖。

        短短两个月,大梁一些关键的生活物资就有小幅度的降价趋势,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不少,这是战争的福利之一。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百姓们对朝廷更加拥护,而士兵们也更加盼着下一次打仗发财,不少人也赶来大梁参军,希望能发家致富。

        中秋时,史从云带着六妹,身着红黑龙袍,登上宣德门城楼时,下方都是大梁的百姓,好奇王城头张望,高呼官家万岁。

        一时间大梁城内张灯结彩,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乱了百余年的大梁也慢慢有了繁荣安宁的景象,看着众多激动的臣民和脚下江山,也是心潮澎湃。

        翰林学士们也商议出结果来,取黑龙出水,腾飞天际的祥瑞,改元腾龙并且当着众多百姓宣布,昭告天下。

        其实史从云一开始想用“神龙”的,因为听起比较拉风

        不过***庆之后,麻烦事很快就来了。

        八月,河东那边回报,李筠拒绝了秦国给他的加封,除他之外,各节度使都同意了。

        史从云没有立即动作,而是想了想,派出使者亲自去辽州给他加封。

        派出使者的同时他也已经开始做军事准备了。

        八月中旬,史从云在汴水畔的试验营地中与机要司的众多工匠试验了改良后的第二版射石炮。

        这一版总体变化不大,主要是改良一些工艺,使得炮管更长,更坚固,提高射程和精度。

        之后接连打了几十炮都没事,史从云很满意,工匠们的技术超乎他的预料。

        其实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自汉朝开始是非常领先世界的。

        他记得后世有段时间有人不断吹罗马冶金技术如何如何,理由是罗马境内表层铁矿储量多。还假装客观的说汉朝什么什么厉害,但冶炼技术不如罗马等等

        真就是研究历史靠想象,完全不看实物考古。

        其实完全不用想象鬼扯,汉朝留下的制式武器环首刀实物不少,同时期的罗马很少,但也不是没有,搞科学的成分分析就成,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早就有学者做过这类实验,分析成分后发现汉朝中后期的环首刀已经达到高碳钢水平!同时期的罗马就是拍马都赶不上的。

        这种技术优势是汉朝对周边民族一直保持巨大军事优势的重要原因,这种优势也一直保留到唐朝,唐末,以至现在的工匠们在冶金方面的造诣确实超乎他的意料。

        这种射石炮的炮体比他想象的要坚固。

        冯继升等工匠经过这几个月他大量的资金支持,不断的试验,打废了好几根贵重无比的炮管,也做出一些改变,如在炮管底部用比较柔软的铜能够有效延长火炮的使用寿命,减少炸膛几率。

        将炮管口径在原来基础上稍微径缩小一些,反而能增加射程和威力。

        种种进步都令史从云十分高兴,又给机要司加了一笔十万缗的巨款,没办法,才打完蜀国,财大气粗,就是有钱!

        上次去蜀地因为地理原因他没能打上几炮,十分不爽。

        这次冯继升向他保证,等到明年,至少能造出五十门射石炮来,而且把旧的二十多门都做一些改装,增强性能。

        到明年,他的秦国就真的可以组建一支颇有规模的炮兵部队了,想想就觉得拉风!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五代河山风月,小说《五代河山风月》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五代河山风月正文 309、打炮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